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关系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关系.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2008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2009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1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欧洲联盟 (European Union) 现有 27 个成员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haley-fros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对外贸易关系 •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 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贸易关系 •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2. 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3. 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4. §1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现有27个成员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5. 欧洲联盟大家庭

  6. 一、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 • (一)1975年建交之前(中国与欧共体在1975年5月建立外交关系) • (二)1975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1995年7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主张加强对华关系)

  7. 二、中国-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 (一)贸易持续增长 • (二)商品结构互补性强 • ——中国向欧盟出口的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包括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五金工具、家具、灯具、钢铁制品等机电产品以及服装、纺织品、鞋、箱包、玩具、塑料制品、音像、医药品等一般轻工业品;

  8. ——欧盟输往中国的则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如汽车、飞机及零配件、光学照相器材、船舶、谷物、有机化学品、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制品等。——欧盟输往中国的则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如汽车、飞机及零配件、光学照相器材、船舶、谷物、有机化学品、钢铁及其制品、塑料制品等。 • ——双方进出口商品的互补性极强。

  9. 三、中欧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 (二)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 (三)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 (四)欧盟新普惠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 (五)中欧知识产权纠纷

  10. 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 • “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 “技术壁垒”,是以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涉及的内容广泛,含盖科学技术、卫生、检疫、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和认证等诸多技术性指标体系,运用于国际贸易当中,呈现出灵活多变、名目繁多的规定。由于这类壁垒大量的以技术面目出现,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

  11. 概念:普惠制 • 普惠制是“普遍优惠制”的简称,是指发达国家单方面对从发展中国家输入的制成品和半成品普遍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国际贸易制度。普惠制是在“最惠国”税率基础上进一步减税或全部免税的更优惠的待遇。 • 欧盟自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普惠制,中国16大类50章产品全部不再享受普惠制。欧盟的新普惠制使我国的受惠度大幅降低。

  12. 四、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前景 • 自2004年起,欧盟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 进一步发展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前景广阔。

  13. §2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 一、中美贸易发展概述 • (一)发展历程 •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宣告了中美长达22年相互隔绝的结束。 •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中美贸易迈入快速发展时期。

  14. (二)中美贸易依存度 • 2007年,中美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13.9%,美国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 2007年,中美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9.68%,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

  15. 2007年美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16. 200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17.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 • (一)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 (二)反倾销和反补贴等问题 • (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 (五)劳工权利与劳工标准问题

  18. §3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 一、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 •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19. 二、中日贸易的特点 • (一)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 (二)中日双方贸易统计有较大差异 • (三)中国对日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 (四)投资带动贸易效果十分明显

  20. 2007年日本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21. 2007年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22. 三、中日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 (一)历史问题影响中日贸易关系发展 • (二)中日贸易摩擦有不断加剧之势 • (三)“中国威胁论”有碍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 (四)中日两国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展缓慢 • (五)日本对中国产品实施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3. §4 中国与港澳台的贸易关系 • 香港、澳门和台湾是我国的单独关税区(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 在外贸方面有自主权而在外交方面没有自主权的地区政府所颁布的海关法规得以全面实施的领域。在单独关税区内,货物进出境的监管、关税及其他各税的征免,均按该地区政府颁布的海关法规执行。但若要参加某国际组织或签订某种条约、协定,则必须征得外交方面对其负责的国家的同意,并由该国出面代其申请加入,经审查批准后,享有单独关税区的地方政府才能以单独成员的身份成为该国际组织或条约、协定的成员。

  24. 一、中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 • (一)两地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 (二)两地进出口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 (三)两地贸易以转口和加工贸易为主 • (四)内地与香港贸易关系遵循“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规定 • (五)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贸易合作

  25. 二、中国内地与澳门的贸易 • (一)两地贸易额稳步增长 • (二)两地经贸合作进入更紧密联系阶段

  26. 三、中国内地与台湾的贸易 • (一)两岸贸易的发展 • (二)两岸贸易商品结构(大陆对台出口商品多属于中上游工业产品,加工层次较低;台湾对大陆出口商品多属于中下游工业品,加工层次较高) • (三)两岸贸易形态(由于尚未直接“三通”,两岸贸易关系仍以间接贸易为主要形式,包括转口、转运和过境[经过香港]等;但转向直接贸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7. §5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关系 • 东盟(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目前有10个国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文莱、缅甸、老挝和柬埔寨。 •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

  28.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 • (一)双边贸易从以资源型产品为主的结构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结构转换 • (二)中国-东盟贸易结构呈现互补性,产业内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 (三)中国与东盟在第三国市场上出口结构相似,彼此竞争

  2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步入零关税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30. 课堂写作: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六种压力: • 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型、 • 加工贸易生产体系转型、 • 模仿创新模式转型、 • 外贸增长方式转型、 • 东亚区内贸易格局战略性调整、 • 外贸激励机制转型。

  31. 五种途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 1.研究制定持续提升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体系; • 2.重点扶持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生产体系; • 3.大力发展东亚区内贸易和相互投资,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 4.积极开拓新兴贸易和投资市场; • 5.大力发展零部件贸易体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