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 论语 》 十则

《 论语 》 十则. 关于孔子 1. 名: 2. 字: 3. 朝代: 4. 评价:. 春秋时期(鲁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圣人”. 关于 《 论语 》 1. “ 论 ” 的解释: 2. 内容与文体: 3. 作者: 4. 篇数:. 编纂、整理.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0 篇. 关于 《 四书五经 》 1.《 四书 》 : 2.《 五经 》 :. 《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易经 》《 春秋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论语 》 十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十则

  2. 关于孔子 1.名: 2.字: 3.朝代: 4.评价: 春秋时期(鲁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圣人”

  3. 关于《论语》 1.“论”的解释: 2.内容与文体: 3.作者: 4.篇数: 编纂、整理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20篇

  4. 关于《四书五经》 1.《四书》: 2.《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5.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论语》十则内容分类 一.学习的方法(3) 二.学习的态度(2) 三.学习的乐趣(1) 四.思想品德修养(3) 五.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仁”的概念(2)

  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1:“学”、“习”——获得真知的两个必经阶段:记取和实践。 学习方法2: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3: 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 ②认为两者不可偏废。但“学”是基础,不能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

  9.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态度1: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学习态度2:谦虚求教 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毛病。

  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乐趣: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切磋学问。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远道而来的客人 不亦乐乎: 古义——不也快乐吗? 今义——事情或行为达到了过甚的程度,带有调侃意味。

  1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品德修养1:君子之道——不愠,乐于加强修养。 品德修养2:自省—言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做事、交友、学习) 品德修养3:比喻句 比喻社会现象 启示人们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格,要经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2.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思想核心“仁”的概念1: 曾子说这番话是要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的概念2: “恕”——学会换位思考。

  13.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习方法:学习要经常复习 学习乐趣: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切磋学问 个人修养:君子之道 品德修养:要从做事、交友、学习几个方面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

  14.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 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 ②认为两者不可偏废。但“学”是基础,不能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15.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习态度:谦虚求教,要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类似的毛病。 品德修养.孔子思想核心“仁”的概念: 曾子说这番话是要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16.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品德修养:比喻句,比喻社会现象 。 强调:在严峻的考验下,品德修养高尚的人才会显现出来。 启示人们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格,要经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品德修养.孔子的思想核心“仁”的概念: “恕”——学会换位思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