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61 Vues
2012 届高三历史复习解题方法探索. 历史高考的“胜负手” —— 征服 主观题.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王庆松. 一、主观题的类型及特点. A. 从题目材料看. 文字型 图表型 混合型 近几年高考看,以文字型为主. 一、主观题的类型及特点. B. 从题目设问看. 材料处理类(新材料) “根据材料 …… ,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知识运用类(新情景) “根据材料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综合提升类(探究学习) “综合 以上 材料 …… 请论述(证) …… 或 谈认识 、体会等 ”. 二、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E N D
2012届高三历史复习解题方法探索 历史高考的“胜负手” ——征服主观题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王庆松
一、主观题的类型及特点 A.从题目材料看 • 文字型 • 图表型 • 混合型 近几年高考看,以文字型为主
一、主观题的类型及特点 B.从题目设问看 材料处理类(新材料) “根据材料……,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知识运用类(新情景)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概括、归纳等)” 综合提升类(探究学习) “综合以上材料……请论述(证)……或谈认识、体会等”
二、主观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步走”战略 1、审(审清题问和材料,明确考查要求,获取并解读有效信息) 2、联(发掘材料、题问、教材间的联系,弄清命题意图,确定答案范围) 3、答(精心组织答案,力求完美呈现)
材料处理类(新材料) • 知识运用类(新情境) • 综合提升类(探究学习) 步骤一审 一审题问类型,弄清答案来源 “材料房”中取答案 “材料房”+“知识储备仓库”中取答案 “材料房”+“知识储备仓库”中+“炒作”取答案
知识运用类 • 二模卷24题(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 二模卷23题(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二模卷23题(4)运用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四的观点。(6分) 材料处理类 综合提升类
步骤一审 二审题问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 • (1)提示词:基本思路、答案的来源 • “根据、结合、综合材料,指出…、概括…、分析…” • (2)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等(定语、状语等) • 概括指出18、19世纪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 • (3)求答词:要求回答的具体方面 •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的经济政策有何共同之处。
试分析二模卷22题(2) (2) 据 材 料 二,指 出 中 国 欲 与 美 国 “打 开 关 系” 的 战 略 意 图。 结 合 所 学 知 识,概 述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中 美 两 国 “打 开 关 系” 的 史 实,分 析 其 对 当 时 中 国 外 交 的 影 响。(5分)
审分值 分值决定要点数二模卷21题(2)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分) 判断:至少要写2条原因
步骤一审 三审材料关键词和关键点,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1.关键词:时、空、人、事、连词等 2.关键点:出处、引文、材料首与尾、注释、标点符号等 3. 分层解读
相关史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相关史实: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二模卷第22题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 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
09南京二模卷第23题 半殖半封社会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统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1分)并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2分)
步骤二联 一联材料间 二联材料题问间 三联题问教材间 拼 答 盘 解读后的有效信息 迁移来的所学知识 命题意图的推测 案
步骤三答 规范、完整、准确 •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 语言精炼,要点突出 • “帽子”序号,层次清晰 一答要规范 • 要点(采分点)完整全面 二答要完整 • 使用学科语言,避免口语化文学化 • 坚持论从史出,克服思维定势 • 运用新史观,历史现实结合 三答要准确
答题规范示例1 没帽子、序号,层次混乱;书写潦草;语言欠精炼 22.(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
答题规范示例2 语言啰嗦,没关注题问关键词、分值和答卷纸空间 24.(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答题规范示例3 语言啰嗦太过口语化;层次含混不清 21.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5分)
答题规范示例4 书写工整 ,帽子序号全,层次感强,语言精炼 22.(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5分)
★ 如何提升答题规范 • 克服:消灭不良习惯 • 训练:从学习中点滴做起 • 模仿:榜样的力量无穷
论从史出,打破思维定势 《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D
三、解题思路方法小结 一审题问类型,弄清答案来源 二审题问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 三审材料关键词和关键点,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 审 • 联 • 答 三步走 一联材料间,领会材料观点 二联材料题问间,推测命题人意图 三联题问教材间,初步形成答案拼盘 一答要规范 二答要完整 三答要准确
四、实战演练(见学案) 要求: 按照“三步走”战略完成学案“实战1、2”
实战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表现: 1.剥夺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扩大民主机构独立管理国家的权力; 2.第三等级公民可担任执政官 3.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材料一 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的民主制不断深化。公元前461年,通过法案剥夺了贵族会议的参政职能,使得雅典的3个民主机构——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独立担负起管理国家的责任;公元前457年开始,第3等级的公民也有权担任执政官。公元前443年伯利克里开始担任首席将军,进一步完善民主制。 ——选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贡献: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3.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向公职人员和参政者发放工资和津贴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不断深化的表现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为民主发展所作的贡献。(6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对民主发展有什么认识。(3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对民主发展有什么认识。(3分) 民主为什么会发展? 它发展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民主发展过程有何特点? • 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完善 • 材料二:议会改革使英国政治走向民主化 •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 认识1:民主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的 • 在这一过程中享受民主的主体(群体)有什么变化? • 认识2:享受民主的主体在不断扩大 • 从雅典民主政治和英国议会改革的局限看,民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认识3:民主具有阶级性 改革
谢谢! E-mail:qingsong93-03@sohu.com QQ:46145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