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雜質摻入技術

雜質摻入技術. ◆ 對半導體基板內 pn 接面的形成而言,雜質摻入是必要的技術。 ◆ 這裡的雜質並不是塵埃或污染,而是相對於四價的 Si 中,摻入三價或五價的元素。 ◆ 摻入矽基板的雜質,三價元素中使用的是硼 (B) 、五價元素則是砷 (As) 和磷 (P) 。將這些雜質摻入不具導電性的基板後,就可產生 pn 接面。 ◆ 摻入三價元素為 p 型,摻入五價則為 n 型。 ◆ 這些元素藉由熱擴散法或離子植入法摻入矽中,目前以離子植入法為主流。. 雜質摻入技術. ◆ 熱擴散法是利用熱,讓雜質原子在矽中擴散。擴散是指物質從高濃度往低濃度移動的現象。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雜質摻入技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雜質摻入技術 ◆ 對半導體基板內pn接面的形成而言,雜質摻入是必要的技術。 ◆ 這裡的雜質並不是塵埃或污染,而是相對於四價的Si中,摻入三價或五價的元素。 ◆ 摻入矽基板的雜質,三價元素中使用的是硼 (B)、五價元素則是砷 (As) 和磷 (P)。將這些雜質摻入不具導電性的基板後,就可產生pn接面。 ◆ 摻入三價元素為p型,摻入五價則為n型。 ◆ 這些元素藉由熱擴散法或離子植入法摻入矽中,目前以離子植入法為主流。

  2. 雜質摻入技術 ◆ 熱擴散法是利用熱,讓雜質原子在矽中擴散。擴散是指物質從高濃度往低濃度移動的現象。 ◆ 離子植入法是利用施加高電壓,使各離子化的元素產生碰撞,進而產生物理性的取代。這時候,由於離子的經過,使矽結晶遭受破壞,所以之後必須經過退火處理進行修復。 ◆ 現在雜質摻入技術的重心,已從傳統的熱擴散法,轉移到「離子植入法+退火處理法」。後者不但具有較佳的控制性,且為低溫製程,此外又有可計算雜質原子摻入量的優點。 ◆ 雜質摻入的目的,不只是可以形成pn接面而已;其他如:雙極性及CMOS元件中,為了形成電晶體,也使用雜質摻入技術,形成pn接面產生電阻(擴散方面則稱為擴散電阻)。

  3. 雜質摻入的目的

  4. 熱擴散與離子植入 ◆ 從1980年代開始到現在,仍然常用熱擴散法進行雜質的摻入。 ◆ 熱擴散是一種非常強調經驗、實際知識、直覺的技術,因此長久以來培育了許多熱擴散技術的專家。 ◆ 對表面濃度和深度的控制,以及必須同時控制濃度的分佈,需要特殊的技術。例如CMOS晶圓的生產,雙極性的基極熱擴散等,都屬於不易控制製程的典型。 ◆ 1980年代中期,離子植入法才漸漸攻佔主位。 ◆ 離子植入法的優點在於其為低溫製程,且可操控植入量,此外利用光阻作為光罩,可進行雜質摻入的選擇,以及在基板內任意深度摻入任意量的雜質。 ◆ 離子植入裝置為高價位,又是離子物理工學的產物,對元件製造廠商的技術人員而言,並非可輕易完成的裝置。

  5. 熱擴散法和離子植入法的比較

  6. 熱擴散法摻入雜質 ◆ 擴散是由熱驅動的現象,所以無法達到離子植入的效果。但是使用既有的爐管進行批次式的處理,經濟價值較高,裝置也較低廉。 ◆ 熱擴散法是將三價或五價的元素,藉由熱將雜質摻入矽中。 ◆ 物質從高濃度的雜質往低濃度的基板開始移動,依據濃度差、溫度、擴散係數來決定移動的方式。這就是擴散現象。 ◆ 各元素在矽中的固體置換率和擴散係數,是決定熱擴散的重要物理性質參數。

  7. 熱擴散的雜質分佈

  8. 離子植入法摻入雜質 ◆ 離子植入是將離子經高能加速,碰撞矽基板進行植入,因此也稱為離子注入。 ◆ 碰撞的離子,隨著入射能量(加速電壓)、離子種類、基板的狀態等不同,決定離子植入的深度,而離子經過的路徑也伴隨結晶缺陷的產生。 ◆ 植入離子在矽的單一晶格內反覆碰撞直到停止。

  9. 離子植入法的原理

  10. 離子植入法的原理 (a)顯示為高斯分佈。Nmax為最高的濃度。 (b)通道效應是離子植入的特有現象。以直覺思考,離子應該不會在晶格間隙內持續碰撞,而是直接穿過晶格。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故採取斜角植入,或將結晶軸稍微偏移的對策。 (c)顯示當離子植入後,依不同的退火處理可以改變濃度的分佈。以硼來說,植入後進行700℃、10分鐘的退火處理,可達到圖中的平坦分佈。 (d)當退火處理的溫度降低,劑量增加時,植入離子的活化率降低,也就是無法達到百分之百轉變為載子。而且,載子的移動性也很差。

  11. 離子植入法的設備 ◆ 隨著離子植入製程的廣泛使用,其裝置也相形重要。針對不同的應用目的,必須選用適合劑量、加速電壓(植入能量)的離子植入裝置。目前離子植入裝置,區分為四種形式:中電流離子植入機、高電流離子植入機、高能量離子植入機、低能量離子植入機。 ◆ 絕緣層的產生,也就是氧的植入等,需要使用高能量離子植入機。此外,源極/汲極的形成,適合於低能量、足夠電流的裝置,因此使用高電流離子植入機即可。 ◆ 低能量離子植入機則可配合pn接面淺化的趨勢。 ◆ 高能量離子植入機適合使用MeV級的加速能量。

  12. 離子植入的應用範圍(劑量和植入能量)

  13. 今後的展望 ◆ 今後的最大課題在於淺接面的形成。特別是隨著元件的微細化,源極 / 汲極接面越來越淺,可能從0.1μm縮小到只有30~40nm。要形成這麼淺的接面,則必須以的超低能量植入。這也是在挑戰離植入裝置的極限。 ◆ 不用離子植入進行雜質摻入,又發展出一項技術,稱為電漿摻雜或是離子摻雜。 ◆ 電漿摻雜裝置,可將高密度電漿中活化的三價、五價原子堆積於基板上,同時以低能量達到淺植入效果的方法。

  14. 離子植入-淺接面形成技術的未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