1 / 88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韩立华 2008 年 10 月.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 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问题 五、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合理摆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快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调节收入分配增加收入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事业扩大内需 区域发展变动趋势 我省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韩立华 2008年10月

  2.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 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四、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正确处理好区域发展问题 五、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合理摆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快破解经济发展难题 调节收入分配增加收入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 完善社会事业扩大内需 区域发展变动趋势 我省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省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 深刻领会我省重大战略部署 把握我省经济发展重点 主要框架内容

  3.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1、关于发展观的概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旨在回答发展的目的、发展的规律、发展的道路。不同的发展观,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们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针的选择。 2、关于发展问题的讨论: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肇始于此。 ——在发展问题研究初期,发展观具有明显的物质主义倾向,发展仅限于经济发展,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最终把发展单纯归结为物质产品的积累。后果:以物质积累为核心的发展观,造成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4. (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新发展观的提出。60年代,舒尔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为新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理论突出人力资本开发的决定性作用,对以往过分强调物资资本作用是一个重大的修正和进步。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发表了《新发展观》一书,是新发展观的奠基之作。强调发展应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提出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发挥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发展关注重心由客体转向主体,标志着发展观上的一个质的转变。 ——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针对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方面形成的环境压力,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续的均衡发展”概念。

  5. (一)国外有关发展观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在认识上更加注重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协调。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称《地球宪章》,就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17条原则,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90年代,提出人类发展概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从1990年起,每年发表一份不同主题的《人类发展报告》,强调发展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能够享受长寿、健康和有尊严生活的充满活力的环境。

  6. (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二)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立足点,也是理解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一把钥匙。 ——经济发展: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粗放型增长付出了够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改革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 ——人民生活:农村2000多万低保人口,几千万人处于低水平温饱状态,城市2000多万列入低保的贫困人口。

  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发展的协调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 ——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还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和我国国际地位不适应,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问题突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心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 ——对外开放:我国已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同国际社会联系日益紧密,分歧摩擦也随之增加。

  8. 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 资源瓶颈。建国50多年GDP增长十几倍,矿产资源消耗40多倍,经济发展代价较高。 —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水平的40%。 —人均水资源为1/4,全国600多个城市已有400多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占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1%、4.5%、79%;铁、铜、铝储量为世界1/6、1/6、1/9。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由1990年的5%上升为目前的50%以上。 • 科技瓶颈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科学论文产出仅占世界的4%。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日本1/30,韩国的1/4。每百万人获得专利数1项,日本994项、韩国779箱、美国289项。 —关键技术装备长期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装备的85%、80%、70%、70%依靠进口。

  9. 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 人才瓶颈 —我国每万人劳动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11人,瑞典154人,日本和法国125人,德国116人,丹麦110人。 —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型科学家短缺。 —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者短缺。 • 体制瓶颈 —政绩考核与追求发展速度 —垄断经营与服务业发展 —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社保制度与城市化进程 —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与教育投入、办学体制。

  10. 3、我省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我省是资源大省,但不是资源富省。 ——国家重要的煤炭基地。,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2005年到2007年储量分别为223.3、219.8、218亿吨,年均减少1.77亿吨。 ——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产地和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开采量已占探明储量的78%,剩余储量5亿吨,目标稳产4000万吨10年,建设百年油田任务艰巨。 ——木材基本停止开采,林木蓄积量稳定在14.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3.6%。 ——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山地24.7%、丘陵35.8%、平原37%、水面等2.5%。 ——水资源总量727.9亿立方米,居东北之首,但人均占有量不高。

  11. 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科学发观首先强调的是发展,最重要的也是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从根本上改善民生,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 (一)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缓慢,位次后移(一)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缓慢,位次后移

  13. (一)我省面临的发展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缓慢,位次后移(一)我省面临的发展问题突出:经济发展缓慢,位次后移 •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34000亿美元,增长15.7倍;年均增长速度9.7%,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平均3.3%左右的速度。按照GDP计算的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4位,按照PPP(购买力评价)计算的经济总量则上升到世界第2位。 •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是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这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总量比重大大增加了。

  14. 黑龙江省五年计划时期年均增长速度 •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经济总量提升较快。1978年GDP总量174.8亿元,2007年达到7077.2亿元,1979-2007年29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8.3%,尤其是“十五”以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年均增长实现两位数,达到10.6%。

  15. 我省GDP全国位次后移 2007年GDP7077.2亿元,在全国的位次有所下降,由第13位降为第15位(被安徽超过7345.7亿)。内蒙6018.8亿;湖南9145亿,上升加快,居第12位;北京第13位。 山 东 广 东 安 徽 黑 龙 江 内 蒙 ……

  16. 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六年翻一番,但由高于变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我省高出全国278元;2006年高出35元,全国第11位(河北第10位)。2007年全国18934元,高出我省456元。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六年翻一番,但由高于变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年我省高出全国278元;2006年高出35元,全国第11位(河北第10位)。2007年全国18934元,高出我省456元。

  17. (一)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主要指标与相关省份差距拉大(一)我省面临发展的突出问题经济主要指标与相关省份差距拉大 • 近几年,我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各省市竞相加快发展的局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2至2007年,我省GDP年均增长11.3%,分别比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低2.9、2.8、2.7和2.5个百分点,比内蒙古、吉林、辽宁低7.5、1.2和1.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由全国第13位下降到第30位,而内蒙古、吉林、辽宁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列全国第1、2、8位。 •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4.2%下降到3%,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3172户,比2004年减少125户。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7%,比全国低8.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由1.4%下降到1.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靠国家转移支付。 • 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是摆在全省面前的突出问题。

  18. (二)破解加快经济发展难题1、破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破解加快经济发展难题1、破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省产业结构问题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努力,产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2007年我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2.6:53.4:34,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我省为31.3%,比吉林低6.2个百分点。我省产业结构主要问题是: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大而不优,三产层次低且比重小。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仍然在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9. (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 • 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充分发挥我省粮食生产潜力,切实履行粮食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责任,加快启动建设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通过农机化、水利化、水稻大棚育秧、科技支撑和仓储设施等工程建设,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到2015年实现粮食产量1000亿斤以上,粮食商品量达到700亿斤以上。

  20. (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 •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集约化经营。我省三江、松嫩平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地平坦,适宜集约化经营。受城镇化水平提升不快影响,城市对农村经济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000年-2007年我省城镇化率只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平均提高了8.7个百分点。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缺乏大手笔、大气魄,城市建设精品不多,市容市貌变化不大,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不高,城市的经济集聚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我省哈尔滨等城市在全国城市经济地位下降,制约了城市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发挥。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1. (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1)稳定商品粮战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 • 积极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是衡量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进一步发挥好我省已有的畜牧业发展基础,提高畜牧养殖规模化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提高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 近年来,农区工业化作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各粮食主产区和发达省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政策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强调“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二是经济发展阶段机遇。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的加速发展。沿海发达省份产业转移趋势逐渐增强。三是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今年7月,省政府审查通过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2008年修订)》。规划提出再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要求重点改造200户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2.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我省工业以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和产品老化,一些传统产业处于停滞或萎缩状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区域配套协作能力弱。2007年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8%,采掘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61.6%,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3%,80%左右的工业品为初加工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23.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以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围绕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产业,重点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择优建设一批开放性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 “政产学研金介”合作机制。 • 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和市场意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

  24.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调整优化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能源、石化、食品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大发现新产业、发展新产业的工作力度,推进发展思路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增加对新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对于从事生物、数字、新材料、新能源、信息、创意和服务外包等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牵动力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企业,给予注入资本金和贷款贴息,促其做大做强,努力改变资源依赖型的产业格局。

  25. (3)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物流、金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低、发育慢。 2004年至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9.4%、33.9%、33.5%和33.9%,虽呈上升态势,但仅高于西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居中游水平。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3.1%。

  26. (3)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3)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 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物流知名企业。积极承接外包服务转移,建设服务外包基地。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办好优势特色展会,打造会展品牌。

  27. (3)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3)加快发展服务业,做大经济总量,实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促进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业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 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冰雪、避暑度假、生态等特色旅游。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空间布局,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加快商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

  28. 2、破解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2、破解所有制结构不合理难题,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 近几年,我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但是就体制遗留的老问题、新体制发育中出现的新问题,仍然在制约非公经济的发展。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不快、总体规模较小,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有限。 • 2007年我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为40.2%,其中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35.8%,而全国非公经济在2005年就达到了65%。

  29. (1)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07年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部工业比重81.5%。(1)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2007年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部工业比重81.5%。 •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但是企业组织结构、资本结构等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还没有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多种投资方式、多种经营机制。地方国有企业整体状况好转,但资产总量在全国位居第21位,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排23位,利润总额在全国排28位。 •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巩固和扩大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等问题。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机制。建立严监督、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国资监管体系,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30. (2)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环境 • 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市场化进程,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形成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办公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投资、担保、技术支撑、市场推广等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推动全民创业。整合信息资源,搭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平台,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芬兰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起了很大作用。

  31. 3、破解建设资金增长缓慢难题,促进投资较快增长 (1)投资增长对比 •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近几年,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我省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但仍然不快。近四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20%以上增长,但在全国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2年占全国的2.56%下降到2007年的2.08%。2007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1%,分别比内蒙古、吉林、辽宁低1.5、14.7和2.6个百分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0.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1%个百分点,分别比内蒙古、吉林、辽宁低32.7、36.1和27个百分点。 • 投资来源渠道单一,信贷资金增长缓慢,直接融资有减无增,成为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

  32. 我省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率增长情况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我省1996-2006年均增长14.9%,低于全国7.6个百分点。同期年全国年均增长22.5%。 • 投资率稳步上升,2007年达到40.4%,但低于全国15.2个百分点。全国2007年55.6%。

  33. (2)投资增长不快的原因: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弱小(2)投资增长不快的原因: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弱小 ——信贷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缓慢,存差逐步扩大。2003年与2006年贷款余额几乎没有增长。 百元存款相应的贷款逐渐下降。2000年94.4元,2004、2005、2006年分别为76、59.6、57.4元。

  34. 存、贷款相当于GDP比重(我省信贷资金对经济支撑能力逐渐减弱。主要是金融环境问题,既有金融机构管理问题,也有企业信用问题)存、贷款相当于GDP比重(我省信贷资金对经济支撑能力逐渐减弱。主要是金融环境问题,既有金融机构管理问题,也有企业信用问题)

  35. ——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 • 我省国民经济证券化程度低。 • 上市公司市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国最低。 • 北京最高达2342.3%,第二上海415.2%,第三宁夏414.9%(GDP总量小)。

  36. 2007年各省上市公司按市值(亿元)排名 • 2007年我省上市公司市值1661亿元,为辽宁的25.7%(1/4),是吉林的62.5%(不到2/3),是上海的3.5%。

  37. 上市公司数量总体规模偏小、质量不高 • 上市公司有减无增。98、99年沪深分别上市123、127家公司,每省平均上市3.84、3.96家,我省分别上市4、5家,高于全国平均。至2003年全国境内上市公司1287家,我省33家,全国14位,辽宁57家,第9位;吉林34家,13位。到2007年底,全国境内上市1550家,我省28家,第18位,辽宁51家9位,吉林33家15位。 2003年至今,我省无企业通过IPO进入主板和中小企业版。

  38.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 化解金融风险,减少不良资金,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 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20.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2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分别比吉林、辽宁高3.9、11.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高居全国首位。2007年上半年全省逃废银行债务企业多达3433户,金额122亿元。我省成为金融高风险区,企业贷款的硬约束条件提高,使我省成为信贷资金增长最缓慢的省份之一。 • 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帮助国有商业银行清理企业拖欠信贷资金,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率,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增长的主渠道作用。

  39.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 发展区域性股份制中小银行是改善金融生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对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特别是提出“要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方式、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金融体系”。2007年11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放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设立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在农村发展城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各种所有制的合作性的金融机构。 •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发展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培育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建立银地企金融合作新机制,构建品种丰富、层次众多、功能互补、互联互动、运行高效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经济与金融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争取更多商业银行入驻我省。建立和完善地方商业银行运作机制,支持城市、农村两家信用银行发挥后发优势,提升其资本实力、业务规模,加快品种创新,尽快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方金融龙头企业。

  40. (3)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从诚信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社会建设入手,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制度和诚信网络建设,加快个人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要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秩序、骗取银行信贷的行为,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不断提高金融间能力,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切实维护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

  41. (4)加强合作,招商引资 • 积极与央企合作,推动引资工作上新台阶。主动参与中直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007年全省地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722.6亿,同比增长20.4 %。但地方工业占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39.1%。寻找合作机会,加强调研和工作对接,主动参与中直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争取和谋划大项目,为我省企业更快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 拓宽引资视野,认真研究国际大公司、大财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战略和目标定位,密切关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受成本挤压向外转移的需求和动向,结合我省优势和特点,进行重点对接,积极引进民营企业和国内外战略投资者。

  42. 三、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 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表明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解决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为我国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 强调以人为本,要纠正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忽视以人为本的诸多倾向。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甚至在发展的名义下损害群众利益。

  43. (一)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农村内部、城镇内部、全国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 •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44. 1、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 我国基尼系数:0.48-0.50。一是高估。应该对不同生活费用进行调整,即按购买力计算,该系数应有所下降;二是低估。财产性、房地产收入、隐性收入计算在内,该系数会上升。 •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45. 各种类型国家基尼系数比较 • 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相对较小。美国最高,也仅为0.408。 • 美国最近几年基尼系数应该是扩大趋势。2006年券商高盛、摩根士丹利一把手报酬5400、4100万美元。

  46. 转型国家基尼系数 • 转型国家:经济政治体制转型成功的国家,收入差距较小。 • 俄罗斯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不稳定。

  47. 亚洲国家基尼系数 • 亚洲国家:除了印度以外,收入差距普遍较大。 • 印度城乡差距大,受土地、种族等因素影响,社会动荡。

  48. 2、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一个国家发展初始阶段,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有显著的负相关性。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差距小,但经济快速发展。 • 当一个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收入差距就会拉大,贫困人口增加,导致阻碍这个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如拉美现象。 • 在一个财富分配过于悬殊和严格区分等级身份的社会中,贫困人群和底层人群就无法保持应有的尊严和人格,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那么社会和谐就缺少了基础。

  49. 3、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 收入差距与不社会稳定性是正相关关系。 • 一些国际经验表明,高犯罪率和暴力事件的多发性,与过渡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密切相关。 • 我国民意调查结果也得到了印证。2006年《半月谈》在8个省做了5000份民意调查,感受最强烈的和谐社会问题,86%的人选择了收入差距扩大;2006年中央党校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35.3%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不和谐的因素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 对我国收入分配实证显示,随时间变化,高收入阶层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而低收入人群想提高收入越来越难,收入流动性弱,阶层分化日益明显。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即达到8020元。

  50. 4、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对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4、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对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 • 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次靠后。2002年列全国27位,2006年25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