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質性研究設計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質性研究設計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辛炳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大綱. 引言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 ( 潘淑滿, 2003 ,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結語. 引言.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 沒有好的素材,再好的分析方法,再好的文筆也是枉然 撰寫研究計畫書時,就應鋪陳好每一章節預計之主要內容,以及撰寫這些內容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包含文獻分析、次級資料分析、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團體座談等)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質性研究設計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質性研究設計-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質性研究設計-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資料運用與分析 辛炳隆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2. 大綱 • 引言 •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結語

  3. 引言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好的素材,再好的分析方法,再好的文筆也是枉然 • 撰寫研究計畫書時,就應鋪陳好每一章節預計之主要內容,以及撰寫這些內容所引用的資料來源(包含文獻分析、次級資料分析、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焦點團體座談等) • 好的研究計畫書未必能保證有好的研究報告,但不好的研究計畫書一定會產生不好的研究報告。

  4.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一) • 「質性研究」是將歸納邏輯運用於對社會現象的探究過程 • 質性研究的特色 • 研究過程非常重視被研究對象個別經驗的特殊性 • 研究者所關心的是行為(或現象)對被研究對象有何意義 • 研究者必須誠實呈現所蒐集到的資料 • 研究者本身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故應放空自我,提高對研究現象的敏感度與觀察力 • 運用歸納方式分析所蒐集資料

  5.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二) • 質性研究的適用情境 • 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社會情境 • 當研究情境較不具控制或權威 • 研究的概念或理論仍處於初步建構的階段 • 強調被研究者的觀點對研究結果詮釋之重要性 • 為了界定新的概念或形成新的假設

  6. 「質性研究」之基本認識(三) 質性研究的研究設計 研究問題的形成 進入研究場域 抽樣策略與樣本單元 資料收集 資料分析 研究報告撰寫

  7.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確認深度訪談之目的 • 蒐集客觀資訊,增加對問題背景的瞭解 • 瞭解受訪者對研究議題的意見或感受 • 就量化分析結果或初步結論與建議,聽取受訪者的意見 • 研擬訪談題綱 • 題綱類型 • 結構型 • 非結構型 • 半結構型 • 題綱內容 • 必須契合研究主旨與訪談目的 • 必須是受訪者願意且能夠誠實回答 • 應視已完成的訪談結果,適時調整訪談題綱

  8. 深度訪談的規劃與執行 • 訪談對象的選擇 • 專業性 v.s. 代表性 • 普遍性 v.s. 獨特性 • 應視已完成的訪談結果,適時調整訪談對象 • 其他應注意事項 • 訪談前的準備工作 • 瞭解訪談題綱所涉及的政策法令 • 瞭解受訪者的背景資料與對研究議題之一向主張 • 訪談時應適度掌控訪談內容,避免偏離主題 • 訪談時應提供受訪者正確訊息,避免基於錯誤認知的發言 • 訪談時應做筆記,避免過度依賴錄音

  9.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焦點團體座談的意義 焦點團體座談是以小團體成員彼此之間的互動與討論,共同激發出來的意見,作為研究資料收集的主軸。 • 焦點團體座談的優點 • 省時間、容易進行 • 透過團體討論特定議題 • 團體互動激發多元觀點 • 焦點團體座談的缺點 • 在團體中,成員之間的對話與語言運用,往往會受到當時團體情境左右,所以研究者透過焦點團體座談所收集到的資料,在某種程度而言,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 受到時間限制,與會者可能無法完整表達意見。

  10. 焦點團體座談的規劃與執行 • 進行焦點團體座談的目的 • 確立研究議題與研究方法 • 確認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之適當性 • 針對有爭議的議題,透過對話,尋求共識 • 針對座談目的,訂定座談題綱與挑選團體成員 • 避免只有立場,而無論述的成員 • 避免奉派參加,卻不發言的成員

  11.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資料分析 質性資料分析過程就是概念化的過程 • 運用歸納法 • 資料蒐集與分析同步進行 • 允許研究者對資料有更大的詮釋權 —編輯式分析法 強調主觀/詮釋的分析,研究者可以編輯者角色,對訪談或座談資料進行編輯、剪裁、再重組。 • 分析內容與結果必須能回應研究需要

  12. 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之資料分析與呈現 • 資料呈現 • 內容應使讀者能夠明顯區分受訪者(或參與座談者)的陳述與研究者的分析意見 • 呈現方式 • 將描述性與分析性資料分開撰寫 • 將描述性與分析性資料以交錯方式撰寫 • 描述性資料應避免以流水帳或現場實錄方式呈現 報告正文應否呈現逐字稿?

  13. 結語 • 質性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工具就是研究者本身,研究者對研究議題的瞭解程度是決定質性研究成敗的關鍵因素。 • 研究者雖應傾聽受訪者的意見,但事後必須分析歸納,甚至批判,絕非照單全收。 • 質性研究絕不比量化研究容易,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座談更非節省研究時間與預算的「替代選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