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附錄 3 ─ 指喻

附錄 3 ─ 指喻. 作者. 才高志大,拜宋濂為師  兩蒙召見,受任為漢中教授  深受惠帝器重,參贊機要  拒絕為成祖草詔,十族被誅. 生平.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別號遜志,今浙江省 寧海縣人。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西元一三五七),卒於明惠帝建文四年(西元一四○二),年四十六歲。學者稱他為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遜志齋集傳世。. 才高志大,拜宋濂為師. 自幼聰敏: 方孝孺五六歲時,每日讀書積寸,善作文,鄉人稱為 小韓子 。 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 : 十五歲隨著父親歷遊齊、魯之墟,登覽周公、孔子之廟宅。

du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附錄 3 ─ 指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附錄3─指喻

  2. 作者 才高志大,拜宋濂為師  兩蒙召見,受任為漢中教授  深受惠帝器重,參贊機要  拒絕為成祖草詔,十族被誅

  3. 生平 •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別號遜志,今浙江省 寧海縣人。生於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西元一三五七),卒於明惠帝建文四年(西元一四○二),年四十六歲。學者稱他為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遜志齋集傳世。

  4. 才高志大,拜宋濂為師 • 自幼聰敏:方孝孺五六歲時,每日讀書積寸,善作文,鄉人稱為小韓子。 • 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十五歲隨著父親歷遊齊、魯之墟,登覽周公、孔子之廟宅。 • 師從宋濂:宋濂謂得此天下英才,喜動顏色。計前後在宋濂門下六年,深受獎掖栽培,奠下基礎。 宋濂像

  5. 兩蒙召見,受任為漢中教授 • 第一次太祖召見:方孝孺向太祖陳說天下治平之道,都很稱旨。太祖喜其舉止端整,但不忍輕用,告訴皇太子說:「此莊士,當老其才」等待以後大用。 • 第二次太祖召見:時年36歲。太祖任他為漢中教授。他到漢中以後,每日與諸生講學不倦。 方孝孺講學處—石鏡精舍

  6. 深受惠帝器重,參贊機要 • 深受器重:明太祖崩,惠帝嗣位,方孝孺陞侍講學士,惠帝常詢問他國家大事。並任方孝孺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 • 臨危守國:後惠帝採取削奪諸王權勢的政策。太祖第四子燕王舉兵造反,方孝孺則力請惠帝堅守京城,以待援兵,萬一不濟,也當為社稷犧牲。不久,燕兵臨城,城破,惠帝自焚而死,方孝孺被俘。

  7. 拒絕為成祖草詔 • 方孝孺是當時天下公認的學術領袖,姚廣孝囑託燕王不可殺害孝孺:「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 及至破京師,孝孺被俘,燕王乃召孝孺草詔天下,孝孺悲慟之聲響徹殿陛。燕王隨即令左右授筆札道:「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燕王大怒,令磔(車裂之刑)之於市。 墓位於南京雨花台下。時有遊人前往憑弔。

  8. 慷慨就義 • 孝孺慨然臨刑前,作絕命詞: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是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 方孝孺壯烈犧牲,妻兒相繼自殺。宗族親友坐誅者數百人。 方孝孺天地正氣坊

  9. 十族被誅 • 另有一說:燕王逼方孝孺草詔,拒不受命,燕王大怒道:「豈不怕誅九族?」孝孺答道:「便十族奈我何?」燕王賜以紙筆,一定要他草詔天下,他乃提筆寫了「燕賊篡位」四大字。燕王怒髮上指,令刀裂其口至耳,並令誅九族,及其朋友和學生,合併為十族。前後連殺七天,死者多達八百七十三人,而以此事充軍死於路途中者又數百人。據說南京明故宮古物陳列廳有「正學漬血石」一大塊,紅斑殷然。

  10. 十族被誅 • 當孝孺的弟弟孝友臨刑時,孝孺淚流滿面,無言以對。孝友卻從容吟詩曰:「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 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回家山。」 傳說…… 傳聞方孝孺有兩子成功逃脫追殺,其中一子改姓「施」,拆開來是「方人也」(方家的人)。而另一子即改姓「於」,拆開來是「方人二」,意即方家還剩下兩人。

  11. 何謂十族、九族? • 十族:父族四:指自己一家、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 嫁的姐妹及其兒子、出嫁的女兒及其兒子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 兒子。妻族二: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門生一:指門下弟子。 • 九族:九代的直系親屬,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

  12. 文學探究 學術思想 文章特色 詩作特色 書法成就

  13. 方孝孺學術思想 • 方孝孺師承宋濂,而宗朱熹理學;為學主張博學多聞,又兼顧篤實踐履的工夫;文章縱橫豪放,大旨歸於明道。 • 宋濂諸弟子中,方孝孺學問為冠。重視教化,專心於「聖人之學」、「聖人之道」,以修身、治國、平天下為己任。 • 以其學之正、志之篤,賜其讀書之廬曰「正學」。

  14. 方孝孺文章特色 • 方孝孺是明初著名的散文家,一生著述頗多,惜皆佚而不傳。唯存遜志齋集一部。 • 作文主要「神會於心」,反對摹擬剽竊。 • 文章風格豪放雄健。 • 《四庫全書總目》贊美方孝孺「學術醇正」,文章「乃縱橫豪放,頗出入於東坡、龍川之間」。

  15. 方孝孺詩作 • 主張詩貴在綱常教化,以詩三百篇作為典範,期能有裨於洩導人情,維繫道德。然並不流於說教,反而具有理趣,氣韻深長,耐人尋味。 • 名詩: 《畫梅》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清香傳得天心在未許尋常草木知

  16. 方孝孺書法

  17. 補充資料 父母早逝 兄弟友愛 代師捉刀 一字千金 方孝孺讀書處 方孝孺紀念亭聯

  18. 父母早逝、兄弟友愛 • 方孝孺七歲生母病故,十二歲疼愛孝孺的繼母又過世。十九歲生父撒手人寰,令他極度悲痛。 • 方孝孺兄弟三人(兄孝聞、弟孝友)勵學篤行,對孝孺影響很大。孝孺讀書遇有不解之處,即向孝聞請教,兄弟感情極好,後孝聞病故,孝孺因道遠未能及時返家見最後一面,悲痛欲絕,數日不食,始終引為憾事。

  19. 代師捉刀 • 一次宋濂陪明太祖飲酒,太祖要他寫篇靈芝甘露頌。宋濂回家後忘了此事,翌晨進宮時方想起,焦急不已,方孝孺在一旁說:「沒關係,晚生已代您寫了一篇」由於時間急迫,宋濂只好帶了方孝孺的稿子進宮。明太祖讀完後對宋濂說:「這大概不是你寫的。」宋濂叩頭講述了實情。太祖說:「這篇文章大大勝過您呢!」 • 明太祖朱元璋稱方孝孺為「奇才」宋濂譽方孝孺為「百鳥中之孤鳳」

  20. 一字千金 • 方孝孺死後,由於敬仰於他的忠義,雖然朝廷下令不准收藏他的文章,但士子仍是千方百計尋覓,甚至居住在山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是「得其一字,寶於金璧」。

  21. 方孝孺讀書處—方孝孺祠 • 方孝孺讀書處,在寧海縣城南躍龍山上,始建於明代。清乾隆年間為紀念方孝孺隨姑母在此讀書而繼續修整。前後各為院庭和「乾坤正氣坊」。內立先生塑像,簷前有楹聯: 「真讀書種子,正氣充天地; 是名教完人,學行炳古今」 方孝孺讀書處

  22. 方孝孺讀書處 • 古人弔方孝孺祠:瞻仰儀型感慨深,勿看白日慘秋陰; 祠荒殘碣苔重合,木落空齋鳥自鳴; 仗節一身甘赤族,褒忠千古見丹心; 西風遮莫吹雙淚,怕染緱城血滿林! • 弔方正學讀書處 清 劉君雄人以忠而死,地因人而名。至今風起處,猶有讀書聲。

  23. 方孝孺紀念亭聯(南京雨花臺) • 弔古且登臨,見青山如舊,碧血常新;十族效孤忠,取義成仁,在先生已無憾事。碑亭誌景仰,瞰祠宇侖奐,松林蔥鬱;千秋有正學,扶綱立紀,俾後世尚存準繩。 • 血染雨花臺,為痛忠臣埋十族;聲淒雲樹勁,長留正氣炳千秋。

  24. 課前引導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指喻-- 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25. 破窗效應 • 兩個研究犯罪學家於1982年提出了「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 • 破窗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當窗戶破了沒人修理,路人經過後一定認為這個地區是沒人關心及管事,別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http://wilddog125.blogspot.com/2008/09/blog-post_27.html

  26. 破窗效應的實例~紐約降低犯罪率 • 紐約市用的就是破窗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再慢慢緝兇捕盜,回歸秩序。 • 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乾淨著手, 並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結果發現非常有效。 紐約地鐵 http://www.noblechinese.com/gu iren-news2/info/35530-2.htm 資料來源:節選自洪蘭〈破窗效應〉

  27. 破窗效應的實例~紐約降低犯罪率 • 警察發現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乾淨的場合犯罪, 又發現抓逃票很有收穫, 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 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 因此警察願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帶武器,以免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 這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無法繼續下去。 資料來源:節選自洪蘭〈破窗效應〉

  28. 防微杜漸天花的預防~事先接種牛痘 • 天花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好幾世紀以來,天花奪走數千萬條性命,甚至造成國家國力衰微。 • 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在1796年發明使用牛痘代替天花進行接種,這方法被證明非常有效和安全。之後在世界各國廣泛使用,展開了人類消滅天花及其他傳染病的奮鬥。 • 牛痘的接種成功阻止了天花疫病的傳播。目前天花已在地球上被滅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k/%E5%A4%A9%E8%8A%B1

  29. 請看方孝孺如何透過鄭仲辨拇指發病求醫的經過強調防患未然的治國之道請看方孝孺如何透過鄭仲辨拇指發病求醫的經過強調防患未然的治國之道

  30. 目次 一、題解 七、語文萬花筒 二、作者 八、延伸閱讀 三、文學探究 九、問題與討論 四、補充資料 十、牛刀小試 五、課文賞析 十一、教學資源 六、文章結構表 十二、好站連結 十三、圖片來源

  31. 題解 • 出處本文選自遜志齋集 • 題意喻,即譬喻,就近取譬,言近旨遠,由小事物而見大道理。本文借鄭仲辨拇指發病、求醫、用藥的經過,說明謀國治天下應當防微杜漸的道理。 遜志齊集 內文卷二

  32. 題解 • 背景本文作於明太袓洪武七年,時當明朝初年,兵燹甫定,民不聊生。朱元璋將軍事大權交付諸王之手,潛伏戰禍的危機。孝孺深慮時勢之趨,熟知民生疾苦,是以透過具體事例闡明「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的政治見解。 朱元璋

  33. 課文賞析 全文要旨 先敘後議 各段段旨 方孝孺銅像(南京雨花台)

  34. 全文要旨 • 全文要旨:防微杜漸,以防大患。 • 以小喻大:以拇指比喻國政,以小喻大,可見君子仁人深謀遠慮,以生民之憂樂為己任。末段引左傳之文,喻君子懷抱經世濟民的理想,當以閱歷經驗為師,必能慮周行果,成為佐國的良才。

  35. 先敘後議 第一段: 敘事 鄭仲辨發疾、求醫、用藥的經過 第二、三段: 說理 以指病喻國政,推演謀國治天下的道理 第四段: 附筆 交代為文用意

  36. 第一段分析 先「未嘗有疾」,後「幾至於甚病」 先揚後抑筆法 寫指病之漸進漸劇:時間:他日、既三日、又三日症狀:隆起如粟、聚而如錢、拇之大盈握 反應:始「疑之」以示人、繼「憂之」又以示人、終「懼」而謀諸醫 發疾 層遞筆法

  37. 第一段分析 求醫 寫疾之奇:雖病在指,其實一身病也求醫時間:始發、三日、且成 層遞筆法 類疊筆法 療法難易:「終日而愈」至「疾未易為也」 用藥 • 扼要敘述治療過程:雙管齊下 • 內服: • 外用: 簡筆

  38. 第二段分析 排比、映襯筆法 反覆對照、申論,指出「如此指者多矣」,並以此扣合本題,兼啟下文主張 強調「君子之所深畏」在「萌於不必憂之地,而寓於不可見之初」,並以眾人「笑而忽之」對比,凸顯防患未然,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對比筆法

  39. 第三段分析 將天下與身比況,連用三問句逼問,呼應首段:「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愛天下者,有如君之愛身者乎?」「可以為天下患者,豈特瘡痏之於指乎?」 層層逼問 「君未嘗敢忽之;特以不早謀於醫,而幾至於甚病。」再將治國與治病綰合,是對「愛天下者」提出告誡 提出告誡 「視之以至疏之勢」、「重之以疲敝之餘」、「吏之戕摩剝削以速其疾」,這是對時弊直接而嚴厲地加以揭露。那麼「幸其未發,以為無虞而不知畏」真是不智至極了! 揭露時弊

  40. 第四段分析 • 末段旨在交代為文用意,謙稱不敢謀國,其實正點出為國思慮之殷切。又援引經傳之說,使行文更順理從容,並見寄意深遠。 • 借代:8P58

  41. 文章結構表

  42. 語文萬花筒 本課層遞用法 三折肱而成良醫 方孝孺手植柏處

  43. 本課層遞用法

  44. 三折肱而成良醫 • 典出左傳:「三折肱,知為良醫」 • 三,表示多次,虛數。 • 類似用法:屈原九章:「九折臂而成醫兮」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歷方藥,則成良醫」

  45. 【與人體器官相關之成語】: • 橫眉豎目、肝腦塗地、肝膽相照、 • 瞠目結舌、瞭如指掌、忠言逆耳、 • 別有肺腸、探頭探腦、師心自用、 • 捷足先登、措手不及、促膝長談、 • 唇亡齒寒、脫胎換骨

  46. 延伸閱讀 以小喻大的筆法 「防微杜漸」類成語、名言 延伸閱讀: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延伸閱讀: 方孝孺〈深慮論〉 方孝孺畫像

  47. 以小喻大的筆法 • 方孝孺為文,常以物喻理,以小喻大,能近取譬的寫作方式,文筆酣暢, 言簡意明,為時人所傳誦。 • 名篇—〈蚊對〉以蚊喻人,批評衣冠禽獸的人們「白晝儼然乘其同類之間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腦,使其餓踣於草野,流離於道路」,作為比蚊子更卑鄙。 • 名篇—〈越巫〉寓言形式揭露越巫騙錢,先則害人,終自食惡果。 • 名篇 —〈指喻〉

  48. 「防微杜漸」類成語 • 同義:防萌杜漸、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曲突徙薪、星火燎原 • 反義:養 癰遺患、江心補漏

  49. 「防微杜漸」類名言 •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 • 蠹眾而木折,隙大而墻壞(淮南子 說林訓) •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 中庸) • 衣缺不補則日以甚,防漏不塞則日以滋。(桓寬 鹽鐵論) • 壞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後漢書 丁鴻傳) • 爝火雖微,卒能燎野。(後漢書 周汙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