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行政院環保署綜計處 簡任視察 吳鈴筑

戶外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 行政院環保署綜計處 簡任視察 吳鈴筑. 孩子將生活延伸到戶外, 在花園中、田野裡和森林中,他去遠足,邊走邊談, 而遼闊的戶外世界為他展開 。 ~ 杜威. 什麼是戶外教學 ?. 戶外教學的定義 George Donaldson (1958) 在戶外教學、有關戶外的教學以及為戶外而教學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 (1981) 戶外教學不是一單獨科目,而是所有學校科目、知識或技能的綜合。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行政院環保署綜計處 簡任視察 吳鈴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戶外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 行政院環保署綜計處 簡任視察 吳鈴筑

  2. 孩子將生活延伸到戶外, 在花園中、田野裡和森林中,他去遠足,邊走邊談, 而遼闊的戶外世界為他展開。 ~杜威

  3. 什麼是戶外教學? 戶外教學的定義 George Donaldson (1958) 在戶外教學、有關戶外的教學以及為戶外而教學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 (1981) 戶外教學不是一單獨科目,而是所有學校科目、知識或技能的綜合。 它也不是將學校科目搬到戶外教學,而是使用環境(自然或人為、公園或都市地區、歷史地標或風景區等)去幫助學生瞭解各學科、環境和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協助藝術、科學、社會研究或傳播學等學科的教學

  4. 戶外教育目的 從自然中獲取有關自然的知識 根據從自然中所獲得的知識,發展對保育觀念的瞭解和戶外技能 激發對自然的興趣和認識 從個人在戶外學習所獲得的經驗來塑造正確態度(環境倫理),例如:尊敬自然、土地、自然資源等 確立保育自然的決心 無論何時何地,當有需要的時候會發起明智的保育行動

  5. 戶外教育VS環境教育 在環境教育發展初期,大多數教育活動是以戶外教育的形式進行。 讓孩子到環境中去認識自然,才能使他們逐漸關心環境亦即讓孩子接觸自然環境,使用他們的五官來觀察自然獲得第一手的經驗,覺醒其環境意識,培養其愛護環境與保護環境的意願,而且可以在自然環境中能印證在自然科學課程所學習的概念與原理,增強學習的效果。 美國學者認為戶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環境意識的公民,也就是要具備有運用、瞭解和欣賞自然資源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及孕育出與土地共存的觀念。 戶外教育是塑造環境責任感和環境友善行為的最有效手段。

  6. 戶外教育已成為國際潮流 • 1970年代英國環境教育界就掀起了戶外教育運動,主張在任何年級、任何學科,都應盡可能到戶外尋求相關的學習主題 • 日本開始推出孩童自然體驗計畫,透過在農山漁村的自然體驗 • 韓國在環境教育的推動,近年以自然體驗為中心 • 美國在2008年9月18日第一個立法推動(No Child Left Inside Act of 2008)(HR 3036)

  7. 戶外教育的概念 1.戶外教育是一種教育的方法。當研習課題在戶外學習的效果最佳時,都可在戶外舉行 2.戶外教育方法鼓勵利用課堂外的環境,它包括野外考察、旅行、農場實習以及露營等體驗 3.戶外教育不像歷史、英文、算術或其他科目等屬於一個單獨學科或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 4.戶外教育並不企圖取代教科書學習,它的設計重點是提供直接的體驗 5.經由戶外教育,學習成為師生間共享的過程與體驗 6.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它不能是片斷的。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的過程

  8. 戶外教育的概念(續) 7.戶外教育強化保育的目的,使學生經由對生態過程的探究,而發展出對生命的尊敬,同時建立正確的環境倫理 8.戶外教育的主要重點應是態度、鑑賞、瞭解與表達等的學習,而不只是精通技術與熟知一大堆事實而已 9. 戶外教育提供機會使學員獲得休閒活動的基本技能、態度和欣賞能力 10.提供使教學更具創造性的環境,在較短的時間裡,可以規劃出一些教學方法與過程而且立即實施和被評估 11.提供整體團隊規劃以及團隊指導和團隊資源的使用。透過執行過程的彈性規劃,提供許多群體教育資源的最大利用 12.目前的生活狀況增加人們對戶外教育的需要 13.大多數的兒童接近自然世界的方式是以抽象體驗而非直接體驗

  9. 戶外教育的概念(續) 14.戶外教育是學校幫助兒童達成一般教育目的與特別學科目的的一種方式。經由戶外教育,學校能夠幫助學生活在今日世界中,並且利用他們習得的知識、技能與彈性等,因應明日世界的挑戰 15.教育的目的與目標經常隨社會的改變而調整 16.就普遍被接受的教育理論來說,在戶外教育所能提供的貢獻中,最重要的是兒童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親自動手做、看、以及使用其他感官) 17.戶外教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是對教師和行政人員的進修訓練,加強他們的戶外教育技能 綜上所言,戶外教育是「擴展課程學習目的至戶外的一個直接的、簡單的學習方法。它是基於發現學習的原則並且強調直接使用感官(視、聽、嗅、觸、味)進行觀察和知覺」

  10. 戶外教育的範疇與學習層次 • 戶外教育的三大功能 • 戶外探究:偏向技能本位,通常帶有某種程度的危險,學生可能需要離家生活一段時間 • 戶外研究:在地理、歷史、人類學、自然科學等學科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種戶外觀察、發現、感知的活動,也是從中建立自我觀念的過程 • 戶外生活體驗:使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實際去體會,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與社會化發展,為將來的成人生活做準備

  11. 針對不同情況可設計的內容 季節性主題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地景生態特色  丘陵溪谷  野生動物  天文  岩石  鳥類  環境品質  水資源  土壤 科目  數學  語文  社會  自然  地科  衛生、體育、休閒  藝術

  12. 如何進行戶外教育 1. 瞭解為何要進行校外教學 2. 事前妥善的籌劃 3. 認識教學地的資產 4. 瞭解自己的學生 5. 活用各種活動方法 清楚的目標+有效的設計條件

  13. 有效的戶外教育條件 找資源 找 伴 分 享

  14. 戶外教育的困難?

  15. 戶外學習:實踐環境教育方法之一 環境教育法第19條 全國各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每1年都要安排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得以環境保護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 戶外學習「應選擇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辦理」

  16.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依環境教育法第14條規定,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整合規劃具有特色之環境教育設施及資源,並優先運用閒置空間、建築物或輔導民間設置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建立及提供完整環境教育專業服務、資訊與資源。 • 4大要素 • 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 • 環境教育課程方案 • 環境教育專業人員 • 營運管理計畫

  17. 環保小學堂-社區環境學習中心 (一)直轄市、縣(市)行政區內,經由特定居民依一定程序形成共識所認定之空間(社區發展協會、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及村里辦公處等)。 (二)該空間內具有當地環境特色或推動環境改造成果,且能提供環境教育、宣導與解說。 (三)提供環境學習的場所或設施,並有營運管理人員及解說人員,且能自行營運管理。

  18. 執行內容 (一)推動社區環境改造 擴大推動環境改造工作及範圍,並營造環保議題,包含社區環境整潔維護、力行生活環保、發展社區特色及推動環保產業等,營造「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推廣環境學習 1.設計環境學習課程包含學習主題、內容,並搭配當地環境議題、環境特色及環境改造成果,且考量依不同年齡、對象與不同之需求設計學習內容。 2.有經營管理人員,並邀請環境專業解說人員、推動環保經驗者或環境相關專家學者擔任 。

  19. 參與對象 (一)參與者:社區居民、學者專家、公部門、民間團體、學校成員或企業等。 (二)參訪者: (1)鄰近的社區或居民。 (2)外地的社區、團體、企業或訪客。 (3)附近社區的居民。 (4)當地或鄰近學校的師生。

  20. 具有的條件 (一)營運管理人員。 (二)學習的場所或設施。 (三)解說導覽員。 (四)參訪課程或教材。 (五)可提供用餐(自備風味餐)。 (六)可提供住宿。 (七)可推廣當地的產業。

  21. 辦理方式 (一)授課或演講。 (二)戶外學習、體驗或參訪。 (三)實驗(習)或實作:如廢棄物再利用、廢油做肥皂、廚餘堆肥、蟑螂藥、蚊香、太陽能鍋或生質能源等。 (四)舉辦活動。 (五)戲劇表演、唱歌、帶動唱。 (六)討論、讀書會或影片觀賞。

  22. 結論 • 鑑於透過戶外教育與自然體驗來加深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理解與關心是極為重要的事 • 戶外教學是環境教育最普遍及最有效實施的教學方法,也是環境教育的必要手段和基礎的方式 • 可以讓學習者在真實環境中學習,就近親近及認識珍貴的自然人文環境,以加深環境知識與學習經驗,培養正面的環境態度與責任。

  23. Thank You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