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 一 ) 及 ( 二 ) 25-4-2012

保良局幼兒服務.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 一 ) 及 ( 二 ) 25-4-2012. 計劃簡介. 中國父母症候群 ~ 假“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名,心理操控為實 ~ 視子女為個人財產,一心一意主導子女的一生 ~ 認為子女不爭氣是父母的失敗,子女成材是父母 最大光榮 ~ 子女踏入成年階段的表現 - 弱不禁風 - 缺乏承受挫敗能力 - 自我中心 - 缺乏關懷別人動機 - 得過且過 - 缺乏思考自省能力 - 是非不分 - 缺乏道德判斷原則. 香港幼兒常見的行為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VL9UJqHs8.

ear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 一 ) 及 ( 二 ) 25-4-201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保良局幼兒服務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計劃 (一)及(二)25-4-2012

  2. 計劃簡介

  3. 中國父母症候群 ~ 假“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名,心理操控為實~ 視子女為個人財產,一心一意主導子女的一生~ 認為子女不爭氣是父母的失敗,子女成材是父母 最大光榮~ 子女踏入成年階段的表現-弱不禁風-缺乏承受挫敗能力-自我中心-缺乏關懷別人動機-得過且過-缺乏思考自省能力-是非不分-缺乏道德判斷原則

  4. 香港幼兒常見的行為問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9VL9UJqHs8

  5. ~社交發展的意義 ~幼兒期社交發展的特徵

  6. 我能解決問題 (I Can Problem Solve) 是一種於日常生活中處理人際問題時用到的思考模式

  7. I Can Problem Solve 由Spivach , Platt & Shure研究開發 教導由四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學習解決社交問題 課程經過二十五年的研發 證明對不同年齡的兒童都能產生正面作用

  8.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推行日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推行日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

  9. ~ 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 保良局幼兒服務6間園校策劃及推行~ 顧問:資深臨床心理學家 幼兒教育資深大學講師

  10. 參與學校: 保良局元朗幼稚園暨幼兒中心 保良局李俊駒伉儷幼稚園暨幼兒園 前名:保良局葵盛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黃樹雄幼稚園暨幼兒園 前名:保良局坪石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莊啟程幼稚園暨幼兒園 保良局王少清幼稚園暨幼兒園

  11.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幼兒:-能運用不同的社交解難方法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幼兒:-能運用不同的社交解難方法 與別人相處- 懂得互相尊重和接納別人

  12. 計劃要點 • 幫助幼兒- • 面對人際關係問題時,能思考如何 回應 • 思考不同的解決方法 • 思考自己行為的後果 • 以清晰系統方式分析各種想法的優劣 • 知道自己及別人的感受

  13. 計劃要點 • 短期成效 • 當事情不如意時不容易失控 • 不具攻擊性 • 能關心別人 • 慬得與別人分享及輪流 • 容易交到朋友 • 內向的孩子更慬得保障自己的權益, 並且變得比較外向

  14. 計劃要點 • 長遠成效 • 減少人際關係問題及自我形象低落的 情緒困擾個案 • 減少家庭暴力個案 • 減少因無法互相妥協而離婚的個案 • 減少無法抗拒同儕壓力的濫用藥物個案 • 減少用暴力及自我毀滅行為來面對挫折的個案 • 減少社會的戾氣及語言暴力問題

  15. 計劃要點 • 問題解決技巧方面 • 思考各種可行的解決方法 ; • 預測各種方法的可能結果 ; • 按結果選擇最為利的方法 ;

  16.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教師:- 透過講座、工作坊、學術交流認識 處理及輔導「社交解難」的技巧和 策略- 輔導幼兒應用於日常之生活中

  17.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一)目標家長:- 透過講座、認識如何輔導幼兒- 與校方貫徹一致輔導

  18. 第一期計劃成效~ 幼兒~ 教師

  19.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推行日期: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推行日期: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

  20. 提升幼兒社交解難(二)目標幼兒: - 能持續提升社交解難能力及相處技巧- 減低社交衝突的發生

  21. 家長:- 讓家長實踐輔導技巧- 鼓勵家長成為義工

  22. 教師/社工: - 透過培訓掌握培訓家長的技巧- 藉此裝備家長為子女的良伴

  23. 小結 • 兒童想法與成人不同,接納不成熟的表現, 避免將 “正確”的想法強加在兒童身上。 • 相信兒童能學習到為自己及別人作有益的 思考及決定。 • 常見的成長問題,都可以透過訓練兒童的 思考力達致有效的解決方法 • 長遠而言,幫助兒童徹底思考問題,較馬 上制止兒童的行為更有效訓練自律性。 • 身教配合言教,做一位具有思考能力的成 人,可鼓勵兒童有更多的正面思考能力。

  24. 計劃推行分享

  25. 計劃的發展重點 • 幼兒方面 • 透過不同社交遊戲,學習聆聽、分享、從多角度思考,與朋輩建立良好關係,從而建立自信心。 • 當面對不同社交情境,可運用不同方法去解決,懂得互相尊重和接納。

  26. 教師方面 • 透過各階段教師培訓:講座、工作坊及交流活動,認識處理及輔導幼兒解難技巧及策略。 • 日常設計各類社交遊戲以輔導幼兒建立解難技巧。

  27. 家長方面 • 提供講座以認識幼兒學習社交解難的重要。 • 透過工作坊的參與,了解如何處理及提升社交解難的技巧。 • 用一致的方法培育幼兒,以達家校協作目的。

  28. 駐校社工 • 設計家長工作坊,培訓家長到校當義工協助輔導幼兒及實踐有關技巧。 • 聯繫家長以互相支持及分享。 • 將計劃推廣到不同學校,令更多人受惠。

  29. 教學理論 • 幼兒的社化發展 • 據艾里克森(Eric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的「心理社會期發展論」 • 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 - 學習認識自己的情緒,擴闊生活經驗,從互動學習中幫助幼兒由自我中心期發展至學習與人相處。

  30. 計劃推行 • (一)計劃前準備 1.向各家長及教師派發問卷,了解他們 在輔導幼兒發展社交時面對的困難。 2.為幼兒設計一系列社交遊戲,幫助 幼兒掌握社交解難的思考模式及技 巧。

  31. (二)計劃內容 1. 教師及社工講座、工作坊,學習、 互相分享及交流。 2. 教師在校帶領社交遊戲、推行課堂 活動,實踐及掌握輔導幼兒社交解 難技巧及思考模式,定時作檢討。 3. 舉行家長講座、工作坊及親子遊戲日。 4. 評估: -為幼兒進行持續評估,檢討活動成效,適時 對計劃作調整。 -利用家長問卷、教師評估、幼兒評估等,對 計劃作分析。

  32. (三)ICPS的訓練原則 1.利用文字、遊戲及趣味性交談方式 進行訓練。 2.讓孩子透過思考去做決定,容許提出 不成熟的意見。 3.鼓勵孩子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 4.以引導及發問方式協助孩子衡量自己的 想法是不是好主意。 5.讓孩子明白不同行動的後果。 6.將訓練融入生活中。

  33. (四)課程設計 1.教案 2. 文字遊戲 3. 日常中實踐

  34. 文字遊戲 ● 係/唔係 ● 定係/同埋 ● 一樣/唔同 ● 可能會 ● 一部份/所有 ● 先/後 ● 依家/稍後 ● 如果/就會 ● 點解/因為 ● 公平/唔公平 ● 情緒詞彙(快樂/傷心/憤怒/驚奇/害怕)

  35. (五)活動形式  小組學習  角色扮演  故事活動  日常活動中適時作輔導

  36. (六)同輩交往的應用 ● 打人 ● 嘲笑別人 ●粗暴行為 ● 破壞物品 ● 搶東西 ● 沒有耐性 ● 受排斥 ● 分享

  37. (七)親子交往的應用 ● 上床睡覺 ● 買玩具 ●吃飯 ● 說謊 ● 爭取注意 ● 收拾

  38. 小結 教師:- 日常需持之以恒,善用時間,融入課堂。 - 與同工、家長溝通,互相支持,了解幼 兒發展。 幼兒:- 幼兒園小學 家長:- 亦需持續使用技巧,作孩子的榜樣。 - 與家人溝通以達一致的育兒態度、 方法。 - 多與孩子溝通,耐心聆聽、予選擇, 尊重其決定。

  39. 教學經驗分享

  40. 活動名稱:波兒與豆豆(一) 教案特色:讓幼兒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物。 教學目的:讓幼兒明白我們的感覺,會因應 不同的情況而有所改變。 學習詞彙:開心、悲傷

  41. 波兒與豆豆 1 2 我是波兒,我不開心,因為不能和小朋友玩。 豆豆說:「你游泳快過好多大 魚,其他的魚都好想同你玩的。」 3 4 波兒:「是的!其實我都好喜歡和你們一起玩。」 波兒和豆豆一起開心地遊戲。

  42. 教學重點 • 讓幼兒學習用觀察及聆聽去了解別人的感受。 • 嘗試用語言與人溝通,從而明白別人不開心的理由。 • 明白人的感受會因應不同情況而有所改變,只要用正面的態度處理事情,效果會更理想。

  43. 親子對話事例 活動名稱:買玩具 教案內容:孩子不停扭買玩具,父母會否 買給他呢?

  44. 教學感想 • 教師的得著 • 幼兒的表現 • 有耐心地引導及給予時間讓幼兒思考。 • 抱有一個開放的態度。 • 腦筋轉得快。 • 要忍耐。

  45. 家長工作坊簡介 保良局 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部 家長教育 社工 周希姿姑娘

  46. 大家認為家長最常用的解難方法是甚麼? 情境: 孩子哭著對媽媽說: 「今天同學搶了我的玩具車!」 家長的回應: 你搶番佢架車啦! 你有無話俾老師聽? 咁你當時點做?

  47. 家長工作坊 • 節數:六節 • 時間:每節1.5小時 • 對象:4-6歲幼兒之家長

  48. 家長訓練要點 • 尊重每個家長的獨立性而不作比較,並瞭解各人特性和需要 • 以清晰及開放的溝通模式獲取家長的信任 • 讓家長分享個人的困難及錯誤經驗,亦可邀請過往曾參與此計劃之家長作分享,從而建立支持氣氛 • 每堂安排小測試,從而肯定家長所作的努力 • 鼓勵家長按自己和孩子的情況調控個人的學習進度 • 欣賞家長學習動機是改善自己的親職效能,強調改變習慣並不是容易事,但最終會得到回報

  49. 家長工作坊內容 第一節及第二節:認識文字遊戲 第三節及第四節: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 第五節及第六節: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及 預測執行辦法的後果

  50. 認識文字遊戲 強調:如何應用 在管教情境中 一些 / 全部 說:「你可以食一些薯條,但不可食哂全部的薯條。」 相同 /不同 孩子吵著要你注意時,家長可以說: 「我現在不能_____,也許我晚一點可以和你玩/講故事。你現在能想到不同的事情做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