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项目三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构筑物 运行与维护

《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 》. 项目三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构筑物 运行与维护.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物理处理). (生物处理). 鼓风机. 进水. 生物池. 二沉池. 出水. 初沉池. 格栅. 内回流. 沉砂池.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沼气利用. 处置. 脱水车间. 浓缩池. 污泥消化池. 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 (secondary) 为主体,一般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BOD )物质,多采用 生物化学法处理 单元,去除率可达到 90% 以上,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

gur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项目三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构筑物 运行与维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污水处理厂运行与维护》 项目三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构筑物 运行与维护

  2.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构成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物理处理) (生物处理) 鼓风机 进水 生物池 二沉池 出水 初沉池 格栅 内回流 沉砂池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沼气利用 处置 脱水车间 浓缩池 污泥消化池

  3. 二级处理?? • 二级处理(secondary) • 为主体,一般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物质,多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单元,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

  4. 二级处理(secondary) • 特点: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的一部分转化为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另一部分转化为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的方法。 • 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 • 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 厌氧生物处理(An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5. 生物处理的三大要素 作用者:微生物——细菌; 作用对象:有机物、无机物等; 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供氧情况,即氧的传递速率。

  6. 1、好氧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的实质是以存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培养基(底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混合连续培养,通过凝聚、吸附、氧化分解、沉淀等过程主除有机物的一种方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基本流程

  7. 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能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絮状体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生化性能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 固体物质的组成: 有机物75—85%

  8. 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 游离细菌:较强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细菌: 菌胶团:活性污泥絮状体的基本成分 丝状菌 :污泥骨架,大量能引起污泥膨胀 真菌:形如灰白色棉花丝,黏着在沟渠或水池的内壁 原生动物:细菌的捕食者,同时可氧化分解有机物 后生动物:较少

  9. 净化过程与机理 (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 由于污泥表面积很大,且表面具有多糖类粘质层,因此,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是被絮凝和吸附去除的,初期被去除的BOD象一种备用的食物源一样,贮存在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经过几小时的曝气后,才会相继摄入代谢,在初期,被单位污泥去除的有机物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取决于污水的类型以及与污水接触时的污泥性能。 (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去除有机物的代谢过程,主要是由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活性污泥增长),有机物(包括一部分细胞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氧的消耗所组成。当氧供应充足时,活性污泥的增长与有机物的去除是并行的;污泥增长的旺盛时期,也就是有机物去除的快速时期 。

  10. (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菌体一般略大于胶体颗粒,仍能以稳定的悬浮状态分散于水中,难以沉淀分离。只有在其变成絮凝体以后,进行有效的分离才有可能。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以及常见的产碱杆菌、无色杆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等,都是易于形成絮凝体的。

  11. 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污泥浓度(MLSS、MLVSS) 混合液悬浮固体是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悬浮固体或挥发性固体数量,单位为mg/L,它是计量曝气池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活性污泥法中,MLSS一般为2~4mg/L。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min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由于正常的活性污泥在静沉30min后,一般可以接近它的最大密度,故污泥沉降比可以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它还能及时反映出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便于及早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12. 污泥指教(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 1g干活泥所占的容积以ml计。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认为,生活污水的SVI<100时,沉淀性能良好; SVI为100~200时,沉淀性能一般;SVI>200时,沉淀性能不好。 污泥龄(ts)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在运行稳定时,剩余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量,因此污泥龄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时间,或污泥增长-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13. 活性污泥增长规律 A、对数增长期(F:M≥2.2),污泥能量高,絮凝性、沉淀性差 B、减速增长期, 絮凝体开始形成,沉淀性提高。 C、内源呼吸期,污泥量将少,絮凝加速,处理水澄清

  14. 活性污泥法运行参数 BOD污泥负荷: 即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 Ns=QSa/XV=F/M BOD容积负荷: 指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量。 Nv=QSa/V 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的关系式:Nv=NsX 污泥产率: 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带来微生物的增殖与活性污泥的增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生物合成与内源呼吸的差值 即⊿ X=aSa—bX。 式中 Sa:进入曝气池污水含有的有机污染物量,kgBOD/d。 Se:经活性污泥处理后出水的有机污染物量,kgBOD/d。 X:混合液活性污泥量,kg。 a、污泥产率(降解单位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量)。 b、微生物内源代谢的自力氧化率。

  15. 污泥龄(HRT) 污泥龄是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值,单位是日 回流比(R) 污水流量与回流污泥流量之比 内回流一般控制40%左右 外回流一般控制200%左右 

  16. 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普通活性污泥法 工艺特征:a.经历了起端的吸附和不断的代谢过程 b.微生物经历了由对数期至内源呼吸期 c.有机物,迅速降低,但之后变化不大,总去除率90%左右 d.需氧量由大逐步越少 存在不足:曝气池首端有机负荷大,需氧量大,而实际供氧难于满足此要求(平均供氧)。使首端供氧不足,末端供氧出现富裕,需采用渐减试供氧。

  17. 阶段曝气法 工艺特点: a.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降解,降低能耗 b.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池负荷,利于固液分离 c.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18. 吸附再生法 工艺特点: a.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二个池或二段 b.由于再生池只对活性污泥曝气,减小了池容。 c.回流污泥量大,且大量污泥集中在再生池,吸附池内污泥一旦遭到破坏,可迅速由再生池的污泥代替,具有一定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d.“空曝”使丝状细菌的繁殖受到抑制,防止了污泥膨胀

  19. 完全混合法 工艺特点: a.污水进入曝气池后迅速被稀释混匀,水质水量变化对系统影响小。 b.由于水质在各处相同,因而各处微生物群体与组成相同,降解状况相同。 c.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略省。 主要缺点:连续进出水,可能产生短流,出水水质不及传统法理 想,易发生污泥膨胀等。

  20.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适宜对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场合。如氧化沟、A/O法和A2/O工艺等。 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以上),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 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高。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短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 不足:BOD去除率不高(70~75%),出水水质不达标

  21. 间歇曝气 处理水 原废水 初次沉淀池 曝气池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工艺 SBR工艺 ◇无需设置二沉池,其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需设置污泥回流 设备;在处理某些工业废水时,一般无需设置调节池,曝气池可以兼作调节池; ◇活性污泥的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不会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 易于维护管理,如运行管理得当,处理出水水质将优于连续式; ◇ 通过对运行方式的适当调节,在单一的曝气池内可完成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 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22. 污水 Ⅰ 污水流入工序 Ⅲ 沉淀工序 处理水 剩余污泥 Ⅴ 排泥待机工序 Ⅳ 排水工序 Ⅱ 曝气反应工序 SBR工艺的典型运行工序 在SBR工艺中,主要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曝气池,在该曝气池中循序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等功能,因此在SBR工艺中反应池内的运行一般可以分为如下的五个工序: ①进水;②曝气反应;③沉淀:静止沉淀,效果良好;④排水;⑤排泥

  23. MSBR工艺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工艺是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改良式SBR工艺,目前主要在北美和南美应用,而在韩国汉城和我国深圳盐田污水处理厂也采用该工艺。具有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物与氮、磷污染物的功能,出水水质稳定。

  24. 氧化沟工艺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构造上的特征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污泥龄长,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25. A段 B段 格栅 沉沙 吸附 沉淀 曝气 沉淀 出水 市政管网排水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A-B工艺 A段对有机物以絮凝吸附作用为主,而生物降解为辅,ηBOD5=40~70%;B段对有机物以生物降解为主

  26. 曝 气 曝气转刷 鼓风曝气 机械曝气 曝气方法 鼓风机械曝气 推流式曝气池 曝气池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奥贝尔氧化沟

  27.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在99%左右。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 SVI值增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但较清澈),颜色也有异变,这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 丝状菌

  28. 污泥脱氮(反硝化〕 污泥在二次沉淀池呈块状上浮的现象,并不是由于腐败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一般硝酸铵5mg/L以上),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为防止这一异常现象发生,应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除剩余污泥,在脱氮之前即将污泥排除;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和降低溶解氧等,使之不进行到硝化阶段。 污泥腐化 在二次沉淀池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进行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等),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不同,污泥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 污泥解体 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现象。导致这种异常规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有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微生物量减少而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质密,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处理水质浑浊,SVI值降低等。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或伤害,净化能力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使污泥失去活性。

  29. 泡沫 曝气池中产生泡沫,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泡沫可给生产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如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污泥。当采用机械曝气时,还能影响叶轮的充氧能力。消除泡沫的措施有:分段注水以提高混合液浓度;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沫剂(如机油、煤油等,投量约为0.5~l.5mg/L)等。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 ①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BOD、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对应工业废水);②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SS、SVI、DO、微生物相等; ③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pH、水温等。一般SV%和DO最好2~4小时测定一次,至少每班一次,以便及时调节回流污泥量和空气量。微生物观察最好每班一次,以预示污泥异常现象。除氮、磷、MLSS、MLVSS、SVI可定期测定外,其他各项应每天测定一次。水样除测溶解氧外,均取混合水样。 此外,每天要记录进水量、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量,还要记录剩余污泥的排放规律、曝气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空气量和电耗等。剩余污泥(或回流污泥)浓度也要定期测定。

  30. 2、好 氧 生 物 膜 法 生物转盘 生物滤池

  31. 与活性污泥工艺的流程不同的是,在生物滤池中常采用出水回流,而基本不会采用污泥回流,因此从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全部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与活性污泥工艺的流程不同的是,在生物滤池中常采用出水回流,而基本不会采用污泥回流,因此从二沉池排出的污泥全部作为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 含有污染物的废水从上而下从长有丰富生物膜的滤料的空隙间流过,与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进一步降解,使得废水得以净化;主要的净化功能是依靠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氧化作用.

  32.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33. 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一般主要由滤床(池体与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在20世纪30、40年代以前,生物滤池的池体多为方形或矩形;在出现了旋转布水器之后,则大多数的生物滤池均采用圆形池体,主要是便于运行;高负荷生物滤池通常是圆形;池壁可有孔洞或不带孔洞的两种:有孔洞的池壁有利于滤料的内部通风,但在冬季易受低气温的影响;一般要求池壁高于滤料0.5m;在寒冷地区,有时需要考虑防冻、采暖、或防蝇等措施。

  34. 生物转盘 废水处于半静止状态,而微生物则在转动的盘面上;转盘40%的面积浸没在废水中,盘面低速转动;盘面上生物膜的厚度与废水浓度、性质及转速有关,一般0.1~0.5mm。

  35.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又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流程 ①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生物固体浓度(10~20g/L)高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可达3.0~6.0kgBOD5/m3.d); ② 不需要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单; ③ 对水量水质的波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 污泥产量略低于活性污泥法。

  36. 三、案例介绍 荷兰鹿特丹DOKHAVEN污水处理厂 荷兰鹿特丹DOKHAVEN市政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79年,负责处理来自鹿特丹市中心、南部与西部部分地区城市污水。其主体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完全置于地面附近存在大量居民住宅的地下,使之成为荷兰,乃至世界污水处理厂建设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工程之作。同时,因其污水与污泥处理工艺升级时不断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如 SHARON(中温亚硝化)与ANAMMOX(厌氧氨氧化)等现代技术已生产化应用于其污泥消化液的脱氮处理之中,从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技术装备最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厂。它的总占地面积仅相当于普通处理厂的1/4,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能源与材料消耗方面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可持续意义,而且在节省占地方面亦呈现出十分紧凑的可持续特点。此外,该处理厂在通风尾气的利用与处理、防振消音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也有独到之处。

  37. DOKHAVEN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进水靠场外5个终端污水泵站以及污泥消化液回流泵通过压力管线被泵入进水池(1)。每条压力管线在处理厂内均可控制开启;发生故障时进水也可通过跨越管线而直接排入新马斯河。进水首先进入细格栅(2)。有4组用于去除漂浮物与纤维物质的细格栅,每组细格栅包括2个孔径为5 mm的转鼓,水流垂直进入,截留杂物靠水力挤压后收集。 1 进水 2 细格栅 3 沉砂池 4 A段曝气池 5 中间沉淀池 6 回流污泥 7 剩余污泥回流 8 浮滓去除 9 污泥调节池 10 B段曝气池 11 最终沉淀池 12 出水排放新马斯河 13 剩余污泥至另一处理厂 14 格栅截留物排除 15 沉砂排除     图1DOKHAVEN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8. 四、分组实践 • 分组进行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控制参数测定实训(SV30、MLSS、SVI)、氧化沟(或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训 。

  39. N 3 CH OH 2 碱 沉淀池 处理水 II I 回流污泥 BOD 去除 反硝化 硝化氨化 反应器 (好氧)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 两级生物脱氮系统 3、脱氮除磷生物处理法 二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

  40. 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 N 2 碱 内循环(硝化液回流) 沉淀池 处理水 去除、硝 BOD 回流污泥 反硝化 化反应反应器 反应器 (缺氧) (好氧)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 分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

  41. 合建式A1/O工艺脱氮

  42. 优点: a.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b.反硝化缺氧池不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c.因为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残留有机物进一步去除)。 d.缺氧池中污水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减轻了其它好氧池的有机物负荷,同时缺氧池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弥补好氧池中硝化需要碱度的一半。(减轻了好氧池的有机物负荷,碱度可弥补需要的一半)。 缺点: a.脱氮效率不高,一般ηN=(70~80)% b.好氧池出水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二沉池运行不当,则会发生反硝化反应,造成污泥上浮,使处理水水质恶化

  43. 混合液回流 进水 沉淀 出水 剩余污泥 污泥回流 厌氧-缺氧—好氧(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厌氧 缺氧 好氧 A2/O工艺流程 1、将回流污泥分两点加入,减少加入到厌氧段的回流污泥量,从而减少进入厌氧段的硝酸盐和溶解氧。 2、 提升回流污泥的设备应用潜污泵代替螺旋泵,以减少回流污泥复氧,使厌氧段、缺氧段的DO最小。 3、原污水和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段,缺氧段应为淹没入流,减少复氧。

  44. UCT工艺 ) ( 混合液回流Ⅰ ) 混合液回流Ⅱ ( 进水 出水 二沉池 厌氧 缺氧 好氧 ) 污泥外回流 ( 剩余污泥 图 8-1 UCT 工艺流程图 A2/O同步脱氮除磷的改进工艺 A2/O工艺回流污泥中的NO3--N回流至厌氧段,干扰聚磷菌细胞体内磷的厌氧释放,降低磷的去除率。UCT工艺将回流污泥首先回流至缺氧段,回流污泥带回的NO3--N在缺氧段被反硝化脱氮,然后将缺氧段出流混合液一部分再回流至厌氧段,这样就避免了NO3--N对厌氧段聚磷菌释磷的干扰,提高了磷的去除率,也对脱氮没有影响,该工艺对氮和磷的去除率都大于70%。 如果入流污水的BOD5/TKN或BOD5/TP较低时,为了防止NO3--N回流至厌氧段产生反硝化脱氮,发生反硝化细菌与聚磷菌争夺溶解性BOD5而降低除磷效果,此时就应采用UCT工艺。

  45. 活 性 污 泥 法 MUCT工艺 为了克服UCT工艺图二套混合液内回流交叉,导致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不易控制的缺点,同时避免好氧段出流的一部分混合液中的DO经缺氧段进入厌氧段而干扰磷的释放,MUCT工艺将UCT工艺的缺氧段一分为二,使之形成二套独立的混合液内回流系统,从而有效的克服了UCT工艺的缺点

  46. OWASA工艺 南方许多城市的城市污水BOD5浓度往往较低,造成城市污水中的BOD5/TP和BOD5/KN太低,使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显著下降。 为了改进A2/O工艺这一缺点,OWASA工艺将A2/O工艺中初沉池的污泥排至污泥发酵池,初沉污泥经发酵后的上清液含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将此上清液投加至缺氧段和厌氧段,使入流污水中的可溶解性BOD5增加,提高了BOD5/TP和BOD5/TKN的比值,促进磷的释放与NO3--N反硝化,从而使脱氮除磷效果得到提高。

  47. 三、案例介绍案例一、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近期100万m3/d,远期250万m3/d,近期100万m3/d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50万m3/d,已于一九九三年十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50万m3/d,于一九九九年八月竣工。 北京市每天产生污水 250 多万吨,近一半的污水在这里进行处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流域面积96km2,服务人口240万人,占地68公顷,汇集北京市南部地区的大部分生活污水、东郊工业区、使馆区和化工路的全部污水。该处理厂采用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工艺,即在推流式曝气池前设置缺氧段(占生物处理池总容积的1/12),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质,防止污泥膨胀。一期工程投产以来,已连续稳定运行多年,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48.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曝气池设计参数 处理效果表

  49.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流程图

  50. 案例二、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 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上海市松江区,服务人口15万人,服务区域主要是上海松江区的居民生活排放污水及工业废水,服务面积30万平方公里。   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于1985年投产,日处理能力为27000吨,处理工艺为常规活性污泥法;二期为世界银行上海环境项目的子项目,工程总投资为2.65亿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为1000万元,工程内容包括扩建5万吨/日污水处理设备,改造一期工程以及城区增建管网和泵站,改造后的一期工程及二期工程的处理工艺均为A/O脱氮工艺,改造扩建后的松江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6.8万吨。   松江污水处理厂采用的A/O法污水处理工艺,该厂的COD进水水质近1000mg/L,但其COD出水水质为60mg/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