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優質教育基金

QEF. $. 優質教育基金. 優先主題簡介. 二零一一年六月. 程序.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申請簡介 優先主題簡介 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創意藝術及文化教育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 / 或教師身心健康 促進學習的評估 國民教育 教育交流 促進學前教育幼兒全人發展 如何撰寫一份理想的計劃書. ( 甲 ) 申請簡介. 背景資料. 政府在 1998 年撥款 50 億元設立基金,旨在支援社會各界自發推廣優質教育的計劃

elv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優質教育基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QEF $ 優質教育基金 優先主題簡介 二零一一年六月 優先主題計劃

  2. 程序 • 優質教育基金計劃申請簡介 • 優先主題簡介 • 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創意藝術及文化教育 •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 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或教師身心健康 • 促進學習的評估 • 國民教育 • 教育交流 • 促進學前教育幼兒全人發展 • 如何撰寫一份理想的計劃書 優先主題計劃

  3. (甲)申請簡介 背景資料 • 政府在1998年撥款50億元設立基金,旨在支援社會各界自發推廣優質教育的計劃 • 基金自成立以來共資助約8000項計劃,撥款總額約38億元 • 2009/10學年,基金共處理約450份撥款申請,當中過半申請獲批准,撥款共約9500萬元 申請簡介

  4. (甲)申請簡介 • 由2006年9月起全年接受申請撥款 • 申請撥款額不超過30萬元,評審一般可於三個月內完成 • 撥款額超過30萬元的申請,一般可於六個月內完成 申請簡介

  5. (甲)申請簡介 評審機制 • 評審及監察專責委員會 • 審閱申請 • 推薦批款計劃 申請 基金秘書處 - 整理申請資料 及初步審視 基金秘書處 - 公布申請結果 • 基金受託人: •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 批准計劃撥款 督導委員會 - 覆核及推薦 批款計劃 申請簡介

  6. (甲)申請簡介 申請資格 • 香港註冊的學校、教育團體、機構及香港永久居民,均有資格提出申請 申請簡介

  7. (甲)申請簡介 申請數目(除學校及大專院校外的所有申請人) • 每個學年可提出兩項不同主題的申請 • 計劃均需在申請日期起計一年內展開 • 計劃展開時,申請人以受款人身份參與的基金資助計劃,需以兩項為上限 申請簡介

  8. (甲)申請簡介 申請數目(學校申請人) • 每個學年可提出三項不同主題的申請,惟其中一個申請的要求資助額須少於30萬 • 計劃展開時,亦沒有以受款人身分推行多於三項仍在進行的基金計劃 • 辦學團體在考慮屬下學校的承擔能力及需要後,亦可在獲基金批准下,自行調動其屬下學校的申請名額 申請簡介

  9. (甲)申請簡介 申請數目(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專院校) • 每個獨立的學院/學系/中心 每個學年可提出三項不同主題的申請 • 計劃均需在申請日期起計一年內展開 • 計劃展開時,申請人以受款人身份參與的基金資助計劃,需以三項為上限 申請簡介

  10. (甲)申請簡介 重新遞交 • 申請人可以在同一學年內,改善未能成功申請的計劃,並再次重新遞交,而該次申請將不會計算在申請名額內。 優先主題計劃 申請簡介 10

  11. (甲)申請簡介 遞交申請的限制 • 每份申請只可由一名合資格申請者遞交。 • 計劃書: - 不可多於15頁A4紙,另附不多於1頁 的計劃撮要 - 單行間距,字型不可小於11點 - 以pdf的格式提交申請 申請簡介

  12. (甲)申請簡介 最高申請資助額 • 一般申請資助額不可多於60萬元 • 對於情況特殊的個案,資助額最高可達500萬元 • 而能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整體質素的計劃,不會預設上限 申請簡介

  13. (甲)申請簡介 遞交申請 • 必須透過基金網頁內的「網上計劃管理系統」(EPMS)遞交 (http://qef.org.hk) 申請簡介

  14. (乙)計劃主題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目的:改善中、英文和普通話等語文科學與教的成效,以幫助學生掌握在學習、工作和休閒方面的語文能力。 範圍: • 製作多元化教材,以支援學生學習不同的語文形式,鼓勵自由表達和創意:文字材料(書籍和報刊),多媒體材料(網上教材、影音光碟); 優先主題計劃

  15.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豐富語言學習環境,舉辦多元化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內外運用語文表情達意:戲劇工作坊(角色扮演,朗讀台詞,撰寫台詞、劇本大綱),製作校園電視 / 電台節目(課堂討論、模擬採訪、寫採訪筆記、擬寫新聞稿); • 為取錄非華語學童的學校,提供中文語境的廣東話活動,多元文化教育活動,以及提供一些中文學習的強化輔導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16.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加強「從閱讀中學習」的文化,並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製作學習資源,以推動自學和終身學習:為學生提供參考網址,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網上閱讀,以拓寬他們的閱讀面,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網上選擇閱讀材料、搜尋相關主題、辨析有用的信息等; 優先主題計劃

  17.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編製校本課程,制訂有效學習、教學及評核的方法/資源,以便推行新高中課程:規劃校本課程及設計多元化的持續評估策略,課程設計的教師培訓; • 邀請家長參與為學生營造有助學習語文的家庭環境: 有關校本課程理念、校本評核的家長教育等; 優先主題計劃

  18.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建立分享和協作的文化,舉辦培訓、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協作教學等活動,以及建立學校網絡:幫助科組內成員擬訂專業發展計劃,發展以課程為本的學與教資源庫,建立教師專業交流網絡等; 優先主題計劃

  19. (一)有效的語文學與教 • 與非政府機構及大專院校協作,推行復修課程、顧問服務、課堂學習研究等的支援服務:檢視教學進度和學與教策略的成效,制定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 參考網址: 優質教育基金網上資源中心網頁:有效學習 >語文能力培訓http://qcrc.qef.org.hk 優先主題計劃

  20. (乙)計劃主題 (二)創意藝術及文化教育 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意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並加強藝術的學與教( 包括欣賞、製作和展示藝術的能力) 範圍: • 發掘有效及互動的學與教策略和評估方式,使課程可提升學生的創意及批判性思考能力:藝術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多媒體藝術鑑賞活動等; 優先主題計劃

  21. (二)創意藝術及文化教育 • 有效運用科技,以發揮創意及提升藝術評賞能力: 動畫製作技術訓練、各式模組製作課程、電子音樂創作軟件課程等; • 透過與大專院校協作,培養學生的創意及批判性思考能力:與大專院校合助發展藝術教育、為不同藝術項目提供培訓及發展校本藝術發展策略; 優先主題計劃

  22. (二)創意藝術及文化教育 • 透過校本、藝術家駐校計劃,推動創意藝術教育,以期協助學生培養創意、觀察、表達、分析和欣賞能力,並在教學和課程發展方面啟發藝術科教師:透過駐校藝術家的專長,探索及發展各項藝術項目如繪畫、雕塑、陶藝、默劇等; • 編訂學習課程和資源材料,讓學生認識及欣賞藝術和文化遺產:建構校本創意藝術 / 文化教育課程、製作藝術教育教學資源等。 優先主題計劃

  23. (乙)計劃主題 (三)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目的:讓學生參與環境保育活動,把環保教育的元素融入學校課程、建立環保校園,並能在香港建立「綠色校園」文化。 範圍: • 舉辦以環境保育為題的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舉辦各類多元化活動去配合已訂立的主題,如世界環境日、綠色節日,藉以傳遞「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信息; 優先主題計劃

  24. (三)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 支持舉辦全港 / 校本環保教育計劃:舉辦校本培訓及推廣活動,以推廣綠色校園的文化,配合香港的環保趨勢,校園內種有不同植物,並附有植物各稱及特性等的說明標籤,以及作教學用途; 優先主題計劃

  25. (三)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 進行校本研究,以便為個別學校設計有效的環境改善計劃:設立環境教育資源角、環保溫室及生態池,與環保團體及大專院校協作進行研究,為學校製訂環境改善計劃提供專業意見; 優先主題計劃

  26. (三)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 制訂可融入學校課程及/或其他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學習課程計劃:把環保教育元素納入各學習領域/學科的教學計劃內/其他學習經歷,將環境教育滲入教學主題,製作環保教育教材套、校園電視節目、環保劇場,搜羅環保教育書籍 、 報刊及網上教材等; 優先主題計劃

  27. (三) 綠色校園及環境保育 • 透過全校參與,將環保措施制度化,在校園內提升能源效益及提倡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及循環再造,邁向建立「可持續發展校園」的目標:備存能源及紙張耗用量的數據,以期改善學校的資源運用,實施廢物分類、回收及循環再造等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28. (乙)計劃主題 • (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 目的:鼔勵教育界建立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 並以全校參與的模式支援學生的發展需要。 • 範圍: • 設計及推行全校參與模式, 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 • 觀、毅力和抗逆力:如透過工作坊、戲劇表演等活動推行生命教育、邀請有豐富人生閱歷的知名人士(如生命鬥士、傑出青年等)作經驗分享或舉辦歷奇探險、野外生活訓練或外展訓練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28 28

  29. (四)健康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 改善學校文化並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投入感:如舉辦朋輩輔導員培訓、學兄學姊計畫、以協助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技巧,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等; • 加強學校為學生提供支援的方式, 例如加強輔導支援、檢討訓導政策, 以及按學生的需要提供就業輔導以及培訓家長的親子技巧:如設計有關的教學資源、推行全校參與的輔導計劃、舉辦歷奇訓練或透過參觀、機構到校推介展覽、駐機構學習等為學生提供就業教育、舉辦家長工作坊加強家長與子女溝通的技巧或舉辦有關預防吸毒/濫藥的工作坊,提升學生的抗毒意識,使他們遠離毒品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29 29

  30. (四)健康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 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包括體能、均衡健康飲食和體重控制, 以及培養學生及家長的正確健康觀念) :如設計及舉辦體育課程或活動、進行遊戲或健體等戶內或戶外活動如露營、划艇、野外定向、登山、肢體運動課程、體重控制或舉辦親子工作坊推廣健康飲食等; • 培養學生正面的自尊、其他重要的共通能力,以及加強社會認為個人成功、社會進步及和諧必須具有的價值觀︰如透過講座、義工服務、領袖培訓,增強學生的成功感、解難能力及溝通技巧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0 30

  31. (四)健康生活方式及學生的正向發展 設計及推行計劃或活動, 以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等︰ 如透過交流或考察活動,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從而提升他們對國際政治、經濟、時事的興趣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1 31

  32. (五)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目的: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多方面學習支援及其他學習經歷,使他們能掌握生活、工作及社交上的技巧,使他們在完成普通或特殊學校教育後,能順利過渡至成年階段,適應在職生活: 範圍: 為有不同程度/類別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探索有效而互動的學與教策略,包括協助他們發展/推廣在生活/應用/社交方面的技巧,及豐富他們的其他學習經歷︰如舉辦教師經驗分享會或研究不同程度/類別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加強學與教策略等; (乙)計劃主題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2 32

  33. (五)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提供培訓或專業交流課程(如觀課,共同備課等),讓教師能就必要知識、技巧及態度作好裝備,並協助教師制訂有效策略,在教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時,能提升學與教的成效:如透過工作坊 / 講座,加強老師對讀寫障礙學童的了解,讓教師能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或透過分享會,讓老師分享及交流教學心得等;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舉辦學習活動,以豐富/加強他們的課堂學習成效,裝備他們迎接生活上的挑戰,學會面對工作環境及成人生活:如為學生提供職業輔導、職前訓練、機構參觀及安排駐機構學習等活動;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3 33

  34. (五)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設計及舉辦發展及增潤課程、課堂/課外活動、實際生活技能/社交技巧培訓班,及/或提供與其他學習經歷相關的活動等:如透過義工訓練,提升學童的社交技巧,及透過義工服務豐富他們的其他學習經歷等; 尋求校友、家長、朋輩團體、非政府機構及社區組織的協助,實行/協助培訓/活動及對目標學生提供支援服務:如與非牟利機構合作,建立資源中心,擴大支援網絡,提供家長教育,讓家長能掌握更多資訊及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技巧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4 34

  35. (五)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方面支援 把學校、非政府機構和社區組成網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接受中學教育及過渡至成人生活期間,推行不同模式的培訓計劃/活動:如由非政府機構或社區組織派員到校為學生提供生活、職業、生活、職場技能的輔導,安排學生接受義工訓練,並到其他社福單位 (如老人中心、兒童病房等) 當義工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5 35

  36. (乙)計劃主題 (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 目的:協助本港學校採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及系統;及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廣各種促進教師職業健康的措施。 範圍: • 提升學校管理的領導及管理技巧,並透過舉辦領導培訓課程、經驗分享活動、交流訪問及校本培訓課程等,改善學校管理的效率:如透過聘請專家顧問,為學校行政/支援人員提供行政、管理、會計財務、法律等培訓課程;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6 36

  37. (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 為學校提供支援,以滿足教學與非教學人員的專業發展需求:如提供校本支援服務、檢視校本的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為老師提供適切的培訓課程等; 舉辦活動/課程,以加強員工的團隊精神,及教學與非教學人員的專業承擔 : 如舉辦行政工作經驗分享會、中層管理人員退修活動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7 37

  38. (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 促進學校提升資訊科技設施、或運用新科技以處理行政工作,從而改善工作效率及減少教師的行政負擔: 如安裝新系統或提升現有系統,以協助老師更有效率地處理學生點名、收費、圖書館服務、閘口進出等日常行政工作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8 38

  39. (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六)支援有效率的學校管理及/或教師身心健康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增強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如為教師設計及舉辦個人成長、健康與壓力管理、危機管理及調解等課程,遨請臨床心理學家、醫務人員或健康顧問到學校舉辦以健康為主題的研討會及工作坊(如:教育工作者常見職業病的預防及治療)等; 為教師發展支援網絡,向教師介紹支援及協助的相關資源:如建立教師作義工的減壓電話熱線、網上學生個案處理交流平台等。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優先主題計劃 39 39

  40. (乙)計劃主題 (七)促進學習的評估 目的:計劃旨在制訂或改善評估的程序、工具和機制, 加強學與教的效能,以及運用評估回饋學習 範圍: • 制定有效策略,把評估融入課堂,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並就其表現提供有效的回饋及意見:如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整理和運用; 建構與實施高效可行的寫作回饋系統 • 發展多元化評估方法及模式,以切合校本的課程需要、學與教的實踐及學習心理學的最新發展等:如網上互動課業的評估、跟進輔導及知識建構 優先主題計劃

  41. (七)促進學習的評估 • 制訂評估策略,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如溝通能力、高層次思考、解難能力及創意等 • 製作以實證為本的教材套/工具, 協助教師策劃、設計及進行有效的評估:如校本評估材料的設計、展現和驗證等 • 改變學校的評估方式及培養反思文化 :例如如何綜合多方參與的評估,讓學生有效改善學習等 優先主題計劃

  42. (乙)計劃主題 (八)國民教育 目的:提升青少年對國家發展的了解和認識、對祖國山河大地和人民的認識、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認識,使青少年建立民胞物與的情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以及對國民身分的認同。 範圍: • 進行全面的國民教育計劃,藉以加深學生對國家發展及文化的認識:舉辦舉辦具有明確考察主題及詳細考察計劃的內地考察團, 分享工作坊及相關展覽等; 優先主題計劃

  43. (八)國民教育 • 透過「教育劇場」計劃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並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舉辦有關中國歷史重大事件的互動劇場、相關的課程、工作坊、老師培訓及專業支援等; • 進行研究,藉以加深祖國與香港的相互了解:舉辦連貫的學習活動,如理由充分及性質相關,可在內地和香港舉學習考察團及實地探訪; 優先主題計劃

  44. (八)國民教育 • 舉辦一系列相關的文化教育計劃,以推廣中國傳統及/或現代的藝術:例如文獻研究、古蹟考察,舉辦各種中國傳統戲劇、戲曲、舞蹈、棋藝、武術和其他中國傳統文化項目等。 優先主題計劃

  45. (乙)計劃主題 • (九)教育交流 • 目的:透過運用視像會議設備,將本港的學校、教師及學生與海外的同儕聯繫起來,並合作舉辦專題研習活動,以促進經驗分享的文化,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範圍: • 鼓勵不同城市/國家之間的教師專業發展:探索有效和互動的學與教策略,並推動協作學習活動,包括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教育制度、生活方式和環境特質; 優先主題計劃

  46. (九)教育交流 • 鼓勵教師分享教學法和評估策略,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比較不同國家的課程和教學策略及開設網上普通話/ 英語課程; • 設計學習活動和製作學習資源材料,幫助學生了解和欣賞各國的文化遺產:為學生安排學校探訪及學習考察團, 並配以支援/ 跟進的學習活動及/或課程; 優先主題計劃

  47. 共同編訂學習課程和資源材料:透過為師生安排的學校探訪及學習考察團,配以支援/跟進的學習活動及/或課程,讓學生認識及欣賞各國的文化遺產;共同編訂學習課程和資源材料:透過為師生安排的學校探訪及學習考察團,配以支援/跟進的學習活動及/或課程,讓學生認識及欣賞各國的文化遺產; • 鼓勵參與學校分享教學資源和教學法:舉辦聯校優質教學資源匯展、設立教學資源共享電子平台等; • 本港及其他城市/國家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利用視像會議設施促進不同城市/國家之間學生的文化交流及建立共同學習網絡。 優先主題計劃

  48. (乙)計劃主題 (十)促進學前兒童的全人發展 目的:培養幼兒的體能及認知發展,促進幼兒的全人發展,在    在學前機構內及它們彼此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有責    任感及鼓勵獨立的文化。 優先主題計劃

  49. (十)促進學前兒童的全人發展 範圍: • 促進學前教育業界發展校本課程,以照顧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設計有關培育幼兒成長的輔導課程及材料,內容可包  括認識自己、健康生活、情緒管理、培養良好品德、群體  生活等。 • 實踐校本學習,設計有效的學與教活動,有助幼兒全人發展:按學生的強項、弱項、需要及興趣設計適切的活動,  並發展有效的課堂策略及多元化的課堂內、外活動。 優先主題計劃

  50. (十)促進學前兒童的全人發展 • 發展能融合鼓勵提問及遊戲要素的學習課程,以提升幼兒的學習動機/興趣:按學習單元設計遊戲,激發兒童的探索精神及透過有效提問,提升兒童的思維。 • 設計以幼兒為本的學習課程,透過群體活動,培養幼兒的規律、合作精神,以培養幼兒成為自覺、有自尊、獨立及負責任的人:透過體驗式活動,了解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學習尊重生命,愛護大自然。 優先主題計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