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第一篇 電腦概論

第一篇 電腦概論. 第四章 多媒體實務. 本章重點. 4-1 認識多媒體 4-2 多媒體的資料類型 4-3 多媒體電腦的相關設備 4-4 多媒體編輯軟體. 4-1 認識多媒體. 認識多媒體. 媒體可分為: 文字( Text ) 圖形( Graphics ) 聲音( Sound ) 影像( Image ) 動畫( Animation ) 和影片( Video )等等 當媒體可以同時傳達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訊息時,就稱為 『 多媒體( MultiMedia ) 』. 多媒體所具備的特性. 數位化( Digital ) 網路化( Network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一篇 電腦概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篇 電腦概論 第四章 多媒體實務

  2. 本章重點 • 4-1 認識多媒體 • 4-2 多媒體的資料類型 • 4-3 多媒體電腦的相關設備 • 4-4 多媒體編輯軟體

  3. 4-1 認識多媒體

  4. 認識多媒體 • 媒體可分為: • 文字(Text) • 圖形(Graphics) • 聲音(Sound) • 影像(Image) • 動畫(Animation) • 和影片(Video)等等 • 當媒體可以同時傳達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訊息時,就稱為『多媒體(MultiMedia)』

  5. 多媒體所具備的特性 • 數位化(Digital) • 網路化(Network) • 雙向性(Interactivity) • 簡易性(Handy)

  6. 傳統多媒體的應用 • 投影機 • 幻燈機 • 電視機 • 錄放影機 • 錄放音機等等

  7. 4-2 多媒體的資料類型

  8. 多媒體的資料類型 • 我們在前面提到,不論是文字、圖形、聲音、影像... 等都是媒體 • 基本上我們可以將多媒體的資料類型區分為:文字、影像、聲音、視訊及動畫。 • 這一節我們要來詳細介紹影像、聲音、視訊及動畫這四種類型。

  9. 數位影像 • 『數位影像』就是以數位方式來記錄或處理的影像,所有的輸入、輸出與製作,都可以在電腦上完成。 • 它不但容易複製、不褪色、容易修改或合成,且易於保存又不佔空間。

  10. 影像型態 • 數位影像依照圖面元素的組成方式,可以歸納為二大類: • 向量式(Vector Image) • 點陣式(Raster Image)

  11. 點陣式影像 • 是由許多的『點』所組成,這些點稱為 像素(Pixel 為Picture Element 的縮寫)。 • 點陣式影像的優點是,色彩和階調變化豐富,可以逼真的表現自然界的影像,還可輕易地在不同的軟體間交換檔案。 • 它的缺點是檔案容量較大,而且影像縮放時會產生失真,也無法製作真正的三度空間影像。

  12. 點陣式影像

  13. 向量式影像 • 以數學的向量方式來記錄影像內容。 • 例如一條線段的向量資料,只需要記錄兩個端點的座標、線段的粗細和色彩等,因此它的檔案所佔的容量較小,放大、縮小或旋轉時不會失真,不但精確度較高,也可以製作3D 影像。

  14. 向量式影像 • 由於向量式影像的內容是以線條和色塊為主,比較不易製作階調豐富或色彩變化太多的影像;所繪製出來的圖形較不逼真,無法像照片一般精確的描寫自然界的景像,同時也不易在不同的軟體間交換檔案。通常美工插圖與工程繪圖多半在向量式軟體上進行。

  15. 向量式影像

  16. 影像尺寸 • 影像尺寸指的是圖像的寬度與高度尺寸 • 通常以像素為單位來表示 • 例如:800×600 • 表示水平方向800 像素,垂直方向600 像素,總像素量為800×600=480,000 點。

  17. 影像尺寸 • 由於螢幕解析度的設定不同,因此相同尺寸的影像,在不同螢幕所呈現的大小也會不同;一張800×600 的影像,在800×600 解析度的螢幕上會佔滿全螢幕;但是換到解析度1024×768 的螢幕上,感覺好像『縮水了』,因為只佔全螢幕的三分之二。

  18. 解析度 • 解析度就是單位長度內所含有的點數 • 長度的單位多半使用『英吋』,因此它的單位是DPI(Dots per Inch) • 在數位影像中『點』就等於像素,因此也可以用 像素/英吋(Pixels per Inch,也就是PPI)作為解析度的單位。

  19. 解析度 • 一般可分為: • 影像解析度 • 輸出解析度

  20. 影像解析度 • 在數位影像中,解析度是決定品質與成本的重要因素。 • 解析度愈高、品質愈高,相對的影像檔案的資料量也愈大,所需的記憶體容量和CPU 處理時間也跟著提高,在網路上的傳輸時間也愈長。 • 因此在製作數位影像時,首先要決定最終輸出的尺寸和品質要求,才能在最經濟的條件下,選定適當的解析度。

  21. 影像解析度 • 影像的尺寸、解析度和檔案大小三者是相互關聯的,當您決定了其中任意二個參數後,就同時決定了第三個參數。

  22. 檔案大小的計算 • 例如一張8×10 的影像,如果以100 PPI 製作,那麼它所含有的像素數目便等於: • 8×100×10×100 = 800,000 pixels • 如果是RGB 全彩的影像,每個像素需要24 bits 資料來記錄,影像的檔案大小就是: • 800,000 pixels×24 bits/pixels = 19,200,000 bits

  23. 檔案大小的計算 • 因此這個檔案的資料量等於: • 19,200,000 bits÷8 = 2,400,000 Bytes • 2,400,000 Bytes÷1024 = 2343.75 KBytes • 2343.75 K Bytes÷1024 = 2.3 MBytes

  24. 影像尺寸、解析度和檔案大小的關係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瞭解,影像檔案的資料量,是由影像尺寸、解析度和色彩模式決定的。 • 解析度的大小關係著影像品質,而資料的多寡又決定了記憶體容量和作業時間。 • 因此在作影像處理之前,應先考慮輸出圖形的尺寸和解析度,在可接受的品質範圍之內儘量降低解析度,以減少檔案的資料量。

  25. 輸出解析度 • 輸出設備的解析度,是指每單位長度內所能表現的點數。 • 點數愈高所能表現的影像就愈清晰、愈鮮明。 • 就螢幕和印表機而言,一般是以DPI(Dots per Inch)為單位 • 而網點印刷則是以網線的密度LPI(Line per Inch)為單位,傳統分色時是經由過網程序產生網點,因此網點的密度和網線密度是相對應的。

  26. 輸出解析度 • 一般而言,螢幕的解析度為72DPI • 就印刷而言,高品質印刷多半採用150 或175 LPI • 要獲得最好的輸出品質,影像的解析度應該設定為輸出線數的2 倍(2:1) • 超過2 倍以上的話,品質的提升很有限且肉眼不易察覺。

  27. 解析度與輸出設備對照表

  28. 實例 • 舉個簡單的實例,如果你有一部720 DPI 彩色噴墨印表機,想要掃描並列印一張相片,那麼使用720 / 4 = 180 DPI 就足夠了,當然你也可以再用240 DPI 掃描一次並印出來作比較,如果沒有太大差異,以後就用180 DPI 即可;若覺得240 DPI 的效果好一些,以後就用240 DPI,千萬不必考慮用360 DPI 以上!

  29. 色彩模式 • 宇宙中的色彩與光影千變萬化,要用簡單的數學參數來定義它們似乎不太容易;因此聰明的人類便發展出許多種不同的 色彩模式 來定義色彩,每一種模式所能涵蓋的色彩範圍各有定義,而應用的時機和目的也各不相同。以下介紹數位影像中常見的色彩模式。

  30. 黑白模式 • 在黑白模式的影像中,每一個像素都由1bit 來表示,因此只能表現出黑色和白色(21=2)二種顏色。黑白模式無法表現階調複雜的影像,但可以製作黑白的線稿(Line Art),或是特殊的二階調高反差影像,一般都使用在製造特殊的視覺效果。也因為它只用了1 bit 來表示色彩,因此在所有色彩模式中,它所佔據的檔案容量是最小的。

  31. 灰階模式 • 每一個像素由8 bits來記錄,因此可以表現出256 種階調(28=256);如果將純黑和純白間的階調等分為256 個階調,就成了256 灰色調模式,可以用來模擬黑白照片的影像效果。 • 雖然黑白照片中的階調是連續的,同時階調數遠超過256,但就一般應用美術的需要而言,256個階調已足以將黑白影像表現得相當完美了;事實上印刷的網點也只有101(0%~100%)種階調,實際印刷品所呈現的階調可能更少。

  32. 16色模式 • 每一個像素由4 bits 來記錄,最多只能表現出16 種色彩(24=16),而所呈現出來的彩色影像品質會比較差。

  33. 256色模式 • 這一類型的數位影像,最多只能顯示256 種顏色(28=256)。因為人的肉眼很難分辨出色彩上的些微差異,所以256 色已足夠應付大部分的數位影像。256 色的影像一般都應用在網頁上,因為其檔案大小大約只有 全彩模式 影像的1/3,如此可以節省上傳或下載的頻寬。

  34. 全彩模式 • 數位影像中所謂的 全彩(Full Color),是指用24 bits 來記錄色彩。由於各種顏色的光線,基本上都可以由 紅(Red)、綠(Green)、藍(Blue)三原色合成產生,如果每一個原色都以8 bits 來記錄,便可表現出256 種不同明暗的階調。 • 將三原色各以256 個階調組合搭配的結果,可以產生約1677萬種(28×28×28) 的顏色;雖然這些顏色尚無法涵蓋自然界所有的顏色,但是幾乎已經涵蓋了肉眼所能辨別的極限,因此我們將24 bits( 28×28×28 =224)色彩稱為全彩。

  35. RGB模式 • 光的三原色是 紅(Red)、綠(Green)、藍(Blue),也就是RGB。 • 由這三種光的強弱組合,可以混合產生出絕大部份肉眼可見的顏色。 • 在RGB 模式下,每一個像素由24 bits 資料表示 • 其中RGB 三原色各使用了8 bits,因此每一種原色都可以表現出256(28=256)個不同濃度的階調,總共可以產生1677萬色,也就是數位影像所謂的 全彩。

  36. CMYK模式 • CMYK 模式是針對印刷而設計的模式。 • 組成顏色為:青色(Cyan)、洋紅(Magenta)、黃色(Yellow)、黑色(Black) • 色彩的產生不是直接來自於光線的色彩,而是由照射在顏料上反射回來的光線所產生。 • 等量的CMY混合後,並不能產生完美的黑色或灰色,而是混濁的棕灰色,因此在印刷時還必須加上黑色(Black)。 • CMYK 參數也就相當於四色印刷時的四個色版。

  37.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BMP 格式(*.BMP): • 是Microsoft Windows 的標準點陣影像格式,可以支援1~32 位元深度,且可以選擇 Windows 或 OS/ 二種檔案格式。

  38.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GIF 格式(*.GIF): •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一種經過色盤壓縮的圖形交換格式,讓圖檔在網路上傳輸時較為快速,被廣泛應用於網頁設計。 • GIF 格式最多只能支援256 色或更低色彩數的影像檔案,可使用於黑白模式、灰階及索引色模式,還可用來製作透明背景的影像,也是一種動畫檔格式。

  39.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JPEG 格式(*.JPG): • 是由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發展出來的檔案,也是網頁設計上使用最為頻繁的檔案格式。 • 它最大的特色在於可以提供高倍率的壓縮,是目前所有格式中壓縮比率最高的格式。 • JPEG 格式在壓縮時會捨棄一些肉眼不易辨識的資料,使得影像在有限的失真下得以大幅壓縮。 • 由於它是一種破壞性的壓縮,在使用時需特別留意!

  40.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PNG 格式(*.PNG): • 由網景公司(Netscape)所發展出來的格式,是為了因應網路傳輸而定制的。 • 它支援全彩影像、儲存 Alpha 色版及製作透明背景的影像,而且是使用非破壞性的方式進行壓縮,所以不會傷害影像檔案的品質。 • 最重要的是PNG 格式可以記錄影像的Gamma 值,使影像在不同平台上獲得一致的色彩表現。 • 使用PNG 格式存檔時,可以選擇『交錯』功能,這樣在下載網頁的時候,可以漸進方式在瀏覽器上逐漸顯示。

  41.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TIFF 格式(*.TIF): • 是應用非常廣泛的格式,可以在許多不同的電腦平台和應用程式間交換資料,適用於排版印刷。 • 它支援全彩、256 色、灰階及黑白影像。

  42.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EPS 格式(*.EPS): • 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PostScript 格式,主要用於繪圖、排版及印前作業使用。 • EPS 格式可以儲存預覽的低解析度檔案,以便在排版軟體中載入做快速編排,到輸出網片或列印時,再連結高解析度檔案作輸出,如此便可以兼顧操作效率與輸出品質。

  43. 數位影像的檔案格式 • RAW 格式(*.RAW): • RAW 格式可以記錄最原始的數位相機感光資訊,因此提供了更多的後製彈性與細節,與影像處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RAW 檔是一種可直接記錄相機感光元件(CCD or CMOS)的原始資料格式,沒有經過色彩平衡、對比及彩度等後製調整,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數位攝影者在軟體後製處理時,得到更大的彈性與空間。 • 由於RAW 格式以不失真的方式壓縮,因此檔案會比較大;這種格式可以透過Photoshop、PhotoImpact 軟體來讀取。

  44. 數位聲音 • 聲音是由物體震動而產生的『類比訊號』,『數位聲音』則是經由電子設備轉換,或模擬自然聲音而成。 • 將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音效時,數位化所用的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單位為 赫茲Hz;每秒鐘幾次)以及量化方式(取樣大小),將決定不同的儲存聲音品質。 • 取樣頻率愈高、聲音的品質愈好,但檔案就愈大;取樣大小(位元數)愈大,品質也愈好,同樣的也需要更多的儲存空間。

  45. 聲音檔案大小計算方式 • 聲音檔案的大小由取樣頻率及取樣大小來決定 • 以一般CD 品質的音樂來看,取樣頻率為44.1K 赫茲,取樣大小為16 位元。 • 如果錄製一段1分鐘的CD 品質的音效,其在未經壓縮前的檔案大小約為: • 44.1KHz×16bits×60 秒= 42,336 Kbits = 5,292 Kbytes

  46. 常見的聲音格式 • WAV • MIDI • RealAudio • MP3 • WMA

  47. WAV音訊格式 • 波形音訊(Waveform Audio)即是大家熟悉的 WAV 檔案。 • 它是把一般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波形的結果,可以透過電腦上的錄音程式,直接錄製為8 位元或16 位元的WAV 檔案。 • 一般分為:11KHz、22KHz 與44KHz(千赫)。 • 若要求高精確錄音,則檔案會變的非常大。 • 例如:以8 位元、11KHz 錄音的檔案大小為110K • 而同樣的情形以16 位元、44KHz 錄音,其檔案大小為880K。

  48. MIDI音訊格式 •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音訊可以視為是一電腦化語言,是為了電腦音樂而設計的。 • 它把音符(note)儲存在電腦中,並將時間、順序也記錄下來,日後電腦即依據這些記錄『彈奏』出來。 • 它儲存聲音的方式,是記錄各個樂器在演奏時所使用的樂器參數。 • 例如:音高、響度、以及延續時間等,對於樂器以外的自然聲音,比較不容易以此方法合成。

  49. MIDI音訊格式 • 優點是MIDI 的檔案所儲用的磁碟空間比WAV 方式小,但是其聲音品質較不真實! • MIDI聲音的錄製方式大部份的作法是使用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來模擬鋼琴、喇叭、鼓聲⋯等,經MIDI 介面卡轉換錄製到電腦中。 • MIDI 格式主要用於原始樂器作品、流行歌曲、遊戲音軌以及電子賀卡等。

  50. RealAudio音訊格式 • RealAudio 是一種經過壓縮的格式 • 適用於網路上的線上音樂欣賞 • 這種格式的特點是可以隨網路頻寬的不同,而改變聲音的質量 • 可以經由RealPlayer 執行解壓縮後播放聲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