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 12 基本营养物质 高分子化合物. 第 1 讲 基本营养物质.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考点一、油 脂. 1. 什么是油脂?. 一般说,呈固态的叫脂肪,呈液态的叫油,统称油脂。. O. O. O. R 1 - C - O - CH 2. R 1 - C - O - CH. R 1 - C - O - CH 2. 2.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① 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酯。. C 、 H 、 O. ② 油脂的结构.

el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12 基本营养物质 高分子化合物 第1讲 基本营养物质 2014年8月22日星期五

  2. 考点一、油 脂 1. 什么是油脂? 一般说,呈固态的叫脂肪,呈液态的叫油,统称油脂。

  3. O O O R1-C-O-CH2 R1-C-O-CH R1-C-O-CH2 2.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①油脂的组成: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或油酸等跟甘油生成的酯。 C、H、O ②油脂的结构 R1、R2、R3相同为单(同酸)甘油酯; R1、R2、R3 不同为混(异酸)甘油酯

  4. 3. 油脂的分类 a. 按常温下的状态分类: 油 (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 油脂 脂肪 (常温下呈固态,如动物油脂) b.按油脂分子中烃基是否相同进行分类: 单甘油酯 (同酸甘油酯) —— (R1 R2 R3相同) 油脂 混甘油酯 (异酸甘油酯) —— (R1 R2 R3不同)

  5. 思考: 1. 油脂与矿物油是否为同类物质? 2. 天然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天然油脂是未进行分离提纯的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分子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3.单甘油酯是纯净物,混甘油酯是混合物,对吗? 是否纯净物不是取决于R 是否相同,而是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相同。同种单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或同种混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油脂,都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 4. 家里做汤放的油为什么浮在水面?衣服上的油渍为什么用水洗不掉,而用汽油可洗干净?

  6. 4. 油脂的物理性质 (1)密度比水的密度小,0.9~0.95g/cm3 (2)有明显的油腻感 (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5)饱和链烃基含量高的油脂熔点较高,常温时呈固态,固态油脂常称为脂肪;不饱和烃基含量高的油脂熔点通常较低,常温时呈液态,液态的油脂常称为油。

  7. 油脂与矿物油的比较 油脂 矿物油 油 脂肪 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多种烃(石油及其分馏产品 含饱和烃基多 含不饱和烃基多 羊油、猪油 花生油、芝麻油 汽油、煤油 固态或半固态 液态 具有烃的性质,不能水解 具有酯的性质,能水解,并兼有烯烃的性质。 加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红色变浅。 加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无变化。

  8. 思考并回答: 1.油脂既然属于酯类,应具有什么性质?人摄入油脂是怎样被吸收的? 2. 当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时,油脂还应当具有什么性质? 3. 若想将油变为脂肪仍作食物,应与什么物质通过什么反应得到?

  9. 3. 化学性质: 水解、加成、氧化 (1) 水解反应:(酸或碱或酶催化) (2) 油脂的氢化: (3) 油脂的酸败:

  10. 脂肪酶 CH2OH 3C17H35COOH + CHOH C17H35COOCH2 CH2OH C17H35COOCH + 3H2O C17H35COOCH2 1. 油脂的水解 (1) 在脂肪酶存在(或酸性条件下)水解 请写出用分子结构通式表示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水解反应有何应用? 工业上用油脂水解来制造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油脂在人体中(在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

  11. CH2OH 3C17H35COONa + CHOH CH2OH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 3NaOH C17H35COOCH2 (2) 碱性条件下水解 2.油脂的水解 硬脂酸钠(肥皂) 皂化反应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12. 肥皂、甘油、水等的混和液 NaOH溶液 用蒸汽加热 加入细食盐 加热、搅拌 油脂 分层 盐析 皂化 成品肥皂 加填充剂(松香、硅酸钠等) 压滤、干燥成型 上层:肥皂液 下层:甘油、食盐水等 肥皂的制取原理

  13. 3.肥皂的去污原理 • 亲水基——肥皂结构中-COONa或-COO-是极性基团,极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 憎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R,不溶于,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亲油性质; • 肥皂的去污过程

  14. 催 化 剂 加热、加压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3COOCH + 3H2 C17H35COOCH C17H33COOCH2 C17H35COOCH2 2.油脂的氢化 (油脂的硬化) 油酸甘油酯(油) 硬脂酸甘油酯(脂肪) • 硬化油用于制肥皂、人造奶油等。

  15. 对位专练 B 1.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A.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水,振荡 D 2.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取的正确实验是   A.把硬脂酸溶于汽油,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发生泡沫 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 D.把稀烧碱溶液加入硬脂酸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微热.红色变浅或消失

  16. 考点二、糖类及几种重要的糖

  17. 1.糖类: (碳水化合物) Cn(H2O)m 从结构上看,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单糖: 蔗糖 麦芽糖 乳糖 纤维二糖 糖类 低聚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以下单糖的糖类 能水解生成几百~几千甚至更多个单糖的糖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18. 丙糖 按分子中碳 原子多少分 丁糖 单糖 核糖 戊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己糖 按与羰基连接 的原子或原子 团不同分 醛糖 如:甘油醛、 葡萄糖等 酮糖 如:果糖等

  19. 2. 葡萄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 CHOH- CHOH- CHOH- CHO 或CH2OH-(CHOH)4- CHO 交流与讨论: 1. 哪些实验事实能证明葡萄糖分子链状结构特点? 2. 已知葡萄糖分子存在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的互变, 请写出葡萄糖的六元环状结构式。

  20. C6H12O6(s)+ 6O2(g) 6CO2 (g)+ 6H2O (l) ∆ H =-2804kJ · mol -1 写出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 银镜反应 CH2OH-(CHOH)4- CHO +2Ag(NH3)2OH CH2OH-(CHOH)4- COONH4+2Ag↓+3NH3+H2O 2. 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H2OH-(CHOH)4- CHO +2Cu(OH)2 CH2OH-(CHOH)4- COOH+Cu2O↓+2H2O 3. 加氢还原反应 CH2OH-(CHOH)4- CHO +H2 CH2OH(CHOH)4CH2OH

  21. 催化剂 C12H22O11 + H2O 催化剂 请写出蔗糖与麦芽糖水解反应方程式 C6H12O6 + C6H12O6 (果糖) (葡萄糖) 蔗糖 2C6H12O6 C12H22O11 + H2O (葡萄糖) 麦芽糖 如何鉴别分别溶有麦芽糖和蔗糖的两瓶无色溶液?

  22. 对位专练 1. 糖类是: A.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 B. 符合通式Cn(H2O)m的化合物 C. 有甜味的物质 D.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2. 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 在糖类结构中最简单 B. 在糖类中所含碳原子数最少 C. 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 D. 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23. 对位专练 3.某有机物A分子式为CxHyOz,15gA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9gH2O。 (1)求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2)若A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且有还原性,则结构简式是 ; (3)若A和Na2CO3混合,有气体放出,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则A的结构简式是 ;(4)若A是易挥发有水果香味的液体,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其结构简式是 ; (5)若A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具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则其结构简式是 ; CH2O HCHO CH3COOH HCOOCH3 CH2OH(CHOH)4CHO

  24. 对位专练 AF 4.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蔗糖 B. 葡萄糖 C. 麦芽糖 D. 甲酸钠 E. 二甲酸乙二酯 F. 乙酸乙酯

  25. 3. 淀粉、纤维素 淀粉 纤维素 通 式 (C6H10O5)n (C6H10O5)n n值由几百~几千 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葡萄糖单元 结 构 相对分子质量 十几万→几十万 几十万→几百万 1. 不是同分异构体 2. 不是同系物 3. 均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相互关系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 白色无气味无味道 不溶于冷水,热水糊化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 一般有机溶剂 物理性质

  26.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比较 无醛基 每个单元中有三个羟基 食用 制葡萄糖和酒精 1.遇碘单质呈蓝色 2.能水解成葡萄糖 制硝酸纤维 醋酸纤维 粘胶纤维 造纸 1.能水解成葡萄糖(比淀粉难) 2.酯化反应 无醛基 每个单元中有三个羟基

  27. 各种糖类对比 氧化、还原、酯化 多羟基、醛基 无醛基 水解 醛基 氧化、还原、水解 无醛基 水解、遇碘变蓝 羟基、无醛基 水解、酯化

  28. 催化剂 关于淀粉的水解反应有关实验问题 淀粉酶或稀硫酸 n C6H12O6 (C6H10O5)n + nH2O 葡萄糖 淀粉 (1) 水解完毕后为什么要加氢氧化钠? 中和硫酸 (2)如何证明淀粉 没有水解 不发生银镜反应 部分水解 遇碘水变蓝 银镜反应 完全水解 遇碘水不变色 银镜反应

  29. 淀粉液水解液 碘水 H2SO4 新制Cu(OH)2悬浊液 过量NaOH 加热 加热 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操作步骤: (3)证明水解液有无淀粉时,常不用中和液为什么?

  30. 1、在许多有机反应中要用到硫酸,有的是稀硫酸、有的是浓硫酸,二者的作用是否相同?有何规律?1、在许多有机反应中要用到硫酸,有的是稀硫酸、有的是浓硫酸,二者的作用是否相同?有何规律? 浓硫酸 有水生成 催化剂、吸水剂 酯化、硝化、醇去水 稀硫酸 有水反应 催化剂 酯的水解、非单糖的水解

  31. O—NO2 O—NO2 (C6H7O2) O—NO2 n OH 浓硫酸 (C6H7O2) OH OH n 纤维素的酯化反应 + 3n HNO3 + 3nH2O 纤维素硝酸酯或纤维素三硝酸酯(硝酸纤维)

  32. 纤维素的应用 (1) 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2) 造纸; (3) 纤维素硝酸酯(俗名硝酸纤维) a. 酯化完全,含氮量高的叫火棉,制造无烟炸药,枪弹的 发射药; b. 含氮量低的叫胶棉,制造赛璐珞(一种塑料)和油漆; (4) 纤维素乙酸酯(俗名醋酸纤维) 制造胶片的片基和纺织工业原料 (5) 黏胶纤维分为:人造丝和人造棉,可供纺织之用。 (6) 食物中的纤维又叫第七营养素,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33. 糖类之间的转化

  34. 对位专练 1. 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同 B. 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 为同分异构体 C. 它们都是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 都可用(C6H10O5)n 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 纤维素不能 C D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酯类的是 A.火棉  B.胶棉  C.醋酸纤维   D.粘胶纤维

  35. +A溶液 +B溶液 △ 对位专练 3.某同学称取9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 混合溶液 混合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各步所加的试剂为: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只加A溶液而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呢?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析出2.16g单质沉淀时,淀粉的水解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显蓝色 +D 析出单质固体 +C 20%H2SO4溶液 NaOH溶液 银氨溶液 不可以,因为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如不加碱溶液中和,则不能发银镜反应。 18%

  36. H2SO4 H2SO4 加热 加热 NaOH NaOH I2水 I2水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溶液不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对位专练 4.某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评价四种方案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错) (错) 注意:淀粉的检验要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

  37.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银氨溶液 方案丁: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银镜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H2SO4 加热 加热 银氨溶液 H2SO4 NaOH 加热 加热 (错) (对) 注意:醛基的检验要在碱性条件下

  38. 氨基酸 蛋白质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39. 高考要求: • 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0. CH2—COOH CH3—CH—COOH NH2 NH2 考点三、氨基酸 蛋白质 1. 氨基酸 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1、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1)甘氨酸(α-氨基乙酸) (2) 丙氨酸(α-氨基丙酸)

  41. -CH2-CH-COOH NH2 HOOC—(CH2)2—CH—COOH NH2 (3) 谷氨酸 (α-氨基戊二酸) (4) 苯丙氨酸 (α-氨基-β-苯基丙酸) 20种常见氨基酸

  42. 酸性 R—CH—COOH NH2 碱性 (2)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① 结构 与酸反应 ② 性质 与碱反应

  43. CH2-COO-+ H2O CH2-COOH + OH- H2NCH2COONa + H2O NH2 NH2 CH2-COOH + H+ CH2-COOH CH2-COOH NH2 NH3+ NH3+Cl-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 两性 酸性 H2NCH2COOH + NaOH 碱性 H2NCH2COOH+HCl

  44. R-CHCOOH R-CHCOO- R-CHCOO- NH3+ NH3+ NH2 在酸碱性不同的水溶液中氨基酸的存在形式 OH- OH- H+ H+ 内盐 氨基酸阴离子 氨基酸阳离子

  45. (2)显色反应 在1mL0.1%的茚三酮溶液,加入1%的甘氨酸 溶液或色氨酸溶液,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 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 溶液均变为蓝色。 结论: 氨基酸都能发生显色反应

  46. O 2H2N-CH2COOH H2N-CH2-C-HN-CH2-COOH+ H2O 肽键 (3)脱水反应 N端 C端 两个氨基酸分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合成肽。类似酯化属于取代反应。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去水分子而形成二肽, 多个氨基酸分子脱去水分子而形成多肽.多肽可以水解。

  47. 水解 碱性 酸性 2. 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哪些?人体内的蛋白质有多少种? 组成元素为:C、H、O、N及S、P和少量的Cu、Fe、Zn等而种类达十万种以上。 天然蛋白质是由多种α-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主要的官能团: 肽键、氨基、羧基

  48. (2)蛋白质的结构 一级 二级 三级结构

  49. (3)蛋白质的性质 • 盐析 某些浓无机盐 水 鸡蛋白溶液 蛋白质沉淀 蛋白质重新溶解 a. 蛋白质溶液中加浓的无机盐溶液〔如Na2SO4、(NH4)2SO4等〕,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 而从溶液中析出----盐析 b. 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故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 应用: 利用多次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50. 变性 加水 加 热 蛋白质凝结 不再溶解 鸡蛋白溶液 乙酸铅 加水 蛋白质凝结 不再溶解 鸡蛋白溶液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甲醛、酒精、 苯酚、紫外线等作用下,蛋白质失去原有的可溶性而凝结,同时丧失了生理活性。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 应用: 消毒原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