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十七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七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腰腿痛. 概述. 腰腿痛 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状 ,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以 损伤和退行性变 所致腰腿痛最为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为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多发生于 20 - 50 岁,男性多于女性。. 解剖生理. 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七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 腰腿痛

  2. 概述 • 腰腿痛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症状,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 以损伤和退行性变所致腰腿痛最为常见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为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

  3.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 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 多发生于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4. 解剖生理 • 椎间盘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构成。 • 纤维环前方及两侧较厚,后外侧薄,加之后外方缺乏后纵韧带支持,属薄弱区,腰椎间盘易在此处膨出或破裂。 • 以腰4~5、腰5~骶1多发,因此处是脊柱承重最大、活动较多的部位。

  5. 病因 •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病因。纤维环和髓核脱水,失去其正常的弹性。 • 损伤: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 遗传因素 • 妊娠

  6. 分四型 膨隆型 突出型 脱垂游离型 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7. 临床表现及诊断 • 多有腰部损伤史,首次发作常见于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

  8.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症状: • 腰痛:最常见。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 • 坐骨神经痛:见于腰4-5与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多表现为单侧,中央型为双侧,疼痛向下放射,可伴麻木感。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 • 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双侧大小腿、足跟后侧及会阴部感觉迟钝,大小便障碍。

  9. 临床表现及诊断 体征: • 腰椎侧突:是腰椎为减轻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 腰部活动受限:腰部各方向的活动均受不同程度限制,以前屈受限最明显。因前屈时椎间盘后突增加,进一步压迫神经根,增加疼痛。 • 压痛、叩痛:病变椎间盘的棘突间、患侧棘突旁1cm处有深压痛、叩痛,并伴有向下肢的放射痛,对诊断有意义。

  10.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病人平卧,膝关节伸直,被动直腿抬高下肢,至60度内即出现放射痛,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此基础上,缓慢降低患肢高度,至放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若引起疼痛,为加强试验阳性。

  11. 临床表现及诊断 • 神经系统检查: • 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 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内侧感觉减退,第1趾肌力常有减退。 • 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12. 检查 • X线:拍片常有脊柱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虽不能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可借此排除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 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MRI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13.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 卧硬板床3周,3个月不弯腰持重。 • 骨盆水平牵引:7-15kg,2周。 • 硬膜外注射醋酸泼尼松1.75ml,加2%利多卡因4ml。 • 理疗、推拿、按摩。

  14. 手术治疗 • 适应证为: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②椎间盘巨大或骨化。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 术前准备:X线定位供术中参考。 • 局麻下进行。切除患部的黄韧带及上下部分椎板,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显露突出的椎间盘。 • 手术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外。术后3天下地活动,功能恢复较快,2~3月后即可恢复轻工作。术后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15. 二、腰椎管狭窄症 • 指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 40~50岁男性,尤腰4-5和腰5-骶1最多见。

  16. 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①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原因与肢体运动时静脉回流增加致马尾受刺激或压迫。②腰腿痛;③马尾神经受压:二便障碍。 • 常见体征:腰部后伸受限及压痛,直腿抬高阳性,下肢感觉异常或减退。两腿无力,膝跟腱反射不正常。

  17. 检查 • X线:正位片显示腰椎轻度侧弯,关节突间关节间距变小,有退行性改变。侧位片显示椎管中央矢状径缩小,<15mm说明有狭窄。 • 脊髓造影是诊断本症的可靠方法。 • CT、MRI显示脊髓、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情况。

  18. 治疗措施 • 1、非手术疗法: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避免受凉与过劳。 • 2、非手术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以全椎板截除,彻底减压为主。所谓彻底减压是指在截除椎板时不但要够高够宽,而且要解除椎体后部(椎管前部)和侧隐窝的增生骨质,以便彻底解除马尾及神经根的一切压迫。

  19. 护理诊断 • 疼痛:与椎间盘突出、肌肉痉挛、不舒适的体位有关。 • 躯体移动障碍:与疼痛、肌肉痉挛有关。 • 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及手术有关 • 潜在并发症:肌肉萎缩神经根粘连。 • 知识缺乏:缺乏减轻疼痛、疾病、治疗等方面知识。

  20.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 1、疼痛护理 • 绝对卧硬板床:3-4周后戴腰围下床活动,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3月内不能弯腰持重物。 • 正确卧位:抬高床头20°,膝关节屈曲,背部放松,指导翻身,张口呼吸。 • 骨盆牵引:保持有效,预防压疮,7-15kg,持续2周。 • 遵医嘱止痛,并观察记录。

  21.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 2、活动与功能锻炼 • 指导病人用正确的方法起床站立:抬高床头,病人先移向床的一侧,将腿放于床的一侧,胳膊将身体支撑起;移坐床的一侧,将脚放地上,利用腿部肌肉收缩使身体由坐位改为站立位。躺下时按相反顺序。 • 鼓励指导病人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以及腰背肌的功能锻炼。 • 避免做弯腰、长期站立或上举物品等动作。

  22. 护理措施-术后护理 • 搬运:术后回病房须3人搬运至病床。 • 体位:术后24小时内平卧以压迫伤口。持续卧床1-3周。 • 翻身:术后24小时后给病人翻身,采取2人翻身法。 • 观察记录病情变化:观察下肢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恢复情况;观察引流有无脑脊液漏;观察伤口敷料。 • 并发症的预防:术后1周进行腰肌、臀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帮助直腿抬高训练以防神经根粘连。

  23. 健康教育 • 脊髓受压应戴围腰3-6个月,至神经压迫解除为止。 • 指导病人正确的坐、卧、立、劳动。 • 积极参加体育锻练,尤其腰背肌功能锻练,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2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