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麻风菌抗酸染色

麻风菌抗酸染色. 重要性. 麻风查菌对于麻风病的诊断、分型、疗效观察、复发、耐药的判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抗酸染色法是麻风菌检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为快速、简便、使用,检出时间短、对器械要求不高,是麻风病多菌型病人诊断的金标准。. 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fo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麻风菌抗酸染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麻风菌抗酸染色

  2. 重要性 • 麻风查菌对于麻风病的诊断、分型、疗效观察、复发、耐药的判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 抗酸染色法是麻风菌检查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为快速、简便、使用,检出时间短、对器械要求不高,是麻风病多菌型病人诊断的金标准。

  3. 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原理: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碳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4. 方法: 皮肤切刮取材 涂片 固定 染色

  5. 取材部位:选择新鲜而明显的皮损及眶上、下颌、耳垂等6个部位处,刮取组织液,均匀地涂在玻片上。取材部位:选择新鲜而明显的皮损及眶上、下颌、耳垂等6个部位处,刮取组织液,均匀地涂在玻片上。

  6. 固定:1.酒精灯;2.甲醇

  7. 抗酸染色程序 • 在玻片涂膜上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置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出蒸气,稍停,再热;反复三次,共历3~5min,清水缓缓冲洗;注意切勿使染液沸腾或干涸。 • 加1%盐酸乙醇液脱色1/2~1min,至无红色脱落,再用流水缓缓冲洗;切勿直接冲涂膜处。 • 用0.3%美蓝水溶液复染1~3min,然后流水自片端缓缓冲洗、晾干、镜检。 • 麻风杆菌呈红色,背景及非抗酸性细菌呈兰色。

  8. 染 色

  9. 镜检 • 麻风杆菌抗酸染色阳性、革蓝氏染色阳性的杆菌。其形态为短杆状、或稍有弯曲,约1~8um长、没有鞭毛、芽孢。麻风杆菌具有的多形性是麻风杆菌的重要特征。 • 麻风杆菌通常有三种形态: 1. 完整菌:菌体完整、着色深且均匀、两端半圆、 两侧整齐、长为宽的4倍。 2. 断裂菌:由于胞浆外溢,菌体着色不均,呈断 裂状态。 3. 颗粒菌:是指染色不均匀的菌体,如串珠样、 竹节样、哑铃形及颗粒形等形态的菌体。

  10. 细菌密度指数(BI): 油镜(10×100倍)下检查,麻风菌呈鲜红色,背景呈浅蓝色。阴性涂膜至少查100个视野。每个涂膜中的菌量以细菌指数表示; • 1+ 平均每100个视野有细菌1~10条 • 2+ 平均每10个视野有细菌1~10条 • 3+ 平均每1个视野有细菌1~10条 • 4+ 平均每1个视野有细菌10~100条 • 5+ 平均每1个视野有细菌100~1000条 • 6+ 平均每1个视野有细菌1000条以上,有菌球。 每名病人每次至少应选5个部位,各做1个涂膜。将5个涂膜所得的加号数的和除以5,即为该病人的细菌指数。

  11. 注意事项: 1.无菌操作; 2.涂片厚度要适中; 3.固定; 4.冲洗;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5.染色时间; 6.初染加热的温度,勿沸腾;加热时间与加热温度是影响抗酸染色法效果的重要因素。

  12. 讨论 • 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金法祥认为:如采用室温冷染10分钟,由于化疗后, 大多菌体发生变异, 有的变为短粗状, 抗酸能力受影响, 菌体着色较淡, 经验不足者往往误为其他杆菌, 同时存在着假阴性情况。 • 热染法能保证所有的阳性涂片,抗酸杆菌着色鲜明, 如把复染时间控制在20 一30 秒内, 背景视野淡兰, 层次分明, 镜检者不易感到疲劳。

  13.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董彬也认为热染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冷染法, 与金法祥报道结果一致。而其采用孔雀绿作为复染液, 镜下背景为淡绿色或绿色。0.4%孔雀复染液复染的阳性率高于亚甲蓝复染片。 • 新疆医科大学张凤娥等对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抗酸染色,总结出:(1)一定要将切片蜡脱尽; (2)染色时要用阳性切片作对照。

  14. 谢谢 1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