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第 6 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第 6 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第 1 节 安全文化. 1.1 安全文化的内涵 ( 1 )安全文化的概念 与安全一样, 文化 的概念也有 广义 与 狭义 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 1 ) 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完善过程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 (INSAG) 于 1988 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 1991 年出版的 INSAG-4 报告即 《 安全文化 》 ,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eydi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6 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6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

  2. 第1节 安全文化 1.1安全文化的内涵 (1)安全文化的概念 • 与安全一样,文化的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1)安全文化的起源及完善过程 •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8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3.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认为,上述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概念,且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于是提出了修正的定义: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CSNI)认为,上述的安全文化定义是一个理想化概念,且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成分。于是提出了修正的定义: “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想法、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 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 • 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 • 共享安全的重要思路 • 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

  4. 综上所述,广义安全文化可表述为: 在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历程中,在其从事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含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自然的、人为的),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 简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 2)安全文化的分类 • 根据人们活动领域、活动方式、活动目的的不同,安全文化可分为具有各种特征的分支学科: • 企业安全文化 • 减灾安全文化 • 社区安全文化 • 大众安全文化 • 居家安全文化 • 休闲保健安全文化 • 城市减灾安全文化 • 青少年安全文化 • 中老年人安全文化

  6. (2)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 安全文化分为安全物质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共包括四个层次: 1)安全器物层次 包括人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器具和物品。从古代寻食护身的石器、铜器,到现代各种安全防护器材、装置、仪器仪表,均属于安全文化的器物层次。 • 器物是文化概念中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科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的物化。它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发展历史和水平的标志,不同的器物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水平; • 安全器物层次通常又被称为安全物质文化。

  7. 2)安全制度层次 从文化定义上看,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因此文化具有制度层次。这一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保、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一切社会组织形式和制度。 • 从与安全有关的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政策体制、经济体制以及教育科学体制,至各种生产行业、各个社会的组织形式等等,均属安全文化的制度层次。制度具有实现社会聚合和社会控制的功能,所以安全文化制度层次的变化对安全文化整体的充实、更新和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

  8. 3)安全精神智能层次 从文化定义上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具有精神智能层次。这一层次包括安全哲学思想和信仰、安全审美意识(安全美学),包括安全文学艺术、资金科学、安全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安全科学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总和。 从本质上看,安全文化的精神智能层次是人关于安全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它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综合体现。

  9. 4)安全价值规范层次: 包括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 价值观念: 就是人们对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鉴定认知)、什么是好的和什么是坏的(鉴定功用)、什么是善的和什么是恶的(鉴定行为)、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丑的(鉴定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所作出的判断。美国人类学家安菲尔德说:“价值观念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的一切选择,一切愿望以及行为的方法和目标”。从价值观考虑,安全文化事业是保护人类能够安全、太平地发展进步,是为他人、为自己、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工作,是美、好、真、善的。 • 价值观念反映在人际关系上,则形成公认的价值标准。这种价值标准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具体表为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价值规范层次处于安全文化系统的深层结构之中,是其中最不易变更的成分。

  10. 5)各个层次的关系 安全文化的器物层次、制度层次都是精神智能层次的物化层或对象层。而安全文化系统的价值规范层次,则是安全文化精神智能层次长期作用形成心理思索的产物。由此看来,精神智能层次在安全文化结构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价值规范层次则被视为它所属的文化系统的特质和核心。 6)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见下图)

  11. (3)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尤其是提高全民族安全文化素质,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利于协调人的关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优化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协调区域之间的关系,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相对公平。 • 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有利于协调全社会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 个体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提高个体文化素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每个公民自觉自愿的自我行为,才能达到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 安全文化的自我教育已成为新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

  12. (4)安全文化组成部分 1)安全的物质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物质部分,包括安全的吃、穿、住、行方面的产业产品,如安全食品、安全鞋帽、安全汽车、安全建筑等;以及实现安全功能的专门物品、工具和设施等,如安全阀、保险丝、煤气报警器等。 2)安全的行为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包括个人和集体(群体)的行为方式,即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如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穿过十字街的行动方式等,工作中的领导安全决策态度、工人操作规范程度等。 3)安全的观念文化 它是安全文化的心理部分,包括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价值体系、安全认识观等。

  13. (5)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1)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 文化行为与教育活动是人类的同一类行为活动,即同属于精神活动领域,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观点。 • 教育与文化的形式不同,教育是一种智慧方面的充电行为,即将知识教育给人们;而文化与此相反,是一种放电行为,即文化就是把积累的知识、练就的技能、培养 的才能释放出来。这种观点的理念在于从教育和文化的直接功能,推出教育与文化是两个 范畴的行为活动。 • 文化是由教育的行为和结果构成的综合体,它的构成要素为社会成员所共有,而且加以传递。这种观点表明教育是实现文化行为的工具和手段, 其内涵在于认为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 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积累、传递、继承和发展社会价值和知识的行为,应该包含在文化范畴之中。基于这种理 解,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育担负着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社会职能,在安全领域,安全教育显然承担着传递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生活经验的任 务。教育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以教 学为主要途径,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 统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上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教育的社会职能对于安全活动具有永恒普遍的意义,安全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安全教育。 • 安全文化与教育密切相关: • 安全教育的基础目标是去优化人的安全观念认识,提高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此,安全文化与安全教育密切相关。 • 除此之外,安全的物质文化也与安全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因为安全的物质文化是安全教育的基础、背景和条件,安全教育离不开安全的物质文化。

  15. 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安全教育使得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通过安全教育能够形成和改变人对安全的认识观念和对安全活动及事物的态度,使人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生活中和企业生产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因此,安全教育的好坏对安全文化的质和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就没有良好的社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安全教育。所以,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 从更深层次讲,由于安全教育能使劳动者去完成发展社会所赋予他们的精神、经济和文化上的任务,安全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一个必要条件。塑造安全人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而安全人的含义,不仅包括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方式上的安全有效,还包括了心理和精神的充实与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教育不仅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看,安全教育不仅能传授安全的知识和创造安全的精神世界,同时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 安全教育能够提高人的间接相关和直接相关的行为素质。

  16. 安全教育是发展安全文化的动力 建设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丰富安全的物质文化、优化安全的行为文化、建立安全的观念文化,对此,安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教育促进着人类安全活动的活力,对社会安全物质生产及其条件改变有间接的作用;同时,安全教育影响着劳动者的安全认识和需要,促使人们认识安全世界,认识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及其联系,自觉地、有创造性地实现和发展安全过程,从态度、意识、观念上加强人们对安全世界的认识。更为有意义的是,安全教育传授安全的知识和安全的技能,从而提高和完善人的安全素质,使人逐步发展成为理想的“安全人”,使人的安全行为符合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安全文化才能得到发展,社会的安全风气才能得以形成,人的安全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17. (6)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 1)安全科学的发展和完善除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外,更需要安全文化: 安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大众的安全意识处在被动和低下水平,就不利于安全科学的发展,甚至还会产生阻碍作用。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忽视安全的国民意识和社会习俗呢?只有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大众都建立科学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形成自我约束的安全习俗和规范,把安全文化知识水平及安全意识提高到相当的高度。 2)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人人都能在灾害临场几秒钟或几分钟内妥善处理意外灾害,就能转危为安,或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可见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对实现全民

  18. 安全,对推动安全科学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 略意义。对全民、全社会安全知识的传播和安全急救逃生的教育,应从中小学生抓起,用安全文化影响未来的接班人是当代的重大举措。 3)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技术的母体 学科的产生是其领域的科学知识自身发展和社会、公众需要的产物,有怎样的安全文化背景,自然也会有相应水平的安全科学。安全文化是安全科学创建和发展的基础,而安全科学是安全文化的特殊形式,是安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的结晶。安全科学学科的建设正是安全文化丰富和繁荣的一种文化过程。只有人民安全文化素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才能使安全科学技术被公众接受采用,并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应用领域中得到发展。

  19. 4)安全减灾论及安全减灾科学 安全减灾论是对安全科学技术的丰富和拓展,其目的是更科学、更有效、更系统地保户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这是对安全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的体现,也是使安全工程技术、减灾工程技术及环保工程技术互补共用,更充分地发挥其工程技术潜力的重要昔施。安全减灾论应属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战洛与对策。

  20. 5)安全减灾科学构架特点: • 力求减少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突出生产(劳动)安全的色彩; • 力求加强和拓展安全科学的基础学科内容; • 把灾害学(自然的、人为的、两者兼有的)及减灾科学的新要领引人安全科学; • 把环境科学中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的相关技术引入安全科学; • 把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引人安全科学学科建设中; • 把城市灾害作为减灾科学研究的重点来考虑; • 对自然的、社会的、人为的灾害采用科学、系统的综合安全减灾对策; • 建立安全、减灾、环保三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安全观和安全减灾科学体系。

  21. (7)普及大众安全文化的重点 普及安全文化对公众进行安全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l)宣传安全防灾文化 安全防灾文化专门关注人们生存空间、生产与生活中的人为或自然的危险及危害,所以宣传安全防灾文化是特殊的科普内容。安全防灾自护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多一份警觉,懂得一些安全自护平安的知识及规律,掌握必要的避难和应急方法,从而在突发事件到来时,临危应变,争取最大生存机会,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及损失。可以看出,这是与常态教育不同的特殊内容。因此宣传安全防灾文化是特殊的科普内容。

  22. 2)普及公民安全启蒙及应知应会教育 • 社会公众的安全基础教育包括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不同层次(如小学生、大学生、老人等)的知识初步教育。 • 由于每个人的安全行为不仅与行为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而且与周围相关的人紧密相连。所以,通过社会大众的安全教育,可以让每一个社会公民认识到:安全问题人人有责,酿成灾祸害人害己,这对于防范社会公共事故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安全防灾教育的教育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3. 普及公民安全启蒙及应知应会教育的内容*: •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它决定了安全教育的本质; • 安全问题,说到底是人类生存问题。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将不能存在。作为生命、生存教育的安全教育,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它决定了安全教育的范围; • 全球生态破坏及严重恶化的趋势,呼唤人类必须重视环境教育,人们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它决定了安全教育的跨度; • 安全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它是终生教育。就社会而言,安全教育以它的历史证明它的需要,以它的现实强调它的必要,以它的未来显示它的重要。

  24. 提高全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提高公民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关键是普及平时的安全防灾意识与训练。 •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宫的火灾事故,友谊宫的6个过渡门只有4个开启,7个太平门只开放1个,南北两侧的太平门又全部加上了一道推拉式的防盗门,且将两门锁住。由正门进人前厅的太平门也安装了金属帘门,其他两个没有开启的大门也上了锁。可恰恰在这一天,769人在该馆看汇报演出时发生火灾,几百人同时拥向一个出口,无法疏散逃生,结果烧死325人,烧伤130人。这说明普及平时的安全防灾意识与训练的重要性。据调查,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中小学校中,有40%学生不知道中国火警电话号码是“119”。目前中国城市火警电话“119”的困惑表现在:发生火灾不报警,发生火灾不会报警,学生无知乱报警,恶作剧者谎报火警等。

  25. 普及平时的安全防灾意识与训练的重要性* • 由于中国公众缺少灾害下的实战演习,因此人们盲目趋同心理现象严重。以火灾为例,大火袭来,人们首先从心理上崩溃,失去理智,不是认真地去思考一下可能的生路,而是盲目随着人流拥挤在楼与楼的结合部,无法逃生,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伤亡和损失。这种盲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盲目趋同心理”或“盲目从众心理”。在盲目趋同心理的驱使下,当人们遇到突然降临的灾祸袭击时,会产生心理结构的紊乱。这种心理结构一旦混乱,神经系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为信号来支配身体的行为,只是随着视觉而动,看到别人往哪里冲,自己就跟过去了,至于冲过去的意义与目的就不加考虑了。这种心理上的盲目趋同,是造成灾害,特别是像火灾那样的突发事件中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危害相当大。其后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这种心理“传染性”很强。结果必然是带来重大损失与伤亡。 • 不利于人员疏散。 • 影响灭火,灭火的原则是,救人先于灭火。

  26. 1.2 企业安全文化 (1)企业安全文化定义 是指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包括4个方面: • 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 • 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 • 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 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27. (2)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时代背景 • 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虽然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都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条例、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各级安全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事故仍然不断发生,安全生产的水平还基本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因此,应该把我国的伤亡事故降低到当代社会可接受的水平,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大幅度的提高。 • 生产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其中人的本质安全化品质是关键因素。 • 我国每年有约10万人死于各类事故,年均因技术失控引起的灾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亿元以上,每年要用450多亿元应急救援;灾难时刻都在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 为了实现长期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保障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企业生产长期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扎扎实实地、系统地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28. (3)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 • 简单讲,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生产活动秩序的现代人,使企业内的每个成员,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在安全化的环境中高度自觉地按照安全制度、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同时确保各类生产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 企业的安全文化同广义安全文化一样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价值和规范安全文化组成。

  29. 1)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包括 • 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物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进行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来不断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包括三个方面: • 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工艺过程主要是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应做到:操作者不仅要了解物料、原料的性质,还要正确地控制好温度、压力、质量等参数,必须有严格的工艺规范和技术管理制度。企业应当落实科室 和专人负责日常工艺过程管理,认真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制度和工艺规范的执行情况。

  30. 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方法是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从设备的设计、制造、订货等都要考虑其防护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要大力推广和开发应用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和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抓设备“正确使用、 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技术攻关、革新改造”的同时,要抓好设备、工艺、电气的连锁和 静止设备的安全措施。 • 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 • 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 : 制度安全文化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标准,并且高效地运作这些法规、标准,使其真正落实到安全 生产的实处。

  31. 员工心态安全文化的建设: 员工心态安全文化是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 • 从本质上看,它是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合的综合体现,其目的是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 安全意识来源于人们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实践,又反过来支配安全生产的复杂心理过程。它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的有机整体,从个体的安全防护意识层次上分析,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即应急、间接和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 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从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角度对职工进行安全文化渗透,唤醒人们对生命安全健康的渴望。从而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32. 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 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公认的价值标准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制约其行为,这就是行为规范,其具体表现为道德、风俗、习惯等。 • 进行员工的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提倡树立安全道德,安全道德就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维护国家和他人利益、人与人之间共同劳动生产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体做法如下: • 树立集体主义的精神风貌。这是安全道德的基本原则。 • 开展安全道德宣传工作,靠社会舆论、环境氛围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加强安全道德修养。 • 做好安全道德教育,培养安全道德的情感,树立安全道德的信念,坚决执行由安全道德所引导的正确的行为动机,以养成良好的安全道德的行为习惯。 只要把人伦和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人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安全道德的内容去做,把安全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力量,从而能有效地控制伤亡事故的发生。

  33. 2)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与对象 •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 安全观念文化,包括: 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最适安全性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需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 安全行为文化 现代工业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指挥、掌握必须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要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地执法程度和自觉地执法行为等进行。同时,管理文化建设还包含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34. 安全物质文化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生产中的安全物质文化体现在:一是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的安全装置、用品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

  35. 企业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 企业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包括法人代表的安全文化、企业生产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安全专职人员的安全文化、职工的安全文化、职工家属的安全文化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如图5-4所示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图5-5所示

  3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图

  37.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有如下十类模式:宣传建设、教育建设、管理建设、竞赛活动、科技建设、日常活动、检查活动、报告活动、评价表彰活动。 每种模式可采用定期组织操作或非定期组织操作的方式进行。若定期组织操作,它就可能成为安全宣传月、安全教育月、安全管理(法制)月、安全活动月、安全科技月、安全检查月、安全总结月等。若非定期组织操作,每一种模式就可能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须常抓不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