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刘毅强 ( 中央党校教授 ) 电话: 62807932;13641093995 E-MAIL:liuyq@ccps.gov.cn.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的群众路线.

g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刘毅强(中央党校教授) 电话:62807932;13641093995 E-MAIL:liuyq@ccps.gov.cn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的群众路线 •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3. 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会议认为,当前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在于提醒全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4.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要求和做法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要求和做法 • 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 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 从领导(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

  5. 今天讲四个问题 • 群众路线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独创。 • 党的群众路线包含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党的群众路线恢复和发展体现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共产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 •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 唯物史观就是群众史观 •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在于唯物史观:即人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人从自然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发展中,生产起到关键的作用;而生产的历史就是生产者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所以,唯物史观即群众史观。 • 人类历史有一种假象:文明史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英雄领袖,而看不到人民群众;这种假象长期误导了人们的思维,似乎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这是一种英雄史观,即唯心史观。 •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并把这个思想武器给了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代表他们的利益。

  7. 一、群众路线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独创。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 毛泽东为创立群众路线做出重大贡献 • 党的七大第一次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释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

  8.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历史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由此我们党独创了(把唯物史观变成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 • 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因为在这样的国情中,敌人强大,我们弱小,共产党要生存,始终面对的强大敌人是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如果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共产党成长壮大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是不可能的。 • 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历史。(翻身解放靠毛泽东、幸福富裕靠邓小平)

  9. 2、毛泽东为创立群众路线做出重大贡献 • 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1934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毛泽东就多次提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萌芽和形成)的问题。 • 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具备完整的、成熟的理论形态的标志,是1943年6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读文件之一。

  10. 3、党的七大第一次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释 • 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全面的阐释,把它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且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地载入了党纲和党章。这是共产党得天下之秘诀所在。 • 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并且详细阐述了群众观点所包含的四项内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1. 毛泽东在“群众路线”上坚持的一贯原则 • 调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的热情。“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的著名论断。这既是他的人民战争理论与实践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他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之一。。 • 重点增进广大农民的利益。毛泽东认为,调动千百万群众的战争伟力,归根到底要靠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既谋求政治利益,同时也谋求物质利益。对广大农民群众,一方面在根据地、解放区普遍建立工农政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当家;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劳动农民世代梦寐以求的最大物质利益要求——土地问题。 • 把谋求长远利益与照顾眼前利益统一起来。在优先满足战争需要、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负担,尽最大努力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12.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 • 建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群众路线的宣传、理解和执行却走向了一个极端,即“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论”。以至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当中,把群众路线等同于党的阶级路线,而且群众路线几乎成了所谓“群众运动”(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大民主)的代名词。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对群众路线的表述作了规范,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3. 二、党的群众路线包含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二、党的群众路线包含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群众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一切依靠群众。 • 一切为了群众,必须以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 • 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群众是智慧的源泉。

  14.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一切依靠群众。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一切依靠群众。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集中体现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而且也表现在精神财富的生产过程中;人民群众同时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所谓首创精神就是创新创造,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 • 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反对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反对命令主义,需要我们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反对尾巴主义,需要我们善于从本质上发现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前进。

  15. “首创精神”的种种具体表现 • 创造即“否定”(日心说) • 创造即“扬弃”(资本论) • 创造即“换思路”(皮球掉洞) • 创造即“调形式”(土地承包) • 创造即“综合”(日本奇迹) • 创造即“细节”(厕具苍蝇) • ……

  16. 2、一切为了群众,必须以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2、一切为了群众,必须以最广大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 • 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宗旨。 • 共产党人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主义。 • 党的言行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 • 在为人民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奋斗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极大地关注群众的眼前的、现实的利益。 • 即使在抗日战争,“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

  17. 3、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群众是智慧的源泉。3、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群众是智慧的源泉。 • 群众路线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的、最宝贵的,是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石。 • “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以形成符合群众实践需要的系统意见,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方法。 • “到群众中去”是一个根据集中起来的意见而制定出方针、政策和办法再贯彻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18.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9页)

  19. 三、党的群众路线恢复和发展体现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共产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三、党的群众路线恢复和发展体现为顺应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共产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 邓小平对恢复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两点原则 • 邓小平对新时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四点贡献

  20.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 相信群众自觉解放自己,改革开放是群众的自觉自愿行动,幸福富裕和小康社会不是党的恩赐,是人民群众在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 •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共产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 从邓小平关于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的重要思想,到江泽民关于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关于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重要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21. 2、邓小平对恢复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两点原则2、邓小平对恢复和发展群众路线提出两点原则 • 一是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改革开放应该坚持“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两条最根本的东西。”(《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 二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人民群众。“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好一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22. 3、邓小平对新时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四点贡献3、邓小平对新时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四点贡献 • 反对个人崇拜,对领袖与群众的关系进行拨乱反正。 • 相信和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 端正执政党的党风,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 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政策得失成败的标准。

  23.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路线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群众路线依然是科学的方法论 • 坚持群众路线领导方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涵义 • 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24. 目前坚持群众路线的难度加大 • 群体事件频发:“触点多、燃点低” • 企改下岗停工, • 房改腰包掏空, • 教改把父母逼疯, • 社保让你喝西北风, • 拆迁使你无家可归, • 医改给你提前送终。 • ……

  25. 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种种问题 •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共产党在野时:“鱼水”关系;共产党执政时,“油水”关系逐步变成了现在的“水火”关系。为什么?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也不是局外人,有的脱离群众,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 •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现象,许多涉及到人的发展尤其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一些人把发展片面看作是单纯解决经济问题,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解决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问题。一些人忽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或对群众的基本诉求简单化,做“挤牙膏”式的回应。 • 一些人错误把“以人为本”与深化改革相对立:一是领导与群众的对立,有的领导不关心群众困难和疾苦,认为群众上访是给领导找麻烦,视群众为刁民;二是生命与政绩的对立,有的领导为了出政绩,加官进爵,漠视群众的宝贵生命;三是人权与资本的对立,有的地方政府强行征地、拆房、为了资本、财政扩张可以不顾一切;四是眼前与未来的对立,有的领导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搞短期化行为,搞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26.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简称“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简称“四风”) • “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四风”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 “四风”完全违背我党的性质和宗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党内有“四风”的话语权,就没有群众路线的话语权,二者针锋相对,不可调和。 • “四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大敌。党在领导人民长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考验、危险、挑战,但最大的敌人不在国外而在国内、不在党外而在党内、不在党内其他方面而在党内作风建设方面。

  27. “形式主义”(会议、文件、讲话多)已经使全党处于“麻木”状态“形式主义”(会议、文件、讲话多)已经使全党处于“麻木”状态 • 常说的老话多 • 正确的废话多 • 漂亮的空话多 • 严谨的套话多 • 违心的假话多 • ……

  28. 1.群众路线依然是科学的方法论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落实好,党的事业就顺利;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出问题,党的事业就遭挫折。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引导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实现梦想的伟大事业,党的群众路线也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坚定不移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我们学习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授之以渔,而不是鱼;不是需要某个具体结论,需要的是找出结论的思想方法(群众观点、群众方法) 。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成败。

  29. 群众路线能否坚持面临三个转向 •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向 •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向 • 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向

  30. 2.坚持群众路线领导方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 一是要对人民群众有真情实感。大量情况表明,在党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进一步培养、巩固和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的问题。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虚心向他们求教问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正如毛泽东说的:“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 • 二是解决好为谁掌权用权的问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其中一个深刻用意就是告诉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权力的性质,用好手中的权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时刻警惕官僚主义滋长蔓延,坚决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带头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始终做到立党为公、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31.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涵义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赋予了党的群众路线新的时代涵义 • 一是为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 二是靠谁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三是发展成果的分配,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2. 坚持在群众路线教育和实践中统一全党的思想 • 以下若干问题在党内有不同意见: • 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有迫切性? • 有没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 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道德滑坡”? • 中国共产党内有没有“利益集团”? •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到了“拐点”? • 中国长期维稳是不是一条“绝路”? • ……

  33. 4、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把握好四个基本关系4、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把握好四个基本关系 • 把根本利益与各种利益统一起来 • 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统一起来 • 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统一起来 • 把对人民负责与对党负责统一起来

  34. (1)把根本利益与各种利益统一起来 • 不谋根本者,不足以成为人民的代表。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能够实现双赢。企图通过经济利益的多元化来搞政治多元化,进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会导致损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我们必须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保证共同富裕的原则得以实现。

  35. (2)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统一起来 • 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长远利益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的利益,是人民群众获得富裕和幸福的基本保证和集中体现。 • 为了长远的、根本的利益,我们有时候要对某些眼前的、暂时的和个别的利益作出一定的牺牲,付出一定的代价。在革命战争时期要实行战略退却,就必须丧失一部分土地;现在为了进行上层建筑和经济结构调整,就不得不使一部分干部分流、一部分工人下岗、一部分农民离开土地。我们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眼前利益受到影响,就对改革开放产生这样那样的怀疑。 •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在重视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同时,极大地关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的实现,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实惠是不争的事实。

  36. (3)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统一起来 •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一域。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不是“地方党”,也不是“部门党”,更不是“关系团体”或“利益团体”。 • 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全局利用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内既不允许搞宗派主义,也不允许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更不允许以种种小集团的“名义利益”搞腐败,因为它们都损害了全局利益,也就是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后它那个局部利益也是保不住的。 • 只有把全局利益放在局部利益之上,局部利益将会得到最大的保障和实现;而局部利益得到的最大保障和实现,将会使全局利益得到最大的丰富和满足。

  37. (4)把对人民负责与对党负责统一起来 • 不为人民谋利益者,不足以成为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是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党负责的模范,因为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没有冲突,具有一致性。 • 第一,党要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反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在事实上使人民群众得到益处。 • 第二,要建立起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的制度:1、既不能借口照顾群众的利益而对领导机关的正确政策和指示拒不执行,或消极对抗;2、又不能因为要执行领导机关的政策指示而不问这种政策指示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群众的利益和要求;3、更不能只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而忽视人民群众,不对人民群众负责。

  38. 坚持群众路线的“辩证法” • 矛盾规律:在“党群关系”上永远说“两句话” • 质量互变规律:在“党群关系”上把握好“度” •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党群关系”上自觉走“曲折的道路”

  39. 再见 • 刘毅强教授 • 电话:62807932 • 手机:13641093995 • 电子邮件:liuyq@ccps.gov.cn • 地址: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 邮编:10009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