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新课程

音乐教育实践简报. 唱响. 新课程. 指导专家 :郑 莉 金亚文 郭志平 责 编:毕 颖 编 委:刘 娟 王欣果 黄美琴 巫庆华 刘 璐 王 倩 林建华.

eld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课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音乐教育实践简报 唱响 新课程 指导专家:郑 莉 金亚文 郭志平 责 编:毕 颖 编 委:刘 娟 王欣果 黄美琴 巫庆华 刘 璐 王 倩 林建华

  2. 再 读 课 标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经。普通高中歌唱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序曲

  3. 歌唱的艺术处理 一、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二、意境的想象  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三、声音的运用  作为歌者要具备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要擅于调动人声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四、风格的掌握 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让听众“一耳了然”的。五、韵味的体现  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  六、艺术的处理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 七、忘我的演唱  唱歌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八、技术与艺术  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         

  4. 奏鸣曲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郭志平 在高中歌唱模块教学中,科学的美声唱法,受到学生近乎于颠覆性的排斥;自然、轻松、随性、快节奏的通俗歌曲,则受到学生几乎于痴迷般的喜爱;另外,民美、民族唱法,亦被学生拒之门外。面对这种现状,老师们苦不堪言,学生对各种唱法的拒绝,等于对多种音乐文化的拒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歌唱模块有限的18节课时教学中,如何尽快让学生们敞开胸怀,有效地学习音乐文化,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更好地获得音乐体验,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接受、学习和识别各种演唱方法,是我们歌唱模块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则成为我们歌唱教学模块的具体内容。攻克这一难关,教师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充足的方法准备、充裕的内容准备。 我们大家知道,美声唱法的多声部合唱以其华丽、漂亮、沁人心扉、超强的穿透力、全世界最科学的发声方法而著称。它的歌唱技能,诸如气沉丹田、声音力度、面罩效应、腔体共鸣等,以及无法计数的独唱、合唱作品,呈现给了全世界人民。经过时代的沉淀,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占据了近现代全世界主流音乐文化的领军地位。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把这种信息传达给学生。 在我国,民族唱法、民美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现代京剧、现代歌剧等一直都在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比如,民族音乐歌唱家彭丽媛,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借鉴美声发声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歌唱方法,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刘欢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通俗歌唱演员,有着相当长的一段学习美声唱法的经历,他的通俗演唱有着较强的美声痕迹和功底,因此,不管是哪种唱法,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都是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合唱事业的发展和与国际优秀合唱团之间交流的增加,歌唱方法已成为音乐教育界专家、中小学音乐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如今的“声音概念”已经不仅仅是狭义的、简单的哪种唱法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能够放宽眼界,接受各种先进文化的理念。可以说,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歌唱模块教学的重要问题,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是通往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的桥梁。

  5. 即兴曲 合唱教学中的心理学渗透——刘大多 进行合唱心理方面的分析很有必要,因为作为歌唱,无论从呼吸、位置、共鸣、吐咬字及整个歌唱状态无不与歌唱者本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声音是无形的,人在歌唱时所需调动的肌肉和神经等的活动也是较抽象的,因此这就需要歌唱者用心去认真体验其正确的感觉,用心去矫正错误、调整机能,从而达到理想的声音状态,可以说无论是声乐学习或演唱的整个过程中,其心理活动所占得比重是相当重要的,心智的能力决定着演唱的水平与成功。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实施合唱模块教学,除去以上的对于歌唱在心理上的共性的要求外,对于他们在歌唱(合唱)心理方面有其更重要的要求和培养。 一是由于培养目标和目的的不同,在高中开设歌唱模块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塑造人而不是培养歌唱家,因此,对于高中生在合唱排演中应更要注重他们在意志品质、合作意识等方面健康的心理观察和培养,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的能力,树立自信大胆的歌唱自信心,勇于和善于表现自我,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激励的团队意识等,而这一切在心理品质方面的形成和塑造,将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是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的。

  6. 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有限,所听赏过的曲目不多,曲调在记忆中的积累数量更是捉襟见肘、少的可怜,其听觉表象只是停留在歌曲(主要是流行歌曲)层面,即便如此,其中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又占去了记忆的大部,因此,这就为他们接受和学习曲谱形成了很大的障碍,比如我们经常所遇到的唱不准的问题、对于音乐风格的不理解或无从把握的问题、在和声上对于和谐没太有感觉的问题等等,面对此现状,教师只是一味的硬“灌”硬训,可能会形成一厢情愿的局面,你使出浑身解数,学生还是“按兵不动”,双方都着急,但就是唱不好。此时,可以从学生的心里去认真分析寻求一下解决的途径。 其实,以上种种现象说明,学生对于整个音乐还没在理性予以接纳,还没有在内心深处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或者还不会进行思考,诸如为什么会唱不准?其原因有哪些?什么是音乐风格?音乐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和怎样表现的?为什么要表现出音乐的风格?重要吗?和声在合唱中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现在进行合唱的排演其深层的价值所在等等。 这一切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方面的思维,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感性上和情感上的正与负的取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和怎样调动主观能动性的道理,而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帮助学生去解决的,从心理角度分析和预测,当学生具备了理性的认知和理解后,合唱排演的效果定会今非昔比的。 作为教师,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及合唱训练方面是专家,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教育学、音乐专业心理学等方面也不外行,教学不停,思考不止,教学不停,奋斗不止,做一名合格称职的、名副其实的高中音乐教师。

  7. ——专家引领­­—— 在高中新课程音乐模块的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技能训练问题的讨论。新课程六个模块的划分,每一模块中都有相当的技术含量,如何面对技能学习,如何培养音乐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中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此时,回味一下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先生对此发表的观点,对我们正确理解音乐新课程是非常有教益的。“技术——熟悉产生音响的能力——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的手段。教学课程不是以技能培养为基础,而是以音乐学习为基础。技能培养是这门课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在表演中,随着技能的提高,音乐的探讨更有挑战性,学习音乐就能更有挑战性。但是教学过程不是一套次序排定、按部就班的技术培养,它是一套次序排定的通过音乐表演对音乐的体验。”“表演指导中最大的、最严重的也是最弱化的错误是: (1)把技能和它们的音乐运用相脱离; (2)过于强调技能,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导致它们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3)将一门学习的课概念化为按部就班的技能训练...... 如果开始的授课方式就倾向于技能而鲜有对音乐的探索,鲜有具有创作性质个性化的解决问题,鲜有对风格多样性的体验,鲜有富有想象力地运用技法的余地,而是没完没了、反反复复、大包大揽地做毫无音乐性的练习,则这个方法就是置训练于最狭隘、限制性最强的意义上……这种做法的价值观与审美体验是背道而驰的,审美体验是通过熟练的表演投入到音乐的产生之中。音乐的产生是要点,而如果音乐价值观要作为首要的东西内在化,而不是排在技术的后面或者甚至不存在,就必须从一开始做到这一点。”雷默先生的话清晰地阐述了音乐与技能二者之间的关系:音乐需要技能来支撑,技能永远服务于音乐;音乐学习是从技能开始的,但没有音乐的技能学习是没有生命的。 ----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 协奏曲

  8. 他山石 ---匈牙利音乐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还有什么能比合唱更好地显示社会精神呢?许多人一起来做这个无论什么天才的个人也做不出来的事情,每个人的工作都同等重要,而且一个人的错误就会破坏集体。我不敢断言英国社会的团结和英国人的纪律性是由合唱造就的。但是这两个方面与他们600年之久的合唱传统不能说是没有某种联系。” 柯达伊之所以看重多声部歌唱教学,是因为他真正了解音乐教育的功能,真正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抓住了普及音乐教育的关键,找到了“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最佳途径。他认为: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因为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最容易表达情感、最容易深入人心、最容易发展音乐能力,有了歌唱的基础,高层次音乐教育就不难发展了。在匈牙利,多声部歌唱教学内容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只要你在课堂上听到的集体歌唱,90%是以多声部形式出现的,即使是演唱一个声部时,教师也以歌唱或伴奏方式从另一个声部支持配合,以辅助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合作、建立音高概念、培养和谐音感。 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专家郑 莉

  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匈牙利,音乐教师很少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歌唱伴奏,通常只是在口袋里装一个小音叉就上音乐课、排练合唱、或指挥一场合唱音乐会。笔者曾与那里的音乐教师交流:“教室里有这么好的钢琴为什么不用?而要使用这个小音叉呢?学生唱不准的时候为什么不用钢琴帮助他呢?”回答出乎预料:“依靠拐杖成长起来的人,一旦离开拐杖就会出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独立建立内心听觉是第一的;一个人独立成长,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只有在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才能通过比较,真正认识自己。培养内心听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歌唱时注意聆听另一个声音,在不同声音的比较中逐渐调整自己的音准。 高中新课程的《歌唱》模块教学中,要求将多声部合唱教学置于整个歌唱教学的首要位置。但我们面对的学生,演唱水平参差不齐,不一定能马上进入多声部歌唱,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多种条件,使学生顺利进入多声部歌唱状态中。例如:学生唱一个声部,教师可唱另一个声部,逐渐培养声部感觉;即便是单声部的练习,教师也尽量加上辅助的声部,树立学生的多声概念;另外,尽量选择可构成二部、三部的旋律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了单旋律时,教师再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卡农练习,从两个声部到三个声部,这样学生就能自如地进入了合唱的状态了。下面为大家提供一首简单的三声部旋律,供大家参考、借鉴:

  10. 进行曲 巧用方法对待“差生”   朱永青 歌唱模块面对的是全体选课的学生,不设门槛,我们采取的原则是不放弃、不抛弃。所以,如何找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积极应对这一部分学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浅谈几点认识与各位同学切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赏识你的学生就等于赏识你自己 对待你的学生就象对待你的孩子一样去赏识他们,从内心接受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使之融入你的教学当中,你的合唱团队。 二、用英文歌曲作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歌曲是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唱的,不仅好听而且咬字、吐字比中文要容易得多,放松状态也很好。所以,我就尝试用此方法来作导入,效果不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抓住练声前的热身运动,多和学生进行交流   针对我们唱歌容易全身各器官不同程度的紧张,致使唱出的音色不好听,费了力不讨好,热身运动这种办法真是太有效了。把声乐教学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在这10-15分钟里,能使人体的颈部、肩部、双臂、后背、头部和脑子得到彻底的放松,又能练习了打节奏,和乐而不为呢?每次训练,我和同学们一起做放松运动,大家会意的一笑足以表明了它的放松、舒服程度。这种风趣、幽默的授课形式我们都喜欢,都易于接受。

  11. 四、选择大家熟悉的作品作切入点,突破口 熟悉的作品,同学们往往喜欢唱,作品可从教材以外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比如《喀秋莎》,旋律唱会了之后,可用“买了个萝卜切吧切吧剁了”等等来串词,声音通透、放松,效果不错。   五、情景创设法激发学生   情景创设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去除胆怯、没有自信的心理,鼓励他们用积极、热情去参与。比如:把对面的教室比作一座高山,山上的那位同学是我们班的,急需找到他,只有用大声喊的办法才能听到。鼓励他们放开声音大声喊,喊的过程就是释放胆怯的过程。   六、教师多示范,学生多模仿 教师上课的音容笑貌,唱歌的状态和表情无时不影响着学生,教师多示范口型、鼻腔、眉心、眼睛、耳朵的兴奋打开,多让学生体验呼吸的腰部感觉,多让他们模仿,会收到良好效果。 七、练声曲多用WU、LU来带   用WU、LU来带的好处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易于面部各器官兴奋打开,喉头放下,使声音通透;一条练声曲可反复练习,并且挑选旋律好听、下行的来练。   八、注重循环呼吸的使用   循环呼吸可使声音不间断,持续发音,每位同学之间相互配合,有着超常的默契,声音训练的同时也达到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九、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   每当授课、排练有了进展,我都会以个人、小组或声部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彰显学生的个性;在表演中完善自我,使之有成就感,有责任心,有信心;信心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教师的能力、水平、专业功底、责任心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创意曲 找出音乐特点 体验音乐风格 ——《少数民族民歌》课例的设计思路 宋曼蕾 所谓音乐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它包括旋律、节拍、节奏、唱法的技巧、表演形式等。由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生活习俗等的不同,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都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如何让学生掌握、理解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与特征,我在熟读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后,设计了《少数民族民歌》的课例。 首先,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彝族、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侗族5个少数民歌的音乐作为教学的重点;然后,我根据多方面收集的文字、音响资料,筛选出典型的音乐作品,找出了这5个少数民族民歌的主要音乐特点:彝族——5拍子的节拍、以“1、3、5”为骨干音;苗族——同样以“1、3、5”为骨干音,但音调高亢、节奏自由、并以降“3”作为特色音,尤其要注意任意延长音和下滑音的运用;蒙古族——音调悠长、为特色,以“长调”和 颤音为主要特色;维吾尔族——欢快幽默、以“切分”节奏为主;侗族——“大歌”的多声部演唱形式。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中的过程与体验提到了突出的地位,在《音乐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中,就把“体验”放在了首位。为此,我设计了不同的体验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中。如:观看“百姓跳月”的情景,要求学生随着音乐和画面,模仿其中的动作——走三步、拍两下,以体验彝族民歌5拍子的音乐特征;并提醒学生关注画面中的伴奏乐器——大三弦,以5 1 3为其骨干音;如:聆听《赞歌》的引子部分,要求学生随演唱者的气息进行呼吸,找出蒙古族民歌的“长调”特点,然后,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天堂》为载体,唱出气息的悠长、带有颤音的蒙古音乐特色;再如:要求学生双手拿起课本,模仿“手鼓”的演奏,用切分的节奏,为《一杯美酒》作伴奏。我认为,体验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凭借音乐,直觉地感受、体味、领悟丰富情感、丰富经历的过程,它作为音乐教学的最优化方式,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 其次,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作为课堂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彝族的民歌是5拍子的呢?”“苗族飞歌的音乐特点与什么有关?”“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而侗族大歌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音乐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而这些风格的形成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以“定论”的形式,转化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14. 教学过程: (一)彝族民歌 1.关于“民族”与“民歌”(课本P14),引出课题 2.聆听《跳月歌》,随音乐打出拍子——5拍子 3.师:你能听出这首歌里有哪些音构成的吗? 4.带领同学随音乐哼出基本音调 : 5 1 3 5.师:彝族的民歌为什么是5拍子的呢? 6.观赏《百姓跳月》的音像资料,模仿其中的动作:走三步、拍两下,并关注男士手中的乐器——“大三弦” 7.简介彝族的火把节以及“跳月”活动,并要求学生随着《跳月歌》的音乐学习“跳月”,体验5拍子的音乐 8.师:彝族的民歌为什么只有5 1 3 三个音呢?(学说彝族的方言,体会旋律特点) 9.总结彝族民歌的特点——5拍子,以5 1 3为骨干音 10.根据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让学生每人尝试创作一句彝族的民歌 (二)苗族“飞歌” 1.师:其实在中国还有其他的民族民歌也是主要由“1 3 5”三个音组成的 2.欣赏《飞歌》片断,哼出主旋律,教师用手划出高低音: 5 1 5 3 5 以及延长音

  15. 3.了解苗族人生活的地方——山区,要求学生模仿山对山的喊叫,找出喊叫的声音特点:高亢、音调拖长3.了解苗族人生活的地方——山区,要求学生模仿山对山的喊叫,找出喊叫的声音特点:高亢、音调拖长 4.欣赏《歌唱美丽的家乡》 5.要求根据苗族“飞歌”的特点,哼出一句“飞歌”的旋律——节奏自由,以3 5 1为特色音 (三)蒙古族“长调” 1.聆听《辽阔的草原》,感受音乐特点,想象出演唱的地域 2.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随演唱者的气息进行呼吸,找出蒙古族民歌“长调”的演唱特点——气息悠长、带有颤音 3.思考:蒙古民歌的唱法特点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4.要求学生用长调的唱法,跟唱腾格尔的《天堂》——注意每一句的长气息、换气的地方、以及颤音的演唱方法 5.短调——《嘎达梅林》的欣赏,要求学生模仿腾格尔演唱的“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一句(咬字、发音),体会和理解蒙古人的性格特征:充满内在的力量感 6.总结与了解民歌的音乐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本 P31) (四)维吾尔族民歌 1.聆听《牡丹汗》,说出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并找出歌曲的主要特点 2.观赏维吾尔族的歌唱表演:认识唱奏结合的演唱形式与特色乐器—— “手鼓”

  16. 3.欣赏《一杯美酒》,总结出维吾尔民歌的主要特点——欢快,带有舞蹈型。节奏多变,常以切分音节奏为特色,并用于伴奏:3.欣赏《一杯美酒》,总结出维吾尔民歌的主要特点——欢快,带有舞蹈型。节奏多变,常以切分音节奏为特色,并用于伴奏: 4.要求学生双手拿起课本,模仿“手鼓”的演奏,用切分的节奏,为《一杯美酒》作伴奏。 (五)侗族“大歌” 1. 聆听“侗族大歌”,找出它与其他民歌的演唱形式的不同之处——多人的同时演唱 2.了解当地的音乐风俗及其和声的音乐特点(中国民歌中罕见的多声部演唱形式) 3.找出延长音:6 - - - 并随录音作和声的伴唱,体验多声部演唱 (六)拓展与思考 1.说出你最有印象的少数民族民歌,并说出它的音乐特征 2.通过民歌,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风俗、性格及文化传统;希望能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 3. 民歌的现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歌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改变,会唱传统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作为年轻的一代 ,作为本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

  17. 进行曲 实习研讨 实习研讨一直是实习过程中浓重的一笔,也是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和广大实习同学共同的期待。今天上午短短两小时的交流与碰撞,针对同学们在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与困惑,三位指导专家分别给与了深入浅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把实习研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在研讨现场,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高中音乐教学模块的设置、特点、教学、实施等不同侧面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不解,问题具有普遍性、实际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如“面对零起点的学生如何开设演奏模块?”,“农村音乐新课程中应如何扬长避短?”等,从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与热情参与中,我们看到了大家在实习过程中确确实实 在思考与学习,并且在进步与提升,大家的学习状态也给了音乐教育实践指导小组莫大的鼓舞与激励。由于时间所限,许多踊跃举手的同学没有来得及得到专家的现场解答,在此,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并希望在今后的实习中能继续与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使我们的实习交流真正落到实处。

  18. 实习研讨 进行曲 实习的目的是为了真正提高大家的实际教学水平,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相信很多同学对高中音乐模块教学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大胆尝试,灵活运用……总之,音乐教学要用艺术的方式传递艺术,同学们要充分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中提炼音乐素材,从音乐文化中找到与学生的切合点,从而把高中音乐模块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 实习有限,学习无限!今天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明天的精彩绽放,衷心祝愿与我们共同奋战在实习前线的所有同学能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黄美琴

  19. That is all ! Thank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