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 ( 一 )数与 计算.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笔算 ) 表内乘法 与表内除法分开编排 。 分两段: 2 ~ 6 的乘法口诀 7 ~ 9 的乘法口诀. ( 二 ) 空间与图形.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 (三)统 计.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条形统计图. ( 四 )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推理. ( 五 ) 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看一看 摆一摆.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认识线段.

en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 本册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 表内乘法 • 与表内除法分开编排 。 • 分两段:2~6 的乘法口诀 7~9 的乘法口诀

  3. (二)空间与图形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

  4. (三)统 计 • 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 条形统计图

  5. (四)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推理

  6. (五)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 看一看 摆一摆

  7.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 认识线段

  8. 1.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 • 通过多种活动 • 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 • 培养估测意识 3. 改变线段的编排。 二、编排特点

  9. 三、具体编排 长度单位 例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例2(用厘米量) 认识米、 例3(米和厘米的关系) 线段 认识线段、 例4(画线段)

  10. 四、教学建议 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11.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2. 一、教学内容 •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两位数减两位数 • 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 加减法估算

  13. 二、编排特点 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 。 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体现算法多样化。 交流、探索,归纳出加减笔算法则。

  14. 法则 三、具体编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例1 例2 进位加 例3

  15. 法则 2. 两位数减两位数 • 不退位减 例1 • 退位减 例2 例3 • 问题解决 例4 •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 连减 例1 例2 • 加减混合 例3 • 加、减法估算 例4

  16. 四、教学建议 • 充分利用情境图。(情境化与数学化) • 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 灵活采取计算策略 。(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 • 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

  17.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 活动目的 • 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 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 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18. 2. 特点 • 活动性 • 开放性 • 合作性

  19.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认识角,画角。 认识直角,判断、画直角。

  20. 二、编排特点 •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 知识的引入 • 知识的应用 2.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21. 三、具体编排 1.认识角 例1(认识角)例2(画角) 2.认识直角 例3(认识直角)例4(画直角)

  22. 四、教学建议 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只是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不作严格定义。

  23.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24. 一、编排上的变化 除法与乘法分开编排。 不再区分被乘数、乘数 。 一个含义用两个算式表示。

  25. 二、教学内容 • 乘法的初步认识 • 2 ~ 6的乘法口诀 • 5的乘法口诀 • 2、3、4的乘法口诀 • 乘加、乘减 • 用乘法解决问题 • 6的乘法口诀

  26. 三、编排特点 •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 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 空间 。 • 体现算法多样化 。 • 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 。

  27.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2.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引出乘法算式) 例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例3(乘法的意义)

  28. 3. 2 ~ 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例1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例2 (2的乘法口诀) 例3 (3的乘法口诀) 例4 (4的乘法口诀)

  29. 例5 (乘加 乘减) ◎童话情境引出 ◎算法多样化 例6 (用乘法解决问题) ※6的乘法口诀 例7 (6的乘法口诀)

  30. 五、教学建议 • 重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 • 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31.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 轴对称 • 镜面对称

  32. 二、编排特点 • 发展空间观念。 • 借助直观形象 • 活动 • 生活实际

  33. 三、具体编排 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例1 2. 轴对称 • 知识的引入 • 例2(轴对称概念) • 知识的应用 3. 镜面对称例3

  34. 四、教学建议 • 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 • 把握好教学要求。

  35.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36. 一、教学内容 1. 7的乘法口诀 •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 2. 8的乘法口诀 3. 9的乘法口诀

  37. 二、编排特点 与第四单元基本一致。

  38. 三、具体编排 1.7的乘法口诀 例1(7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 • 例2(倍的概念) • 例3(通过操作求一个数的几倍) • 例4(解决实际问题)

  39. 2. 8的乘法口诀 例5(8的乘法口诀) • 用数轴代替列表连加 3. 9的乘法口诀 例6(编排与例5一致) 4. 乘法口诀表

  40. 四、教学建议 放手让学生自行编口诀。

  41. 实践活动:看一看 摆一摆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用小棒拼摆图形。

  42. 第七单元 统 计 一、教学内容 •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 • 统计表

  43. 统计的教学重点 统计意识的培养 统计过程的经历 对统计作用的体会(预测、决策等) 对统计图表、统计量的重新认识 容易犯的科学性错误(取样等)

  44. 二、编排特点 • 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45. 三、具体编排 例1(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 1格表示2个单位

  46. 四、教学建议 • 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 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47.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 简单的排列组合 • 逻辑推理

  48. 二、编排特点 • 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 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进行学习。

  49. 三、具体编排 • 排列组合 例1 • 推理 例2 例3

  50. 四、教学建议 • 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 • 把握好教学要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