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 4 章 消費者選擇

第 4 章 消費者選擇. 本章內容要點. 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以邊際效用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以消費者剩餘來衡量經濟福利 偏好與無異曲線 以無異曲線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經濟學假設人們都在追求效用極大化. 什麼是效用?消費者在消費某樣物品時, 所能得到的滿足程度. 經濟學家用「效用」來測量一個消費者的滿足程度..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 (Total Utility, TU) 消費某些數量的物品所能獲得 滿足程度 的總量,通常以數值來表示。 邊際效用 (Marginal Utility, MU) 當增加一單位的消費量時,總效用的變化值。

edyth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4 章 消費者選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4 章 消費者選擇 本章內容要點 • 效用與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 以邊際效用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 以消費者剩餘來衡量經濟福利 • 偏好與無異曲線 • 以無異曲線分析法導出需求線

  2. 經濟學假設人們都在追求效用極大化. 什麼是效用?消費者在消費某樣物品時, 所能得到的滿足程度. 經濟學家用「效用」來測量一個消費者的滿足程度.

  3.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 總效用(Total Utility, TU) • 消費某些數量的物品所能獲得滿足程度的總量,通常以數值來表示。 • 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 • 當增加一單位的消費量時,總效用的變化值。 • MU=總效用的變動/消費數量的變動  =(TU1-TU0)/(X1-X0)

  4. 漢堡與電影的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表 4-1 漢堡與電影的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若消費量每次變動不只一單位時,就必須除以變動的單位數.

  5.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圖形: 圖 4-1:漢堡的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6.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 在固定期間內,消費某一物品所得的邊際效用終究會隨著消費量的增加而遞減。 • 當邊際效用為正時,消費者會多多益善。 • 因為邊際效用遞減,所以消費者會喜新厭舊。

  7. 邊際效用分析法 決定消費者選擇的二大力量: 1. 消費能力: 以預算限制式來表示。 2. 消費所獲滿足程度: 以總效用表示。總效用的變動量以邊際效用表示。 最適選擇: 消費者在有限的所得下達到最大的效用。

  8. 邊際效用分析法(續) • 假設同時消費兩種物品,而且有預算限制. • Px : 漢堡價格($100), X是漢堡的消費量 • Py : 電影價格($200),Y是電影的消費量 • I : 預算限制($1000) • 預算限制式:I=Px*X+Py*Y 1000=100X+200Y • 請問X與Y有幾種可能的組合?

  9. 滿足所得限制的消費組合 表 4-2 滿足所得限制的消費組合及總效用

  10. 表4-2用數字表示出效用,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何種消費組合為效用最大的組合,但是在沒有數字表現的狀況之下,可以用一個公式來判斷.我們稱這個公式為「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也就是「消費者均衡」

  11. 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 • 消費X所產生的邊際效用  消費Y所產生的邊際效用     X的價格          Y的價格 • MUx  MUy Px Py • 最後一塊錢花在X的邊際效用=最後一塊錢花在Y的邊際效用 • 以每塊錢的邊際效用來比較,以免橘子比蘋果的狀況. = =

  12. 若 MUx MUy表示增加X的消費,可以增加TU,        所以理性的消費者應該會增加X的消費. > Px Py 若 MUx MUy表示增加Y的消費,可以增加TU,        所以理性的消費者應該會增加Y的消費. < Py Px 若 MUx MUy表示TU達到最大 = Px Py

  13. 邊際效用分析法:邊際條件之範例 表 4-3 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最後一元的邊際效用相等

  14. 消費者均衡- MU2 P2 MU3 P3 MUn Pn MU1 P1 = = =…=

  15. 價格變動與需求線 • 需求法則 (Law of Demand) • 由邊際效用遞減法則和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可以推導出若價格下跌則消費量會上升(需求法則),也就是需求線應具有負斜率。 • MUx/Px=MUy/Py……….最適選擇的邊際條件 • 當Px↓,為了使上式仍有效,MUx必須↓ • 若MUx ↓,表示對X的消費量正在↑….效用遞減法則 •  所以,當Px↓, 需求量X↑……..需求法則

  16. 價格變動與需求線 圖 4-2:由邊際效用推導漢堡的需求線

  17. 消費者剩餘 (Consumer Surplus) •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對某商品的願付價款和實付價 款之間差額的總和。 • 消費者剩餘是用來測量消費者福利的數值 • 消費者剩餘代表參與市場所能得到的交易利得。 • 消費者剩餘的衡量指出,價格與價值之間沒有必然的關連。

  18. 消費者剩餘圖形: 圖 4-3:蛋榚的需求線及消費者剩餘

  19. 消費者剩餘:水與鑽石的矛盾 • 水應該是很有價值的,但是價格卻很低,鑽石對人類的實質價值不高,但是價格卻居高不下,為什麼? • 在此,要用兩種概念來解釋這種矛盾: • 消費者剩餘的概念 • 邊際效用的概念

  20. 消費者剩餘:水與鑽石的矛盾(續) 鑽石 水 P P CS P* CS P* 0 0 Q Q 水的價格即使低,水的CS 卻很大,表示水的價值很高 鑽石本來價格就高,因而CS 回比較小,價值就比較小 再者,價格是供需均衡之下的產物,與價值無關.

  21. 價值的矛盾 (Paradox of Value) 水對生存的價值很高,但價格遠低於非必需品的鑽石,這就是水與鑽石的矛盾,或價值的矛盾。 這可以用消費者剩餘的觀念來解釋:價格是由供需所決定,與消費者剩餘的多寡未必有關,水的價格雖低 ,但其消費者剩餘可以比鑽石大很多,所以價格低的商品其價值未必就低。

  22. 用邊際效用的概念解釋水與鑽石的矛盾 • 水的消費量大,所以MU就會比較小 ∵MUx/Px=MUy/Py的原則  ∴水的價格要低 • 鑽石的供給有限,所以MU就會比較大   ∵MUx/Px=MUy/Py的原則 ∴鑽石的價格要高

  23. 消費者剩餘在政府決策制定上的應用 消費者剩餘是政府針對政策做成本效益分析時, 衡量效益的重要工具.Ex:交通流量與消費者剩餘 交通流量與消費者剩餘

  24. 偏好與無異曲線 • 序數性的效用觀念只要求消費者能排列偏好順序,並不要求能夠精確測量效用的數值。例如,一份漢堡+兩場電影or兩份漢堡+一場電影,二者的滿足程度排序 • 無異曲線是把產生相同滿足程度的所有商品組合連接起來而成的曲線。 • 消費者的偏好,可以用數條具有代表性的 一組無異曲線來代表。

  25. 無異曲線: 只要求消費者能排列 U1<U2<U3 的大小順序 圖 4-5:無異曲線

  26. 無異曲線的基本定理: 「可互相比較」公設: 假設消費者能排列偏好順序。 「前後一致」公設: 假設消費者不會自相矛盾。A>B,B>C,∴A>C 「多多益善」公設: 假設消費者喜好較多的商品,消費數量越多,效用越大.

  27. 多多益善的消費者 • 在陰影部份的A點比B點帶來更高的滿足程度。 圖 4-9:多多益善的消費者

  28. 無異曲線的四種特性 【特性 1】無異曲線具有負斜率 • 沿著無異曲線,X↑,Y↓,才有可能維持相同的效用. 【特性 2】任何兩條無異曲線都不會相交 • (所以在商品空間中任一點,都必有唯一的一條曲線通過而已,不可能有兩條)

  29. 無異曲線不會相交 • 假設相交於C點,A與C無異,C與B無異,故A與B無異。但是,由多多益善公設得知A的滿足程度高過B,與上述結論矛盾。 圖 4-10:無異曲線不會相交

  30. 無異曲線的四種特性(續) 【特性 3】在右上方的無異曲線所代表的效用水準較高 【特性 4】無異曲線凸向原點(又稱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

  31. 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沿著無異曲線 ( 保持固定效用 ) 增加一單位 物品時,所必須放棄 物品的數量。邊際替代率也就等於無異曲線的斜率再取正值。 • 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 • 沿著無異曲線移動時,邊際替代率會隨著 物品數量的增加而遞減。

  32. 邊際替代率 • U1 滿足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U2 則否。

  33. 用無異曲線來分析消費者行為 • 消費者行為: • 主觀偏好:用無異曲線表示 • 客觀消費能力:用預算限制式表示

  34. 預算限制 • 消費者的客觀消費能力可以用預算線來表示: • 預算線代表在固定所得與價格下,消費者所能購買到的商品組合。 • 預算線與X軸的截距:Y=0, PxX=I, X=I/Px • 預算線與Y軸的截距:X=0, PyY=I, Y=I/Py • 有了截距,就可以畫出預算線 • 預算線的斜率:I/Py Px I/Px Py 價格比率 =

  35. 預算線隨價格與所得變動 圖B:當任一物品的價格上升,而其他條件不變時, 預算線向內旋轉。 圖C:當所得增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預算線向外平行移動。 圖 4-6:預算線隨價格與所得變動

  36. 消費者的最適選擇 圖中C點是有限預算下,最大效用的組合.C點也就是預算線 與無異曲線的切點.換言之,在給定的所得與價格下,消費者 在這點可以達到最高的滿足程度。 無異曲線在C點上的斜率 =預算線的斜率 =Px/Py =邊際替代率 所以,消費者最適選擇的 必要邊際條件是邊際替代率 等於相對價格: MRS=Px/Py 圖 4-7:消費者的最適選擇

  37. 從價格變動來推導需求線 當物品X價格上升時,預算線會向內旋轉。新的無異曲線 與預算的相切點,代表改變後的X需求量下降。 將價格與對應的需求量另繪一圖即得需求線。 價格消費曲線 圖 4-8:從價格變動來推導需求線

  38. 所得效果 • 正常財的消費數量隨所得的提高而增加。 • 劣等財的消費數量隨所得的提高而減少。

  39. 所得的變動 圖A:當所得增加,預算線外移,導致對X物品的需求量上升. 圖B:當所得增加,預算線外移,導致對X物品的需求量下降.

  40. 補充:劣等財 vs. 季芬財 • 從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來看: • 正常財-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關係 • 季芬財-價格與需求量呈正向關係 (前提:必定是劣等財、沒有相近的替代品、花費佔總支出有顯著比例) • 季芬財一定是劣等財,但劣等財不一定是季芬財 • 當某財貨P下跌,表示消費者實質所得增加,因而導致對該財貨的需求量Q會下跌。所以,季芬財是劣等財。 • 當某人的所得增加,導致對某財貨的需求量Q下跌,該物品就是劣等財,但不見得表示該物品的需求量下跌是導因於P的下跌,因此不見得是季芬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