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开篇语

分数塞进考生腰包 鼓鼓囊囊千万别抛 —— 从徐州市 2010 年中考历史        命题到科学复习迎考说开去 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 华 2010 年 8 月 28 日上午于丰县中学. 开篇语.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志们:

dora-doyl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开篇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分数塞进考生腰包 鼓鼓囊囊千万别抛——从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       命题到科学复习迎考说开去徐州市丰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 华2010年8月28日上午于丰县中学

  2. 开篇语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志们: 大家好!中考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悄然结束已经有两个多月(6月19日-8月28日)。当考完中考历史的考生们面带微笑,缓缓步出考场,轻松地呼出胸中的闷气时,他们是胜利者。他们战胜了徐州市中考历史命题人,揣摩准了历史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最后获取大胜,真是可喜可贺啊!那么中考历史命题人是如何命题的呢?我们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命题,面向全体近12万参加中考的考生,力求使试题让不同发展水平的考生都能有所作为。命题人力争达到“四求”: 1.求稳:稳定压倒一切;2.求实:实在实用实惠; 3.求变:依据中考变动;4.求新:力求题意新颖。

  3. 如果说中考算是一场战争的话,它的硝烟已散尽两月有余,但九个多月,又将再次响起隆隆炮声。面对中考,不打拼不行,因为爱拼才会赢。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不是闲来相聚畅谈别后之念情,而是进行战争期间的一个很好的休整。我们聚在一起,认真总结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的得失,研讨增强历史复习效果的最佳途径,找准应对中考历史的诸多良策,非常及时且很有必要。感谢县教研室领导和丰县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创造如此的良机和美好的环境。 徐州中考历史依旧阳光明媚,我们复习迎考仍是胜券在握。我们历史教师充满必胜的信心。 为更好地应对2011年徐州市中考历史,有必要对今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特点以及考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复习建议。老高姓高无高见,不免老生又常谈。管窥之见,权作抛砖引玉,说出来以求教于诸位方家。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4. 今年徐州市中考历史命题,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按照徐州市教育局领导要求的中考命题“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在市历史教研员陈伟国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命题小组成员凝神聚力,共同打造一份紧扣考纲、贴近现实、难易适中、具有徐州特色的中考历史试题。下面对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进行具体解读。

  5. 一、徐州市中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 (一)坚持“五个有利于”的原则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2.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中小学历史课程教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5.有利于各类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需要,使学业优秀生脱颖而出。

  6. (二)命制高质量历史试题需要集思广益, 凝神聚力,绞尽脑汁,不遗余力 近几年我们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命制,都是在吃透当年中考历史说明要求以及充分了解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命题成员集思广益,凝神聚力,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创设情景迎热点,体现价值巧探索,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命制一份难易适中、颇具徐州特色的历史试题。

  7. (三)达到师生“共赢”,力争做到两个“有利于”(三)达到师生“共赢”,力争做到两个“有利于” 1.有利于增强考生到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信心, 2.有利于发挥历史教师历史教学的主动性。 (四)做到有的放矢,发挥历史试题的评价功能 历史试题的命制,力争做到承前启后,沉稳大气,基础中体现灵活,变化中显示能力。命题形式平稳,试卷内容、形式及结构与前两年基本保持一致。力求有助于历史教师评定考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历史教学的得失,了解考生的学习困难,激发考生的学习动机。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繁难偏旧。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测量历史试题的评价功能。

  8. 二、中考历史试题命制原则 1.坚持遵循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的原则; 2.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3.坚持科学性和目标性相一致的原则; 4.坚持“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原则。

  9. 三、中考历史命题主要依据 严格按照《徐州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如2010年《徐州市历史中考新航标》共28个大考点,历史考题涉及到其中23个,覆盖率占75%。徐州市教研室编写的《历史新课程探究与训练》5本教辅书,2010年历史考题涉及到其中的有关知识内容为58分。(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试题满分为60分)

  10. 四、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命制特点 1.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导向性强; 2.贴近现实,迎合热点,人文性强; 3.紧扣说明,设计新颖,开放性强; 4.立足课改,彰显理念,前瞻性强。

  11. 五、徐州中考历史考纲呈现特点 徐州中考历史考纲(考查范围)经几年使用已逐渐完整,考查内容既体现中考的选拔及升学需要,又与高中历史教学、历史高考接轨。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考试大纲与2008、 2009年相比,有以下特点: 1.考查主体未变,考点稍作增删; 2.考点细化求易,更加直观具体; 3.测量要求更活,能力考查增加。

  12. 六、中考历史试题追求的最佳效果    我们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追求的最佳效果是:稳定、连贯、新颖、美观。试题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指历史试题紧扣课文重点,反映时政热点,既贴近生活实际,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试题尽可能达到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彩,光彩照人。 “意料之外”指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历史试题思维含量;同时还从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入手,发挥历史考试的导向作用。明确中考历史试题的设计意图和方向,在历史教学与复习中做到知己知彼,充满信心,在历史中考中定会稳操胜券。

  13. 七、专题复习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几年来,经过研究全国各地尤其是徐州中考历史试题,感到大多试题都与历史专题密切相关。从选择题的选项到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设问,都是小专题和大专题问题,因此历史专题复习至关重要,川教版历史教材本身就以主题形式呈现。在专题复习阶段要把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归类,把局部分散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系统的知识,落实历史主体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

  14. 八、《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考试形式及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史政合卷。分为I卷和II卷。I卷为选择题,II卷为非选择题。 2.考试分值:史政合卷为120分。历史满分60分,计入升学总分。 3.考试时间:历史、思想品德合计120分钟。 4.题型及比例:历史单项选择题约50%(即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非选择题约50%(即30分)。 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 5.2010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中外历史 考查比例为: 中国历史:60%(即36分)。其中古代史占15%(即9分),近现代史占45%(即27分)。 世界历史:40%(即24分)。其中古代史占5%(即3分),近现代史占35%(即21分)。 6.历史中考试题难度:基础题、中档题、 较难题比例为6:3:1。难度系数约为 0.6—0.65。

  16. 试卷考试指数的统计与分析 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相关指数的统计 备注: 1.表格中考试时间是整张试卷(徐州历史、思想品德合卷)  的考试时间。 2.表格中的难度系数是对试卷设计的试题本身进行的估计  而非来自阅卷结果的现场统计。 3.表格中内容结构指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整个  世界史的比例结构。 4.表格中注明的分值是历史学科试卷卷面上呈现的分值。

  17. 7.徐州市2010中考历史试题考查比例 分值分布与考试说明要求基本一致

  18. 8.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试题实际难    易度为:容易题、中等题、较难    题比例为8:2:0。难度系数约为 0.75。全市历史均分接近45分。 9.2010年历史试题照顾全体考生, 尤其照顾成绩中下游的考生,使 其绝大多数都在45分以上,成绩 上等考生取得55—60分的高分, 50—60分考生数占相当大比例。

  19. 九、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徐州市2010年中考历史命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和中考历史命题的热点、重点,真正达到了不偏不怪,实实在在。 2010年徐州中考历史选择题考查内容

  20. 通观15道中考历史选择题,无一不是教材和考纲中的重点、热点,皆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没有一题是偏题和怪题,几乎没有多少难度。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30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得了满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考生在24—30分之间。考试结果比较理想。通观15道中考历史选择题,无一不是教材和考纲中的重点、热点,皆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没有一题是偏题和怪题,几乎没有多少难度。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为30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得了满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考生在24—30分之间。考试结果比较理想。

  21. 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思想品德试题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思想品德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思想品德30分,历史30分,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 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 在试卷上。 3.第1题至第15题为思想品德题,共30分;第16题至第30题为历史 题,共30分。总共60分。

  22. 1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1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 唐朝 D.明朝 17.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 “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8.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 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 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A. 香港岛 B. 辽东半岛 C. 台湾岛 D. 澎湖列岛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23. A B D C 19.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0.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24. 21.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 “现在唯一 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 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 A.投身辛亥革命 B.参加南昌起义 C.发动西安事变 D. 卢沟桥抗战 22.有首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 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 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25. 23.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 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 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 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 ”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下列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 深圳、上海浦东 B.珠海、香港 C.汕头、澳门 D.深圳、厦门

  26. 25.观察上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25.观察上图,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中共十四大的召开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26.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其中 最重要的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27. 27.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 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富,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 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 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劳资关系 D.缩减农业产量 28. 2010年5月9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 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 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

  28. 2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 形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不包括 A. 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 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30.徐州市2010年中考试卷将实行网上 阅卷。这一阅卷方式得益于 A.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发展

  29.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8小题,其中第31至 34题为历史试题,30分;第35至38题为思想品 德试题,30分。共60分) 31.(8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 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 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 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 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 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 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0.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 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1分) 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 标志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 容?(1分)这次改革对于中华 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 制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2分)

  31. 32.(6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 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根据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周恩来说: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 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从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见右图)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以上摘编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32. (1)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1分) 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   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   义是指什么?(2分)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  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  (1分)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1分)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  义?(1分)

  33. 33.(8分)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33.(8分)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 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合作共赢” 主题的探究任务。 【团结合作 实现共赢】 (1)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 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请写出中国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两次战役。   (2分)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 猖狂进攻,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   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  斯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   个文件的名称是什么?(1分)

  34. 【化友为敌,美苏对峙】 (3)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 “冷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 “冷战”政策的推行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1分)

  35. 【感悟历史,获取真谛】 (4)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加强合作?(2分)请你谈谈对“合作共赢”的认识。(1分)

  36. 34.(8分)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 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 示综合实力的盛会。根据材料,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维多 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 家接受了邀请。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 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 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 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 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引自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

  37. (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 是什么?(1分) (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2分) (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 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2分) (4) 在首届世博会举办的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1分)该体制最早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 (5)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能够走上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哪项英明决策?(1分)

  38. 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39. 二、非选择题:第31题8分,第32题6分,第33题 8分,第34题8分,共4小题30分。 31.(1)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答新疆也对(1分) 西域都护的设置。(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加速了黄河流域 民族大融合的过程。(2分)(符合题意、言之 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1点1分,答出2点即给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0. 32.(1)美国长期以来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1分) 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3)1979年。(1分)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给1分)

  41. 33.(1)台儿庄战役,(1分)百团大战。(1分)33.(1)台儿庄战役,(1分)百团大战。(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 (3)杜鲁门主义。(1分)两极格局。(1分) (4)环境保护(环保);资源利用(能源);打击恐怖 活动(反恐);防止核扩散;打击毒品走私;解决 贫富悬殊;解决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等。(1点1分, 答出其中任意2点即给2分。不拘泥于此参考答案,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认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合则两利,斗则 俱伤;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等。(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给1分。不拘泥于此参考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1分)

  42. 34.(1)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1分)  (2)蒸汽机、火车(蒸汽机车)、飞梭、珍妮纺纱机、    骡机、水力织布机等。(2分) (只要举例正确,1点1分,写出其中任意2点即可给2分)(3)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1点1分,2点2分)(4)君主立宪制。(1分)《权利法案》的颁布。(1分)(5)改革开放。(1分) 徐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第1页(共1页)

  43. 2009年徐州市中考历史 忍痛删除的题目之一 17.唐朝时考中进士称为“登龙门”,个人无比光彩,家族倍感荣耀。诗人孟郊曾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描写的情景是 A.乞丐骑马游长安 B.农家子弟升高官 C.科举考试登金榜 D.新婚之喜结良缘

  44. 论君子 2010年3月15日 君子者,光明磊落者也,忠孝仁义是也。 干君子事业,行君子之为,树君子之德, 为君子服务,做正人君子,方为君子也。 强者解天下忧,仁者暖天下心。 我的教学理念是: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       教研而不发则囿。(you,局限之意) 妙哉!信然!

  45. 十、2004—2006年徐州市  历史中考非选择题分析十、2004—2006年徐州市  历史中考非选择题分析 2004年:第32题考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第33题考第二、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及影响和认识;第34题考中共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及历史意义。这些题在当时都是课本内容的主干知识,非常重要。 2005年:第33题运用新情景新材料,考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过程及影响,当年确实令人眼睛一亮,获得一致好评。第34题考了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意义;第35题考了林肯、华盛顿、罗斯福三位伟大的总统对美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综合性较强,当年反响很大,至今仍是佳题。 2006年:第33题运用新材料考了南京大屠杀及其认识;第34题考《独立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第35题考巴黎和会与慕尼黑会议的规定及其影响。这在当时都是重要的。

  46. 十一、2007—2010年徐州市 历史中考非选择题分析 2007年:第28题考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三农”问题的做法 及其影响;第29题考中国近代科技和社会生活; 第30题考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二战”的有关问题。 这在当年都很重要,适当注意了知识的综合性。 2008年:第31题考孔子与儒家思想演变及其意义;第32题 考中国改革开放及其影响;第33题考中国近代化 的具体表现。第34题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 的措施、特点及其启示。综合性也较强。 2009年:第31题考商鞅变法与秦朝统一的措施;第32题考 建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与失误;第33题考中国的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及其 认识。大专题综合性也较强。

  47. 综上所述,2010年及近几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内容比较丰富多彩,解题思路具有探索性,部分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徐州中考历史纲要几个有利于的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综上所述,2010年及近几年徐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内容比较丰富多彩,解题思路具有探索性,部分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徐州中考历史纲要几个有利于的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视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中考历史试题年年变。“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不管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但愿“变”能引领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改的大潮中,不断思考与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在探索中发展,朝着教书与育人并举的方向发展。

  48. 十二、近几年徐州中考历史特点分析 特点一:精选历史学科主体知识命题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体知识应该是指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起到了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在国家制度、社会更迭、经济水平、民族交往、国家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等多方面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拓展性,专题复习的目的是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提高能力,包括历史概括能力、表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此次历史命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学科主干知识和中考命题的热点、重点,不偏不怪,实实在在。尽可能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活,变中出新,活而不乱;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强调迁移,关注现实,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史学特色,创新亮点时有显现。

  49. 特点二:都注重了历史基础知识考查 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具迁移力。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中考历史试题的最常规武器,是考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中考历史的支撑点。鉴于此,此次徐州中考历史命题以生为本,平易近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大多数题目考生都较为熟悉,心理上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有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使他们感到很温暖,入手容易,迅速平和地进入到考试状态中去。命题力求在考生基础知识的薄弱点和易错点上做文章,基础中体现能力。若考生审题不大细心,在一些细节上注意不够,仍会造成低级失分。其目的在于引导历史教师切实打好学生的基础,从导向性上体现规范办学背景下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对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从难度上兼顾中考历史、思想品德等几个小学科之间的适度降低,尽可能达到市局有关领导要求的0.80的难度系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