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k likes | 1.33k Vues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章. 心力衰竭 ( Heart Failure ). 主任医师 教 授. 长沙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阳旭军. 学时数: 3 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原则、药物合理应用 2 、掌握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抢救方法 3 、熟悉急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类型、诊断、鉴别诊断. 1/ 102. 参考文献.
E N D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二章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主任医师 教 授 长沙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阳旭军 学时数:3学时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临床类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原则、药物合理应用 2、掌握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抢救方法 3、熟悉急性心功能不全临床类型、诊断、鉴别诊断 1/102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12)
定 义 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
分类: 按发生过程:急性和慢性 按症状和体征:左、右、全心功能不全 按机理:收缩性和舒张性 5 5
心衰的流行病学 • 患病率约 1.5%~2.0% >65岁 6.0 %~10% • 有症状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 40年中,心衰死亡增加了6倍,发病率继续增长 • 我国35~74岁城乡居民患病率为0.9% 男 0.7%,女 1.0% 心衰患者约400万 • 心衰的死亡原因:泵衰竭 59% 心律失常 13% 猝死 13%
CH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均可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1. 心肌病变(基本机制:心肌重构→心肌结构、功能、表型改变) 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心肌结构损害、心肌代谢障碍 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心肌肥厚
其特征为: 1.伴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 2.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衰从代偿走向失代偿的转折点; 3.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 临床可见:心肌肌重、心室容量的增加; 心室形状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2. 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后负荷):心脏射血的阻 力增加 容量负荷过重(前负荷):回心血量增加 10
心脏功能的生理基础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缺血性心肌损害、心肌炎或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糖尿病性心肌病等) 原发性心肌损害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左、右心分流或动静脉分流全身血容量增加,如贫血、甲亢 心肌收缩力↓ 高血压、瓣膜狭窄 前负荷 ↑ (舒张期容量) 后负荷↑ (射血阻抗) 心排血量↓ 心脏机械结构完整性 房室收缩协调性↓ 心率↑
诱 因 • 感染:肺部感染、上呼吸道 、感染、IE • 心律失常:房颤最多见 心排血量↓30% • 水、电解质紊乱 • 妊娠、输液/盐过多过快 • 过度劳累 肺部感染合并肺淤血
环境、气候急剧变化:环境嘈杂…… 情绪剧烈变化 治疗不当:洋地黄用量不足、过量 高动力循环:严重贫血、甲亢 肺栓塞 原有心脏病加重:AMI、风心病风湿活动
病理生理 一、代偿机制:心肌收缩力减弱时,为保证正常心排血量,通过以下代偿机制 1. Frank-Starling机制(主要针对前负荷增加):被动的应激反应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心排血量增加 2. 心肌肥厚(主要针对后负荷增加):心肌细胞数量不增加,以心肌纤维增多为主
3.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心脏排血量不足,心房压力增高) (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并提高心率以提高心排血量 (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引起心肌重塑:心肌收缩力增强,周围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增加心排血量,可引起心肌重构 15
二、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变化 1.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心房内)]和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心室内)]变化: 分泌都增加,增高的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是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2.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on, AVP):由垂体分泌,具有抗利尿和周围血管收缩作用 3. 内皮素(endothelin):由血管内皮释放的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作用,心力衰竭时内皮素水平升高
三、舒张功能不全:见于心肌肥厚、肥厚性 心肌病 四、心肌损害和心肌重构(remodeling):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防止心衰就是要防止心肌重构
心力衰竭——神经体液的代偿和失代偿 细胞因子或 血管活性因 子活性异常 交感神经激活↑ 液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代偿 水、钠潴留 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Ⅱ 儿茶酚胺 毒性作用 心肌耗氧量增加 心肌氧供应降低 过度氧化 水肿 肺瘀血 失代偿 心肌细胞功能 障碍和坏死 心肌细胞凋亡 治疗目标 心肌重构 血流动力学异常 心衰症状 体征加重 功能恶化 疾病进展
临床表现 左心功能不全 1. 症状 • 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气促→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 咳嗽、咳痰、咯血 •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2.体征 肺部湿性罗音 心脏体征-心脏扩大、P2亢进、舒张期奔马律 20
2. 体征: 原心脏病体征 HR 奔马律 P2 两肺底湿啰音、哮鸣音
右心功能不全 1. 症状 *消化道-胃肠和肝脏淤血 *劳力性呼吸困难 2. 体征 *水肿-低垂性、对称性、压陷性; 胸腔积液 *颈静脉征-肝颈静脉反流征 *肝脏肿大-心源性肝硬化,腹水 *心脏体征-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 下肢凹陷性水肿 颈静脉怒张
全心衰竭 ◆继发于左心衰的全心衰 肺淤血的症状减轻-右心排血量减少 ◆左、右心室同时衰竭 1.肺淤血-常不严重 2.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 胸片:心脏大小、形态异常,肺淤血 • UCG:心脏扩大、EF(收缩性):正常LVEF>50% , ≤40%是收缩性心衰的标准 • 心房扩大而EF不(舒张性),E/A>1.2 • 血流动力学:PCWP12mmHg,右心衰时周围静脉压升高>15cmH2O
诊断标准 • 收缩性心衰: 1.左室增大、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 2.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 3.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 • 舒张性心衰: 1.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2. 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 3.UCG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 4.UCG检查无心瓣膜疾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或限制型(浸润性)心肌病等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分级 主观分级:Ⅰ、Ⅱ、Ⅲ、Ⅳ级(NYHA) 客观评定:A、B、C、D期 病因诊断 6分钟步行距离<150m——重度心衰 150~450 m——中重度心衰 >450 m——轻度心衰 25
鉴别诊断 • 右心衰需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鉴别
治 疗 治疗目的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心衰各阶段防治措施 一、阶段A——“前心衰阶段” • 包括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 主要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 也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最终可累及心脏的近年流行病 • 此外还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的病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等患者
阶段A治疗措施 针对控制危险因素和积极治疗高危人群原发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降血压至目标水平、戒烟、纠正血脂异常、规律运动、限酒、控制代谢综合征…… 多重危险因素者应用ACEI、ARB 30
二、阶段B——“前临床心衰阶段” 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室肥厚、无症状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史等 • 相当于无症状性心衰,或NYHA心功能I级 • 积极治疗极其重要,关键是阻断或延缓心肌重构
阶段B治疗措施: 1.阶段A所有措施 2. ACEI、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LVEF低下者,不论有无心肌梗死史 3.MI后LVEF低,不耐受ACEI,可用ARB 4.冠心病合适病例应作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5.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瓣膜狭窄或反流者,可作瓣膜置换或修补术 6.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用于MI后、LVEF≤30%、心功能I级、预计存活时间>1年
三、阶段C——临床心衰阶段 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 病史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或目前虽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以往曾因此治疗过 包括Ⅱ、Ⅲ级和部分Ⅳ级心功能患者
阶段C治疗措施 所有阶段A、B的措施 常规用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 改善症状可加:地高辛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等可用于某些选择性患者 CRT、ICD可选择合适病例应用
四、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 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 • 经积极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特殊干预(因心衰需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需长期在家静脉用药、等待心脏移植、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也包括部分Ⅳ级) • 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时间仅3〜4个月 35
阶段D治疗措施 所有阶段A、B、C的措施 并可应用: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以缓解症状 肾功能不全严重,水肿又变成难治性,可用超滤法或血液透析 注意、适当处理重要合并症:睡眠障碍、抑郁、贫血、肾功能不全等
心衰的一般治疗 一、去除诱发因素 二、监测体重 三、调整生活方式 四、心理和精神治疗 五、避免使用的药物
五、心衰避免使用的药物 1.非甾体类抗炎药和COX-2抑制剂(可引起钠潴留、外周血管收缩,减弱利尿剂和ACEI的疗效,并增加其毒性) 2.皮质激素 3.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4.大多数CCB: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短效二氢吡啶类 5.“心肌营养”药:辅酶Q10、牛磺酸、抗氧化剂、生长激素、甲状腺素、1,6-二磷酸果糖等,疗效不确定且与治疗心衰的药物之间可能有相互作用
心衰的药物治疗 • 常规治疗(包括联合):利尿剂、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 • 进一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等:地高辛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重度心衰
1.利尿剂 机制:降低心脏前负荷。排钠利尿,缓解 症状迅速,数小时起作用 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CHF的基础 (1)唯一能够最充分控制CHF的液体潴留 (2)能更快的缓解CHF症状 (3)不能单独用于CHF C期的治疗 40
原则:长期小剂量维持,提倡无限期使用 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等) 神经内分泌激活 低血压 氮质血症 干扰血脂代谢
利尿剂分类 ①排钾利尿剂: a.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DHCT, 双氢克尿塞) 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属中效利尿剂 口服,25~50mg,2~3次/d,较缓和 适于合并高血压、轻度水潴留的心衰病人 注意低钾、高血糖、尿酸增高、血脂异常
b.呋塞米(furosemide,速尿) 袢利尿剂,属快速强效利尿剂 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20mg,2~3次/d, 快速、强效 用于急性和重度心功能不全 注意低钾、低血压 c.布美他尼(bumetanide,丁苯氧酸) 作用是呋塞米20~30倍,排钾作用是呋塞米的1/20~30
②保钾利尿剂 作用于远曲小管,利尿效果不强且缓慢 a.螺内酯(spironlactone,安体舒通) 口服,20mg,3次/d,更缓慢 注意预防高钾
b.氨苯蝶啶50—100mg,Bid ◆临床上常合用保钾利与排钾利尿剂 ◆利尿剂抵抗(常伴心衰症状恶化)对策: 呋塞米静脉注射40mg,继以持续静脉滴注 (10~40mg/h); 可联合使用≥2种利尿剂或短期用小剂量增加肾 血流药物(如:多巴胺100~250㎍/min) 45
慢性CHF+液体潴留治疗中推荐使用的口服利尿剂慢性CHF+液体潴留治疗中推荐使用的口服利尿剂
阻 断 ARB 2. ACE抑制剂(ACEI) ——拮抗神经体液机制,抑制心室重塑 ACEI 激肽原 血管紧张素原 激 肽 释放酶 抑 制 肾素 缓激肽 Ang I ACEI BK β2受体 Ang II 无活性肽 AT3受体 AT4受体 AT1受体 血管舒张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 ↑EDHF AT2受体 ? 血管收缩 增殖 基质形成 醛固酮分泌 血管舒张 抗增殖 凋亡 血管完整性 PAI-1
ACEI应用要点 ◆全部慢性CHF必须应用ACEI,包括阶段B无症状性心衰和LVEF<40%~45%者,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ACEI须终身应用。阶段A人群也可应用 ◆ACEI一般与利尿剂合用,无液体潴留亦可单独用 ◆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有协同作用。ACEI与阿司匹林合用并无相互不良作用。对冠心病患者的利大于弊
◆ACEI禁忌证:对ACEI曾有致命性不良反应(如严重血管性水肿)、无尿性肾功能衰竭者或妊娠妇女须绝对禁用◆ACEI禁忌证:对ACEI曾有致命性不良反应(如严重血管性水肿)、无尿性肾功能衰竭者或妊娠妇女须绝对禁用 以下慎用: 1.双侧肾动脉狭窄 2.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265.2µmol/L(3mg/d1] 3.高血钾症(>5.5mmol/L) 4.SBP<90经处理、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决定是否应用ACEI 5.左室流出道梗阻(AS、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