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 测前培训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 测前培训. 荆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主讲 : 王小兵. 再没有什么学习是比普通话更方便、更容易的学习了。学好普通话首先是认识问题,是心态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三、是促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 五、有利于开放、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 普通话性质.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 测前培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测前培训 荆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主讲:王小兵

  2. 再没有什么学习是比普通话更方便、更容易的学习了。学好普通话首先是认识问题,是心态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再没有什么学习是比普通话更方便、更容易的学习了。学好普通话首先是认识问题,是心态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3.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为什么要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 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 三、是促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 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 • 五、有利于开放、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 第二节 普通话性质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 共同语。

  5. 一、“北京语音”指的是纯化了的北京语音系统,而非北京的俚语土音。一、“北京语音”指的是纯化了的北京语音系统,而非北京的俚语土音。 • 二、同一性质的事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语汇),不被普通话语汇所吸纳接受的语汇为方言语汇。 • 三、语法差异,是普通话与方言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区别。

  6. 第三节 普通话与方言 •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 二、汉语方言

  7. 第四节 学习普通话的意义 • 一、便于沟通,方便工作 • 二、是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 • 三、有助于美化我们的声音

  8. 第五节 课程安排及教学要求 • 一、教学目的 • 二、教学要求 • 三、课程安排 • 训练: • 朗读作品1号《丑石》、2号《可爱的小鸟》

  9. 对于生活在一起的持各地方言的人们来说,声调的改变就是普通话的开始。汉语各地方言最根本的差异是声调。对于生活在一起的持各地方言的人们来说,声调的改变就是普通话的开始。汉语各地方言最根本的差异是声调。

  10. 第二章 声调的方音辨正 • 第一节 声调的性质及特点 • 一、声调的性质 • 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它是由一个字(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构成的。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汉语语音最重要的标志。

  11. 二、声调的特点 • 1. 声调是字调,声调是汉语语音的最显著特征 • 2. 声调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 • 3. 声调是普通话与方言最大的差异所在 • 4. 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音高 • 5. 音长、音强与声调有关,但不是本质性的问题 • 6. 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并不是从一个音阶跨越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的移动

  12. 第二节 调值和调类 • 一、调值 • 调值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即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 • 调名 调值 调型 调符 五度标记法 • 阴平55高平调ˉ5 5高 • 阳平 35 中升调 ′ 4 4半高 • 上声 214 降升调 ˇ 3 3中 • 去声 51 全降调 ‵ 2 2半低 • 1 1低 • 二、调类 • 调类指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

  13. 第三节 普通话四声的发音特点 • 一、普通话声调发音特点 • 阴平:5度到5度,调值55,发音高而平直,为高平调。 • 阳平:3度到5度,调值35,发音直线上升,为中升调。 • 上声:由2度到1度再到4 度,调值214(2114),发音时先降后升,为降升调。 • 去声:5度到1度,调值51,发音时高起低收直线下降,为全降调。

  14. 二、声调发音注意事项: • ①精神饱满,气息充沛。 • ②读准音高,保持音长。 • ③吐字归音,干净利落。

  15. 第四节 声调的方音辨正 • 一、读准普通话调值,克服方言声调 • 二、感悟音高 • 三、熟记普通话代表字的声调,反复训练,力求自如运用 • 四、比照练习,借助自己方言中的某些声调来读准普通话调值

  16. 第五节 声调中几个要说明的问题 • 一、关于古入声调 • 实际读音难以考证。大体上是一种短促急收、低沉、不大清亮的一种语调。 • 入阴平——汁、积、接、歇、发、黑; • 入阳平——得、毒、革、达、壳、合; • 入上声——谷、脊、脚、百、窄、笔; • 入去声——业、月、确、不、册、麦。

  17. 二、普通话五度标记调值与实际发音

  18. 普通话声调发音特点: • 1. 以曲线和小的起伏为主,直线为辅。 • 2. 开始发音时,除上声外每个调值比五度标记法起始点略低(约为阴平4.5,阳平2.75,上声1.75,去声3.75)。 • 3. 时值:上声最长,阳平次之,阴平次短,去声最短。

  19. 三、关于声调与语调 • 声调是字调,语调是腔调(包括字调、句调、轻重、节奏等)。声调是语调的基础和前提。

  20. 第六节 避免声调方面的读音缺陷 • 荆州方言中声调的错误和缺陷总的趋势是: • 高低不足,调长偏短、入声明显。 • 一、阴平相对音高不稳定 • 二、阳平调值偏短 • 三、上声调值不全 • 四、去声曲折无力 • 五、古入声的大量保留

  21. 声母是我们说话时发音器官的准备状态,运用不当时,要么显露方言,要么语音含混。声母是我们说话时发音器官的准备状态,运用不当时,要么显露方言,要么语音含混。

  22. 第三章 声母的方音辨正 • 第一节 平舌音(舌尖前音z[ts]、c[ts‘]、s[s])与翘舌音(舌尖后音zh[tʂ]、ch[tʂ ̍]、sh[ʂ])的方音辨正 • 一、平翘舌音的方音情况 • 二、z、c、s(舌尖前音)的发音要领: • (1)舌位准确,避免发成齿尖音或翘舌音。 • (2)注意咬紧声母,摩擦成声,声音清晰。 • 操纵 从此 葱翠 藏在 最粗 总则 蚕丝 自在 杂草 紫菜 • 素材 催促 猜测 再三 村子 走私 琐碎 色彩 随从 葬送

  23. 二、zh、ch、sh的发音 • 发音要领: • 发zh、ch时,舌尖上翘悬空于硬腭前部(找发音点时可先轻触硬腭前内齿龈后部苍穹处再离开),软腭上升(软腭上下升降的感觉以开口发“嗯”(nɡ)→“啊”去感受、体会)堵塞鼻腔通道,接着上抬舌尖于硬腭前部,与上腭形成一道窄缝,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间的缝隙中挤出,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弱。(zh、ch带上元音-i[ʅ]等韵母后发音时声带是振动的)

  24. 平、翘舌音发音要领: • 1. 发音作用点的位置要正确。 • 2. 翘舌音口盖开度比平舌音大。 • 3. 翘舌音上下门齿要对齐。 • 4. 扩鼻翼、提颧骨、开笑肌、松下巴。 • 5. 唇形多为开口呼口形。 • 6. 舌尖翘(抬)起,非卷起,即不能抬得过度。

  25. 脏—张 三—山 仓—昌 私人—诗人 粗布—初步 • 桑叶—商业 资源—支援 鱼刺—鱼翅 蚕丝—禅师 • 色丝—设施 四司—誓师 自从—治虫 操纵—超重 • 朗读下列词语: • 战争 成长 正常 章程 主持 遮丑 城市 • 事实 沙市 神圣 失守 闪烁 收拾 装置

  26. 三、平翘舌音记忆法 • 1. 利用形声字的声旁类推 • 2. 声韵配合找规律 • 3. 记少不记多(只记平舌音)

  27. 训练: • 1. 绕口令(绕口令是用声母、韵母容易混淆的字交叉重叠编成的句子的一种语言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练音、正音形式。) • (1)史老师,讲时事,常学时事长知识。学时事,看报纸,报纸登的是时事。看报纸,要多思,心中装着天下事。(翘舌音训练,注意发音要领) • (2)山前有个崔粗腿,山后有个苏腿粗,二人山前来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苏腿粗的腿粗,还是苏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平舌音训练,注意咬紧声母,吐字清晰)

  28. (3)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十和四,多多练习四和十。(3)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十和四,多多练习四和十。 • 2. 朗读作品1号《丑石》、8号《和时间赛跑》、11号《我为什么当教师》、22号《家乡的桥》。

  29. 第二节 翘舌(卷舌)声母r[ʐ]的方音辨正 • 一、r声母的方音现象 • 二、r声母的发音要领 • 1. 舌位。舌尖上翘(微卷)位于硬腭前部,较sh略高,悬于口腔中央,无需成阻,不与齿龈及硬腭接触,不可发舌尖前擦音[z]或舌面后半高元音[ɤ](这是南方人发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 2. 发音方法。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尖与硬腭前部之间的缝隙和舌面两侧流出(声带振动与否是r声母与sh声母发音的最大差异)。 • 3. 口形。为开口呼口形,上下齿发音准备时可合拢,口形扁平、放松,嘴角后延,避免合口呼口形。

  30. 三、注意拼合规律 • 普通话里,韵母en可以与卷舌声母r相拼,但不与边音l拼。如ren→人、任、忍、韧、纫 • 读词语,辩舌位: • 仍然 荣辱 忍让 如若 柔软 荏苒 • 然而 燃烧 染指 染色 绕道 惹事 热爱 热忱 人才 人情 • 忍受 任免 认真 日期 入梦 荣幸 溶液 柔情 乳液 弱点 • 朗读作品38号《简单道理》

  31. 第三节 鼻音n[n]与边音l[l]的方音辨正 • 一、边鼻音的方音情况 • 二、发音要领 • 发边音l时,舌尖轻触上齿龈后部,舌的两边留出空隙;软腭上抬,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舌的两边及舌上流出,声带振动。(发边音时气流基本从口腔流出,故称为“口音”) • 如:劳累 嘹亮 拉拢 冷落 轮流 领略 理论

  32. 发鼻音n时,舌尖先触上齿龈(韵母有i、ü的舌尖先触下齿背),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流出,声带振动。(发鼻音时气流基本从鼻腔流出,故称为鼻音) • 如:男女 农奴 恼怒 能耐 奶牛 泥泞 南宁

  33. 鼻音n发音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提高听辨能力 • 2. 注意气流走向 • 3. 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 • 发鼻音n时有两种舌位: • 第一种:舌尖触上齿龈及硬腭前部(舌位与发边音l的状态几乎无区别),发音过程中离开硬腭较边音l滞缓,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口盖开度相对发边音时低一些。此舌位适于发开口呼、合口呼的音节

  34. 发鼻音n时有两种舌位: • 第二种:舌端抵下齿背,舌面与硬腭闭合,发音时舌面与硬腭的分离较为迟缓并有粘滞感。这是一个音位变体的辅音声母,受后面元音的“逆同化”影响,实际读音已由原来的舌尖鼻音[n]变成了舌面鼻音[ ],舌尖上沿、舌面与硬腭的接触面比边音要大得多。此舌位适于发以i、ü做韵母或韵头的齐齿呼、撮口呼音节如你、泥、年、牛、宁。 • 4. 注意口形及音色 • 发边音时口腔开度较大,声音明亮;发鼻音时口腔开度较小,声音相对浑浊。

  35. 三、 边鼻音记忆法 • 1. 利用形声字偏旁类推 • 2. 用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 3. 记少不记多 • ne 呢(哪)→le乐、勒、了 • nü女→lü驴、旅、屡、缕、褛、吕、履、率、等 • nei 馁、内→lei雷、累、垒、磊、泪、类、勒、擂 • nɑnɡ囊、囔、攮→ lɑnɡ郎、狼、浪、朗、螂 • nenɡ 能→lenɡ棱、冷、愣 • nin 您→lin拎、林、淋、临、邻、凛、吝 • niɑnɡ娘、酿→liɑnɡ良、粮、凉、梁、两、亮、量 • nuɑn 暧→luɑn孪、挛、峦、卵、乱

  36. 训练: • 1. 读绕口令: • (2)盘里放着一只梨,桌上放块橡皮泥,小倪用泥学捏梨,眼看着梨,手捏着泥,一会儿捏成一只梨。 • (3)六六妞妞去放牛,大牛小牛有六头。六六拉着大牛走,妞妞牵着小牛遛。 六头牛,牛六头,六六妞妞,妞妞六六都爱牛。 • 读作品7号《课不能停》、14号《差别》、31号《中国的牛》。

  37. 第四节 其它声母的方音辨正 • 一、h[x]与f[f]的方音辨正 • 二、j[tɕ]、q[tɕ̍]、x[ɕ]与ɡ[k]、k[k̍]、h[x]的方音辨正 • 三、舌面音j、q、x与舌尖音z、c、s、zh、ch、sh的方音辨正 • 关于尖音,团音 • 尖音: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拼读的音 • 团音:声母j、q、x与i、ü或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合的音。 • 普通话中有团音,而无尖音。

  38. 尖音缺陷的纠正 • j、q、x是舌面音,发音时舌尖下垂,触下齿龈内,舌面前部抬高与硬腭前部造成阻碍,舌面起着主要作用。务必注意两点: • 第一、发舌面音时舌尖千万不要浮起来与下齿背接触,否则气流在舌尖与上齿背部位受到阻碍,就会发出近似于z、c、s的音,造成有尖音色彩的读音缺陷。 • 第二、发舌面音时上下门齿不可刻意对齐,一旦对齐就容易发成尖音,或出现尖音色彩的语音缺陷。

  39. 四、zh、ch、sh、(z、c、s)与j、q、x的方言改读四、zh、ch、sh、(z、c、s)与j、q、x的方言改读 • 五、关于送气声母和不送气声母 • 六、其它声母的方音情况

  40. 训练: • 1. 根据自己的语言状况,选择本章所提供的绕口令,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 2. 朗读作品13号《世间最美的坟墓》、14号《差别》、15号《麻雀》。

  41. 韵母是普通话音节的主干。除了辨明与方言韵母的发音区别外,掌握不同类型韵母的发音规律能使您的语音圆润响亮。韵母是普通话音节的主干。除了辨明与方言韵母的发音区别外,掌握不同类型韵母的发音规律能使您的语音圆润响亮。

  42. 第四章 韵母的方音辨正 • 第一节 韵母概说 • 一、韵母的分类 • 1. 根据韵母结构划分: • 单韵母10个 复韵母29个 鼻韵母13个 • 2. 根据韵头的发音口形特点——“四呼”分类 • (1)开口呼:不是i、u、ü的韵母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 (2)齐齿呼:i和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 (3)合口呼:u和以u起头的韵母属合口呼。 • (4)撮口呼:ü和以ü起头的韵母属撮口呼。

  43. 二、韵母的发音 • 1. 单韵母的发音要领 • 分为舌面韵母、舌尖韵母和卷舌韵母的发音。发音时分别由舌的前后、高低,口型大小,唇形圆展来决定。 • 2.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 • 复元音韵母在发音时,不是几个单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由一个元音向另一个元音的滑动。在这个过程中,其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会逐渐变化,即形成一个动程。要注意气流连贯,发音形成一个整体。 • 3. 鼻韵母的发音 • 鼻韵母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舌位向鼻辅音舌位逐渐移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阻碍部位闭塞,完全变成鼻音。

  44. 第二节 前后鼻韵母的方音辨正 • 一、前后鼻韵的误读情况 • 二、前后鼻韵的发音方法 • 1. 舌位不一样:前鼻韵是舌尖鼻音,气流从鼻腔和舌尖与硬腭前的缝隙中共同流出,收韵时舌尖与上齿龈或硬腭前部合拢,舌端可一直保持与下齿背的接触;后鼻韵是舌根鼻音,收韵时舌根与软腭合拢,舌尖从下齿龈向后缩气流从鼻腔和舌根与软腭的缝隙中流出。 • 2. 口盖开度前鼻韵小,后鼻韵大:发后鼻韵主要是感觉口盖后部开大,发音部位靠后(啃苹果状)。 • 3. 共鸣腔体有异:前鼻韵基本是口鼻腔音;后鼻韵除了口鼻腔共鸣外,咽腔共鸣的加入使鼻音更加浓厚。(女性发音常有发音部位靠前的倾向)

  45. 三、前后鼻韵常见语音缺陷矫正 • 1. 保持主要元音口型 • 2. 避免m尾韵并入n尾韵 • 3. 纠正元音鼻化现象 • 四、前后鼻韵的记忆方法 • 1. 利用形声字声符类推 • 用代表字类推 • 2. 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 3. 记少不记多

  46. 训练: • 1. 对比音练习 • 陈旧 - 成就 深沉 - 生成 木盆 - 木棚 生根 - 深耕 • 镇反 - 正反 申明 - 声明 春分 - 春风 频繁 - 平凡 • 分针 - 风筝 信服 - 幸福 民心 - 明星 音名 - 英明 • 2. 朗读作品10号《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23号《提醒幸福》、16号《一分钟》。

  47. 3. 绕口令 • (1)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梁上七个钉,地上七块冰。一脚踏了冰,用力拔了钉,举枪打了鹰,乌云盖了星。冰、钉、鹰、星,韵母都是inɡ。 • (2)板凳儿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儿宽,板凳儿没有扁担长。扁担要绑在板凳儿上,板凳儿不让扁担绑在板凳儿上,扁担偏要要绑在板凳儿上。不知是板凳儿硬,还是扁担强。

  48. 第三节 其它韵母的方音辨正 • 一、将enɡ读作onɡ • 二、e与o(uo)相混 • 三、丢失韵头 • 四、丢韵腹 • 五、yun读作ionɡ,或将ionɡ读作yun(沙市) • 六、将韵母“e”[ɤ]读做[e]前、[ə]半低、[æ]低。 • 七、将“u”混入“ou” • 八、ü[y]、u[u]韵母读作[ʮ]、[ʯ]韵母。 • 九、合口呼韵母改为撮口呼韵母 • 十、将üe、iɑo读作[yo],将ü读作you • 十一、er音节的误读 • 十二、将原本没有韵头“u”的音节加上韵头“u”

  49. 流畅纯正的普通话是语流音变自如的生活语言,京腔京韵的特点多在此章。流畅纯正的普通话是语流音变自如的生活语言,京腔京韵的特点多在此章。

  50. 第五章 音变与方音辨正 • 第一节 变 调 • 一、上声变调 • 1. 末尾或独处时读原调。 • 2. 上上相连前变阳。 • 3. 非上声前读半上。 • 4. 多个上声先分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