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大气. 生物 (植被). 水. 土壤. 地貌.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 ①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 循环 ). 落叶、个体死亡分解能量散失. 太阳能进入变成化学能. CO 2 进入植物. 土壤、岩石中水分蒸发、植物蒸腾. 大气降水进入土壤岩石、生物体. 个体死亡物质回到土壤环境中. 土壤中无机盐被吸收. 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例如: 太阳能、水、钙、铁等元素在各要素间流动(下图).

hald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大气 生物 (植被) 水 土壤 地貌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五大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 表现①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循环) 落叶、个体死亡分解能量散失 太阳能进入变成化学能 CO2进入植物 土壤、岩石中水分蒸发、植物蒸腾 大气降水进入土壤岩石、生物体 个体死亡物质回到土壤环境中 土壤中无机盐被吸收 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例如: 太阳能、水、钙、铁等元素在各要素间流动(下图) 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 上面的过程还可看出,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有机物质的连续合成与分解过程,这叫做生物循环。

  4. 第90~91页生物循环与自然地理环境

  5. 表现②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提供 结合起来 生产出了 提供 提供 依靠 生产功能(指共同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大气 CO2、光热 有机物 植物 叶绿素 土壤岩石水圈 水分、无机盐 平衡功能(通过相互作用,使各要素自身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例如:大气中CO2、O2、N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 大气本身不具备这一能力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能自动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光合作用 吸收CO2主要靠。

  6. 表现③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水 土 流 失 地貌变化 统一演化 气候变化 一定区域内,生物、土壤、水文、地形、气候、岩石等要素的演化不是各自单独进行的,而是相互影响,统一演化的。 P95案例2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洪水泛滥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肥力下降 表面土层流失 植被减少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7. 地形: 由湖泊变成了陆地。 气候: 由湿润变得干燥。 生物: 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 土壤: 逐渐由湿变干。 水: 面逐渐缩小至直消失。

  8. 表现④地理环境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P96案例3 :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地区环境的

  9. 洪水 断流 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森林减少 土壤腐殖质减少 土壤肥力下降 风化 加速 水土流失加剧 沟谷纵横 岩石裸露

  10. 第95页活动 河道淤塞 得到控制 水生生物增加陆生生物减少 水位上升,变得更丰富 温差变小湿度变大

  11. 成带状 陆地自然带 植被 纬度位置 热量 气候 土壤 水分 一定宽度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1)从海南三亚到福州、哈尔滨沿途自然景观有何不同? (2)从黑龙江到内蒙古、新疆沿途自然景观又有什么不同? 地理 位置 海陆位置

  12. 2.陆地自然带: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世界陆地的自然带的分布

  13. 冰原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14. 冰原带 苔原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混交林和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15. 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 冰原气候 苔原带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 海洋性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16.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呈现着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大 致与纬线方向一致,我们也把自然带 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度地域的分布 规律。

  17. 热带雨林景观

  18. 苔原带景观

  19. 种类数量多,高大 砖红壤 高温湿热 无封冻期 冰沼土 河流封冻期长 地衣苔藓为主 冷湿 请分析产生的原因 ——热量

  20.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大致与经线方向平行的,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我们也称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它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21. 高山植物区

  22.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处于高山地区,在一些高海拔的山区,随着海拔的增加,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这种规律我们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3. 北坡 珠穆朗玛峰 南坡 积雪冰川带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24. 珠峰南北坡自然带产生分异 的原因: 迎风坡:水分充足 向阳坡:热量充足 南坡海拔较低

  25. (三)非地带性规律: 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现象,我们称为非地带性现象。 (右图:沙漠中 的绿洲)

  26. 小结: 3.8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对性 表现①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 表现②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表现③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表现④ 地理环境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7.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绝对性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地理环境中存在地域差异 2.陆地自然带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主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主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海拔高度引起 (三)不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28. 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到两极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定义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沿海拔变化 图 示 成 因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 主要是由于距海远近引起的水份差异 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变化,导致自然带的更替、变化

  29. 再 见

  30. 习题精选 1.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 (A)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3.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B) (C)

  31. 森林景观

  32. 草原景观

  33. 沙漠景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