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 第 8 章 水溶液

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 第 8 章 水溶液. Chapter 8 Water Solution . 本章教学要求. 1. 进一步掌握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2. 了解稀溶液的通性。. 3. 初步了解强电解质理论。. 本章教学内容. 8-1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8-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8-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 Concentration and solubility of solution. Colligative properties dilute nonelectroiyte solution.

garlan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 第 8 章 水溶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篇 水溶液化学原理第8章 水溶液 Chapter 8 Water Solution

  2. 本章教学要求 1. 进一步掌握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 2. 了解稀溶液的通性。 3. 初步了解强电解质理论。

  3. 本章教学内容 8-1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8-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8-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Concentration and solubility of solution Colligative properties dilute nonelectroiyte solution Theory of strong electrolyte solution

  4. 8-1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concentration and solubility of solution) 8-1-1 溶液的浓度(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广义的浓度定义是溶液重的溶质相对于溶液或溶剂的相对量。 狭义的浓度定义是一定体积的溶液重溶质的“物质的量”。在历史上由于不同的实践需要形成了名目众多的浓度表示方法,已经学过的浓度表示方法有: 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 类型符 号 单 位 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 M mol/L 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 m mol/kg 质量分数 w 无单位 摩尔分数 x(B) 无单位

  5. 2. 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如:p297表8-1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 3. 各种不同纯度试剂的表示: 优级纯(G.R):Guarantee Reagent (绿色) 分析纯(A.R):Analytical Reagent(红色) 化学纯(C.P):Chemical Pure(蓝色) 实验试剂(L.R): Laboratory Reagent (棕或黄色)

  6. 8-1-2 溶解度(solubility) 1、溶解度——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重形成饱和溶液时,被溶解的溶质的量。 其实,从相平衡的角度理解溶解度更确切,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液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这时把饱和溶液里的物质浓度称为“溶解度”。按此把溶液分为: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 中学里介绍过把某温度 下100克水里某物质溶解 的最大克数叫溶解度.习 惯上按溶解度大小,把 溶液分为: 易溶 >10 可溶 1-10 微溶 0.1-1 难溶 <0.1

  7. 2、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a. 温度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1.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热过程,例如图中KNO3溶于水时是吸热反应; 2.温度升高不利于放热过程,例如Ce2(SO4)3溶于水时是放热反应; 3.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基本上是一条不变的直线; 4.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较为复杂。在305.4K以下的曲线是含10个结晶水的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5.4K以上的曲线则是无水Na2SO4的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8. b. 压力 压力的变化对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一般影响不大,但对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却有很大的影响。 表8-2 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压力的关系

  9. 3、享利定律------气体溶解定律 a.叙述: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质量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b.解释:当气体的压强增加n倍;那么气体进入液体的机会也增加n倍,所以气体溶解的质量也增加n倍。故亨利定律与其它气体的分压无关. c.数学表达式: p=K x (K—— Henry’s constant) 亨利定律只适用于溶解度小,不与溶剂相互作用的气体。所以HCl,NH3等气体都不适用。

  10. Example

  11. 8-1-3 相似相溶原理 (the principle of similitude between solute and solvent) “相似相溶”原理,即非极性物质可以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例如碘溶于四氯化碳中),性物质和离子型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主要表现在: a. 溶质分子于溶剂分子的结构越相似,相互溶解越容易; b. 溶质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与溶剂分子间作用力越相似,越易互溶。

  12. 8-2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colligative properties dilute nonelectroiyte solution) 各种溶液各有其特性,但有几种性质是一般稀溶液所共有的. 这类性质与浓度有关,或者是与溶液中的“粒子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性质无关. Ostwald 称其为“依数性” . 这里非常强调溶液是“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和“稀的”这几个定语的. 溶液的几种性质与水的比较 物质Tb / ℃ Tf / ℃ 20℃ / (g·cm-3) 纯水 100.00 0.00 0.9982 0.5mol·kg -1糖水 100.27 -0.93 1.0687 0.5mol·kg -1尿素水溶液 100.24 -0.94 1.0012

  13. 8-2-1 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拉乌尔定律 (lowering of the vapor pressure of the solvent——Raoult’s law) (1) 溶液蒸汽压下降实验 实验: 在液体中加入任何一种难挥发的物质时,液体的蒸汽压便下降,在同一温度下,纯溶剂蒸汽压与溶液蒸汽压之差,称为溶液的蒸汽压下降(p). 同一温度下,由于溶质的加入,使溶液中单位体积溶剂蒸发的分子数目降低,逸出液面的溶剂分子数目相应减小, 因此在较低的蒸汽压下建立平衡,即溶液的蒸汽压比溶剂的蒸汽压低. 解释:

  14. (2)拉乌尔定律(Raoult’s law) 根据实验结果,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的蒸汽压乘以溶剂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即

  15. Example 已知20 ℃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2.33 kPa.将17.1g蔗糖(C12H22O11)与3.00g尿素 [CO(NH2)2]分别溶于100g水. 计算形成溶液的蒸汽压. Solution 两种溶质的摩尔质量是M1=342 g/mol和M2=60.0 g/mol 则 所以,两种溶液的蒸汽压均为:p=2.33 kPa×0.991=2.31 kPa 只要溶液的质量摩尔数相同,其蒸汽压也相同.

  16. 蒸气压下降引起的直接后果之一 8-2-2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depression of the freezing point) 必须注意到,溶质加到溶剂(如水)中,只影响到溶剂(如水)的蒸气压下降,而对固相(如冰)的蒸气压没有影响. 显然,只有当温度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时(对水而言为 0 ℃ ),这一温度就是溶液的凝固点,所以溶液的凝固点总是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其降低值为Tf. 同理可得,△Tf=Kf·m

  17. Example 冬天,在汽车散热器的水中注入一定量的乙二醇可防止水的冻结. 如在 200 g 的水中注入6.50 g 的乙二醇,求这种溶液的凝固点. Solution (℃) ℃

  18. 蒸气压下降引起的直接后果之二 8-2-3 溶液的沸点升高(elevation of the boiling point) 当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要使其沸腾,即蒸汽压达到外界压力,就必须使其温度继续升高 ,达到新的沸点,才能沸腾. 这叫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越浓,其 p越大,Tb越大,即Tbp,则 Kb为沸点升高常数,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沸点、气化热有关,可由理论推算,也可由实验测定:直接测定几种浓度不同的稀溶液的Tb ,然后用Tb对m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Kb.

  19. Example 已知纯苯的沸点是 80.2 ℃,取 2.67 g萘(C10H8)溶于100g苯中,测得该溶液的沸点为 80.731 ℃,试求苯的沸点升高常数. Solution

  20. 蒸气压下降引起的直接后果之三 8-2-4 溶液的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1)渗透-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使溶液变稀的现象。 (2)渗透压-施于溶液液面阻止溶剂 透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强。

  21. (3)渗透压的测定 内管是镀有亚铁氰化铜 [Cu2Fe(CN)6]的无釉磁管,它的半渗性很好. 管的右端与带活塞的漏斗相连,用以加水,左端连结一毛细玻璃管,管上有一水平刻度(l). 外管是一般玻璃制的,上方带口,可以调节压力. 若外管充满糖水溶液,内管由漏斗加水至毛细管液面到达l处. 因内管蒸气压大于外管,水由内向外渗透,液面l就有变化,若在外管上方口处加适当压力 p,则可阻止水的渗透而维持液面l不变,按定义所加压力 p 就是渗透压.

  22. (4) 渗透压定律 1877年,Pfeffer的实验结果, 在0 ℃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溶液浓度c/g·dm-3渗透压/atm 10.03 0.68 0.068 20.14 1.34 0.067 40.60 2.75 0.068 61.38 4.04 0.066 1%蔗糖溶液在不同温度的渗透压 温度 T/K渗透压/atm 273 0.648 2.37 287 0.691 2.41 295 0.721 2.44 309 0.746 2.41

  23. 1885年,van’t Hoff把这些数据归纳、比较,发现: , n为一常数,并与理想气体常数 R 值相似. 因而认为稀溶液的渗透压定律与理想气体定律相似,可表述为: 式中  是kPa ,T用K, V是摩尔体积,n/V是摩尔浓度, R 用 8.31 k·dm-3·mol-1·K-1

  24. Example 测得人体血液的冰点降低值 Tf= 0.56,求在体温 37℃ 时的渗透压. Solution

  25. Example 有一种蛋白质,估计它的摩尔质量在12000 g·mol-1左右,请用渗透压法测定其摩尔质量是多少? Solution ,因为溶液很稀,可设它的密度和水的1 g ·mol-1相同. 由于蛋白质摩尔质量很大,1%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或溶质摩尔分数都很小,p 与 Tb 值很小( ),若用沸点上升法,不易精确测量, Tf 也相当小( ),用冰点下降法也难以测准,所以用渗透压法最好.

  26. Question (1) 小结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2) 为什么测定普通物质分子量常用冰点下降法而 不用沸点上升法,而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 却又常用渗透压法.

  27. 8-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theory of strong electrolyte solution) 人们最先认识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规律,然后再逐步认识电解质溶液及浓溶液的规律. 几种盐的水溶液的冰点下降情况 盐 m/mol·kg-1 Ti/K(计算值) Ti/K(计算值) KCl 0.20 0.372 0.673 1.81 KNO30.20 0.372 0.664 1.78 MgCl2 0.10 0.186 0.519 2.79 Ca(NO3)2 0.10 0.186 0.461 2.48 1887年,Arrhenius是这样在电离理论中解释这个现象的: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电离的. ●电离“似乎”又是不完全的. 然而,我们知道,强电解质离子晶体,在水中应是完全电离的,那么,这一矛盾又如何解释呢?

  28. I =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1923年,Debye和Hückle提出了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初步解释了前面提到的矛盾. (1)离子氛和离子强度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离子并不是自由的,存在着“离子氛”。 用I—离 子强度表示 离子与“离子氛”之间的强弱,Zi表示溶液中种i离子的电荷数,mi表示i种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则

  29. Example 求下列溶液的离子强度. (1) 0.01 mol·kg-1的BaCl2的溶液. (2) 0. 1 mol·kg-1盐酸和0. 1 mol·kg-1CaCl2溶液等体积 混合后形成的溶液. (1) 所以 (2) 混合溶液中 所以 Solution

  30. (2)活度和活度系数 指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实际发挥的浓度,称为有效浓度或活度.显然 a = fc 这里,a—活度,c—浓度,f—活度系数 ● Z 越高,I 较大,f 的数值越小 ● c 越大,I较大,则 a 与 c 的偏离越大 ● c 很低,I也很小,一般可近似认为 f = 1.0 , 可用 c 代替 a 一个适于 r离子半径 3 × 10 –8cm , I < 0.1mol·kg-1的半经验公式为: 电解质溶液理论至今尚在不断发展,本课程不做要求!

  31. 本章作业 1、4、5、8、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