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7 Vues
金融危机背景下服务业发展新思路 ---- 兼论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 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影响与启示 (一)对金融危机现状的两种截然不同观点 1. 金融危机已经见顶 2. 金融危机向纵深蔓延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三)我的判断: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应该过去了,但实体经济最坏的时候来没有来. (四)几点启示. 1. 守住创新的边界 2. 警惕虚拟经济过度发展 3. 避免举债消费的噩梦 4. 改革国际金融秩序.
E N D
金融危机背景下服务业发展新思路----兼论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金融危机背景下服务业发展新思路----兼论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 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变、影响与启示 (一)对金融危机现状的两种截然不同观点 1.金融危机已经见顶 2.金融危机向纵深蔓延 (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三)我的判断:金融危机最坏的时候应该过去了,但实体经济最坏的时候来没有来
(四)几点启示 1.守住创新的边界 2.警惕虚拟经济过度发展 3.避免举债消费的噩梦 4.改革国际金融秩序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减弱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巨大冲击的重要途径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减弱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巨大冲击的重要途径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凸显 1.对GDP增长速度的影响? 世界银行把我国2009年GDP增长率调低到了7.5% 2.对主要制造业的影响 通过价格、产能过剩反映出来 3.对就业的影响,包括劳资矛盾与纠纷越来越多了 4.对财政税收收入的影响日益显著 5.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进出口指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总之,中国经济最坏的情况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到了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局势的稳定,中国经济也将逐渐走出困难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1.服务全球化是服务业发展重要趋势,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已经全球化了的服务业肯定要受其影响 2.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比如外运、旅游会展、金融保险、商务与租赁、广告等。 3.金融业直接伤及我国的制造业,并通过影响制造业来间接冲击服务业发展。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者,高端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的员工也是消费性服务业的主要需求者
4.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益(收入)消费信心,将直接减少包括服务在内的消费力,大多数企业和居民将过“紧日子”4.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益(收入)消费信心,将直接减少包括服务在内的消费力,大多数企业和居民将过“紧日子” 5.服务业对外开放将是下一轮重中之重,是利用外资的主要行业,但金融危机后境外投资者对中国服务业实际投资肯定有所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影响服务业结构的升级。
(三)扩大内需是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选择(三)扩大内需是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选择 1.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外源式增长道路,对外部需求高度依赖,外贸依存度相当高。我们赚的是GDP,流失的是利润,因为产业链的高端(产前、产后)我们没有控制着,而是得到了中间的加工。 但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又能赚什么呢?毕竟有一个过程,所以也不能过份指责“加工贸易发展模式”。 2.内需不足的症结在于“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根源在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一定要走内源式增长,毕竟我们有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内部市场,包括投资和消费 4.立足扩大内需是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但一定不能重复1998年的扩大内需的要求和政策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内需是一致的 1.服务业发展必须有其载体, 比如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发展离不开城市道路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建筑业发展,等等。 2.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六招再促经济”就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3.此次扩大内需具有强烈的民生导向,而民生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服务业发展
4.扩大内需的目的是保增长和就业,从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主力军。4.扩大内需的目的是保增长和就业,从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服务业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主力军。 5.服务业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快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可以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快的效应、较大的成效,因此,通过加大对服务业投资会取得积极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 6.保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转变增长方式,要转变增长方式离不开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创新服务业发展思路 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 1.重新审视对“两个比重”的追求,要更多地凸显服务业“功能” 2.服务业发展要以制造业发展为前提,脱离制造业的基础和依托去过分追求服务化趋势可能会导致经济的空心化和虚拟化(比较日本和印度服务业发展模式) 3.高端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将长期并存发展,即便在技术进步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和未来,也需要传统服务业,特别在中国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以在经济周期低谷时发挥吸纳扩大就业“蓄水池”的作用 4.重新反思服务业发展的“去政府化”趋势(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在服务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宜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方式
5.大力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力助实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5.大力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力助实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 6.重视农村服务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来提升农村居民的民生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7.大力发展以“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为核心的民生服务业,以此减弱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倾向,从而提升居民的消费倾向,刺激消费需求。
四、世界服务业总体发展趋势 (一)全球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增长,快于GDP增长速度 (二)服务业在经济结构比重和地位不断上升 (三)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不断提高 (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五、世界服务业发展新动向、新特点 1.服务经济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2.生产性服务促进服务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3.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制造业逐步服务化 4.服务业转移和并购重组加快 5.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引导了服务业的创新和升级 6.服务外包发展方兴未艾
六、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趋势 1.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新业务和新技术层出不穷 技术创新与服务业发展变得休戚相关 过去,人们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指家庭维持生计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现在,每个人出门都离不开一堆电子产品 身上要带着手机 钱包里装着信用卡 上公交出示一下公交卡 坐飞机可办一张电子机票 在餐馆吃饭也可能碰上服务员拿着无线点菜器为你服务 ……
2.商业服务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跨国大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2.商业服务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跨国大公司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3.金融服务全球化进展加快,并购活跃推动行业整合 4.全球物流业稳定增长,向供应链时代迈进 5.专业服务业持续增长,跨国公司巨头垄断专业服务市场 6.教育培训业规模巨大,发达国家主导市场、新兴国家后劲十足 7.研发设计业国际化趋势加强,创意产业呈融合、集群化趋势 8.旅游业和酒店业联动双双强劲增长,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深入 9.会展业发展呈现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联盟化趋势 10.租赁业和房地产业增长放缓、但前景仍然看好
七、全球不同类型城市服务业发展态势 (一)国际化大都市正在成为国际服务行业的集聚中心 1.由工业经济中心向服务经济中心转变 2.高端服务业的国际集聚中心 3.传统服务业发达且国际化水平较高 (二)制造业中心正致力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城市产业结构已逐步转型 2.物流、金融、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
(三)新兴市场中心城市选择适宜自身的服务业发展路径(三)新兴市场中心城市选择适宜自身的服务业发展路径 新加坡的“双引擎”战略 香港服务业抓住大陆开放机遇迅速发展 首尔大力发展支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 德里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工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