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从井冈山到延安 — 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 是这样被确立的

从井冈山到延安 — 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 是这样被确立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教 授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特聘教授. 黄 少 群. 井 冈 山: 0796——6568808 北 京: 0 1 0——62808059 手 机: 13879638628. 前  言.

eryk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从井冈山到延安 — 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 是这样被确立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井冈山到延安 —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 是这样被确立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教 授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特聘教授 黄 少 群 井 冈 山: 0796——6568808 北 京: 0 1 0——62808059 手 机:13879638628

  2. 前  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井冈山到延安(1927-1945),毛泽东走上党和军队的最高领袖岗位,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此期间有历经磨难,几落几起,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同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的艰苦斗争;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披坚执锐,亲冒矢石,和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浴血奋战,又经历了和强大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八年抗战,才终于得到全党和全军的承认,确立了他的最高领袖地位。

  3. 从井冈山到延安,18年的风雨历程,从全党来说,有胜利和成功的丰富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的惨痛教训。主要是在毛泽东的影响和领导下,终于使我们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模式而走上“农村中心”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也由萌芽、初步形成而达到成熟,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并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从井冈山到延安,18年的风雨历程,从全党来说,有胜利和成功的丰富经验,也有挫折和失败的惨痛教训。主要是在毛泽东的影响和领导下,终于使我们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突破“城市中心论”的模式而走上“农村中心”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也由萌芽、初步形成而达到成熟,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方针,并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

  4. 本课题将结合这18年党和革命斗争历史的发展,围绕以上几个重大问题,就毛泽东走上最高领袖岗位的历程,作一些实事求是的、集中概括的论述,期望能促进党中央要求的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 方面的实现,澄清坊间流行的一些不实之词,同时回答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污蔑和攻击。这是本课题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6. 、毛泽东在井冈山 二、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三、毛泽东在长征中 四、毛泽东在延安 本专题将分以下4个部分:

  7. 一.毛 泽 东 在 井 冈 山

  8. (一)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 • ——“逼上梁山” • (1)大革命失败后的险恶形势: •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对 • 共产党人赶尽杀绝,不允许共产党人在 城市 • 里立足。6万共产党员被杀害2.6万人, 一部 • 分打散了,极少数投降了国民党反动派,全 • 党只余下1万多人。

  9. (2)毛泽东和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 摆在这1万多共产党人面前的有三条路。以毛泽东等为代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解散么?是没有人愿意的;投降么?更是没有人愿意的;答案只有一个: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10. “他们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他们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 的抵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坚定的革命信念,不屈的战斗精神!

  11. 瞿秋白领导的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两大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周恩来、毛泽东领导的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率先将党的两大方针落到实处。 八七会议会址

  12. 毛泽东更以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出路是:“上山”。毛泽东更以他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出路是:“上山”。 从大革命失败前夕(1927年6月)到秋收起义失败(9月),他先后七次提出“上山”主张。

  13. 第一次: 1927年6月中旬,对湖南共产党员和骨 干分子200人说: “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 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第二次:6月24日被任命为新的湖南省委书记,主 持制定《中共湖南省委目前的工作计划》,把 “武装斗争”突出地提了出来,认为保存工农武 装的最好办法是“上山”

  14. 第三次:1927年7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 大会议上发言:提出农民武装要“上山”。 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并强 调指出:“ 不保存武力,则将来一到事变, 我们即无办法。”

  15. 第四次:大革命失败后,7月20日中共中央农民 • 部发出《 中央通告农字第九号》,明确提出: • 农民武装“可以上山”的主张。 • 第五次: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 • 毛泽东批评湖南省委和共产国际赴长沙巡视 • 员提出的“由湖南组织一师与南昌军力共同 • 取粤”的计划“是错误的”,强调:湘南暴动 • “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第三次: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要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第四次: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毛泽东批评湖南省委和共产国际赴长沙巡视员提出的“由湖南组织一师与南昌军力共同取粤”的计划“是错误的”,强调:湘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16. 第六次:毛泽东婉言拒绝瞿秋白的邀请,说:“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第六次:毛泽东婉言拒绝瞿秋白的邀请,说:“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 毛泽东 瞿秋白

  17. 第七次:秋收起义失败,毛泽东收集部队,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志,毅然决定“上山去当革命的山大王”。

  18. 随后,率领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927年9月21日从文家市出发,于10月27日,辗转开上了井冈山,与“山大王”袁文才、王佐联合,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率领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927年9月21日从文家市出发,于10月27日,辗转开上了井冈山,与“山大王”袁文才、王佐联合,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 毛泽东不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受到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严厉批评和处分:毛泽东不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受到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严厉批评和处分: 1927年11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指导下,瞿秋白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政治纪律决议案》,指责毛泽东 “违背中央决策”,不打中心城市而上井冈山是“临阵脱逃”,给了毛泽东以开除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撤消湖南省委委员职务的严厉处分。1928年2月,传到井冈山被误传为“开除党籍”——“当了几个月的‘民主人士’”(毛泽东语)。

  20. (二)井冈山的斗争: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

  21. (1)井冈山的斗争历时两年零四个月 (1927.10—1930.2.),可分四个阶段:。 • 初创阶段(1927.10--1928.3.):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全盛阶段(1928.4.--7.):朱毛会师,根据地大发展。 • 曲折发展阶段(1928.8.--12.):同“左”倾盲动错误的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根据地。 • 后期的斗争(1929.1.--1930.2.):井冈山失守,湘赣边界特委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拓新的根据地;错杀袁、王,导致井冈山根据地最后沦丧。

  22. 三 湾

  23. (2)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时期的重要建树: • 第一、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其战略意义是: 为以“农村为中心”的战略转变找到了一 条新路子——“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 大开端。

  24. 第二、提出了“红色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新理第二、提出了“红色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的新理 论。体现在他的两篇重要文章当中:《中国 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 的斗争》。通篇未引一句马、列的话,却完 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也是毛泽“农村包围 城市”道路理论的奠基之作。

  25. 第三。创建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 一是领导:创设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 • 二是任务:规定了红军的三项任务: • 打仗消灭敌人; • 打土豪筹款子; • 做群众工作。

  26. 三是纪律: • 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 •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 打土豪要归公。 • 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 • 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 1929年5月到闽西,补充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不搜俘虏腰包)。 • 最早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坚实基础。

  27. 四是战略: • ‘‘敌进我退,敌驻我擾, •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这个十六字诀,奠定了红军游击战 • 术的基本原则。

  28. 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比较完整的经验,从而在处境艰难的广大革命者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比较完整的经验,从而在处境艰难的广大革命者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 正如毛泽东所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 韩非子云: •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拔于卒伍。” •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环境里,开始表现出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思想和他的雄才大略的领袖特质。 • 可以说,井冈山是毛泽东起家的地方。

  29. 中共中央在周恩来主持下,通过各种方式,向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介绍井冈山斗争“这个在当时最完整、最成熟的经验”。从1928年夏季起,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政治通讯》等刊物上经常登载有井冈山斗争内容的文章。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也讲道:“惟朱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这样做,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影响,帮助许多红军和根据地领导人开阔了眼界,加快了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进程,推动了各地革命形势的发展。也扩大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以至共产国际中的影响。中共中央在周恩来主持下,通过各种方式,向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介绍井冈山斗争“这个在当时最完整、最成熟的经验”。从1928年夏季起,中共中央主办的《红旗》、《政治通讯》等刊物上经常登载有井冈山斗争内容的文章。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也讲道:“惟朱毛在湘赣边境所影响之赣西数县土地革命确实深入了群众。”这样做,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影响,帮助许多红军和根据地领导人开阔了眼界,加快了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进程,推动了各地革命形势的发展。也扩大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以至共产国际中的影响。

  30. 1929年8月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伟大创造及其宝贵经验,又通过陈毅向党中央全面汇报,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向全党全军作了宣传。1930年1月15日,军委机关刊物《军事通讯》创刊号上,全文刊登《关于朱德、毛泽东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并加 “编者按语“: “这是很值得我们宝贵的一个报告。朱毛红军这个‘怪物’,在我们看了这个报告以后,都可一目了然。从他们几个时期的历史来看已经很可以明了他们两年来是在怎样的艰苦斗争,在困苦到‘衣不得暖,饥不得饱’的时候,还不改勇往直前的精神,卒致造成今日 ‘有八十万武装工农拥护’(毛泽东 “四五复信”)的巩固基础

  31. “这里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志注意,如他们的编制、他们的战术、他们的筹款给养的方法,他们与群众的关系,他们对内的军事和政治训练,他们处置军中供给开支的原则(官兵夫经济平等,开支绝对公开)……都是在中国‘别开生面’,在过去没有看过听过的 。” 朱、毛创造的红色政权 “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是未之前见或未之前闻的” 。 “大家都应当向这些经验学习。”

  32. 二、毛 泽 东 在 中 央 苏 区

  33. (一)中央苏区概述: • 中央苏区地跨湘、赣、闽三省,建立时期有5万平方公里面积、250万人口、26个县境15座县城;全盛时期达4省60余县,8.4万平方公里面积,430万人口 。她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是全国根据地的心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34. 中共中央、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等中枢机关都设在瑞金。中共中央、中共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等中枢机关都设在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地 (瑞金叶坪谢氏宗祠)

  35.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胡耀邦、张闻天、杨尚昆等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都云集在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胡耀邦、张闻天、杨尚昆等中共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都云集在中央苏区; • 军队的杰出将领,如十大元帅中的八位(除贺龙、徐向前)、十大将中的七位(除许光达、王树声、徐海东),及若干上将(34)、中将(106)、少将(440),都是从中央苏区成长起来的。 • 毛泽东思想也是在中央苏区开始初步形成的。

  36.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7. 毛泽东和朱德,从1929年1月下井冈山,2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展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前后共6年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前三年(1929年1月至1931年11月)和后三年(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毛泽东和朱德,从1929年1月下井冈山,2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展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前后共6年时间,大致可以分为前三年(1929年1月至1931年11月)和后三年(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 • 前三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进行了的伟大的创造,后三年毛泽东遭受“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击。——颇富传奇色彩,述之如下。

  38. (二) 前三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的伟大创造

  39. 1,第一次提出和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二位一体”新体系:首先进行思想建设,同时进行组织建设,这个党建纲领一直管用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 1,第一次提出和形成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二位一体”新体系:首先进行思想建设,同时进行组织建设,这个党建纲领一直管用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 2,第一次提出“农村中心”思想“,摆脱了共产国际 “城市中心”的枷锁——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即初步形成毛泽东思想; 3,第一次提出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 4,不断壮大人民军队——红四军-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并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 5 ,领导创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成立,任中央政府主席。 至此,基本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基本形成毛泽东思想。

  40. 2012年11月19日,瑞金落成“中华苏维埃纪念园”,面积400亩,建设有高19米的“红星照耀中华”雕塑,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云、任弼时、张闻天、项英、彭德怀、王稼祥的铜像。并建有高11·7米(寓意11月7日)、重达30吨的中国第一高鼎,鼎宽8·9米,基座平台508米(寓意5年8个月);背面镶焊500多字的鼎铭,包含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28字内涵:“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