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感染 二、细菌致病性 三、毒力. 感染( infection ).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致病性( pathogenicity ). 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性的影响因素. 1 、宿主针对性 2 、毒力的强弱 3 、细菌的数量 4 、侵袭的部位. 毒力( virulence ). 致病性的强度.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 LD50 ) 半数感染量( ID50 ). 毒力的影响因素. 1 、致病菌的种类 2 、宿主的种类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 一、感染 二、细菌致病性 三、毒力

  3. 感染(infection) 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

  4. 致病性(pathogenicity) 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

  5. 致病性的影响因素 1、宿主针对性 2、毒力的强弱 3、细菌的数量 4、侵袭的部位

  6. 毒力(virulence) 致病性的强度

  7. 毒力的衡量指标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感染量(ID50)

  8. 毒力的影响因素 1、致病菌的种类 2、宿主的种类 3、菌型与菌株

  9. 细菌的致病机制 一、侵袭力(invasiveness) 二、毒素(toxin)

  10. 细菌的侵袭力 1、黏附与定植 2、侵入 3、繁殖与扩散

  11. 黏附与定植 黏附现象 黏附结构 黏附机制 组织趋向性

  12. 细菌的粘附素及粘附现象

  13. 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 类型 产生细菌 靶细胞受体 菌毛粘附素 I 型菌毛 大肠埃希菌 D-甘露糖 CFA/I 大肠埃希菌 GM-神经节苷脂 P菌毛 大肠埃希菌 P血型糖脂 菌毛 淋病奈瑟菌 GD1神经节苷脂 非菌毛粘附素 LTA 金黄色葡萄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LTA-M蛋白复合物 A群链球菌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蛋白质 B群链球菌 N-乙酰氨基葡糖 P1、P2、P3 苍白密螺旋体 纤维连接蛋白 表面血凝素 衣原体 N-乙酰氨基葡糖 P1蛋白 肺炎支原体 唾液酸

  14. 细菌的组织趋向性 细菌 组织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上皮、血管内皮 淋病奈瑟菌 尿道上皮 霍乱弧菌 肠上皮 百日咳鲍特菌 呼吸道上皮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 A群链球菌 鼻咽上皮 空肠弯曲菌 肠上皮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上皮

  15. 侵 入 侵入过程 侵袭基因 侵袭素

  16. 透明质酸酶 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及侵袭作用

  17. 繁殖与扩散 局部扩散 全身扩散

  18. 细菌的毒素 1、外毒素 2、内毒素

  19. 外毒素 性质:属蛋白质 毒性作用强,具选择性 对理化因素不稳定 抗原性强 种类(见表)

  20. 细菌的外毒素 类型 细菌 名称 引起疾病 神经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破伤风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 细胞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白喉 葡萄球菌 TSST-1 毒性休克综合征 表皮剥脱毒素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A群链球菌 致热外毒素 猩红热 肠毒素 霍乱弧菌 肠毒素 霍乱 大肠埃希菌(产毒型) 肠毒素 腹泻 产气荚膜梭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21. 延长因子1 延长因子2 白喉毒素 A亚单位 延长因子1 延长因子2

  22. 内毒素 性质:属脂多糖 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 对热稳定 抗原性弱 作用机制(见表)

  23. 特异多糖 核心多糖 脂质A 细菌内毒素的结构

  24. 细菌内毒素的作用机制 内毒素 激活凝血因子 激活巨噬细胞 激活补体 IL-1 TNF 氧化氮 C3a C5a 血浆凝血系统 发热 发热 降血压 水肿 趋化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降血压 降血压

  25. 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类型 一、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 二、感染的传播方式 三、感染的类型

  26.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畜、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源:体内正常菌群

  27. 感染的传播方式 1、呼吸道(飞沫、气溶胶) 2、消化道(粪-口) 3、创口 4、接触(人-人、畜-人) 5、动物叮咬

  28. 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带菌状态

  29. 隐性感染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也称为亚临床感染。

  30. 显性感染 定义: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类型: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31. 带菌状态 临床感染期结束后,细菌残留于体内的状态。

  32. 抗细菌免疫 一、固有免疫 二、适应性免疫 三、抗菌免疫的针对性

  33. 固有免疫 1、屏障结构 2、吞噬作用 3、体液因素

  34. 屏障结构 构成:皮肤与黏膜屏障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机制:机械阻挡与排除作用 分泌杀菌物质作用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35. 皮脂分泌 泪液 溶菌酶 腊质分泌 唾液 粘膜屏障 皮肤屏障 汗液 胃酸、消化酶 肠道菌群 排泄物 (冲洗作用) 屏障结构的组成

  36. 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吞噬过程:接触、吞入、杀灭 杀菌机制:氧依赖杀菌机制 (ROI、RNI) 非氧依赖杀菌机制 (溶菌素、防御素、乳铁蛋白)

  37. 2O2+NADPH 2O2-+NADP+H+ 2O2-+2 H+ O2+H2O2 Cl-+ H2O2 ClO-+ H2O 与呼吸爆发有关的酶促反应

  38. 体液因素 补体 溶菌酶 碱性多肽:乙型溶素、防御素、精胺等 急性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甘露糖结 合蛋白、LPS结合蛋白

  39. 适应性免疫 1、体液免疫 2、细胞免疫 3、黏膜免疫

  40. 体液免疫 1、抑制病原体黏附 2、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毒素 4、激活补体产生溶菌 5、ADCC作用

  41. 细胞免疫 1、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 2、 CD4+T细胞的致炎症作用

  42. 黏膜免疫 1、SIgA 2、γδT细胞

  43. 抗菌免疫的针对性 1、主要的抗菌免疫机制 2、细菌感染的针对性免疫机制

  44. 主要的抗菌免疫机制 免疫因素 免疫机制 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灭细菌,主要针对化脓菌 巨噬细胞 吞噬、杀灭细菌,提呈抗原 补体 溶菌、调理作用 抗体 抑制病原体黏附、调理吞噬、中和毒素 激活补体 T细胞 杀灭细菌、主要针对胞内感染

  45. 细菌感染的针对性免疫机制 体液免疫——胞外菌感染 细胞免疫——胞内菌感染

  46. 本章小结 1、有关感染的基本概念 2、细菌的致病机制 3、临床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 4、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