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網頁內容可及性指引 WCAG 2.0 推動策略說明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主講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葉耀明 教授 99 年 6 月 29 日. 議程. 前言 本研修案專家學者簡介 無障礙網頁議題簡介 簡介「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 後續配套措施與作法方向說明 綜合座談. 前言.

eam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網頁內容可及性指引 WCAG 2.0 推動策略說明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主講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葉耀明 教授 99年6月29日

  2. 議程 • 前言 • 本研修案專家學者簡介 • 無障礙網頁議題簡介 • 簡介「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 • 後續配套措施與作法方向說明 • 綜合座談

  3. 前言 • 研考會推動網路服務資訊無障礙化運動,於民國92年參考W3C在1999年所制訂的網頁內容可及性指引WCAG 1.0(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1.0),並參照當時各國推動無障礙網頁相關政策和推廣策略,與國內近年來在身心障礙者保護政策等相關措施,擬訂「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 • 因應網路資訊應用環境發展快速與網頁技術及應用不斷的創新,W3C在2008年底公布WCAG 2.0。 • 為因應WCAG 2.0,研考會邀集多位國內此領域專家學者,參考WCAG 2.0重新檢視研修適用我國環境的「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

  4. 本研修案專家學者簡介 • 召集人葉耀明博士 • 任職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 研究委員蕭景燈博士 • 任職於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研究技師 • 研究委員王建立博士 • 任職於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亦為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理事長 • 研究委員朱正忠博士 • 任職於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工學院院長、軟體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 • 研究委員林克寰顧問 • 為全球資訊網協會 (W3C) HTML 工作小組受邀專家,長期致力於「網頁親和力」領域之研究,且因很早期即帶動台灣Blog之發展,而被稱做「台灣部落格之父」。

  5. 無障礙網頁議題的範圍 • 包括網頁內容、網頁開發者、網頁使用者三方面 • 內容和開發者間有編輯工具、檢測工具 • 內容和使用者間有瀏覽器、媒體播放器、電腦輔具 • WAI有三大規範: WCAG, ATAG, UAAG

  6. 規範設計比較 • 國際WCAG 1.0, 2.0標準和國內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的比較

  7. WCAG 1.0 和 2.0的設計差異 • WCAG 1.0強調14條規範,規範內有檢測點,65檢測點分3個優先等級 • WCAG 2.0強調4個可及性設計原則,原則內有12條規範,規範內有61個Success Criteria成功準則,成功準則分3個優先等級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按照WCAG 2.0架構,檢測碼、檢測方式、流程重新制訂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已考慮WAI有三大規範: 包含WCAG、ATAG、UAAG ,為網頁設計、編輯工具、瀏覽器

  8. 如何驗證符合規範? • WCAG 1.0提供HTML檢測表(Checklist)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發展90個檢測碼(HTML為主)做機器檢測,和人工檢測 • WCAG 2.0提供技術中立的設計說明,網頁技術相關指引在《Techniques for WCAG 2.0》、WAI-ARIA (Accessible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等技術套件文件集內。 • WAI發展EARL(Evaluation and Report Language )來做檢測報告 • WCAG 2.0應考慮向舊相容,二者的等級需一致

  9.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

  10. 沿革

  11. 用語釋義(部分) • 手語翻譯 • 將某種語言(通常是口說語言)翻譯成手語。 • 以程式化的方式判讀(程式可判讀) • 將網頁作者提供的資料,經由軟體判別,以某種不同使用者代理(包括輔助科技)能將此資訊取出並呈現給不同特徵之使用者的方式,來加以提供。 • 同步媒體 • 係指音訊或視訊媒體,與其他用來呈現資訊和時序互動元件同步,除非此媒體為文字內容的替代媒體且已明確如此加以標示。 • 音訊描述 • 添加至音軌的旁白,用來描述無法單獨從主要音軌理解的重要視覺細節如動作、角色、場景轉變、螢幕上的文字、其他視覺內容等資訊。如果所有的視訊資訊皆已透過既有之音訊提供,則毋須使用額外的音訊描述。 • 閃爍 • 一對相反的相對亮度變動,即由亮變暗接著由暗變亮,或由暗變亮接著由亮變暗,如果變動的程度夠大且變動的頻率剛好在某個範圍就可能會導致痙攣。 • 替代文字 • 以程式化的方式與非文字內容關聯的文字,或以程式化的方式參照非文字內容的文字。其中以程式化的方式關聯是指其位置可以程式化的方式,從非文字內容加以判讀。 • 影像文字 • 以非文字的形式(例如圖片)來繪製文字,藉此達成特定的視覺效果,例如照片中名牌上的一個人名;但若這張照片除了名牌上的一個人名外,還有其他具有意義的視覺內容,即在此照片並非專為表達名牌上的一個人名的情況下,則毋須將此照片視為影像文字。

  12. 規範內文 • 一、規範層次 • 本規範為四項原則及十二條規範條文,新增或修改檢測碼與自我評量碼(註)。 • 二、檢測等級-不另外制訂A+等級(註)

  13. 自我評量碼(註)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中設計與檢測章節,將重新定義無障礙檢測流程,為降低人為因素,提升公平性,減少人為認知落差,落實稽核檢測單位中立性,新版流程將捨棄現行人工檢測,改以全軟體檢測與非軟體檢測之自評表方式進行,稽核檢測單位將不再進行人工檢測,改查核軟體檢測報告與非軟體檢測範圍的自評表方式進行。

  14. 不另外制訂A+等級(註)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中,為與國際接軌,不另外制訂A+等級,既有A+機關建議未來於改善後,申請二版的AA等級。(註: 將會整理提供改善指引) 原A+等級 升級為AA等級

  15. 規範內文(續) • 三、四項原則 • (一)可感知 • 資訊及使用者介面元件一定要以使用者能夠察覺的方式來呈現 • (二)可操作 • 使用者介面元件和導覽功能一定要可操作 • (三)可理解 • 資訊及使用者介面的操作一定要可理解 • (四)穩健的 • 內容一定要穩健,而能夠被各種不同的使用者代理及輔助科技來可靠地加以闡釋

  16. 規範內文(續) • 四、十二條規範 • 規範一:為任何非文字的內容提供相等意義的替代文字,使這些內容能依人們的需求,轉變成大字版、點字、語音、符號或簡化過的語言等不同型態 • 規範二:針對時序媒體提供替代內容 • 規範三:建立能以不同方式(例如簡化的版面)呈現,而仍不會喪失資訊或結構的內容 • 規範四:讓使用者能更容易地看見及聽到內容、區分前景和背景 • 規範五:讓所有的功能都能透過鍵盤使用 • 規範六:提供使用者充分的時間來閱讀及使用內容 • 規範七:不要用任何已知會引發痙攣的方式來設計內容 • 規範八:提供協助使用者導覽、尋找內容及判斷所在的方法 • 規範九:讓文字內容可讀並可理解 • 規範十:讓網頁以可預期的方式來呈現及運作 • 規範十一:幫助使用者避開及更正錯誤 • 規範十二:針對目前及未來的使用者代理與輔助科技,最大化其相容性

  17. 規範內文(續) • 伍、檢測碼與自我評量碼 • 為使本規範能適用於演變迅速之網頁科技,主管機構應組織檢測碼暨自我評量碼維護委員會,每年經常性召開,依循本規範之四項原則及十二條規範條文,針對網頁科技之變動,評估現行檢測碼與自我評量碼之適用性,進行檢測碼與自我評量碼之修改及調整作業,並針對新的網頁科技,添加新的檢測碼與自我評量碼。

  18. 規範內文(續) • 檢測碼釋義 • 對應:相當於第一版檢測碼的「機器辨識、機器檢測」之部分 • 用途:網站設計流程當中的「軟體檢測」之用 • 制定依據:《Techniques for WCAG 2.0》。HTML 4檢測碼係參考其中的H(HTML and XHTML)、G(General)、F(Common Failures) • 檢測碼編碼資訊:對應科技(H4表示對應HTML 4)、檢測等級(1表示A,2表示AA,3表示AAA)、流水號 • 與規範條文之關係:多重對應(與第一版之單一對應不同) • 檢測碼與訊息範例:H41000使用HTML 4時,應將連往相同資源之毗鄰圖片與文字結合成一個鏈結 • 檢測程序:每一個檢測碼都會有一組針對特定科技版本撰寫的檢測程序,放在《無障礙網頁設計技術手冊》內

  19. 規範內文(續) • 自我評量碼釋義 • 對應:相當於第一版檢測碼的「機器辨識、人工檢測」與「人工辨識、人工檢測」之部分 • 用途:網站設計流程當中的「自我評量」與「稽核」之用 • 制定依據:《Techniques for WCAG 2.0》其中的G(General)、F(Common Failures) • 檢測碼編碼資訊:自我評量碼以「EV」開頭,編碼格式與檢測碼一致,接下來包含檢測等級(1表示A,2表示AA,3表示AAA)、流水號 • 與規範條文之關係:多重對應(與第一版之單一對應不同) • 自我評量碼與訊息範例: • EV1000:通過所有檢測等級A之檢測程序 • EV2001:通過所有檢測等級AA之檢測程序 • EV3002:通過所有檢測等級AAA之檢測程序 • EV1003:在網站當中每一個網頁頂端,均加入可直接跳至主要內容區域之鏈結 • 評量程序:每一個自我評量碼都會有一組逐步式的泛用評量程序,放在《無障礙網頁自我評量暨稽核參考手冊》內

  20. 規範內文(續) • 陸、無障礙網頁設計與檢測六大步驟

  21. 參考標準 • 本規範主要參考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協會的WAI(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組織訂定的無障礙網頁相關標準,其標準可分為三大類: • 規範(Guidelines) • 檢驗表(Checklists) • 技術文件(Techniques)

  22.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與「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差異「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二版(草案)」與「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差異 • 無障礙網頁開發規範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四日函修訂版至本版之間的內容修正事項,並分別就架構、內容、用語等三方面表列說明

  23. 一、架構修正 • 本規範為改善文件易讀性,並欲與國家標準之文件格式相容,故先在整體架構上加以調整,第一版章節與調整後之第二版章節對應關係表列:

  24. 二、內容修正 • 本規範除架構修正外,內容亦有諸多修正。各章節修正之概要表列:

  25. 三、用語修正 • 本規範於歷次修改中,各項用語以盡量沿用為原則,但舊有用語若易產生誤解、與產官學界慣例不同、翻譯名詞誤譯,或有明顯更佳之說法時,仍會納入修正。第二版規範用語與第一版不同之處茲表列:

  26. 後續配套措施與作法方向說明

  27. 軟體檢測與自我評量作業說明 • 重大變革 • 取消機器檢測與人工檢測,改為「軟體檢測」與「自我評量」 • 檢測作業 • 開發全新檢測軟體以取代既有FreeGo機器檢測軟體 • 軟體檢測針對可由軟體判斷的檢測碼依不同等級進行檢測,無法以軟體判斷的檢測碼將歸納為「自我評量碼」。 • 自我評量作業 • 軟體檢測產出個別等級,並產出未通過的檢測碼的資訊以及產出「操作型文件」輔助機關進行自我評量。 • 由機關參考「操作型文件」並依一定步驟與進行「自我評量」。 • 標章申請作業 • 機關通過軟體檢測與進行完成「自我評量」後,由主管機關授權之機構,負責網站無障礙標章之認證及稽核等工作。

  28. 後續各工作階段產出與預估時程

  29. 綜合座談 2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