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复习课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应用

复习课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应用. 一、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 化学能的装置. 定义. ① 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 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形 成 条 件. ① 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做阳极,镀件接电源负极,做阴极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阴极(还)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 阴极:镀件 (还原反应).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复习课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习课 第四单元 电解原理及应用

  2. 一、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 化学能的装置 定义 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形 成 条 件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做阳极,镀件接电源负极,做阴极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阴极(还)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极 阴极:镀件 (还原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 电子流出一极 两极规定及反应类型 阳极:镀层金属(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电子流入一极 阳极(氧)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

  3. 一、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负极→阴极→阳离子 正极←阳极←阴离子 负极→阴极→阳离子 正极←阳极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解液变 化 有变化 无变化 有变化

  4. 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 电解液 浓 度 变 化 电解质溶液复原所加物质 电解 对象 电解 物质 PH值 变化 电极反应 阴极:2H++2e—=H2↑ 阳极: 4OH— - 4e—=2H2O+O2↑ Na2SO4 溶液 增大 不变 H2O H2O 总反应: 2H2O===2H2 ↑+O2↑ 电解 阴极:2H++2e—=H2↑ HCl 溶液 阳极: 2Cl— - 2e—=Cl2↑ 减小 增大 HCl HCl 总反应: 2HCl===H2 ↑+ Cl2↑ 电解

  5. 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 电解液 浓 度 变 化 电解质溶液复原所加物质 电解 对象 电解 物质 PH值 变化 电极反应 阴极:Cu2++2e—=Cu 阳极: 2Cl— - 2e—=Cl2↑ CuCl2 溶液 减小 CuCl2 CuCl2 总反应: CuCl2=== Cu+ Cl2↑ 电解 阴极:2H++2e—=H2↑ NaCl 溶液 阳极: 2Cl— - 2e—=Cl2↑ 增大 NaCl 和水 HCl 总反应: 2NaCl +2H2O=== 2NaOH+H2 ↑+ Cl2↑ 电解

  6. 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 电解液 浓 度 变 化 电解质溶液复原所加物质 电解 对象 电解 物质 PH值 变化 电极反应 阴极:2H++2e—=H2↑ 阳极: 2Br— - 2e—=Br2↑ KBr 和水 KBr 溶液 增大 HBr 总反应: 2KBr+2H2O=== 2KOH+ H2 ↑+ Br2↑ 电解 阴极:Cu2++2e—=Cu 阳极: 4OH— - 4e—=2H2O+O2↑ CuSO4 溶液 CuSO4 和水 CuO 减小 总反应: CuSO4 +2H2O=== Cu+ H2SO4+O2↑ 电解

  7. 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二、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种溶液时电解液变化比较表 电解液 浓 度 变 化 电解质溶液复原所加物质 电解 对象 电解 物质 PH值 变化 电极反应 阴极:Ag++e—=Ag 阳极: 4OH— - 4e—=2H2O+O2↑ AgNO3 溶液 AgNO3 和水 Ag2O 减小 总反应: 4AgNO3+2H2O=== 4Ag+ 4HNO3+O2↑ 电解

  8. 三、用惰性电极电解类型的总结 溶液浓度变化 类型 例如 电极反应特点 H2O 阴极:2H++2e—=H2↑ Na2SO4溶液 阳极: 4OH— - 4e—=2H2O+O2↑ H2SO4等含氧酸溶液 电解水型 增大 总反应: 2H2O===2H2 ↑+O2↑ 电解 NaOH等强碱溶液 HCl (HBr、HI) 电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的离子在两极放电 减小 CuCl2溶液 NaCl 溶液 阴极:2H++2e—=H2↑ 生成新物质 放H2生碱型 KBr 溶液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AgNO3溶液 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放O2生酸型 生成新物质 CuSO4溶液 阳极4OH— - 4e—=2H2O+O2↑

  9. 一、反应吸放热的原因 反应物分子解离成原子,化学键断裂 吸热 化学反应 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化学键形成 放热 吸热> 放热 吸热反应 当 吸热< 放热 放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都属于反应热

  10.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也可以这样理解

  11. 2H2(气)+ O2(气)= 2H2O (液) = -571.6 kJ/mol H 反应热 系数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注明物质的状态。物质聚集的状态,与它所具有的能量有 关系,状态不同,则反应热也不同。 物质聚集的状态  固—s 液—l 气—g 符号 (2) 右端标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吸热用“+”,放热用“-” 温度和压强 (3) 不注明温度和压强下,一般指250C 1.01X105Pa 系数只表示 • 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5)同一个反应,系数不同,反应热也不同,两者必须相对应。系数扩大或者缩小多少倍,同时反应热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2mol 氢气与1mol 氧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水,放出热量是571.6 千焦。 (6)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2. [ 练习] 250C (1.01)(105)Pa下,4g CO在氧气中燃 烧生成CO2,放出 9. 6kJ热量,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 方程式。 解:设2mol CO 燃烧的反应热为△H 2CO + O2 = 2CO2 △H 2×28g △H 4 g -9.6kJ 2×28g : 4g = △H : (-9.6 kJ) △H = -134.4 kJ 2CO ( 气) + O2 (气) = 2CO2 ( 气 ) △H= -134.4 KJ/mol 《优》38页2、9、11(1)题

  13.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求混合物的组成 《优》38页5题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气 ) + O2 ( 气 ) = 2H2O ( 液 ) △H=- 571.6 kJ C3H8( 气 ) +5O2 ( 气 ) = 3CO2 +4H2O ( 液 ) △H=- 2220 kJ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 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解1 :设H2、C3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x + y = 5 x = 3.75 mol (571.6/2)(x) + 2220y = 3847 y = 1.25 mol V(H2):V(C3H8) =n(H2):n(C3H8) = 3.75:1.25 = 3:1 答: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1

  14. 《优》38页5题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优》38页5题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气 ) + O2 ( 气 ) = 2H2O ( 液 ) △H =-571.6 kJ C3H8( 气 ) +5O2 ( 气 ) = 3CO2 +4H2O ( 液 ) △H=- 2220 kJ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 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解2 :1mol H2 燃烧放热 571.6kJ/2 = 285.8 kJ 1mol C3H8燃烧放热 2220 kJ 1mol 混合气燃烧放热 3847kJ/5 = 769.4 kJ H2 285.8 1450.6 3 769.4 483.6 1 C3H4 2220 答: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为 3:1

  15. 《优》38页5题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优》38页5题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 气 ) + O2 ( 气 ) = 2H2O ( 液 ) △H=- 571.6 kJ C3H8( 气 ) +5O2 ( 气 ) = 3CO2 +4H2O ( 液 ) △H=- 2220 kJ 5mol 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 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 (A) 1:3 (B) 3:1 (C) 1:4 (D) 1:1 解3 :( 巧解) 5mol 混合气中,C3H8 物质的量必小于2mol, H2 的物质的量必大于3mol。 ∵ 2mol C3H8 燃烧放热4440 kJ, 超过总放热量 3847 kJ n (H2) : n (C3H8) 必大于 3 : 2 选 B

  16. H H1 H2 H= H1+ H2 三、盖斯定律 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初始状态(反应物)和终了状态(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进行的途径无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为几步进行,那么各分步反应热 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即总反应)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例如: H2(气)+1/2 O2(气) H2O (液) H2O (气) 注意:这里的需要计算代数和,就是正负号也要计算在内。

  17. H H1 H2 H= H1+ H2 三、盖斯定律 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初始状态(反应物)和终了状态(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进行的途径无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为几步进行,那么各分步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即总反应)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例如: C(气)+O2(气) CO2(气) CO (气) 《优》38页3、12、13题

  18. 四、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比较 燃烧热 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摩尔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在101KPa时,1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定义 单位 kJ/mol kJ/mol 反应条件 压强为101kPa 稀溶液 标准 1摩尔可燃物完全燃烧 生成1摩尔水 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对产物 的要求 生成液态水 C(s) + O2 (g) = CO2 ( g ) △H= -393.5 KJ/mol H+(aq) + OH- (aq) = H2O ( l )△H= KJ/mol 举例 -57.3

  19. 同学们再会 2004年8月26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