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數學課程研究的現況與發展

數學課程研究的現況與發展. 徐偉民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 研究發展的軌跡. 場景. 課程的重要. 從意義來看 課程在拉丁文 (currere, verb) 的原意是 ” 跑道 ” To run/ to proceed, means the course of a race 課程是引導學習者從起點跑向終點的歷程 需要有學習的內容或材料 ( 有計畫的 ) 需要有互動 ( 與引導者或與內容本身 ) 需要去評估與檢驗 ( 是否達成目標 ). 課程的重要. 從研究上來看 數學課程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數學課程研究的現況與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數學課程研究的現況與發展 徐偉民 屏東大學科普傳播學系

  2. 研究發展的軌跡

  3. 場景

  4. 課程的重要 • 從意義來看 • 課程在拉丁文(currere, verb)的原意是”跑道” • To run/ to proceed, means the course of a race • 課程是引導學習者從起點跑向終點的歷程 • 需要有學習的內容或材料(有計畫的) • 需要有互動(與引導者或與內容本身) • 需要去評估與檢驗(是否達成目標)

  5. 課程的重要 • 從研究上來看 • 數學課程是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 • 教師上課時大都使用教科書中的數學問題(Grouws, Smith, & Sztajn, 2004) • 教師在數學教學時對教科書有依賴的傾向(Stein, Remillard & Smith, 2007; 徐偉民,2013)

  6. 課程的重要 • 從政策上來看 • 各國進行數學課程改革時,首先改革的便是課程的目標與內容 • 臺灣不同時期的數學課程內容 • 美國發展standards-based curriculum • 新加坡,芬蘭,大陸也進行數學課程的改革 • 所以,數學課程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

  7. 課程的重要 • 課程研究逐漸受到學界重視 • 投注了經費與人力, 改革課程的成效如何? • 美國學生國際測驗表現不佳, 是否是課程內容的問題?(Ex: one mile wide, one inch deep) • 教師對改革課程的觀點與態度為何? • 改革課程對教室內實際的教學表現影響為何? • 改革課程是否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成效?提升的是哪一個層面的學習成效? • 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究竟為何?

  8. 課程研究的面向 • 課程的多重意義 教師詮釋與轉換

  9. 課程研究的面向 • 課程多重意義衍生的研究議題 • 課程研究的議題至少包含了 • 課程本身的研究—指written curriculum的部分 • 課程與教師的互動—指intended and enacted curriculum的部分 • 課程, 教師, 學生學習三者間的關係—課程和學生之間不是簡單的直線關係, 教師是關鍵的中介變項 • 就各個議題分別說明研究的現況與發展

  10.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屬於此類 • 許多國內外研究均針對不同國家的教科書進行比較研究, 例如 • 陳仁輝、楊德清(2010)。台灣、美國與新加坡七年級代數教材之比較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8(1),43-61。 • 徐偉民(2013a)。國小數學教科書數學問題類型與呈現方式之比較分析-以臺灣、芬蘭、新加坡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1(3),263-289 • Charalambous, C. Y., Delaney, S., Hsu, H.-Y., & Mesa, V. (201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Fractions in Textbooks from Three Countries.Mathema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2), 117-151.

  11. 書寫課程的研究 • 進行教科書研究的思考1 • 研究目的與焦點為何? • 有哪些分析架構可參考?

  12.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架構之一:NRC(2004)

  13. 書寫課程的研究 • NRC(2004)要求課程評鑑需要 • 檢視某一課程計畫(curriculum program)或兩個以上課程計畫的比較 • 要使用數學教育、數學、或評鑑領域所認可的方法論 • 針對課程計畫中某一個主要的部分進行探究

  14.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架構之二:Remillard (2005) • 主觀的計畫 • 課程編寫的哲學與目的 • 客觀的結構 • 數學概念的呈現方式 • 數學問題的呈現方式 • 使用的材料物件和呈現方式 • 編排的結構 • 呈現的外觀和聲音(voice)

  15.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架構之三:Charalambous等人 (2010) • 橫向分析 • 背景資料—名稱, 頁數, 出版年份, 作者等 • 整體結構—單元數量及頁數, 單元結構, 單元順序等 • 縱向分析 • 和學生的溝通—數學內容, 數學練習, 態度 • 對學生的要求—潛在的認知需求, 回應的方式 • 連結—與課綱的連結, 與情境的連結等

  16. 書寫課程的研究 • 進行教科書研究的思考2 • 要進行全面的比較或單一主題的比較? Why? • 採用的方法—內容分析法 • 文件分析時主要採用的方法 • 要決定分析單位 • 要有合適的分析類目—由理論而來或自行發展, 根據研究目的來決定 • 偏向量化取向的分析, 但通常會結合質性的分析

  17.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目的: 以國際測驗表現傑出的芬蘭與新加坡為對象, 與台灣數學課程進行比較 • 了解三國教科書中數學問題類型與呈現方式的異同 • 方法: 採內容分析法 • 以數學問題為分析單位 • 數學問題類型的分析類目—採Stein等人(2000)的分類標準; 呈現方式的分析類目—採Zhu & Fan (2006)對表徵型態的分類, 並以單元為單位來分析其呈現的順序與特色

  18.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從採用的分析架構來看 • 屬於NRC (2004)的初級成分中的課程計畫成分 • 屬於Remillard (2005)客觀結構的部分 • 屬於Charalambous等人(2010)縱向分析中與學生溝通及對學生要求的部分 • 從NRC (2004)課程評鑑的標準來看 • 符合第1, 2點的要求

  19.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各類目信度分析的結果 表2 數學問題類型分析信度結果 表3 數學問題表徵型態分析信度結果

  20.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資料的分析 • 量的分析—每個數學問題會被歸類兩次, 一是問題類型, 一是表徵型態 • 從分配上來了解三國課程的取向與目的 • 質的分析—以單元為單位來看呈現的順序與編排的結構 • 除了從定性資料來呈現三國課程結構上的異同外, 也可藉此了解其編排的意圖與目的

  21.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結果1—數學問題類型的分布

  22.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結果2—數學問題表徵型態的分布

  23.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結果3—問題呈現順序與特色, 臺灣

  24.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結果3—問題呈現順序與特色, 芬蘭

  25.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範例—以徐偉民(2013a)為例 • 結果3—問題呈現順序與特色, 新加坡

  26.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的批評 • 比來比去, 價值與意義何在? • 提供給編輯者與教師教學參考 • 可以檢視與理想課程間的落差 • 為下一階段課程使用或學生學習影響研究的基礎 • 未來研究的議題 • 不同國家課綱的比較(含形成的脈絡) • 數學課程發展史的探討(64, 82, 90, 92課程)

  27. 書寫課程的研究 • 教科書研究未來的挑戰與思考 • 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來進行分析? • 方法的挑戰與突破 • 有沒有不同的類目可以對教科書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 如語詞分析, 檢視不同族群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可能造成的影響? • 如劉玉玲(2014)。國小數學教科書文字題詞彙之分析。 • 不能只停留在教科書分析階段 • 需繼續探討課程下一階段的議題

  28. 課程與教師的互動 • 教師是主動詮釋課程的主體 • 受教師信念, 知識, 教學經驗, 目標設定等影響 • 引發以下課程相關的研究議題 • 課程使用(curriculum use) • 課程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29.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Beliefs/goals/experience ~Pedagogical design capacity ~Perception of curriculum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Tolerance for discomfort ~Identity Context Curriculum -Subject: The philosophy and aims of the curriculum written. -Objective: Representations of concepts, Material objects and Representations, Representations of tasks, Structures, Voice, Look Participatory Relationship Planned Curriculum Enacted Curriculum Students Context 課程與教師的互動 • 一個互動的架構: Remillard (2005)

  30. 課程使用 • 四個觀點的演變—對教師角色定位的轉變 • 實證主義觀點, 教師是執行者, 焦點在教師使用教科書的忠實度 • 結合實證論和詮釋論, 教師是設計者, 焦點在哪些因素影響了教師的決定 • 詮釋論觀點, 教師是詮釋者, 根據特殊的教室情境進行調整, 不會出現完全執行的情況 • 社會文化觀點, 教師參與文本的互動, 焦點在兩者間的互動關係與影響因素

  31. 課程使用 • 目前課程使用研究的焦點 • 主要在探討教師使用課程的忠實度(fidelity)以及影響的因素 • 教師教科書使用的情形有三種 • 完全使用(offloading) • 部分改編(adaptation) • 完全設計(improvisation) • 是一條連續的線

  32. 課程使用 • 目前相關的國內外研究 • 徐偉民(2013b)。國小教師數學教科書使用之初探。科學教育學刊,21(1),25-48 • Lloyd, G. (2008). Curriculum use while learning to teach: One student teacher’s appropri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material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9(1), 63-94.

  33. 課程使用 • 進行教科書使用研究的思考 • 目的在探討教師和教科書間的互動關係 • 如何去落實Remillard (2005)所提的架構? • 如果要針對忠實度進行探討 • 那, 分析的單位是什麼? • 如何計算所謂的忠實度? • 如何探討影響教師課程使用的因素?

  34.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 目的有二 • 瞭解國小教師數學教科書使用的情形 • 探討教師教科書使用時的考量因素 • 方法 • 採個案研究法 • 針對7位不同背景的教師(學校位置, 學經歷)進行一年兩階段的教學觀察與訪談 • 符合探究課程使用的研究焦點與架構

  35.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 觀察資料分析 • 同樣以數學問題為單位 • 觀察量表根據Tarr, McNaught, & Grouws (2012)的計算方式來發展 • 以權重的方式來計算: 和教科書完全相同乘以1, 大部分漢教科書相同乘以2/3, 少部分相同乘以1/3, 完全不同為0 • 分為例題和練習題兩部分來看, 發展出TCT (Tasks Content Taught), TPT (Tasks Procedure Taught)兩個指標

  36.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37.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 TCT, TPT的計算方式, 愈接近1忠實度愈高

  38.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 訪談資料分析 • 採用半結構式訪談, 例行性與定期性訪談 • 以一組對話(涉及相關概念)為單位進行分析 • 兩位分析人員進行試行分析並建立評分者信度 • 兩次, 由.76 (22/29)到.91 (30/33) • 分析以過去研究的所得的結果為基礎 • 分為教師個人, 學生, 課程, 脈絡 • 但仍保持開放的態度來進行歸類

  39. 課程使用—觀察結果

  40. 課程使用-訪談結果

  41.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3b)為例 • 教師偏向課程忠實的使用者 • 一般來說內容忠實度高於程序忠實度 • 例題忠實度高於練習題忠實度 • 教師考量的因素以教師與學生為主(佔71.6%) • 考量教師的教學知識與對數學教學與學習的觀點 • 考量學生的程度與特性 • 考量教科書的權威角色, 脈絡因素最少 • 教科書使用是多因素綜合的結果

  42. 課程使用 • 課程使用研究未來的挑戰與思考 • 台灣現場教師使用的情況與研究結果相似嗎? • 如何進行大規模的抽樣調查?如何發展合適的工具? • 教師考量的因素也類似嗎? • 關鍵在於研究設計與工具的開發 • 國高中數學教師課程使用的情形如何? • 教師使用的忠實度高, 代表的意涵為何? • 學生學習表現是否都來自教科書?課程實施情況如何? • 師資培育者如何看待這結果?

  43. 實施課程的研究 • 意義 • 教師在教室內實施的數學課程 • 由教室內師生共同參與的數學活動所組成, 但教室內參與的數學活動為何? • 和原有的書寫課程(教科書)不同 • 和課程使用略有不同 • 目的 • 了解教師實施的方式及對學生學習可能的影響 • 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更直接的影響, 同時了解與教科書內容的異同

  44. 實施課程的研究 • 目前相關的國內外研究 • 徐偉民(2011)。數學課程實施:一位國小資深教師的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2),101-122。 • Tarr, J. E., McNaught, M., & Grouws, D. (2012).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measure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nsights from a three-year curriculum evaluation study. In Weiss, D. Heck, K. Chval, & S. Ziebarth (Eds.), Approaches to studying the enacted mathematics curriculum. Greenwich, NC: Information Age.

  45. 實施課程的研究 • 進行課程實施前的思考 • 要如何分析所謂的課程實施? • 需要一個理論的架構 • 有了架構要如何針對每一個向度進行分析? • 同樣涉及到分析單位與分析類目的問題 • 初探的議題, 如何尋找研究對象 • 以能豐富地呈現樣貌為優先考量, 個案研究

  46. 實施課程的研究 • 課程實施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1a)為例 • 以一位國小資深教師(6年級)為對象 • 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分享經驗(參與4年輔導團) • 以Stein, Remillard & Smith (2007)的架構為主 • 主張教室內的數學活動以數學問題的解題為焦點 • 從數學問題的來源, 類型, 實施方式三個面向來了解教師數學課程實施的樣貌 • 探討教師課程實施的情形與影響因素

  47. 實施課程的研究 • 課程實施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1a)為例 • 分析面向之一: 數學問題的來源 • 可以從課程使用的類別來分類, 包括完全使用, 部分改編, 完全自編三個類別 • 分析面向之二: 數學問題的類型 • 採用Stein等人(2007)的分類, 包括記憶型, 無連結程序型, 具連結程序型, 做數學四類 • 分析面向之三: 數學問題的實施方式 • 以師生互動與教學實施的活動來進行歸類

  48. 實施課程的研究 • 課程實施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1a)為例 • 結果1: 數學問題的來源 • 共用了79個問題(教科書中只有57個問題) • 12個問題與教科書相同(15%), 59個問題微調但目的相同(75%), 8個問題完全不同(10%) • 偏向主動調整與使用教科書中的數學問題

  49. 實施課程的研究 • 課程實施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1a)為例 • 結果2: 數學問題的類型 • 以高認知問題為主的課程實施

  50. 實施課程的研究 • 課程實施研究範例—以徐偉民(2011a)為例 • 結果3: 數學問題的實施方式 • 有36個問題採小組合作討論方式實施 • 有66個問題要求學生發表並說明解法, 並針對錯誤或特殊的解法帶領全班進行釐清 • 偏向採用開放且雙向互動的方式, 來理解並澄清彼此的解題思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