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3-1 認識星空

3-1 認識星空. P68-P73. 宇宙的起源 --- 大霹靂. 宇宙的起源可能來自一百多億年前一個 高溫 、 高密度 的 小 點,因發生大爆炸而誕生的 。 ( 密度極大 、 體積極小 溫度極高 ). 補充. 補充. 宇宙中主要的元素是 氫 與 氦 ,至於 碳 、 氧 、 鐵 …等微量元素,則是恆星內部發生 核融合 反應所產生。. 當恆星爆炸死亡後,會將這些物質散布到太空中,形成 星雲 ,而富含 星際氣體 及 灰塵 的星雲,則又可能成為下一個恆星形成所需的原料物質。. 補充. 經由觀測發現,許多星系都 離我們遠去 ,因此推論 宇宙 至今仍在 不斷地 膨脹中 。.

elk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3-1 認識星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1 認識星空 P68-P73

  2. 宇宙的起源---大霹靂 宇宙的起源可能來自一百多億年前一個高溫、高密度的小點,因發生大爆炸而誕生的。 (密度極大、體積極小溫度極高) 補充

  3. 補充 宇宙中主要的元素是氫與氦,至於碳、氧、鐵…等微量元素,則是恆星內部發生核融合反應所產生。

  4. 當恆星爆炸死亡後,會將這些物質散布到太空中,形成星雲,而富含星際氣體及灰塵的星雲,則又可能成為下一個恆星形成所需的原料物質。當恆星爆炸死亡後,會將這些物質散布到太空中,形成星雲,而富含星際氣體及灰塵的星雲,則又可能成為下一個恆星形成所需的原料物質。 補充

  5. 經由觀測發現,許多星系都離我們遠去,因此推論宇宙至今仍在不斷地膨脹中。經由觀測發現,許多星系都離我們遠去,因此推論宇宙至今仍在不斷地膨脹中。 補充

  6. 恆星:核融合:氫→氦 補充 會自轉 公轉

  7. P68 恆星:自行發光、發熱(核融合) 星座:全天88星座 光年: 肉眼所見皆在銀河系內

  8. P68

  9. 光年 P68 恆星距離地球太遙遠了,常用光年表示遠近,一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距離 一般猜測太陽系的半徑最大約為50000 AU或一光年

  10. AU天文單位 P73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 約1億5千萬公里 光行進500秒

  11. 宇宙年齡 補充 距離我們最遠的恆星約一百多億光年 宇宙年齡至少一百多億年

  12.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 P68 半人馬座的比鄰星半人馬座的α星 約4.3光年

  13. 星系 有恆星、星雲、星團 P69 由數百億顆到數千億顆恆星所組成

  14. 銀河系外觀(正視)示意圖: 這是照片嗎? P69 銀河系外觀(側視)示意圖: NO 10萬光年 3萬光年

  15. 銀河系與宇宙關係示意圖 P69 有眾多的恆星、星團和星雲

  16. 宇宙組織架構圖 P69

  17. 補充

  18. 你要往X星系送出一個訊息,那麼你該如何表達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要往X星系送出一個訊息,那麼你該如何表達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P69

  19. P70補充 太陽系形成示意圖 B中心部份形成太陽 A B C A由於萬有引力作用,使一團雲氣收縮凝聚 C周圍雲氣凝聚成行星

  20. 太陽系 P70 太陽系約在四十六億年前形成,成員除太陽外,尚包括繞太陽運轉的八大行星、小行星、衛星及彗星等天體

  21. 行星 P70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2006年8月對行星的定義為:(1)繞恆星(如太陽)運行的天體;(2)質量大到使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3)能夠清除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冥王星」因無法清除軌道鄰近區域的物質,因此被歸類為「矮行星」,所以目前太陽系的行星為八大行星。

  22. P70

  23. 類地行星 P70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體積小、密度大, 組成成分以岩石、金屬為主

  24. 類木行星 P70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體積大、密度小, 組成成分以氣體和冰為主

  25. 金星與火星有大氣層(二氧化碳)和地質活動 P70

  26. 金星 P70 大氣壓力約90大氣壓(atm)二氧化碳濃度達95% 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00多度

  27. 火星 P71 大氣濃度不到地球的1%,且距太陽較遠,平均溫度約-55 ℃,不過火星上存有固態水,相較之下,火星比其他行星更可能適合人類居住。

  28. 小行星 P71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少部分直徑為數百公里,大部分都在數公里以下,它們以岩石成分為主。

  29. 彗星 P71 主要成分為冰雪和灰塵,只有在靠近太陽時,受陽光照射,因為灰塵反射陽光,才會顯現出長長的尾巴

  30. P71補充

  31. P71補充 彗尾因受到以高速的高能粒子為主的太陽風吹襲,其運動方向總是背離太陽。而彗尾又分為兩部分。

  32. 彗星在繞日運動的過程中,會一路留下冰雪、灰塵等碎屑,當地球引力將這些碎屑吸入大氣層時,會摩擦生熱發光形成流星彗星在繞日運動的過程中,會一路留下冰雪、灰塵等碎屑,當地球引力將這些碎屑吸入大氣層時,會摩擦生熱發光形成流星 P71

  33. 太空中的小岩塊或碎屑進入地球大氣層也會形成流星,若未燃燒完掉落地表者為隕石太空中的小岩塊或碎屑進入地球大氣層也會形成流星,若未燃燒完掉落地表者為隕石 P71

  34. 金星 P71補充

  35. 火星 P71補充

  36. 地表漸漸冷卻成固體岩石 大量降水形成海洋 小岩塊衝撞形成岩漿海 大氣中聚集濃密的雲層 P72補充

  37. 太陽系中,雖有部分行星或衛星有類似地球的地質與大氣活動,但地球是唯一擁有液態水和氧氣的行星,再加上同時擁有陸地、海洋和大氣層,且溫度適中,成為太陽系中最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太陽系中,雖有部分行星或衛星有類似地球的地質與大氣活動,但地球是唯一擁有液態水和氧氣的行星,再加上同時擁有陸地、海洋和大氣層,且溫度適中,成為太陽系中最適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P72

  38. 地球誕生之初,卻是一團高溫高熱的岩漿,經長時間逐漸冷卻,鐵、鎳等較重物質沉入地球內部形成地核,較輕的岩石上浮形成地函及地殼。地球誕生之初,卻是一團高溫高熱的岩漿,經長時間逐漸冷卻,鐵、鎳等較重物質沉入地球內部形成地核,較輕的岩石上浮形成地函及地殼。 P72

  39. 46億年前:原始大氣:H2、He、CH4、NH3 地球因隕石撞擊、 內部放射性物質蛻變: 成為融熔狀 開始分層:地核地函地殼 大氣的演變 P72

  40. 火山作用:(原始大氣) H2O(g)、CO2、N2 H2O(g)凝結成雲,打雷閃電 降雨,形成原始海洋 CO2溶於海中與鈣形成碳酸鈣(石灰岩)沉澱 大氣的演變 P72

  41. 大氣成分:N2 、CO2 少數O2、及其他氣體 海中藻類大量出現,行光合作用, O2大量出現 (生命僅出現在海洋中) 6億年前: N2、 O2 大氣的演變 P73

  42. 氧氣 氧原子 紫外線 氧原子+氧氣 臭氧 四億年前,臭氧層形成,生命登陸 大氣的演變 P73

  43. P73 地球大氣 原始大氣: 氫、氦、甲烷、氨 水氣凝結形成海洋二氧化碳溶於海洋大氣成分:氮、二氧化碳、少數氧、及其他氣體 海中藻類大量出現, 行光合作用, 氧氣大量出現 6億年前:氮氣、氧氣 四億年前,臭氧層形成

  44. P7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