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感染控制重温訓練課程 (臨床員工)

感染控制重温訓練課程 (臨床員工).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感染控制處. 於 2014 年 1 月更新. 內容. 傳染病的傳播. 傳染病的傳播. 傳染病的傳播需要同時具備 三種因素 ; 若三者缺一,感染則無法發生。. 傳染源 - 病原體. 易受感染的宿主. 傳播途徑. 感染鏈. 濾過性病毒 e.g. Norovirus 諾如病毒 , Rotavirus 輪狀病毒. 細菌 e.g.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結核 桿菌. 傳染源 - 病原體. Courtesy: CDC. Courtesy: CDC. 真菌

elro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感染控制重温訓練課程 (臨床員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感染控制重温訓練課程 (臨床員工)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感染控制處 於2014年1月更新

  2. 內容

  3. 傳染病的傳播

  4. 傳染病的傳播 傳染病的傳播需要同時具備三種因素; 若三者缺一,感染則無法發生。 傳染源- 病原體 易受感染的宿主 傳播途徑 感染鏈

  5. 濾過性病毒 e.g. Norovirus諾如病毒, Rotavirus輪狀病毒 細菌 e.g.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結核桿菌 傳染源- 病原體 Courtesy: CDC. Courtesy: CDC. 真菌 e.g.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寄生生物 e.g. Sarcoptes scabiei 疥蟎蟲

  6. 接觸 如:手足口病 飛沫 如:流行性感冒 空氣 如:肺結核病 Courtesy: CDC. 傳播途徑 血液或體液 如:乙型肝炎 食物或水源 如:霍亂 病媒(蚊子) 如:日本腦炎 先天傳播 如:先天性梅毒

  7. 易受感染人士 某些人是較易成為傳染病的宿主,例如幼兒、長者及長期病患者。他們的抵抗力較弱,因而容易受到感染。

  8. 預防感染的方法 – 切斷感染鏈 1. 消毒以殺掉病原體2. 及早察覺、隔離及治療患者 3. 清除可供病原體繁殖的地方 透過接種疫苗和健康生活摸式以增強個人抵抗力 1. 保持良好個人、環境及食物衞生2. 針對不同的傳播途徑採取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

  9. 預防和控制 1. 隔離防護措施

  10. 隔離防護措施以防止病原體進入宿主體內(傳染)隔離防護措施以防止病原體進入宿主體內(傳染) 傳播途徑為根基 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第二層 第一層

  11. 標準防護措施

  12. 第一層 傳播途徑為根基的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病人的血液和體液都有潛在傳染病的風險

  13. 涉及利器的侵入性程序,應穿上手套

  14. 除手套後應立即進行手部衛生

  15. 預計需要處理濺出物時, 應採用護目鏡/面罩、保護衣及手套

  16. 照顧病人前 需妥善包紮好 所有傷口

  17. 傳播途徑為根基防護措施

  18. 第二層 空氣 接觸 飛沫 傳播途徑為根基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19. 接觸 直接接觸傳播 與患者或帶菌者有直接的身體接觸,或接觸其未癒合的傷口 間接接觸傳播 透過接觸中間物而傳播,如床單、衣服、 儀器、或敷料 如:多重耐藥性細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腸胃炎、 疥瘡…

  20. 接觸

  21. 飛沫 • 病原體大於五微米,飛沫接觸一般發生在近距離 (1米內) • 主要透過咳嗽、打噴嚏、講話時產生的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亦可透過接觸沾有病毒的物件後再接觸口鼻而染病 如:流感、德國麻疹、百日咳、呼吸道傳染病

  22. 飛沫 飛沫 Droplet

  23. 飛沫 飛沫傳播防護措施 • 病人安置 • 距離至少1米(三尺) • 護理人員及病人需佩戴外科口罩 1米

  24. 傳播的病原體(等如或少於五微米)在空氣中浮游一段長時間,能被氣流帶到遠處,被吸入呼吸道傳播的病原體(等如或少於五微米)在空氣中浮游一段長時間,能被氣流帶到遠處,被吸入呼吸道 空氣 如:麻疹、水痘、肺結核 25

  25. 空氣

  26. 空氣 空氣傳播防護措施 • 病人置於負氣壓的房間 • 每小時換氣6至12次 • 保持房門關閉

  27. 空氣 個人防護裝備 員工: N95呼吸器 病人: 為病人帶上外科口罩

  28. 以傳播途徑為根基的防護措施

  29. 2. 手部衞生

  30. 潔手 • 預防病原體的傳播 • 預防抗藥性細菌的散播 • 減低院內感染

  31. 洗手前

  32. 洗手: 當手部沾有明顯污垢或如廁後, 以梘液和清水洗手 酒精搓手液: 當手部沒有明顯污垢時,可用酒精搓手液潔手

  33. 殺菌功效顯著 酒精搓手液 的3 個優勝之處 節省時間 皮膚影響輕微

  34. 各種潔手產品的殺菌能力 酒精搓手液 Source: from Hosp Epidemio Infect Control., 2nd ed., 1999

  35. 隨時隨地可用的酒精搓手液 60秒 20秒

  36. 何時需要潔手? 五時刻

  37. 潔手技巧

  38. 避免穿戴介指 避免人造指甲 保持指甲平短

  39. 洗手過程當中最易被遺漏的地方

  40. 酒精搓手液搓手 http://icidportal.ha.org.hk/sites/en/video/hand%20rubbing.wmv 請點擊以觀看示範短片

  41. 梘液和清水洗手 http://icidportal.ha.org.hk/sites/en/video/hand%20washing.wmv 請點擊以觀看示範短片

  42. 3. 個人防護裝備

  43.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決定所選用的個人保護裝備 評估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 黏膜及汚染物的機會 越多的個人防護裝備  越多的保護 適當使用個人防護裝備

  44. 外科口罩 留意鼻樑位置之金屬線,口罩應覆蓋口鼻 如有污染或破損,應立即更換 用完即棄

  45. 正確配戴外科口罩

  46. 正確配戴N-95呼吸器 置呼吸器於鼻、口及下巴上。將上端頭帶拉上放於頭後上方。 將下端頭帶拉過頭頂置於頸後。 輕按金屬鼻夾, 壓成緊貼鼻樑形狀。 每次佩帶N-95呼吸器後,必須進行密合測試(seal-check),以檢查呼吸器是否緊貼面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