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藝術表現與台灣印象

藝術表現與台灣印象. 江秉憲 2013-03-13. 講綱. 藝術作為認識人文地景/空間的媒介 藝術 ,即「觀看」的方式 運用八大藝術各自的表述方式、理解所處的時間與空間 (八大藝術:繪畫、雕塑、舞蹈、戲劇、建築、音樂、文學、電影) 藝術 「捕捉」 真實 藝術 「重新詮釋」 真實 藝術 「虛擬」 真實 藝術 「介入」真實. 講綱. 藝術乃一文化體系:社會史與文化史,兩者雖各自獨立,卻也互涉。 劇場的「儀式」性格 繪畫:所有元素同時映入觀眾的眼簾 電影:一種無可逆轉的藝術個性 謝喜納( Richard Schechner )的「∞」論述: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藝術表現與台灣印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藝術表現與台灣印象 江秉憲 2013-03-13

  2. 講綱 • 藝術作為認識人文地景/空間的媒介 • 藝術,即「觀看」的方式 • 運用八大藝術各自的表述方式、理解所處的時間與空間 • (八大藝術:繪畫、雕塑、舞蹈、戲劇、建築、音樂、文學、電影) 藝術「捕捉」真實 藝術「重新詮釋」真實 藝術「虛擬」真實 藝術「介入」真實

  3. 講綱 • 藝術乃一文化體系:社會史與文化史,兩者雖各自獨立,卻也互涉。 • 劇場的「儀式」性格 • 繪畫:所有元素同時映入觀眾的眼簾 • 電影:一種無可逆轉的藝術個性 • 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的「∞」論述: • 由「社會劇」而「表演藝術」的一連串重建行為。 • 以多層視野、多種角度,看待身邊的人文地景與庶民文化

  4. Anish-kapoor《雲門》 2004

  5.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

  6. 張藝謀《紅高粱》1987

  7. 顏水龍《蘭嶼印象》1975

  8. 顏水龍《椰油海邊》1978

  9. 顏水龍《蘭嶼所見》1982

  10. 顏水龍《雅美族的小孩》1982

  11. 林懷民《薪傳》1978

  12. 林惺嶽《濁水溪》1986

  13. 林惺嶽《歸鄉》1998

  14. 林惺嶽

  15. 奚淞《釋迦下山》1999

  16. 黃銘昌《雙蝶嬉春》1998

  17. 黃銘昌《南島之風》1998

  18. 袁廣鳴《城市失格─西門町》2002

  19. 袁廣鳴《城市失格─西門町》2002

  20. 蔡明亮《天橋不見了》2003

  21. 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

  22. 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

  23. 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蔡國強《有蘑菇雲的世紀為二十世紀做的計劃》1996

  24. Ron Mueck《男孩》1999

  25. Ron Mueck

  26. Ron Mueck

  27. Ron Mueck

  28. Doris-salcedo《無題》2003

  29. Doris-salcedo《無題》2003

  30. 謝謝大家 江秉憲 bingsian@gmail.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