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8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http://jksyf.scxxt.com.cn http://www.73w.net.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科研)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中学高级教师 ⊙ 西昌学院副教授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gilea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http://jksyf.scxxt.com.cn http://www.73w.net

  2.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教育科研) • ⊙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 中学高级教师 ⊙ 西昌学院副教授 • ⊙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 ⊙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 ⊙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 ⊙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 ⊙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 ⊙ 凉山州数学会副秘书长 •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 ⊙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 ⊙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 ⊙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3.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 一、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 二、论文写作的资料收集 • 三、筛选、整理和评价资料 • 四、怎样进行教育论文构思 • 五、编制论文写作提纲 • 六、按学术论文基本型进行论文写作 • 七、论文格式中几个技术问题的处理 • 八、教育科研论文的优化

  4. 一、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 (一)确定题目 • (二)拟定提纲 • (三)论文写作 • (四)推敲修改 • (五)誊清 • (六)署名和致谢

  5. (一)确定题目 • 1. 怎样选题? • 怎样选题呢?选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必须恰当,如果选题不当,论文就可能“流产”,或没有多大价值。因此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总的原则是: • 第一,要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问题。 • 第二,要选择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研究的问题。

  6. 2. 选题的主要途径 • (1)教育发展的方向寻找研究课题。 • (2)从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 • (3)从成功经验中提出课题。 • (4)从教育、教学中的疑点发现课题。 • (5)以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跟踪追击。 • (6)从教育研究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寻找研究课题。 • 选题的角度和途径还有许多,但对于初写论文的教师来说,要注意选题宜实不宜空,宜小不宜大。 • 选择好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7. (二)拟定提纲 • 1.提纲的种类 • 提纲一般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 ①简单提纲。简单提纲的特点是比较概括,只列出论文各部分的大小标题,对如何具体展开论述则不涉及。一般说来,有一定论文写作经验的研究者,往往只列简单提纲。 • ②详细提纲。详细提纲除了列出论文各部分的标题外,还在每一个标题下较为详细地写出所要阐述的内容的要点。因此,详细提纲实际上已近似于一篇论文的摘要。初写论文者,可尽可能地把提纲列得详细些,以便写作时较为顺手。

  8. 2.提纲的要求 • 一份好的论文写作提纲,一般要求能做到三点: • ①安排好全文的布局。如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的排列,论证的逻辑展开等,使论文各部分结构严密,条理清晰,推论合乎逻辑。 • ②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如基本材料和副次材料的排列,各部分、各个论点下需要枚举的材料等。使研究过程中搜集和积累下来的大量材料组成一个层次清楚的有机结合的整体,提供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论据和事实。

  9. ③安排好论文的篇幅。如全文大约多少字,各部分大约多少字。有了这个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更有计划,避免东拉西扯,离题太远。至于一篇论文到底以多长篇幅为好,这并无规定。③安排好论文的篇幅。如全文大约多少字,各部分大约多少字。有了这个安排,写作时就可以更有计划,避免东拉西扯,离题太远。至于一篇论文到底以多长篇幅为好,这并无规定。 • 评价一篇论文的水平优劣和质量高低并不是看字数的多少,而是根据论文的科学性、学术性、理论与应用价值等等。 • 因此,论文的篇幅应该根据题目的大小,掌握资料的多少而定。一般说来,篇幅过短,难以把问题分析得深刻、透彻。同样,洋洋数万言的论文也不容易写好,很容易变成资料的堆砌,杂乱无章。

  10. (三)论文写作 • 1.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 • 论文是科学研究的结晶,丧失了科学性,论文就不成其为论文了。 • 因此,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论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11. 2.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 • 一篇好的论文,必须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 • 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固然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 • 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 •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同时,在论证过程中,层层论述,以便论点、论据、论述三者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12. 3.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 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尤其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测量报告等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更要十分重视数据。但是,有的初学论文写作者,便因此认为只要有数据,就可以证明研究的成功,从而在论文中大量罗列数据。 • 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一篇论文中,数据只是供作分析的素材,主要的部分还是文字表述。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混同于统计报表。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有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该重视对数据的逐层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

  13. 4.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 以往,我们比较重视典型分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和分析,来论证某个观点。近年来,在教育科研中,随着计量研究的兴起,人们又转而重视对总体、一般的分析。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典型分析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 • 而一般分析正好与之相反。因此,在论文撰写中,应该注意两者的结合使用,才能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一篇运用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提高差生成绩的实验报告中。研究者列举了一系列的统计数字对实验对象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实验的有效成果。 • 如果能再补充一些典型事例,如某个原来十分突出的差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情绪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就可以使论文更丰富、充实,更有深度,从而也可以更为有力地表明、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14. (四)推敲修改 • 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对此,最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 • 总之,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 • 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15.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更多的修改意见。 •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看出来。 • 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见。提出修改意见;二要虚心,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寻求其合理性,认真进行修改。 • 俗话说,好文章是磨出来的。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正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基础上形成的。

  16. (五)誊清 • 论文修改完毕后,不论是投稿,还是参加某个学术会议进行交流,都要誊写清楚。 • 誊清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 (1)自己誊写。誊清过程实际上是对论文进行最后一次修改的机会,自己誊写,发现问题可以再做修改。 • (2)誊写要规范、整洁。有些字形相近的字要写得端正一些,不要杜造简化字。如果能字迹美观,当然更好,但至少要做到工整、清楚,使人容易辨认。 • (3)用方格稿纸誊写,一字一格,标点符号占一格,每页标明页码。 • (4)誊清后,再认真仔细地核对一遍。 •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最好打印,在计算机上是很好修改的。

  17. (六)署名和致谢 • (1)署名。 • 积极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并对全文的观点和依据有全面而一致的认识,以及对论文承担学术责任者。有些集体研究的课题成果,可以用课题组署名、对执笔者加以说明。 • 署名一般放在论文题目下面。有些集体署名的,可以在正文后面列出课题组参加者的名单。 • (2)致谢。 • 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给以切实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志应该致谢,这既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道德,也是应有的文明礼貌。致谢一般放在全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另起一行,加括号。 • 例:(本文写作中曾得到xxx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谨表感谢。)

  18. 二、论文写作的资料收集 • 确定选题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查阅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这是研究的基础,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 • 所有研究都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功的研究者都善于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 • 查阅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他人对该课题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存在的问题。 • 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有争论的问题其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方的观点是什么,由此才能确立突破点。 • 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有: • 从图书期刊中收集资料,从互联网络中收集资料,从教育实践中收集资料,通过咨询去收集资料,通过开展教育调查和实验获取资料等。

  19. 资料收集 • (一)从图书期刊中收集资料 • (二)从互联网络中收集资料 • (三)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去收集资料 • (四)开展教育调查来获取资料 • (五)开展教育实验来获取资料

  20. (一)从图书期刊中收集资料 • 收集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查阅图书期刊资料。大多数研究成果都会以文献的方式与读者见面,通过查阅图书期刊,可以收集到所需要的绝大多数资料。查阅图书期刊资料的方法前文已有论述,这里再强调几点: • 1. 要查阅图书期刊资料,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检索方法。古今中外有关教育的资料浩如烟海,不掌握检索方法,就如同大海捞针,无从下手。 • 掌握检索方法,主要是掌握按照一定的规律查找资料的方法,例如掌握图书分类的方法,根据图书分类迅速找到所需要的图书;熟练运用各种工具书(书目、索引等)查找资料等。

  21. 2. 要熟悉相关的教育期刊。 • 教育期刊的数量还是相当多的,一个人不可能有精力把所有的教育期刊都查阅一遍,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要了解不同刊物的办刊宗旨是什么,主要发表哪些类型的文章,从而确定所需要的某方面的资料主要发表在什么刊物上。

  22. 3. 要学会查阅资料的三种主要方法: • ①顺查法。这是从所研究课题的有关资料的起始年代查起,一直查到现在。其好处是查得全,不遗漏。不足是费时费力。对于初学写教育论文的人来说,往往不知道与自己课题有关的材料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查,很多是从中途入手。 • ②倒查法。这是由近及远地查找资料。先查现在的,然后再逐年往前查。当查找的资料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时,就可以不再查了。其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获得最新资料。 • ③追踪法。这是以与自己课题有关的著作、论文中所提供的参考资料为线索,进行追踪查找。这可以作前两种方法的补充。

  23. (二)从互联网络中收集资料 • 从互联网络上收集资料比通过图书期刊查阅资料有更大的优势。 • 首先,许多教师所在的地方没有大型的图书馆,缺乏充足的教育类图书期刊,难以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而现在不少的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只要接入互联网络,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即使校园网络不接入互联网络,不少教师个人已配备了计算机,只要申请入网,也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资料。

  24. 其次,网络储存有海量的信息。 • 同时每年又以惊人的速度递增。 • 而且这些信息形式多样,图、文、音、像并茂,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 再次,网络信息的检索高度自动化,非常迅捷。

  25. 例如,我国自1985年起,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例如,我国自1985年起,用7年时间将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输入电脑,建立了“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当你想从此部巨著中查找气象方面有关“风”的资料时,用传统阅读检索方式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如今运用计算机自动检索的方式,只须键入“风”、“气象”等关键词,并加以必要的限制(排除与气象无关的“风”),短短6秒钟之后,电脑就会在通读二十五史全文的基础上为你筛选出10968段相关资料和14918个词目,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 • 你若还想简化,则可再次与计算机对话,直至获得满意的信息为止,而计算机绝对会保证“百问不烦”。

  26. 同样,互联网络上的信息容量浩如烟海,如果不掌握高效的检索技能,不会选择信息,就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迷航,甚至会被“淹死”。因此,熟练运用网络检索搜索工具,是在互联网络上查阅资料的关键。同样,互联网络上的信息容量浩如烟海,如果不掌握高效的检索技能,不会选择信息,就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迷航,甚至会被“淹死”。因此,熟练运用网络检索搜索工具,是在互联网络上查阅资料的关键。

  27. (三)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去收集资料 • 教学实践是一座丰富的宝藏,有待于人们去挖掘和开采。经常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也是获取写作资料的有效途径。 • 要通过反思教学实践去收集写作资料。 • 首先,要勤于学习。平时要注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心理研究的发展动态,以便把握先进的教育思想。 • 其次,要勇于实践和探索。理论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具有价值。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往往是善于把学习到的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丰富和发展理论。

  28. 再次,要敏于思考。 •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日三省吾身。” • 都表明思考对于学习、对于实践的重要性。 • 学习不思考,不能把握理论的实质;实践不思考,不会有新的发现。 • 只有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反思,才会不断有所收益和创新。

  29. 最后,要善于记录。 • 有的教师很注意学习,也在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平时也喜欢动脑筋,经常有一些新的点子运用于教学活动,但是到了学期末需要写文章时还是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平时不善于记录。 • 在实践的时候想法很多,但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和整理,时间长了以后,丰富的想法逐渐淡忘了,只留下模糊的印象,到写作时再回忆,往往难以写得具体和充实。 • 因此,平时注意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所得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为将来的写作积累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是教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0. (四)开展教育调查来获取资料 • 开展教育调查是收集写作资料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调查,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实际情况,掌握各种教育问题的现状,透过现象的分析,还可以寻找到某些规律性,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因此,许多教育研究往往是从调查开始,然后再逐渐深入。

  31. (五)开展教育实验来获取资料 • 教育实验,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对学生施加可操作的影响,然后观测学生的变化及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施加的教育影响与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开展教育实验,是探索教育规律、进行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也是收集写作资料的最好方法。

  32. 教育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控制条件。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使实验在研究者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指示因果联系。教育实验由于控制条件,并能提供推断因果联系的共变关系、时间顺序和控制无关变量的事实依据,所以能直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而经验总结和教育调查往往难以确定因果联系。可以重复验证。教育实验的主要特点是:控制条件。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使实验在研究者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指示因果联系。教育实验由于控制条件,并能提供推断因果联系的共变关系、时间顺序和控制无关变量的事实依据,所以能直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而经验总结和教育调查往往难以确定因果联系。可以重复验证。 • 教育实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即使是实施研究过程,最短一般也需要一个学期,长的可能是一到三年,没有长期工作的心理准备,往往会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因此,从事实验研究,要坚持长期地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并注意随时如实记录相关的实验研究情况,以便积累丰富的资料,和最终的实验结果一起进行分析。

  33. 三、筛选、整理和评价资料 • 收集到的写作材料只是原始材料,并不都能写到论文中去,还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对资料进行摘录、分类和评价。

  34. 资料 • (一)资料的筛选 • (二)资料的整理 • (三)资料的评价

  35. (一)资料的筛选 • 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后,第一项工作是筛选,也就是阅读和摘录资料。快速浏览资料,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然后进行摘录。摘录资料就是选取资料中精华部分、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摘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如果一篇论文中只有小部分内容是需要的,则可以把这小部分内容进行摘要。如果一篇论文的大部分内容都非常重要,则可以通过编制索引的方法记录。如果多篇论文都是论述某一个问题,则可以采用综述的方法来处理。

  36. 总之,要根据材料的重要性、特点、将来可能的用途来决定摘录的方法,该舍弃的就舍弃,该精简的就精简。通过浏览、摘录资料,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以把值得借鉴的资料及时积累和保存,便于以后的运用。总之,要根据材料的重要性、特点、将来可能的用途来决定摘录的方法,该舍弃的就舍弃,该精简的就精简。通过浏览、摘录资料,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以把值得借鉴的资料及时积累和保存,便于以后的运用。 • 筛选资料时,对写出的索引、摘录的片段或综述的材料,都要注意标明出处,以便日后再次查对。

  37. 整理资料就是对筛选后的大量的分散的资料进行分类、补充和分析等各种处理工作,使资料简明、有条理,形成新的便于使用的资料系统。整理资料就是对筛选后的大量的分散的资料进行分类、补充和分析等各种处理工作,使资料简明、有条理,形成新的便于使用的资料系统。 • 首先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资料进行分类,也就是按照资料的相同点(共性)和不同点(特性)进行科学的分类。“类”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点(共同特征)的集合。分类是为了便于分析研究资料。 • 其次是补充资料。这是把全部资料察看一遍,看资料是否足够。如果资料尚有缺漏的或不完整的,则需要进一步充实。

  38. 再次是分析资料。这是把整体资料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提高认识。分析资料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精华的东西,不为非本质的、杂芜的东西所迷惑),去伪存真(找出事物的真相,不为假象所迷惑),由此及彼(把彼此孤立的资料联系起来,看到事物的整体联系,从这种资料延伸到那种资料,使内容丰满),由表及里(通过事物的外部联系,找出事物的内部原因,从表层的了解逐步深入到本质的把握)的探索过程。再次是分析资料。这是把整体资料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或要素,以便逐个加以研究,提高认识。分析资料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精华的东西,不为非本质的、杂芜的东西所迷惑),去伪存真(找出事物的真相,不为假象所迷惑),由此及彼(把彼此孤立的资料联系起来,看到事物的整体联系,从这种资料延伸到那种资料,使内容丰满),由表及里(通过事物的外部联系,找出事物的内部原因,从表层的了解逐步深入到本质的把握)的探索过程。

  39. 对于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研究获得的资料,往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然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其结果。这时可以采用一些统计软件帮助分析处理,例如运用Excel统计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再对处理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

  40. (三)资料的评价 • 经过初步整理的资料,并不能马上运用于写作。在运用之前还应该对资料进行评价。所谓评价,就是对资料的真伪(即真实可靠准确的程度)、价值(好坏、大小、影响的程度)、作用(是否有用、放在什么地方能起作用、能起多大的作用)、性质(与主题关系的密切程度)等的辨别。就是分辨主要与次要、正确与谬误、新颖与陈旧、深刻与肤浅的差异。通过评价,选择运用准确的、科学的资料,以确保论文写作的科学性。

  41. 四、怎样进行教育论文构思 • 1.什么是教育论文的构思 • 构思,是在写作目的确定之后正式动笔之前,对通篇文章的安排设计。教育论文的构思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对撰写教育论文全部过程所进行的酝酿、思索活动。构思实际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思考过程;也是集中注意,活用感官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42. 构思清楚、巧妙,写出来的论文才能布局巧妙,条理清楚,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学术见解深刻。反之,构思混乱,布局必然混乱,也就看不出论证的问题,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也会被淹没在紊乱的布局之中。构思清楚、巧妙,写出来的论文才能布局巧妙,条理清楚,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学术见解深刻。反之,构思混乱,布局必然混乱,也就看不出论证的问题,作者独到的学术见解也会被淹没在紊乱的布局之中。 • 因此,我们在撰写教育论文前,一定要好好地构思,把要论证的内容构出个轮廓,搭起个“架子”来。所以,构思的写作形式就是写作提纲。而增强构思能力又正是提高教育论文写作水平关键的一环。

  43. 2.教育论文与教育经验构思的差异 • 教育论文的构思是通过发散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对确凿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在认识过程中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形式论证其学术观点,使读者相信并接受这个观点; • 而教育经验的构思则是通过叙述做法,阐明观点,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揭示教育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并从各种表面的、全部教育事例的总和中找出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介绍经验,使读者相信其做法,学习这种经验。

  44. 3.教育论文构思的过程 • (1)构思是一种“预见”。 • 作者应对教育论文中的论题(中心论点)、标题、基本素材(论据)、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论证)、基色格调有一个通盘的设计。这个设计应是由中心论点所决定,循着提出问题(论题),进行分析与论证;推导出结论的线路展开,体现逻辑思维的特点与要求。

  45. (2)构思是一种“发现”。 • 教育论文是作者对教育科研课题的新见解。是要善于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一篇论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点有无意义,有无真知灼见,有无新的突破。构思就要善于在对大量材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做到有所发现,向人们展示某种新观点,揭示某种人们所不知晓的道理。

  46. (3)构思是一种“内视”。 • 就是要通过作者敏锐的视觉、触觉,把自己对教育上某一问题感受最深、最新的观点,用心灵的眼睛透视出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

  47. (4)构思是一种“凝聚”。 • 它是作者在平时有意无意地观察中,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观察、体验以及对于事实、事件、人物、图景的感受凝聚在一起,为今后分析、提炼,产生出自己对论述题材的新思路做准备。

  48. (5)构思是“溶解”、“分化”。 • 它是作者把已经凝聚在自己思想仓库中对教育的感受,通过发散思维,按自己新的观点加以提炼、选择,并与新补充的材料围绕着自己新的论题重新凝聚、化合的思维活动。

  49. (6)构思是贯穿撰写教育论文过程始末的思维活动。(6)构思是贯穿撰写教育论文过程始末的思维活动。 • 它包括认真仔细地看(即“凝视”),并全神贯注地想(即“揣摩”),还要用语言在心里描述(即“默述”)。 • 它是萌动撰写论文欲望的基因,它是孕育论文的胎衣,它是迎接论文诞生的产婆。

  50. 4.教育论文构思的要求 • (1)在何思中要运用谋篇,紧扣中心论点。构思,实际上是对中心论点论证过程的谋划。因此,构思就应以论证中心论点为出发点,使构思诸方面都服从中心论点的需要。要做到殚思竭虑,胸有成竹。 • (2)在构思中要注意有新意。撰写教育论文要写自己独到的见解,“扩前人所未发”,而不要去“阐前人所已发”,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要提倡“双百”方针,智力碰撞,强调别出心裁,写出新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