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88 Vues
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 制作人. 陈飞渡.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三、血浆的化学成分 四、血细胞.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1 、血液: 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一种流体结缔组织。. 2 、组成: 血液是由细胞和液体两部分组成,细胞部分为血细 胞,液体部分为血浆。. 水: 90~92%. 血浆. 化学物质 : 8~10% ( 无机盐、蛋白质等).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继续. 血液的组成. 返回. 3 、血量:.
E N D
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 制作人 陈飞渡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 三、血浆的化学成分 • 四、血细胞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1、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内的一种流体结缔组织。 2、组成:血液是由细胞和液体两部分组成,细胞部分为血细 胞,液体部分为血浆。 水:90~92% 血浆 化学物质:8~10%(无机盐、蛋白质等)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继续
血液的组成 返回
3、血量: (1)血量的概念:人体内血液的总量。 (血浆+血细胞 ) (2)正常值:正常成人血量约为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血液70~80ml。 (3)循环血量:大部分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地循环流动。 (4)贮存血量:小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 (5)贮血库:贮存血液的器官。 4、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男:40~50%;女:37~48% 返回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血液的特性: 1、颜色: 2、比重:1.050~1.060 3、粘滞性:血液4~5;血浆1.6~2.4 (二)血浆渗透压: 1、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纯水渗入溶液中,或从稀溶液 渗入浓溶液中的现象。 2、渗透压:溶液具有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3、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无机离子、尿素、G等小分子 (1)组成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
渗透和渗透压示意图 返回
(2)正常值:血浆总渗透压为768KPa(5776mmHg,7.6大气压)(2)正常值:血浆总渗透压为768KPa(5776mmHg,7.6大气压) 大部分为晶体渗透压,小部分为胶体渗透压 (3.3KPa,20~30mmHg) (3)等渗溶液:与血浆总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例:0.9%NaCl溶液(生理盐水);5%的葡萄糖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总渗透压的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总渗透压的溶液。 返回
三、血浆的化学成分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40~50g 血浆蛋白 (60~80g) 球蛋白:20~30g 纤维蛋白原:2~4g
(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NPN): 1、概念: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 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胆红素等 (三)不含氮有机物: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值:空腹时血糖浓度3.8~6.1mmol·L-1 肾糖阈:8.9~10.0mmol·L-1 2、乳酸:安静时血乳酸浓度0.5~2.0 mmol·L-1 剧烈运动时达5mmol·L-1 3、脂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
(四)无机盐:正离子Na+、K+、Ca2+、Mg2+ 负离子Cl-、HCO3-、HPO42-、SO42- (五)其他: 1、气体:O2、CO2 2、微量物质:维生素、激素、酶等 返回
四、血细胞 (一)红细胞 : 1、红细胞的数量: (1)正常值: 男:4.0×1012~5. 5×1012个·L-1 女:3.5×1012~5. 0×1012个·L-1 (2)影响数量的因素: A 年龄: 新生儿较高,超过6. 0×1012个·L-1 儿童期较低,青春期接近成人 B 性别:男>女(睾酮促进骨髓生成红细胞) C 海拔高度: D 营养: E 生理状态:
(3)血红蛋白(Hb): 正常值:每100ml血液中所含Hb的克数 男:12~16g;女:11~15g 2、红细胞的功能: (1) 运输O2和CO2; (2) 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二)白细胞: 1、数量:正常成人:4.0×109~10.0×109个·L-1 2、分类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2~4% 颗粒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0.5~1% 白细胞 单核细胞:3~8% 无颗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20~40% 继续
3、影响数量的因素: (1)运动; (2)炎症; (3)饭后;女子月经期;分娩期等 4、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保护机体,抵抗外来微生物的侵害,并有免疫作用。
(三)血小板: 1、数量:成人 100×109~300×109个·L-1 少于50×109个·L-1机体容易出血; 超过1000×109个·L-1血管内容易形成血栓 2、影响因素:饭后、运动、组织损伤等,血小板数量增加 3、血小板的功能: (1)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查阅资料: 1、有关血型,ABO血型有何特点,血型怎么鉴定,输血原则 2、有关贫血的种类,如何防治 3、有关血液病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 一、血液的运输功能 • 二、血液的缓冲pH功能 • 三、血液的保护与防御功能
一、血液的运输功能 (一)O2的运输 (二)CO2的运输
(一)O2的运输 1、 血液的载O2方式 红细胞 O2+Hb=HbO2 结合98.5% 肺泡 O2 血液运输 O2+Hb=HbO2 细胞 O2 PO2高时(肺) Hb+O2 HbO2 PO2低时(组织)
血氧容量:指100ml血液中Hb结合O2的最大量。 血氧含量:指100ml血液中Hb实际结合O2的量。 血氧饱和度: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2、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反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液PO2关系的曲线称 氧离曲线
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曲线 100 80 60 40 20 0 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静脉血氧饱和度 氧饱和度% 0 20 40 60 80 100 氧分压(mmHg)
(二)CO2的运输 HCO3-形式的运输(88%) CO2+H2O H2CO3 H++HCO3- Hb·NHCOOH形式的运输(7%) Hb· NH2+CO2 Hb·NCOOH Hb·NHCOO-+H+
1、HCO2-形式的运输 HCO3— + Na+ Na HCO3 Cl- Cl- 组织 HCO3- + K+ 碳酸酐酶 CO2 CO2+H2O H2CO3 KHCO3 肺 HHb+O2 红细胞 HbO2+ H+ O2 返回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运输(HbNHCOOH) NHCOOH CO2与其中的-NH2结合为 Hb COOH HbNH2 + CO2 HbNHCOOH HbNHCOO-+H+ 这个反应很迅速,不需要酶的催化,且为可逆反应,调节它的主要因素是氧合作用,即HbO2与CO2结合力小,HHb与CO2结合力大。 返回
二、血液的缓冲pH功能 血浆酸碱度: 7.35~7.45,平均7.40 1、血浆中缓冲对: NaHCO3 Na2HPO4 Na-蛋白质 H2CO3 H-蛋白质 NaH2PO4 2、红细胞中主要缓冲对: KHCO3 KHb KHbO2 K2HPO4 KH2PO4 HHb HHbO2 H2CO3
3、缓冲过程: (1)酸性物质: NaHCO3 + H+ Na+ + H2CO3 H2O + CO2 肺 (2)碱性物质: H2CO3 + OH- H2O + HCO3- 肾 返回
三、血液的保护与防御功能 粒细胞 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 白细胞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出来的淋巴干细胞发育 而来的。
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式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骨髓依赖式淋巴细胞) 免疫:对入侵人体的异物进行识别、排除和消灭的过程, 实质上是抗体和抗原反应的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机体所产生的免疫功能活动不具有 针对某一类异物的特性。 免疫 特异性免疫:当淋巴细胞受到某类入侵异物的作 用而激活后,所产生的抗体或局部 反应具有针对某一特异性抗原。
3、血型: (1)凝集反应:输血时,有时输入的红细胞可以彼此凝集在一起,成为一簇簇不规则的细胞团,这种 现象称为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2)血型:依据红细胞上所含的凝集原,把血液区分为若干类型,称血型。 (3)血型的种类:ABO、RH、MN、P、HLA等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抗原和抗体 血型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 血清中的抗体(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抗A) (抗B) A凝集原,抗B凝集素 B凝集原,抗A凝集素 A、B凝集原,无凝集素 无凝集原,抗A、抗B凝集素 (血型测定)
(4)输血原则: A 输血时最好选择同型血液,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O型血; 例: 红细胞中无A、B凝集原 给血者: O型 血清中有抗A、抗B凝集素 可凝集 红细胞中有A凝集原 不凝集 受血者: A型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B 交叉配血试验: 红细胞 红细胞 给血者 受血者 负侧 主侧 血清 血清 如果两侧都无凝集反应,可输血; 如果主侧出现凝集反应,不可输血; 如果主侧无凝集反应,而负侧出现凝集反应,虽可以输 血,但在输血时一定要注意量不可太多,输血速度不可 太快,以免出现凝集反应。
铁缺乏造成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铁参与血红素生成,后者再与珠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所以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如血红蛋白不能生成,则红细胞也不能生成,导致贫血。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20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的一种遗传病 。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 【症状】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血球形状异常的疾病,由于这种形状的血球无法轻松地穿透微血管、只好堆积在此,因此会导致血液循环异常、内出血、发炎、疼痛。此外,镰刀形红血球因为形状异常,所以很容易破裂,因而导致贫血,体内氧气不足。 【治疗】 由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异常所导致的病变,因此现阶段的实验性治疗方式包括基因疗法、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plastic anemia,AA)是由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导致造血组织功能减退或 衰竭 而引起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的一组综合症,是造血系统比较常见的疾病。再障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再障贫血呈进行性 加重 ,常伴严重感染、内脏出血,而慢性再障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均相对较轻。虽然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且男性 多 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
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1 、血友病 A 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儿子中无血友病A患者,但其女儿100%为血友病A 携带者。 2 、若正常男子与血友病A携带者结婚,其儿子中发生血友病A的可能性为 50% ,其女儿携带血友病A的可能性也有50% 。3 、血友病A男性患者与携带血友病 A 的女子结婚,其子女中可能有血友病A男患者、血友病A女患者、携带血友病A的女儿及正常儿子,但这种可能性只有1/100 万。4 、若血友病A男患者与血友病A女患者结婚,其子女均为血友病A患者,这种可能性更少。
XY XX XX XY XX 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