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第 五 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第 五 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 ● 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 理解喷油泵的工作过程 ● 学会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方法 ● 掌握噴油泵和调速器的调试方法 ● 理解电控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 功用. 柴油机供给系同样要完成柴油供给和空气供给以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和废气的排出任务。. 二、 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 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 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 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 排气管道、消音器。. 回油管. 高压油管.

giul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五 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 ● 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组成及工作原理 ● 理解喷油泵的工作过程 ● 学会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修理方法 ● 掌握噴油泵和调速器的调试方法 ● 理解电控柴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第一节 概 述 一、 功用 柴油机供给系同样要完成柴油供给和空气供给以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和废气的排出任务。 二、 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3. 回油管 高压油管 燃油滤清器 喷油器 限压阀 调速器 燃油箱 低压油管 喷油泵 喷油提前器 输油泵 油水分离器

  4. 三、柴油 1、使用性能指标 发火性——指柴油的自燃能力;16烷值越高,发火性越好。 蒸发性——指柴油的汽化能力;其指标由柴油的蒸馏实验来确定。 粘度——决定柴油的流动性;粘度越小,流动性越好。 凝点——指柴油冷却到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2、分类 按其所含重馏分的多少分为重柴油和轻柴油。 3、牌号 根据凝点编定。如10号、0号、-10号、-20号等

  5.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 一、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都是直接在燃烧室内进行的。 持续喷射 雾状柴油 雾状柴油 喷射 喷射 高温压缩空气 燃 烧 物理化学变化 可燃混合气形成方法有:空间雾化和油膜蒸发。

  6. 柴油燃烧的主要特点是: (1)燃料的混合和燃烧是在气缸内进行的。 (2)混合与燃烧的时间很短0.0017~0.004秒 (气缸内)。 (3)柴油粘度大,不易挥发,必须以雾状喷入。 (4)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是同时、连续 重叠进行的,即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

  7. 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大体分四个时期 (1)备燃期 Ⅰ 从喷油开始→开始着火燃烧为止 (2)速燃期Ⅱ 从燃烧开始→气缸内出现时为止 (3)缓燃期Ⅲ 从出现→出现为止 (4)后燃期Ⅳ 缓燃期以后的燃烧

  8. 二、燃烧室 分类: 统一式燃烧室 { ω型 球型 涡流室燃烧室 { 分隔式燃烧室 预燃式燃烧室

  9. 第三节 柴油滤清器 一、作用: 除去柴油中的尘土、水分或其他机械杂质和温度变化及空气的接触过程从柴油中析出少量的石蜡,以降低对精密偶件的磨损,从而提高功率,降低油耗。 二、分类 柴油粗滤器 柴油细滤器

  10. 三、柴油滤清器结构 出油口 盖 进油口 限压阀 壳体 滤芯 放油螺塞 中心杆

  11. 四、两级柴油滤清器 第二级细滤器(航空毛毡及纺绸滤芯) 第一级粗滤器(纸质滤芯)

  12. 第四节 输 油 泵 一、作用: 保证低压油路中柴油的正常流动,克服柴油滤清器和管路中的阻力,并以一定的压力向喷油泵输送足够量的柴油。 输油量约为柴油机全负荷最大耗油量的3~4倍。 二、结构型式: 活塞式、转子式、滑片式、齿轮式等 三、活塞式输油泵的组成:

  13. 手油泵总成 机械泵总成

  14. 滚轮 手柄 活塞 出油管接头 手油泵活塞 挺杆弹簧 推杆 手油泵体 进油阀 出油阀 泵体 螺塞 进油管接头 活塞弹簧

  15. 四、活塞式输油泵工作原理 (1)吸油和压油行程 偏心轮转过,活塞上行,下腔容积增大,产生真空,进油阀开启,柴油经进油口进入下泵腔。同时,上泵腔容积缩小,压力增大,出油阀关闭,上泵腔中的柴油经出油口压出。 (2)准备压油行程 偏心轮推动滚轮、挺杆和活塞向下运动,下泵腔油压增高,进油阀关闭,出油阀开启,柴油从下腔流入上腔。

  16. 用手油泵上下运动来泵油 清除燃油系统内的空气 偏心轮 (3)输油量的自动调节 喷油泵凸轮轴 滚轮 手柄 输油泵供油量大于喷油泵需要量时,上泵腔油压增高,与活塞弹簧弹力相平衡时,活塞便停止泵油。 泵体 挺杆 手油泵 推杆 B 出油口 (4)手油泵工作 出油阀 A 进油阀 活塞 弹簧 活塞 进油口

  17. 输油泵工作情况示意图

  18. 第五节 喷 油 泵 一、功用: 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定压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 二、分类: ①柱塞式喷油泵 ②喷油泵- 喷油器 ③转子分配式喷油泵(VE)

  19. 驱动轴 调速器 分泵 输油泵 泵体 三、A型喷油泵

  20. 组成: 泵体部分 分泵 油量调节机构 传动机构 A型喷油泵的构造 (一)泵体部分 形式:整体式、可分开式。

  21. 出油阀偶件 油量调节机构 柱塞偶件 驱动机构 (二)分泵的构造 (以柱塞式喷油泵为例) 分泵:每个气缸所对应的 一套柱塞副、出油 阀副等零件组成的 高压泵油机构。 分泵组成:高压油管接头、 减容体、出油阀弹簧、 出油阀副、柱塞副、 柱塞弹簧及座、挺杆。

  22. 直槽 径向油孔 柱塞—直槽、45°斜槽(两槽相通) 45°斜槽 柱塞套—径向油孔(与低压油腔相 通)定位槽 1. 柱塞偶件 (1)结构 精密配合偶件:配合间隙为 0.0015~0.0025mm 要求:成对使用,不能互换。 拆装维修时要作好记号。

  23. a c (2)工作原理 柱塞上行 a.从下止点到柱 塞头部封闭径 向油孔之前。 b.从柱塞头部封 闭径向油孔到柱 塞斜槽露出径 向孔之前。 c.从柱塞斜槽露出 径向油孔到柱塞 上行至上止点。 b

  24. c 柱塞下行 a.从上止点到柱 塞斜槽封闭径 向油孔之前。 b.从柱塞斜槽封 闭径向孔到柱 塞头部露出径 向油孔之前。 c.从柱塞头部露 出径向油孔到 运行下止点。 a b

  25. hg (3)油量调节 供油有效行程:柱塞顶面封闭柱塞套径向油孔至柱塞斜槽露出径向油孔前柱塞上移的行程,用hg表示。 hg决定了喷油泵每循环供油量(Δg)。 调节供油量方法: 转动柱塞——改变hg——改变循环供油量Δg。 停油:直槽对准油孔。

  26. 出油阀体—密封锥面、十字截 面、减压环带 出油阀座 出油阀 减容体 出油阀 弹簧 出油阀座—内密封锥面、内圆 柱面 出油阀弹簧 2. 出油阀偶件 作用: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供油 迅速,停油干脆。

  27. 出油阀工况: 出油阀上升:减压环离座孔前,油管内 减容增压,减压环离座孔,达喷油压 力,迅速喷油。 出油阀下落:减压环入座孔,切断油 路,防止燃油倒流,保证下次供油迅 速。减压环落座,管内增容减压,停 油干脆,防止二次喷射和滴漏现象。 3.减容器: 作用:减小高压腔的容积,限制出油阀升程。

  28. 凸轮轴 滚轮式挺杆 (四)传动机构——驱动柱塞往复运动 滚轮传动部件:滚轮、长槽、(垫块) 凸轮轴(按作功顺序排列凸轮) 改变挺杆高度,可以改变供油提前角。

  29. h h 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滚轮体总成组成。 喷油泵凸轮轴是曲轴通过齿轮驱动的,曲轴转两圈,各缸喷油一次,凸轮轴只需转一圈就喷油一次,二者速比为2﹕1。 滚轮架 调整螺钉 滚 轮

  30. 第六节 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一、径向压缩式分配泵 (略讲) 滑片式二级输油泵; 高压泵 油量控制阀 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机构 1、组成: 2、工作过程: 进油、泵油和配油三个过程。 3、优缺点: 零件数目少,结构紧凑,通用性高,防污性好等优点;由于对分配转子和分配套筒、柱塞和柱塞孔的配合精度要求较高,滚柱座结构复杂及内凸轮加工不便等缺点。所以近年来已很少应用。

  31. 二、轴向压缩式分配泵(VE泵) 驱动机构;第二级滑片式输油泵;高压泵头; 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机构;调速器。 1、结构: 最大供油量调节螺钉 第二级滑片式输油泵 高压泵头 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液压缸

  32. 四缸柴油机用VE泵实物图

  33. 六缸柴油机用VE泵实物图

  34. 回油管 燃油滤清器 喷油器 油水分离器 燃油箱 一级膜片式输油泵

  35. A向 A向 平面凸轮盘、滚轮架及滚轮使分配柱塞既转动又轴向移动,滚轮架固定不动;四缸发动机,分配柱塞转一周,往复运动四次。

  36. 2、工作原理 (1)供油过程 当平面凸轮盘的凹下部分转至与滚轮接触时,柱塞弹簧将分配柱塞向左推移,柱塞腔容积增大。进油槽与柱塞套上的进油孔相通,柴油经油道流入柱塞右端腔室和中心油道内。

  37. (2)泵油过程 平面凸轮盘凸起部分与滚轮接触时,分配柱塞边转边右移。进油孔关闭,柱塞腔内燃油压力升高,柱塞上分配孔与柱塞套上的出油孔之一相通,高压柴油即经中心油道、分配孔、出油阀流向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38. (3)停油过程 柱塞在平面凸轮的推动下继续右移,左端的泄油孔移出油量调节套筒与分配泵内腔相通时,柱塞腔内的高压油立即经泄油孔流入泵体内腔中,柴油压力立即下降,供油停止。

  39. (4)泵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过程 ①稳定运转时 活塞左右端力相等,处于平衡位置。 ②转速升高时 二级滑片式输油泵出口压力增大,活塞右端压力增大,活塞左移,带动滚轮架转动一定角度,供油提前。 ③转速降低时与前述相反

  40. (5)发动机停机 电磁式断油器 起动开关旋至OFF位置,电磁式断油器电路断开,阀门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切断油路,发动机停机 。

  41. 节流作用大 渗漏油量少 节流作用小 渗漏油量多 始点落后 终点提前 始点提前 终点落后 转速↓ 供油量↓ 供油量↑ 转速↑ 第七节 调试器 一、功用 调速器是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油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转速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二、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当油量调节拉杆位置一定时,供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随转速下降而减少。

  42. 高速易飞车 怠速易熄火 影响:转速不稳 三、分类: 1、按功能分有两速调速器、全速调速器、定速调速器和 综合调速器。 2、按转速传感分有气动式调速器、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和 复合式调速器。 四、两速调速器 1、作用: 自动稳定和限制柴油机最低与最高转速,而在所有中间 转速范围内则由驾驶员控制。

  43. 2、结构 冒烟限制器 油量调节拉杆 操纵臂 外弹簧座 怠速弹簧 高速弹簧 高速弹簧内座 调速杠杆 凸轮轴 滑动轴 活动杠杆 飞锤 RQ型两极调速器

  44. 怠速 中等转速 断油 全负荷 起动 3、工作原理 (1)稳定怠速: 怠速时,飞锤在凸轮轴后端轴和高速弹簧座之间移动,高速弹簧不起作用。 怠速转速升高,飞锤外张,油量调节拉杆后移,减油。 怠速转速降低,飞锤收拢,油量调节拉杆前移,加油。

  45. (2)限制超速: 当转速超过最高额定转速时,飞锤继续外张,同时压缩高速弹簧和怠速弹簧, 油量调节拉杆向减油的方向移动,使转 速降低。 RQ型两极调速器全负荷位置

  46. (3)工作转速: 飞锤与高速弹簧内座相抵,不能将高速弹簧压缩,调速器不起作用。 RQ型两极调速器全负荷位置

  47. 怠速螺钉 调速杠杆 高速螺钉 停车手柄 全负荷油量 调节螺钉 调速弹簧 导 杆 调速齿轮 张力杠杆 调速套筒 起动杠杆 飞 锤 柱塞套 油量调节套筒 分配柱塞 五、全速调速器 1、结构 VE泵调速器结构

  48. 2、工作原理 1.起动 起动开始,飞锤收拢,油门踏板踩到底,调速杠杆抵高速螺钉,调速弹簧拉伸,起动弹簧使起动杠杆上端和调速套筒左移到极限位置,并在张力杠杆凸起销和起动杠杆之间出现间隙A,油量调节套筒左移至最大供油量位置。 VE泵调速器起动工况

  49. 2.怠速 调速杠杆抵怠速限位螺钉,调速弹簧无张力,起动弹簧被压缩,飞锤离心力与怠速弹簧弹力相互作用。怠速转速升高,张力杠杆上端压缩怠速弹簧右移,油量调节套筒左移,供油量减少,反之,相应零件运动方向相反。 VE泵调速器怠速工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