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k likes | 1.58k Vues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中心法则 第一节 DNA 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RNA 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生物工程. 复制. DNA. ?. 转录. 反转录. RNA. 蛋白质. 复制. 翻译.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central dogma). 复制( replication) :以亲代双链 D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与亲代 DNA 相同的双链 DNA 分子的过程。
E N D
第九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中心法则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生物工程
复制 DNA ? 转录 反转录 RNA 蛋白质 复制 翻译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复制(replication):以亲代双链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与亲代DNA相同的双链DNA分子的过程。复制(replication):以亲代双链D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与亲代DNA相同的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 转录(transcription):双链DNA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出与模板DNA互补的RNA分子的过程。 • 翻译(translation):在mRNA指令下,按照三个核苷酸(碱基三联体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原则,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 反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逆病毒以RNA为模扳指导合成DNA的过程。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1、复制:以DNA为模板指导DNA的合成,即将DNA携带的信息传至子代DNA。 2、反转录:以RNA为模扳指导合成DNA,如RNA病毒。 3、修复合成:当各种因素引起DNA损伤时,损伤DNA可修复合成,校正错误,完成正确合成,以保持DNA结构 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一、 DNA 的复制 (一)DNA半保留复制(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 • 模板 • 原则 • 特点 • 意义: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亲代 第一代 第二代 CsCl 梯度离心 [实验证据]:1958年 M.Meselson 和F.W.Stahl用大 肠杆菌为材料,在含15N和14N的NH4Cl中培养,CsCl密度梯度离心结果证实了半保留复制方式。
二、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及相关因子 DNA链合成的条件 • DNA模板 • 4种dNTP底物 • Mg2+ • 3’-OH引物 • 酶和蛋白质因子
(一)、酶和蛋白质因子 • DNA聚合酶Ⅰ、II、Ⅲ • DNA解链酶 •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 • 拓扑异构酶Ⅰ/Ⅱ • 引发体、引物酶 • DNA连接酶
1、DNA聚合酶 3,’5’-磷酸二酯键 3’ 5’
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活性 5´ 5´ 5´ 切除错配核苷酸 错配硷基 正 确核苷酸 聚合酶 复制方向 3´ 5´ 3´ 5´ 3´ 5´ 复制的高保真性
DNA聚合酶Ⅰ 多功能酶 5’ 3’聚合酶 3’ 5’外切酶 5’ 3’外切酶 单链多肽 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Klenow)小二个片段 切除RNA引物, 填补缺口(gap) 损伤后修复 DNA聚合酶Ⅲ 多功能酶 5’ 3’聚合酶 3’ 5’外切酶 不对称二聚体,10种亚基 单体1-前导链/单体2-随从链 DNA 复制的主要酶 高续进性,高聚合酶活性 高产物真实性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III
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Ⅰ) Kornberg酶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DNA-Directed DNA Polymerase, DDDP) 切除RNA引物 损伤修复 校读功能 聚合功能 3’ 5’ 5’ 3’ 外切酶 聚合酶 5’ 3’ 外切酶 N C 小片段 大片段( klenow片段) (常用的工具酶)
DNA聚合酶Ⅰ 多功能酶 5’ 3’聚合酶 3’ 5’外切酶 5’ 3’外切酶 单链多肽 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Klenow)小二个片段 切除RNA引物, 填补缺口(gap) 损伤后修复 DNA聚合酶Ⅲ(复制的重要酶) 多功能酶 5’ 3’聚合酶 3’ 5’外切酶 不对称二聚体,10种亚基 单体1-前导链/单体2-随从链 DNA 复制的主要酶 高续进性,高聚合酶活性 高产物真实性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I、II、III
DNA聚合酶Ⅲ全酶(DNA Polymerase Ⅲ holoenzyme) • 10种不同亚基组成 • θαε • τ • γ2 δ δ’ χψ • DNA聚合酶Ⅲ※ • β(4个) • DNA聚合酶Ⅲ全酶 • 核心聚合酶 • 二聚体形式连接两个核心聚合酶 • 单个运载夹钳 • 星环状,容纳DNA双链
运载夹钳 催化亚基 催化亚基 3’ 5’ 核酸外切酶 滑行夹钳亚基 • θ2,α2,ε2: 核心酶 • τ2:二聚体形式连接两个核心聚合酶 • γ2 δ δ’ χψ:单个运载夹钳 • β(4个):星环状,容纳DNA双链
五种 DNA 聚合酶α DNA聚合酶δ和PCNA DNA聚合酶γ DNA聚合酶β、ε 参与随从链的合成 参与前导链的合成 参与线粒体DNA的合成 参与DNA的修复 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P320)
引物酶(DnaG) DnaB DnaC DnaT 蛋白质A、B、C 合成RNA引物(1-10 nt) 解链酶的作用 结合到DNA双链复制起始部位(需ATP) 2、引物酶(primase)和引发体(primosome) RNA引物的合成和复制的起始必需的
催化二段双链DNA或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缺口共价连接(3’,5’磷酸二酯键)催化二段双链DNA或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缺口共价连接(3’,5’磷酸二酯键) 3、DNA连接酶 切口连接: • 连接双股DNA分子中一链的切口 • 双链DNA分子中双链的切口 • 不能连接二分子单链DNA
解开DNA双链每个bp消耗2个ATP 与单链DNA结合,维持单链状态 使其不受核酸酶水解 避免单链DNA自身发夹螺旋形成 使前端螺旋易解开 4、解链、解旋酶类 5、单链DNA结合蛋白(SSB)
拓扑异构酶Ⅰ(topoisomerasⅠ) 转轴酶 拓扑异构酶Ⅱ 旋转酶 (gyrase) 切断DNA双螺旋中的一股,张力下降后封闭。 切断DNA双链,使另一双链经过此缺口,再封闭。 6、拓扑异构酶
三、原核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复制的起始、延伸、终止)三、原核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复制的起始、延伸、终止) • 确定复制的起始点 • 解开双链DNA,提供单链DNA模板 • 形成复制叉 • DNA合成的起始和延长 • 形成带有新合成的DNA片段的复制泡 • 复制的终止
原核生物 双向复制 (θ型复制) 特定起始点:oriC 真核生物 多个复制单位(复制泡)(复制起始点+复制叉) 多个起始点 (一)复制的起始 复制起始点: 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此部位称复制起始点。 亲代DNA开链,复制起始点呈叉型移动。
起点 复制叉 复制叉推进 原核生物双向复制(θ型复制)
DNA双链复制起始点OriC PriA/DnaG 5’ 3’ DnaA DnaB/DnaC DNA双链解开成单链DNA 解旋酶 SSB SSB SSB 解链酶 引发体 引物酶 5’ 3’ RNA引物/3’-OH DNA聚合酶Ⅲ 拓扑异构酶 dNTP 和3’-OH形成3’5’磷酸二酯键
(二) 复制的延伸 1.在DNA聚合酶Ⅲ的作用下 • 2.DNA 合成时,一股以3’ 5’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指导新合成的链以5’ 3’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leading strand))。(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一致) • 3.前导链合成1000-2000个核苷酸后, 一股以5’ 3’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指导新合成的链沿5’ 3’合成1000—2000个核苷酸不连续的小片段的链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复制方向与解链方向相反). 新合成的链沿5’ 3’合成1000—2000个核苷酸不连续的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
5’ 3’ 3’ 5’ 图12-13
半不连续复制: 在DNA复制过程中,亲代DNA分子中以3’ 5’方向的母链作为模板指导新的链以5’ 3’方向连续合成, 另一股以5’ 3’为方向的母链则指导新合成的链以 5’ 3’方向合成1000—2000个核苷酸长度的许多不连续的片段(冈崎片段), 这种复制方式称之为半不连续复制。
去除RNA引物 补充缺口 连接切口 DNA聚合酶Ⅰ的小片段 5’ 3’外切酶 DNA聚合酶Ⅰ的大片段 3’ 5’外切酶 5’ 3’聚合酶 DNA连接酶 (三) 复制的终止(ter位点)
5´-核酸外切酶 聚合中心 3´-核酸外切酶 裂缝内部 裂缝 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
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 切除错配核苷酸 错配硷基 正 确核苷酸 聚合酶 复制方向 3´ 5´ 3´ 5´ 3´ 5´
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 • 定点起始,一个起始点OriC • 两个复制叉双向等速进行, • 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
起点 起点 起点 起点 起点 起点 (四)、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特点 多个起点复制,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冈崎片段长度100-200 nt
(五)、端粒DNA的复制 1.端粒(telomere) • 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性分子,复制时滞后链5’端不能被复制,在染色体端部留下缺口,使新合成的链缩短,从而使染色体端部随复制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缩短。 • 3’端有特殊的序列,是线性DNA末端的复制必须的 ---端粒 • 端粒:染色体3’端由富含G的6个核苷酸组成的数百个串联重复序列(AGGGTT)n • 人:5’-AGGGTTAGGGTT-------3’ • 端粒能稳定染色体
2.端粒酶(telomerase) ----防止端粒缩短的酶 组成 端粒酶是一种含RNA的蛋白复合物,实质上是一种逆转录酶,它能催化互补于RNA模板的DNA片段的合成,使复制以后的线形DNA分子的末端保持不变。 唯一携带RNA模板的逆转录酶 人端粒酶:模板(RNA-端粒酶):3’-CAAUCCCAAUC-5’ 合成(DNA): 5’---AGGGTT---3’ 端粒酶和衰老、肿瘤有关
1.RNA和DNA单链 互补序列识别结合 2.以RNA为模板 的逆转录过程 3.再发动新一轮的合成延长, 合成较长的重复序列 3.端粒酶的作用机制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转录作用。以RNA为模板合成DNA,这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故称为逆转录作用。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力 RNaseH活力 依赖DNA指导下的DNA聚合酶活力 二、逆 转 录 作 用 1、概念 2、逆转录酶 三种功能 是DNA聚合酶,5’- 3’方向,需要引物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核糖核酸酶H 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逆转录过程中cDNA的合成
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周期 整合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 cDNA 转录 逆转录 RNA 转译 RNA RNA 衣壳蛋白 丢失衣壳 被膜 进入细胞 被膜蛋白 丢失被膜 逆转录酶 衣壳 逆转录酶
DNA修复的基础: 一条链有损伤 修复酶切除 以未损伤的链为模板 合成原来相同的序列
自发因素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随机热碰撞 紫外线损伤(共轭双键) 电离辐射损伤(X线/线) 亚硝酸盐 C U 5-溴尿嘧啶 5-BU A 氮芥类 烷化剂 羟胺 C- A 三、DNA的损伤、修复与突变 (一.)造成损伤的原因 G G 羟胺
点突变 类型 结果 转换----同型碱基 颠换----异型碱基 启动子/剪接信号 影响整个基因功能 编码序列 蛋白质功能改变 中性变化 AA变化,功能不变 静止突变 碱基变,AA不变 (二).DNA损伤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