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绪 论

文 艺 心 理 学. 绪 论. 一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 文艺学 : 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 和 文学史 。(美,韦勒克和沃伦的 《 文学原理 》 ). 文学史 提供研究材料,. 文学理论 提供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 提供实践。. 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文学史. 特殊.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2 .文艺心理学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

ellar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绪 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 艺 心 理 学 绪 论

  2. 一 、文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1、文艺学: • 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原理》) 文学史提供研究材料, 文学理论提供研究方法, 文学批评提供实践。

  3. 一般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史 共时 历时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史 文学史 特殊 •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4. 2.文艺心理学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之一 •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都是从文艺活动的某个特定视角去研究文艺现象。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 文艺哲学 文艺符号学 文艺社会学 文艺信息学 文艺文化学 文艺价值学 文艺心理学

  5. 朱光潜(1897~1986年) •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接受中的问题的科学。 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完成了《文艺心理学》一书,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他在此书中说,他清楚他写的是“美学”,研究的是文学创作和文艺欣赏中的“心理事实”,所以取名为“文艺心理学”。

  6. 精神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 文艺创作心理学 音乐 变态心理学 心理学 文艺鉴赏心理学 文学 应用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文艺教育心理学 影视 • 3、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7. 二.文艺心理学的产生 • 1.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 a.文艺心理学的思想古已有之,且非常丰富 •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自从有了审美的能力,有了文学和艺术,也就有了美学思想,也就有了文艺心理学思想。”(教材p1)

  8. 东西方丰富而悠久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 “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 “妙悟”说、“童心”说、“性灵”说、“神韵”说、 “出入”说、“象外”说、“意境”说等。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投射”说、“心理距离”说、“直觉”说等。

  9. 资料: 心理学在19世纪后半期正式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它脱离哲学的标志,是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b. 文艺心理学正式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10. 文艺心理学伴随着实验美学而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1801-1887)。 费希钠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审美体验,这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同时也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

  11. 汉斯·霍尔拜因 费希纳早期学医,后又研究物理学,1834年成为莱比锡大学的教授。1839年因病退休后专心从事哲学思考和写作。 费希钠系统研究意识与身体的函数关系,寻找美的线条的定量关系,并研究画家在无意中的所运用的线条关系。

  12. 三、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 • 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活动机制。

  13.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 艺术家心理: • 艺术家的心理特征、创作动力、创作心理流程等等 • 艺术作品的心理蕴涵: • 如解读《 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秘密;哈姆雷特的延宕之谜等。 • 艺术接受心理: • 如何解释文学史上的奇怪现象:文学作品的超前性?

  14. 2.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1)、带来文艺研究方法的转变 文艺心理学将文艺研究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美学的审美客体和审美对象转向了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

  15. 费希钠说,这是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费希钠说,这是用“自下而上”的美学代替“自上而下”的美学。 这种研究方法的转变表现在:它不再采用传统美学的演绎或思辩的方法,不是从理论出发推演出一套体系,而是主要采用“经验——归纳——实证”的方法进行概括,再得出一套观点和理论。

  16. 朱光潜(1897~1986年) • 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他的研究意图是: • “丢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去研究,从事实中归纳得一些可适用于文艺批评的原理,它的对象是文艺创造和欣赏,它的观点大致是心理学的。”

  17. 思考:这种研究方法的转变有何进步意义,又有什么不足? • 意义:审美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必然有心理活动来参与,因而文艺心理学往往能解决一些传统美学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尼采、弗洛伊德对于悲剧审美的解释。

  18. 河水中的水流决定于河床和河岸,还决定于气温和雨量的变化,流水时而平静、时而缓动、时而奔腾,时而一泻千丈、时而左绕右旋、甚至回溯逆流,但是,“水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身去认识。”河水中的水流决定于河床和河岸,还决定于气温和雨量的变化,流水时而平静、时而缓动、时而奔腾,时而一泻千丈、时而左绕右旋、甚至回溯逆流,但是,“水流决定于外部条件的这一铁的必然性不管多么明显,它的本质毕竟取决于流体动力学的规律,而这些规律我们从水流的外部条件是认识不了的,只有从了解水本身去认识。” ——维戈茨基

  19. 不足: • 这种研究方法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局限;它与普通心理学的差距又使其心理学的论据往往不足。 • 普通心理学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 而文艺心理学更多只能采用体验、内省的方法,很难定性定量,称之为“可揣测的事实” 。 • ——研究对象的“高复杂性”与研究要求的“高精确性”的永恒矛盾。

  20.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日益走向一种综合的趋势,它包括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 • 如前苏联组织过一个艺术创作综合研究委员会,从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方面共通探讨艺术创作心理规律。(见教材p10)

  21.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尚未成熟和定型的学科,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尚未成熟和定型的学科,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 它既采用心理学的传统方法,如实验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内省的方法,文卷的方法,心理揣测的方法等,也采用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如系统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结构符号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等等。

  22. 四.文艺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1、西方: • 19世纪晚期兴起,迅速发展; • 20世纪进入蓬勃的发展阶段,出现流派纷呈,争奇斗艳的局面。其中大多数流派异源同流或异流同源。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大主流。 • 20世纪末,文艺心理学发展走向新的综合。

  23. 文艺心理学的三大主流: • A.马克思主义文艺心理学 • 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重视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不仅看到人的心理机制同生理机制的联系,同时重视人的心理机能的社会制约性、人的心理机能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密切联系。 • 主要包括两大派系: •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24. 维戈茨基 普列汉洛夫 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 20世纪初,由前苏联的一批以马克思主义范式研究哲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学者所构成的队伍,代表人物有普列汉洛夫、卢那察尔斯基、巴赫金、维戈茨基等。

  25. 哈贝马斯(1929-)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 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构成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他们较早地把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等心理学结合起来。 • 这学派对现当代影响巨大,它的第二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

  26. B.科学主义的大流派: • 其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心理学的原则出发来研究美学、艺术和文学。 • 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律。继承了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实证主义心理学(孔德)等。 • 如:格式塔文艺心理学(完形心理学p2),鲁道夫·阿恩海姆,从人的视觉的完形功能到人的审美的完形功能。

  27. C.人文主义的大流派: • 主要代表有精神分析学派(p2)、后精神分析学派、容格分析心理学等。 • 还有20世纪文艺心理学的新潮流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p2)。

  28. 20世纪,文艺心理学始终受到两股潮流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大力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文艺心理学始终受到两股潮流的推动:自然科学的大力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 19世纪末到20世纪,是一个充满历史变革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战争、生态、道德种种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人类对个体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探询和关注与对个体的地位、作用、价值的日益重视,使得人本身日益成为科学研究凝视的中心。

  29. 文艺心理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走向新的综合。 • 文艺心理学日益与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神话学、符号学、现象学、接受美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结合起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揭示文学心理现象的奥秘。

  30. 2、在中国: • 王国维20世纪初试图用西方心理学来阐释文学艺术现象。 • 在《红楼梦评论》(1904年)认为文学的作用在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为人生的痛苦找到解脱之道。 • 在《人间词话》(1910年)中对“境界”进行了阐释,将移情说和距离说统一起来。

  31. 20年代,郭沫若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解释《西厢记》的创作动机和自己的小说《残春》主人公梦的起因和变态。

  32. 鲁迅的文艺心理学思想:“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热情的”,“感情正烈时,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鲁迅的文艺心理学思想:“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热情的”,“感情正烈时,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 • 关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33. 中国现代最早在高校开设的文艺心理学课程:鲁迅在北京高校讲述自己对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专著《苦闷的象征》的见解,认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底,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中国现代最早在高校开设的文艺心理学课程:鲁迅在北京高校讲述自己对日本学者厨川白村的专著《苦闷的象征》的见解,认为“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底,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 • 30年代,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其中《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34. 胡风独特的创作心理研究结合革命文艺的实践进行,提出“主观战斗精神论”,既反对脱离时代的“性灵主义”,“兴趣主义”,又反对“公式主义”、“客观主义”,生动地描述了创作主体和客体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的创作规律。胡风独特的创作心理研究结合革命文艺的实践进行,提出“主观战斗精神论”,既反对脱离时代的“性灵主义”,“兴趣主义”,又反对“公式主义”、“客观主义”,生动地描述了创作主体和客体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的创作规律。

  35. 八九十年代中国才迎来文艺心理学的春天: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的著作,一批著作和教材也相继出现,运用文艺心理学理论对文艺作品和作家的研究也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八九十年代中国才迎来文艺心理学的春天: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文艺心理学流派的著作,一批著作和教材也相继出现,运用文艺心理学理论对文艺作品和作家的研究也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36. 八十年代,金开诚编著的《文艺心理学概论》;八十年代,金开诚编著的《文艺心理学概论》; • 童庆炳编著的“心理美学丛书”13种; • 鲁枢元主编的“文艺心理学著译丛书”5种; • 陆一帆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10种; • 其中教材《文艺心理学教程》对本学科的全面把握,将我国文艺心理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37. 参考书目: •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2]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3]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4](苏)列•谢•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周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 [5]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2月 • [6]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

  38. [7]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 [8] 方汉文:《西方文艺心理学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 [9]弗洛伊德:《释梦》,孙铭之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 [10](美)彼得·盖伊:《弗洛伊德传》,龚卓军,高志仁,梁永安译,鹭江出版社2006年 • [11][美]爱德华·霍夫曼:《马斯洛传》,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9. 五、如何学好文艺心理学 • 文艺心理学绝不是一种书斋里或者象牙塔里的学问,要学好它不能忘记两点: • “用”——要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当下文艺批评、创作、接受的实践。 • “养”——但它不是工具性实用性的,它是无形渗透的,它致力于熏陶、培育学习者的审美素质,涵养性情、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力。学习它是一种长期修为的过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