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主題十一 愛情與自我放逐

主題十一 愛情與自我放逐. 閱讀文本:舞鶴〈 拾骨〉 主講人:陳康芬. 一、舞鶴簡介. 1951年生,台灣台南人,成大中文系畢業。小說結集《拾骨》、《詩小說》、《思索阿邦‧卡露斯》、《十七歲之海》、《餘生》、《鬼兒與阿妖》。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 、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 1974 〈牡丹秋〉 1978 〈微細的一線香〉 1979 〈十年紀事〉(後改〈往事〉收入《十七歲之海》) 1981-1990 閒居淡水,閱讀之外,亦作寫作實驗,但未發表。 1985〈逃兵二哥〉 1986〈一位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 〉.

fath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主題十一 愛情與自我放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題十一 愛情與自我放逐 閱讀文本:舞鶴〈 拾骨〉 主講人:陳康芬

  2. 一、舞鶴簡介 • 1951年生,台灣台南人,成大中文系畢業。小說結集《拾骨》、《詩小說》、《思索阿邦‧卡露斯》、《十七歲之海》、《餘生》、《鬼兒與阿妖》。曾獲吳濁流文學獎、賴和文學獎、 、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

  3. 1974〈牡丹秋〉 1978〈微細的一線香〉 1979〈十年紀事〉(後改〈往事〉收入《十七歲之海》) 1981-1990 閒居淡水,閱讀之外,亦作寫作實驗,但未發表。 1985〈逃兵二哥〉 1986〈一位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 〉 1991九月離開淡水 1992〈逃兵二哥〉獲吳濁流 文學獎 〈調查‧敘述〉 1993〈拾骨〉 1994〈悲傷〉 1995〈思索阿邦‧卡露斯〉 出版中短篇小說集 《拾骨》、《詩小說》 ◎《詩小說》整理部分80年代實驗之作 ◎《拾骨》、《詩小說》獲賴和文學獎 二、舞鶴創作年表1

  4. 二、舞鶴創作年表2 • 1996 續寫〈思索阿邦‧卡露斯〉另三章 發表〈一位同性戀者的秘密手記〉 • 1997 出版長篇小說《思索阿邦‧卡露斯 》並獲中國時報推薦文學獎 出版《十七歲之海》 • 1999 〈漂女〉 出版《餘生》

  5. 三、〈拾骨〉的人物1 • 敘述者我─妄想性精神病患者 • 娘─45歲過世(敘述者19歲)。在敘述者 41歲時託夢撿骨 • 大哥┬在台北忙電腦企業 • 二哥─早年在染整廠做工被胺酸衝到眼瞳/做車床工被削掉半隻拇指/塑膠通管的吸盤工人 • 大舅 • 六舅─家裡供奉太子爺(挪吒)/早年為浪子 • 安阿樂─六舅昔日結拜兄弟現時在南門路尾作總管,三姨太(三太)專管「看風水入木入土花車鼓吹公司做厝」事業

  6. 三、 〈拾骨〉的人物2 • 妻─都市小學女教師 • 小鹿─花店老闆/妻的昔日情敵今日閨中 密友 • 柚阿仔─妓女

  7.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1 • 拾骨─儒家文化慎終追遠精神V.S.台灣庶民文化風俗與禮俗傳統─也是歷史儀式的一部份V.S.敘述者的生活/幻想 →一個慎終追遠的故事被講得七零八落 • 關鍵:敘述者我是一個「妄想性精神病人」 • 慎終追遠→透過具體的禮儀形式表達﹝外在﹞,對於 死者的懷念與弔亡﹝內在﹞ • 拾骨→台灣民間禮俗與傳統─但早已「商業體制化」 ─只要儀式在,敘述者家人仍必須從四方歸來,暗示禮俗傳統死而未僵,因此不僅是對特定亡者致敬,也更是已然消失的歷史儀式的一部份,本身也需要被拾綴(王德威)

  8. 〈拾骨〉情節 死去將十九年的母親入夢 敘述者我追憶母親死後春初初次入夢/ 十九歲母親去世 一星期後母親再度入夢:娘直起上身….「為啥不讓我起來」….. 敘述者我現實生活/妄想1→麵線與心靈妄想/妻子、小鹿互動過程母親如影隨形的驚恐 恬靜旅人形象/多年忘記母親/與妻作愛 觀照意義 暗示敘述者與母親之情的親暱 對母親的懷念/母親臨終潛在生死間掙扎的噁惡 託夢拾骨 遺忘母親的罪惡與性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2

  9. 詢問供奉太子爺的六舅 敘述者我翻閱民曆紀事解夢篇/與二哥對談/大哥不表意見/敘述者我的儒家「入土為安」正統思想 敘述者我妄想2/六舅示意「去找安阿樂」 敘述者我去找安阿樂/「看風 水入木入土花車鼓吹司公做厝」實際負責人三太 三太與敘述者我商議拾骨內容(水密桃濕香與女人密粉臉香/黑心石) 台灣民間庶民生活文化─問神 入土為安( 儒家傳統民間思想)與拾骨(台灣民間風俗) 拾骨→台灣民間風俗的考量優先於儒家傳統思想 拾骨的商業體制化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3

  10. 敘述者我到開元寺與和尚商議塔位價位/與守塔老尼的互動與妄想敘述者我到開元寺與和尚商議塔位價位/與守塔老尼的互動與妄想 與妻議論拾骨明細的互動與妄想 二哥與大哥對拾骨的回應/對母親的追思/小鹿妄想/母親生前與祖父的不對盤(母親不吃祖父儒家內聖外王那一套─祖父的詛咒─敘述者我的心瘋) 納骨塔的商業體制化 儒家傳統文化在台灣民間影響的僵化滲透與台灣發展主體歷史的斷裂(心瘋→舞鶴式怪誕敘述的傷痕書寫,暗示台灣缺乏屬於自己的歷史主體發展瘋狂,成為生活常態)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 4

  11. 與三太「安樂有限公司」的互動/敘述者我的狂人與自閉妄想與三太「安樂有限公司」的互動/敘述者我的狂人與自閉妄想 進行拾骨準備事宜的生活細節─大哥願意負擔敘述者我的一萬元/二哥認為他的落魄可能是因為母親「蔭屍」(因墓地過於乾燥而使屍體的肉無法腐化→自然木乃伊現象) ◎台灣XO─米酒維士比 ◎妻家姑媽女兒的蔭屍青春/舊友與亡妻共眠不堪臉色 以瘋狂/自閉對抗商業體制化 民間的庶民風俗(墓地風水/民間禁忌)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5

  12. 與三太商議可能是蔭身/找六舅參加母親的拾骨禮/找小鹿與三太商議可能是蔭身/找六舅參加母親的拾骨禮/找小鹿 →三太提及幫一個年輕人的愛人作蔭身 →六舅洗大紅腰帶的白帶 與妻討論蔭身/妻敘說其母因父親風流而蔭身往事/與妻作愛 大哥回鄉/二哥六舅參與拾骨工程 妄想/回憶母親生前清晨飲下十二杯清水而得腎腫、六舅起乩遇到煞星母親以雞血消煞、母親仍一貫自我作風往事 戀屍 姦屍 民間禁忌 民間習俗聚集親族 民間庶民文化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6

  13. 進行拾骨工程→墓地風水/大哥、二哥、敘述者各自埋怨股票貶值、簽六合彩失利、家鄉都市化後自然美景不再進行拾骨工程→墓地風水/大哥、二哥、敘述者各自埋怨股票貶值、簽六合彩失利、家鄉都市化後自然美景不再 拾骨過程:拜土地燒土地公金→挖墳→撿骨(敘述者我接受母親金牙紀念品/二哥負責裝母親骨頭的麻布袋/大哥檢視撿骨是否完整) ◎六舅避開揀骨過程/六舅帶 浪女回來與母親比美的往事/ 敘述者我對母親生前撫愛記憶的追戀 敘述者我的正常─對都市化的抗拒 精神失常─對都市化抗拒的正常不被承認 民間庶民文化與風俗 性幻想與亂倫禁忌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7

  14. 拾骨工程完成、敘述者我家族墓碑祖籍是「台南」而不是大陸地名拾骨工程完成、敘述者我家族墓碑祖籍是「台南」而不是大陸地名 自命儒家一生的祖父總自稱台南北門人 六舅像麻袋中的母親遺骨磕頭、嘉勉拾骨師傅師徒手藝/ 回程:二哥過肩偝起母親遺骨、大哥二哥手擲線香導引母親亡魂回娘家台南、敘述者我手握母親金牙 台灣人─台灣本土認同 中國儒家傳統文化在台灣是漢人文化認同,而不是政治或文化的「中國」認同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8

  15. 敘述者我在露天冷飲攤凝視女學生的青春─渴望與母親骨肉疊合的幻想敘述者我在露天冷飲攤凝視女學生的青春─渴望與母親骨肉疊合的幻想 敘述者我中途逃到妓女戶尋找替代母親的庇護 亂倫禁忌想像 人子對母親的孺慕之情→跨越生死尊卑的藩籬,做了幾近亂倫的表達。死亡與性的誘惑,以想像回歸已失去的母體終結。(王德威語) 虛無主義傾向 *卡謬《異鄉人》 四、〈拾骨〉的情節與觀照意義9

  16. 五、作為拾骨者的舞鶴1 • 小說中最重要的拾骨者,不是那些職業拾骨師,而是敘事者舞鶴 。因為他的妄想,他成了通靈人。穿梭陰陽兩界,他極極要為老母再盡人事。文明與瘋癲的差距,原在一線之間,生與死的分野,何嘗可以盡信?作為家族、社會的零餘者,他不按牌理出牌。再譫思狂妄間,在嘻笑怒罵間,在妓女的兩腿間,他執行自己的拾骨儀式。我更要說,舞鶴拾骨儀式的極致,體現在他的語言及敘事方式。當有關國族、倫理、個人主體的「大敘述」早已分崩離析(或未嘗存在),舞鶴僅能從這些敘述的碎片殘骸裡,拼奏本事, ,遙想當年。血肉已經流失,髮膚化歸塵土,起死回生,談何容易?唯有此時,舞鶴檢視文字、語言的絕對存在,一如檢視母親遺骸掉落的金牙;他想像文字、語言的無盡象徵況味,一如他舔舐女陰深邃豐饒的皺摺。骨頭與文字,肉體的死亡與意義的誕生 ;追根究底,華族的歷史,本就源於在枯骨─甲骨─上的符號。血作者的舞鶴,拾骨者的舞鶴。這大約是舞鶴「餘生」志業所在了。……..

  17. 五、作為拾骨者的舞鶴2 • 現當代台灣文學一直有個悲情傳統。控訴不義,審理傷痕,成為作家重塑台灣主體的必要手段。舞鶴屬於這一傳統,但比絕大多數同儕走得更遠。他不寫有血有淚的東西,因為明白明日的血與淚有時而盡。真正刻骨銘心的經驗,像化石、像枯骨,深埋地下,總在等待重見天日的時刻。舞鶴的拾骨工作提醒我們:我們每個人心中,不都有一座墳?每個人都是自己那座墳的拾骨者。 ─王德威

  18. 六、反思時間 • 舞鶴〈拾骨〉為什麼用如此怪誕的敘述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悲傷? • 舞鶴〈拾骨〉中的敘述者實際上是一個精神病患,也是現實生活的失敗者,但因為身心的裂變,反而使他比其他兄弟更能貼近亡母,你認為舞鶴想表達什麼? • 以非理性化(如瘋狂)放逐自我的人一直為我們的社會所邊緣化,甚至遭到排擠、隔離的命運 ,你認為這是什麼樣的暴力?愛情關係在這種暴力之下的命運又是如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