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尋找平衡點 —— 香港地理課程發展的經驗

尋找平衡點 —— 香港地理課程發展的經驗. 林智中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社會需要. 科技發展. 學生特質. 課程設計. 政治狀況. 學科知識 的發展. 學科的本質. 課程設計的考慮因素. 對地理科的訴求:以 IGU-CGE 的 《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爲例 》. 知識和理解 技能方面 態度和價值觀. 知識和理解. 認識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構下審視國內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間的相互關係 認識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統(地形、土壤、水體、氣候、植被),以便理解各生態系統內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

felix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尋找平衡點 —— 香港地理課程發展的經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尋找平衡點——香港地理課程發展的經驗 林智中 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

  2. 社會需要 科技發展 學生特質 課程設計 政治狀況 學科知識 的發展 學科的本質 課程設計的考慮因素

  3. 對地理科的訴求:以IGU-CGE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爲例》對地理科的訴求:以IGU-CGE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爲例》 • 知識和理解 • 技能方面 • 態度和價值觀

  4. 知識和理解 • 認識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構下審視國內外的事件以及理解空間的相互關係 • 認識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統(地形、土壤、水體、氣候、植被),以便理解各生態系統內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 • 認識地球上的主要社經系統(農業、聚落、運輸、工業、商業、動力、人口及其他),以便對地方有所認識。 • 認識地球上不同的人種和社會,以鑒賞人類豐富的文化 • 認識作爲日常活動空間的本區和國家的結構和運作,以及 • 認識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戰和機會。

  5. 技能 • 利用以文字、數據和符號等形式表達的資料,如課文、圖片、圖表、表格、圖解和地圖等 • 練習怎樣進行實地考察、繪製地圖、進行訪問、理解二手資料和運用統計數據 • 利用信息傳播、思考、實踐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從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規模的地理課題。此一探究過程將會鼓勵學生: • 提出問題和困難 • 收集和組織信息 • 處理資料 • 分析資料 • 評估資料 • 發展通則 • 作出判斷 • 作出決定 • 解決難題 • 齊心合力參與集體工作 • 知行合一

  6. 態度與價值觀 • 對周圍的環境以及地球上各種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徵産生興趣; • 一方面欣賞自然世界的美,一方面體會人類各種不同的生活情況; • 關注後代的生活和環境的質素與規劃; • 了解態度和價值觀在作決定時的重要性; • 時刻準備充份和負責地把地理和知識應用於私人、專業和公共生活上; • 尊重別人的平等權利; • 以「世界人權宣言」爲基礎,積極尋求方法,以解決國際、國家、地區和本土的問題。」

  7. 對香港地理課程有什麽訴求呢?

  8. 經濟 香港地理課程 知識與技能如何平衡 政治 如何吸引學生報讀 價值觀 學科更新 社會需要

  9. 經濟 • 經濟轉型 • 工業空洞化 • 第三產業:衝擊 • 爲經濟競爭力服務 • 適應全球化的挑戰

  10. 政治 過往: 中小學課程: 非政治化 • 地理課程: 中國大陸: 我們的近隣 • 97回歸,一國兩制,加強對祖國的認識 • 國民教育

  11. 學科的更新 • 地理信息系統GIS • 例子: 工業地理(multi-point production)

  12. 如何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讀? • 初中: 分科、統整 • 中四、五: 選修 • 中六、七: 選修 • 新高中: 選修

  13. 公開考試人數

  14. 如何處理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有限的課時? • 如何平衡全球認識和國情教育? • 如何保持地理科的吸引力?

  15. 回歸後的香港課程 • 1998年實施的初中地理課程 • 2003年實施的高中(中四—中五)地理課程 • 將於2009年實施的新高中(中四—中六)地理課程

  16. 1998香港新初中地理——議題爲本,探究教學

  17. 初中地理課程——優點 • 內容生活化 • 提高學習興趣 • 較易培養共通能力與價值觀

  18. 初中地理課程——不足 • 個案研習和議題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程的學科知識完整性

  19. 2002高中地理課程

  20. 高中地理課程——優點 • 主題部分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地理知識及概念,議題部分可以應用這些知識及概念,了解和解構學生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的重要議題,在學習過程中,協助學生培養技能及價值觀。 • 高中課程議題與初中的議題盡量不重複

  21. 高中地理課程——不足 • 內容涵蓋面不足,如沒有有關岩石、海岸地貌、生態系統的學習 • 這些課題: • 與學生生活有關 • 地理科的核心內容

  22.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必修單元

  23.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選修單元

  24.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優點 • 通過必修和選修部分,學生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課題,不失爲一個解決學生興趣不同的方法。 • 新高中課程的設計顯示了設計者嘗試在學科的學術性、應用性及學生學習興趣中取得平衡。 • 課程文件中明確地說明了期望學生能發展運用地理信息系統的能力

  25.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1) • 議題探究和地理概念的關連出現了不少問題。 • 例子: 全球增温

  26. 全球增溫-事實還是虛構? • 本單元旨在介紹全球增溫的議題,并以此作爲人与自然環境互動的典型例子。此議題引起的主要爭議,是全球增溫究竟是事實還是虛構,本單元將對此驗證。除了探討全球增溫的成因和影響外,本單元的重點在于分析全球增溫是真正的氣候轉換還是一個長期性的氣候波動。透過探究此議題,學生可對全球氣候元素和相關形態有基本的認識,并更清楚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所造成的改變、這些改變的含意,以及這些改變對人類活動的性質和形態所帶來的影響。

  27.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2) • 新高中課程中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學習的問題。 • 傳統文化:不考不教 • GIS:紙筆考試有困難 • 校本評核: 15%

  28. 2009新高中地理課程——不足(3) • 未能有效地照顧個別差異 • 新高中學制: 中六學生能力差異很大 • 過往: 中六學生: 最好的40%

  29. 結論 • 從過往十年頒佈的香港地理課程裏,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到他們努力地平衡這些訴求。 • 當然,平衡並不等於沒有價值取向。近年香港的地理課程明顯地注重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大力推廣探究式教學;以議題來組構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了對中國地理的學習。

  30. 這種取向基本上能與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發展配合,不過,仍有不少問題。這種取向基本上能與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發展配合,不過,仍有不少問題。 • 在課程設計中,我們很難做到完全滿足不同的訴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