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百合科 A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 草本 ,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 ,辐射对称;花被片 6 ,花瓣状,排成两轮;雌蕊 6 枚;子房上位, 3 心皮合生成 3 室。

百合科 A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 草本 ,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 ,辐射对称;花被片 6 ,花瓣状,排成两轮;雌蕊 6 枚;子房上位, 3 心皮合生成 3 室。 蒴果 或浆果。.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 来源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 卷叶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 Don. 、. 暗紫贝母 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 甘肃贝母 F. przewalskii Maxim. ex Batal .

elom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百合科 A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 草本 ,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花两性 ,辐射对称;花被片 6 ,花瓣状,排成两轮;雌蕊 6 枚;子房上位, 3 心皮合生成 3 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百合科 Araceae • [概述] • 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亚灌木,常具鳞茎或根茎。 • 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6,花瓣状,排成两轮;雌蕊6枚;子房上位,3心皮合生成3室。 • 蒴果或浆果。

  2.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 • 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3. 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 甘肃贝母F. przewalskii Maxim. ex Batal. • 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

  4. [植物形态] • 卷叶贝母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茎常于中部以上具叶,最下部2叶对生,狭长矩圆形至宽条形。单花顶生,俯垂,钟状;花被片6,绿黄色至黄色;花柱粗壮,柱头3深裂。蒴果棱上有宽约1~1.5mm的窄翅。

  5. 暗紫贝母 鳞茎球状圆锥形;花被片暗紫色,其上略有黄褐色方格斑纹;蒴果翅宽1mm。

  6. 甘肃贝母 茎中部叶片及叶状苞片均为互生,先端不卷曲或微卷曲。花被片黄色,其上有紫色至黑紫色斑点; 蒴果翅宽约1mm。

  7. 梭砂贝母 鳞茎长卵圆形;近中部以上具叶,下部叶互生,上部2枚叶状苞片近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单花顶 生,略俯垂,宽钟状, 花被片6,绿黄色,具 深色平行脉纹和紫红 色斑点。

  8. [采制] • 采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6~7月采挖,挖出后,洗净,晒至6~8成干后置麻袋中撞动除去泥土、须根及外表粗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9. [产地] • 卷叶贝母 主产于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国内市场已少见; • 暗紫贝母 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主销华东、华南地区并出口;

  10. 甘肃贝母 主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亦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甘肃贝母 主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西部,亦为商品“川贝”的主要来源; • 梭砂贝母 主产于青海玉树、四川甘孜等地,主销华北地区。 • 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太白贝母的鳞茎在商品上分为“松贝”、“青贝”;梭砂贝母称“炉贝”。

  11. [性状]松贝 •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 • 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瓣,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12. 青贝 •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 • 表面灰黄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不紧,习称“观音合掌”;顶端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残茎。 • 气微、味微苦。

  13. 炉贝 • 呈长圆锥形或卵圆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棕黄色,较粗糙,常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 气微、味微苦。

  14. [显微特征]松贝、青贝粉末 类白色。 • ①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 • 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形、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 • 半复粒较多,可见2~4个脐点,复粒少,由2分粒组成。

  15. 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②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 • 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 ④草酸钙方晶少数,直径约至13μm。

  16. 卷叶贝母 梭砂贝母 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

  17. [化学成分]含多种甾体生物碱(总含量0.004%~0.1%)。[化学成分]含多种甾体生物碱(总含量0.004%~0.1%)。 • 卷叶贝母鳞茎含川贝碱、西贝碱。 • 甘肃贝母鳞茎含岷贝碱甲、岷贝碱乙及西贝碱。 • 梭砂贝母鳞茎含川贝酮碱、西贝碱、梭砂贝母碱甲等。 • 暗紫贝母鳞茎含松贝甲素、松贝乙素、松贝辛。

  18. [药理作用] • ①川贝母流浸膏、生物碱、皂苷均有祛痰、镇咳作用。 • ②川贝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③川贝碱尚能抑制兔离体肠肌蠕动及增强豚鼠离体子宫收缩。

  19. [功效] 性微寒,味苦、甘。 • 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 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咯痰带血等病症。 • 用量3~9g,多研末冲服。

  20. [附] • 贝母品种复杂,根据植物来源、性状和疗效不同,商品分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四类。 • 在部分地区还将下列植物作川贝母入药。

  21. ①太白贝母:太白贝母F.taipaiensis P.Y.Li 的鳞茎。产于陕西、甘肃。鳞茎呈扁卵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张开。 • ②一轮贝母F.maximowi Czii.的鳞茎,在华北、东北部分地区使用。

  22. 太白贝母

  23. 一轮贝母

  24. 浙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 •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 • 主产于浙江,大量栽培。药材分为大贝(元宝贝)和珠贝。

  25. 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脆,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状。外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脆,断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

  26.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相对抱合,中央有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细杆状残茎。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肥厚,略呈肾形,相对抱合,中央有2~3枚皱缩的小鳞叶及干缩的细杆状残茎。

  27. 含甾体生物碱贝母碱(贝母素甲)、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等。含甾体生物碱贝母碱(贝母素甲)、去氢贝母碱(贝母素乙)等。 • 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镇咳、解痉、镇静、镇痛及兴奋子宫平滑肌作用。 • 本品味苦、性寒。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开郁散结。 • 用于治疗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等病症。用量4.5~9g。

  28. 麦冬 Radix Ophiopogonis •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

  29. [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 • 地下茎葡匍细长,有多数须根,须根中部或先端有膨大的纺锤形块根。 • 叶丛生,线形,先端尖,基部稍扩大并在边缘具膜质叶鞘,具3~7脉。

  30. 总状花序轴长2~5cm,花1~2朵,生于小苞片腋内;花被片6,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钝,淡紫色或白色;子房半下位,由3心皮组成3室,中轴胎座。总状花序轴长2~5cm,花1~2朵,生于小苞片腋内;花被片6,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钝,淡紫色或白色;子房半下位,由3心皮组成3室,中轴胎座。 • 浆果球形,成熟后紫蓝色至蓝黑色。 • 种子球形,肉质,白色或黄白色。

  31. 总状花序 果实

  32. [采制] • 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晒干或微火烘干。 • [产销] • 主产于浙江、四川。多为栽培。

  33. [性状] • 块根呈纺锤形,扁圆不一,两端略尖。 • 表面黄白色,具细纵纹,一端常有细小中柱外露。 • 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断面类白色,半透明,皮部宽阔,中心有细小中柱。 • 气微香,味微甘。嚼之有黏性。

  34. 麦冬性状

  35. [显微特征]粉末 淡黄棕色 • ①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 • ②石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常成群存在,有的一边甚薄,纹孔甚密,孔沟较粗。 • ③内皮层细胞长方形或长条形,壁增厚,木化,孔沟明显。

  36. ④木纤维细长,末端倾斜,壁稍厚,微木化。 • ⑤导管及管胞多为单纹孔或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导管,常与木纤维相连。

  37. 1.草酸钙针晶 2.石细胞 3.内皮层细胞

  38. [化学成分] • 含多种甾体皂苷:麦冬皂苷A、B、C、D等,其中皂苷A含量最高,约占生药的0.05%,皂苷B次之,约占0.01%。 • 含多种黄酮类:麦冬黄酮A、B,甲基麦冬黄酮A、B等。

  39. [药理作用] • ①麦冬注射液能提高小鼠低压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的能力。 • ②注射液低剂量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增加,心收缩力增强。 • ③麦冬注射液对氯化钡或乌头碱引起的心率失常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40. ④麦冬注射液加小剂量硫酸镁可预防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发生。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④麦冬注射液加小剂量硫酸镁可预防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的发生。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1. [功效] • 性微寒,味甘、微苦。 • 养阴生津,润肺清火。 • 用于治疗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等病症。用量6~12g。

  42. [附]下列几种的干燥块根也作麦冬药用: •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uor. var. proli-fera Y. T. Ma湖北襄阳栽培,销全国大部分地区。

  43. 山麦冬L.spicata (Thunb.) Lour.产于华北及秦岭以南各地,有栽培。

  44. 短葶山麦冬L.muscari (Decne.) Bailey产于华东,福建泉州有栽培。

  45. 阔叶山麦冬L.platyphylla Wang et Tang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及华西。

  46. 鸢尾科 Iriddaceae • [概述] • 多年生草本,有根茎、块茎或鳞茎。 • 叶片条形或剑形,基部对折,成2列状套叠排列。 • 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成聚伞或伞房花序;花被片6,成2轮,花瓣状,基部常合生成管;

  47. 雄蕊3,子房下位,柱头3裂,有时呈花瓣状或管状。蒴果。雄蕊3,子房下位,柱头3裂,有时呈花瓣状或管状。蒴果。 •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 射干属(Belamcanda):射干 • 番红花属(Crocus):番红花(藏红花) • 鸢尾属(Iris):马蔺

  48. 番红花(西红花) Stigma Croci • 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 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及部分花柱。 • 原产地中海国家, 主产西班牙; • 我国浙江、江苏、 • 上海、北京等地引种成功; • 已有商品供应市场。

  49. 柱头呈线形,暗红色或橙红色,微有光泽,长约3cm,常分为三叉,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柱头呈线形,暗红色或橙红色,微有光泽,长约3cm,常分为三叉,上部较宽而略扁平,顶端边缘呈不整齐的齿状,内侧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时残留一小段黄色花柱。 • 体轻、质松软,干燥后质脆易断。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