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邓世靖 孙旭光. 前 言. 感染性角膜病仍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可预防和治疗. 细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尚不确切了解 - 美国北部:2/100,000 - 全球每年有100,000患者 - 发展中国家角膜盲的首要原因. 危险因素. 角膜外伤 角膜接触镜 以往角结膜疾病 角膜手术 局部及全身感染 (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定植、侵袭与毒力. 定植 粘附素:上皮特异性亲和

gavri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邓世靖 孙旭光

  2. 前 言 • 感染性角膜病仍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 我国第二位致盲性眼病 • 可预防和治疗

  3. 细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 角膜溃疡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尚不确切了解 - 美国北部:2/100,000 - 全球每年有100,000患者 - 发展中国家角膜盲的首要原因

  4. 危险因素 角膜外伤 角膜接触镜 以往角结膜疾病 角膜手术 局部及全身感染(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

  5.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定植、侵袭与毒力 • 定植 粘附素:上皮特异性亲和 菌毛:粘附(大肠杆菌,淋球菌) 粘多糖:粘附 膜磷壁酸:受体结合(甲链)

  6.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侵袭-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细菌的数量:正比 侵入部位与定位:特定部位或细胞 侵袭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及链激酶等 抗吞噬:胞壁成分、荚膜、类荚膜 宿主细胞侵入性 :结核、奈瑟淋球

  7. 细菌感染病理机理 • 毒力-毒素与毒力因子 外毒素—分泌到胞外的毒性蛋白 种类:细胞毒素、神经毒素、肠毒素等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胞壁结构 组成:特异性多糖+核心多糖+脂类A 毒力因子—具有穿透力、溶组织力、IgA蛋白酶等

  8. 细菌性角膜炎常见致病菌 • 假单孢菌属 • 表皮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肺炎球菌

  9.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自然界广泛分布 G-杆菌 抵抗力较强 可形成医源性感染 分泌绿脓菌素及荧光素

  10.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侵袭力弱,毒性强 内毒素(菌细胞壁脂多糖) 外毒素 弹性蛋白酶 蛋白水解酶 细胞溶解素

  11.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严重急性化脓性角膜炎 发病急(6~24小时) 进展快——1~2天可波及全角膜 迅速形成基质脓疡 基质黄绿色凝固性坏死 粘脓性分泌物 前房反应重 可波及巩膜

  12. 绿脓杆菌性角膜炎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菌的特征: 菌体呈球形,直径约1微米 葡萄串状排列 革兰氏染色阳性 不形成芽胞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因子: 感染扩散的因子:透明质酸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 脱氧核酸酶 毒性因子:血浆凝固酶 蛋白酶-A α-毒素等 溶血毒素

  15.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圆形或卵圆形局限性溃疡 边界清楚,进展较缓慢 灰白色或奶白色 前房反应较轻

  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17.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G+球菌 属弱毒菌,条件致病 可形成生物膜,黏附形成菌斑 正常结膜囊最常见的细菌 眼科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

  18.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蛋白酶-A 杀白细胞素 链激酶等

  19.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 条件致病(糖尿病、长期激素、术后) 进展缓慢 临床症状轻:呈不规则形状 面积小 溃疡较浅表

  20. 表皮葡萄球菌性角膜炎

  21.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呼吸道常在菌 小儿及老年易感 菌体0.5-1.2um,G+ 双球形排列,有荚膜

  22.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致病因子: 荚膜(逃避中性粒白细胞的吞噬) 溶白细胞素 溶血毒素 IgA分解酶

  23.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角膜溃疡特征:(匐行性角膜溃疡) 起病急 局灶脓性角膜浸润开始 迅速向周围和深部发展 边缘匍行性 坏死穿孔 常有角膜内皮斑和前房积脓 感染有增多的趋势

  24. 肺炎球菌性角膜炎

  25.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致病菌特征 性病病原体之一(新生儿脓漏眼) G-球菌,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1.6×0.6-0.8微米大小,细胞内生长 抵抗力弱 致病性强,正常上皮可侵入

  26.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致病因子: 菌毛 外膜蛋白 蛋白水解酶

  27. 奈瑟淋球菌角膜炎 临床特征 超急性化脓性(6小时~3天) 发病极为迅速(浸润-脓漏) 大量脓性分泌物 眼睑严重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 角膜缘区的浸润(20~35%) 角膜环行脓疡 角膜穿孔

  28. 奈瑟淋球菌感染

  29. 诊 断 临床+实验室检查

  30. 诊 断 • 刮片染色-微生物与细胞学检查 • 培养-需氧与厌氧培养及药敏 • 组织活检 • 免疫学检查

  31. 治 疗 • 原 则 寻找和除去病因 控制感染(局部为主) 减少角膜组织破坏 减少瘢痕和新生血管形成

  32. 眼科首选抗生素 • 首选药物: 急性感染: - 环,氧,诺为首选。 - 怀疑绿脓杆菌+托布或头孢他定 慢性感染: -氯霉素 -利福平 -磺胺嘧啶

  33. 用药方法 局部频点: 每15分钟一次,连续2小时 每小时一次,连续24-48小时 酌情减量

  34. 个性化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进行调整

  35. 辅助治疗 • 局部促角膜修复剂 • 散瞳 • 维生素,支持治疗 • 相关疾病的治疗

  36.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