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07 Vues
08 环境噪声评价. 环境噪声评价. 概述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应用实例. 噪声的特征.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 20~20000Hz 范围内的可听声。 噪声是一种能力污染 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 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 噪声影响范围是局限性的 评价还取决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环境噪声标准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人处于的不同行为状态来决定. 声音.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这种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三要素: 声源、介质、接受器 噪声的控制 降低声源强度
E N D
环境噪声评价 • 概述 •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 应用实例
噪声的特征 • 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 噪声是一种能力污染 • 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 • 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 • 噪声影响范围是局限性的 • 评价还取决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 • 环境噪声标准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人处于的不同行为状态来决定
声音 • 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这种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 声音三要素: 声源、介质、接受器 • 噪声的控制 降低声源强度 阻隔传播路径 保护接受器
噪声源及其分类 • 产生机理分: • 机械噪声 • 空气动力性噪声 • 电磁性噪声 • 噪声源特征分: • 点噪声源 • 线噪声源 • 面噪声源
噪声源及其分类 • 产生噪声的环境分: • 工厂生产噪声 • 交通噪声 • 施工噪声 • 社会生活噪声 • 噪声随时间的变化分: • 稳态噪声 • 非稳态噪声 • 瞬态的 • 周期性起伏的 • 脉冲的 • 无规律性的
噪声的影响 •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导致噪声性耳聋; • 对睡眠的干扰; • 对交谈、工作思考的干扰; • 引起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
噪声的物理量 • 物体振动引起周围媒质的质点位移,媒质密度产生着疏密变化,这种变化的传播就是声波。 • 声波通过媒质时引起媒质压强的变化,变化的压强称为声压。 • 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发生的疏-密变化周期称为频率,用f表示。每秒钟疏-密变化一次称1赫兹(Hz)。 • 人耳能觉察出的频率在16~20000Hz间。
噪声的物理量 • 声波中相邻的两个压缩层(或稀疏层)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以希腊字母λ表示。 • 声波通过一个波长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称为周期,一般用T表示。 • 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一般用C表示。在任何一种介质中,声速大小只取决于介质的弹性和密度,而与声源无关。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是不同的,如在钢板中声速为5000m/s,水中约1500m/s。
噪声的物理量——声压 • 声压是衡量声音大小的尺度,其单位为Pa。 • 瞬时声压:瞬时声压是指某瞬时媒质中内部压强受到声波作用后的改变量,即单位面积的压力变化。 • 有效声压:瞬时声压的方根值称为有效声压。 • 通常所说的声压,即有效声压,用P表示。
噪声的物理量——声压级 • 正常人刚刚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的声压为2×10-5Pa,称为人耳的听阈。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如飞机发电机噪声的声压为20Pa,称为人耳的痛阈。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106倍。显然,用声压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大小是不方便的,为了便于应用,人们便根据人耳对声音强弱变化响应的特性,引出一个对数量来表示声音的大小,这就是声压级。所谓声压级就是声压的平方与一个基准的声压平方比值的对数值,并取其1/10值作为单位,定名为分贝(dB)。
噪声的物理量——声压级 • 式中: Lp——对应声压P的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等于2×10-5Pa,它是1000Hz的听阈声音。
噪声级的相加 • 若噪声本底值为100dB,影响值为98dB,则预测值是否为198dB呢? • 应依据下式计算: • 则两个80dB之和为83dB;100dB加上98dB为102.1dB。
分贝平均值 • 如105dB,103dB,100dB,98dB之平均并非101.5dB,而是102.3dB。
噪声的物理量 • 声强,即单位面积上的声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量。 • 声强级 • 声功率是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声的总能量。 • 声功率级
量测预声噪境环 • A声级 • 环境噪声的度量,不仅与噪声的物理量有关,还与人对声音的主观听觉有关。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级大小有关,而且也和频率的高低有关。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高频声音比低频声音响。这是人耳的听觉特性所决定。 • 为了模拟人耳对听觉的反应,在噪声测量仪中安装一个滤波器,这个滤波器通常称为计权网络。当声音进入网络时,中、低频的声音按比例衰减地通过,而1000Hz 以上的高频声音则无衰减地通过。由于计权网络是把可听声频按A、B、C、D等种类特定频率进行计权的,所以就把A网络计权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 B网络计权的称为B声级,同样有C声级、D声级等,单位分别计为“dB(A),dB(B),dB(C),dB(D)”。 • A声级与人耳对噪声强度和频率的感觉最相近,能较好地反映出人们对噪声吵闹的主观感,因此A声级是应用最广的评价量。
统计噪声级 • 统计噪声级——L10、L50、L90 • 统计噪声级是指某点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该点噪声变化状况的统计量。一般用L10、L50、L90表示。 • L1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平均峰值; • L5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 L90表示在取样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背景值。
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评价航空噪声 一日计权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计算公式: 式中: ——N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的能量平均值,dB; N1——7时到19时的飞行次数; N2——19时到22时的飞行次数; N3——22时到7时的飞行次数。 式中所需参数如飞机噪声的EPNL与距离的关系,采用设计数据和飞机制造厂家的实测声学参数或通过类比实测。
噪声的评价标准 • 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GB 12348~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 • 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GB 12523~12524-90 建筑施工场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GB 9660~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及测量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 建设项目概况(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如主要噪声源种类、数量、噪声性分析等)。 •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 采用的噪声标准,噪声功能区和其它保护目标,执行的标准值。 • 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点分布,测量仪器、测量时段等。 • 噪声预测方法,包括预测模型、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 • 不同阶段的噪声评价方法和对策。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 工作内容 •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 对厂界噪声,其评价方法一般取厂界噪声的等效声级Leq与GB 12348-90中的标准值对比评价。 • 对于工厂噪声的现状评价,根据工厂噪声污染源调查,工厂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调查,即可作出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结论。 • 影响较大时,应该提出对策措施,使之达到标准要求。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 对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现状评价,评价方法一般采用监测值与评价标准直接比较法。 • 评价标准采用GB 3096-1993中相应规定。 • 测量点的选择,将城市划分为250m× 250m或500m × 500m的网格,测量点选在网格中心,测量点数应大于100。
[实例]深圳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实例]深圳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监测项目与布点 • 1.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即Leq。 • 2.监测布点:共设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区的北、东、南。 • 3.监测时间:2002年7月3日、4日连续两个无雨日,昼夜各一次,每次30分钟。
(二)评价标准 •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1997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深圳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深府[1997]297号),本区为2类噪声环境功能区,应执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四)现状评价与分析 • 对比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噪声监测结果,三个监测点昼间噪声均达到2类标准,1#监测点夜间噪声达到2类标准,3#监测点夜间噪声1次超过2类标准,另1次达到2类标准,而2#监测点夜间噪声则超过2类标准。 • 究其原因,1#监测点远离人群聚集区,又无其他噪声源,昼夜噪声均较低,而2#监测点与3#监测点主要受附近居民生活噪声和工厂噪声的影响,使其夜间噪声稍微超标。 • 总之,项目区周边声环境质量基本良好。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评价 •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 评价工作内容 • 评价工作范围 •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 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 噪声源种类及数量; • 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 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 • 对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
评价工作内容 • 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 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 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评价工作内容 • 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 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 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 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评价工作内容 • 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 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 • 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 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它阶段的噪声级。 • 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评价工作内容 • 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 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 • 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 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予出效果分析。
评价工作范围 •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站场等),该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 • 对于建设项目是机场的情况,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评价范围内现场踏勘 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 噪声源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 受影响人口调查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噪声级预测、受影响人口预测 噪声管理法规与标准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评价工作程序
噪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内容 • 总论:包括编制依据、有关噪声标准及保护目标、噪声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等。 • 工程概述: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调查与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结果;受影响人口分布;相邻的各功能区噪声、建设项目边界噪声的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噪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内容 •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包括预测时段、预测基础资料、预测方法(类比预测法、模式计算法及其参数选择、预测模式验证等),声源数据、预测结果、受影响人口预测、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 噪声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包括替代方案的噪声影响降低情况、防治噪声超标的措施和控制技术、各种措施的投资估计等。 • 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或小结。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 预测的基础资料 •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是指声源种类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声源种类与数量、各声源的发声持续时间及空间位置由设计单位提供或从工程设计书中获得。 •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包括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的位置及长、宽、高数据;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风向、风速等。 • 这些参量一般通过现场或同类类比现场调查获得。
环境噪声影响预测 • 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 • 预测点布置原则 • 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 • 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m~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应小些(如20m~60m);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m×20m~ 100m×100m范围。 • 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
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获得 • 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个途径:(1)类比测量法;(2)引用已有的数据。 • 应首先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 • 噪声源噪声级的类比测量——在噪声预测过程中,应选取与建设项目的声源具有相似的型号、工况和环境条件的声源进行类比测量,并根据条件的差别进行必要的声学修正。
环境噪声预测模型 •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是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