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65 Vues
堰塞壩沖蝕破壞型態 之顆粒流數值模擬. 授課老師:林俐玲 老師 指導老師:馮正一 老師 學生:高志文. November 21 , 2011. 前言 文獻回顧 PFC 之 基本假設 模擬分析結果 結論 預期結果. 前言. 岩坡深層崩塌易堵塞溪流,形成堰塞壩和堰塞湖。從歷史案例發現,導致災情慘重的原因,並非崩塌當時所造成, 而是 堰塞壩因溢流沖蝕,壩體被衝破瞬間,大量水體 傾洩 而下 所致 。
E N D
堰塞壩沖蝕破壞型態之顆粒流數值模擬 授課老師:林俐玲 老師 指導老師:馮正一 老師 學生:高志文 November 21 , 2011
前言 • 文獻回顧 • PFC之基本假設 • 模擬分析結果 • 結論 • 預期結果
前言 • 岩坡深層崩塌易堵塞溪流,形成堰塞壩和堰塞湖。從歷史案例發現,導致災情慘重的原因,並非崩塌當時所造成,而是堰塞壩因溢流沖蝕,壩體被衝破瞬間,大量水體傾洩而下所致。 • 本研究利用離散元素程式(PFC2D, Itasca, 2008),探討不同流場情形,對於壩體破壞方式的不同,與高橋保等(1988)所提出的天然土石壩破壞形式進行比較。
文獻回顧 • 高橋保等(1988),為了解天然土石壩的潰壩機制及過程,評估各種不同潰壩所產生之災害,分析常見堰塞壩的破壞型態有三種:(A)壩頂溢流破壞、(B)邊坡滑動破壞、(C)漸進管湧破壞。 (A) (B) (C)
文獻回顧 • 羅佳明等(2007),著重於崖錐堆積型態進行分析,應用室內小型落石台物理模型試驗,結合顆粒力學模擬軟體(PFC3D3.0),針對不同量體岩塊,地形坡度等條件進行岩坡落石運動至堆積之力學行為模擬。
←高雄小林村堰塞壩殘跡 台東龍泉溪堰塞湖→
文獻回顧 • 徐松圻等(2009),以分離元素法PFC2D探討土石流體內顆粒之運動機制,包含顆粒間接觸力、土體位移、土體流動行為模式及顆粒間微觀參數影響。利用落門試驗求得微觀參數,因子的影響程度為坡度>摩擦角>體積濃度>坡面摩擦角。
文獻回顧 • 羅佳明等(2011),以小林村獻肚山劇變式山崩為對象,利用DEM資訊搭配分離元素法為基礎之模擬軟體(PFC3D),進行災前地形及災中山崩動態模擬。根據現場調查結果之證據,再以物理實驗模型配置為基礎,作為數值模型及設定之簡化依據。
PFC之基本假設 • 顆粒假設為剛體(rigid)。 • 顆粒間的接觸極小(點接觸)可忽略。 • 接觸點行為以軟接觸方式表示。 • 允許在接觸點上產生剛性顆粒重疊之情形。 • 碰撞情形僅於顆粒對顆粒、顆粒對牆。 • 顆粒可自由移動與轉動。
PFC之基本假設 • 顆粒間可存在強度的鍵結,且可受力而破壞。 • 顆粒重疊大小與接觸力有關,可藉由力與位移關係式計算得到。 • 顆粒幾何形狀皆為圓形,可利用指令(Clump)連結顆粒,創造出任意形狀。 • 水模組無法模擬超額孔隙水壓的激發,以忽略進行計算。
Legend 全鍵結完好 部分鍵結破壞 全鍵結破壞 Step:21800 Time:22s Step:31660 Time:32s
Step:51420 Time:52s Step:100760 Time:102s
Wall id=19 Y axis force Max =-1.379e5 Step=100760 Time=102s
Wall id=19 X axis force Max =3.713e4 Step=100760 Time=102s
Legend 全鍵結完好 部分鍵結破壞 全鍵結破壞 Step:20640 Time:23s Step:38480 Time:43s
Step:61240 Time:68s Step:97060 Time:108s
Wall id=19 Y axis force Max =-1.277e5 Step=97060 Time=108s
Wall id=19 X axis force Max =3.397e4 Step=97060 Time=108s
Legend 全鍵結完好 部分鍵結破壞 全鍵結破壞 Step:16910 Time:1.4s Step:39110 Time:2.7s
Step:77020 Time:4.3s Step:166160 Time:10s
Wall id=19 Y axis force Max =-2.309e4 Step=166160 Time=10s
Wall id=19 X axis force Max =5.391e3 Step=166160 Time=10s
結論 • 在現地狀況下,材料應為非均值的,而模擬過程是以均值材料為主,導致破壞過程與高橋保等(1988)所說的,並非完全符合,在參數設定上需進一步了解,才可模擬出相似的結果。預期藉不同類型之歷史案例驗證,再分析堰塞壩破壞型態的種類、時間等各項差異,以提供後續堰塞湖災害研究之參考。
預期結果 • 後續將針對堰塞壩進行壩體溢流沖蝕破壞整體過程的模擬,藉以瞭解水位上升至溢頂破壞時,壩體承受之應力狀態、發生溢流沖蝕破壞之型態與時間差異。由集水區型態、雨量強度、地質特性等參數,推測堰塞壩存在之時間及潰壩時之洪水量,可做為防災避難、撤離之決策參考。
分離元素法之運算迴圈 分離元素法中之力與力矩運動行為,係由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之力與位移所計算之,其兩種不同接觸實體之相對位移有關,其中ball_ball接觸關係中若是以平行鍵結(parallel_bond)當作膠結行為,則另有接觸彎矩的產生。 更新顆粒元素和邊界位置之接觸行為 運動定律 (Law of Motion) 力與力矩產生 力與位移法 (Force-Displacement Law) 相對運動與組合律 接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