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Lecture 11

Lecture 11. 本文中引證時之格式 (APA). 引證 (citation). 在本文中引述任何文獻時均應引證,亦即應指出文獻的來源出處. APA 的引證方式. 作者 — 年 代 (author—date) 引證法:須列出作者及年代 作者: 中文:作者姓與名 英文:作者姓 年代: 中文:可用民國或西元 英文:用西元. 引證的原則. 作者出現在本文中,則年代用括號加註 林清山 ( 民 64) 的研究指出 … Rogers (1994) compared reaction time… 作者、年代均出現在本文中,無須括號加註

hanzi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Lecture 1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ecture 11 本文中引證時之格式(APA)

  2. 引證(citation) • 在本文中引述任何文獻時均應引證,亦即應指出文獻的來源出處

  3. APA的引證方式 • 作者—年代(author—date)引證法:須列出作者及年代 作者: • 中文:作者姓與名 • 英文:作者姓 年代: • 中文:可用民國或西元 • 英文:用西元

  4. 引證的原則 • 作者出現在本文中,則年代用括號加註 • 林清山(民64)的研究指出… • Rogers (1994) compared reaction time… • 作者、年代均出現在本文中,無須括號加註 • 林清山在民國64年的研究指出… • In 1994 Rogers compared… • 作者、年代均未出現在本文中,應以括號加註 • 曾有研究指出….(林清山,民64) • Researcher pointed out …(Rogers, 1994) • 同一段落中,若不會產生混淆,第二次引述同一文獻時,可不列出年代 • 林清山(民64)的研究指出…。…林清山還發現… • Rogers (1994) compared reaction time…Rogers also found…

  5. 兩位作者文獻的引證 • 作者出現在本文時,應用and連結;作者出現於括號中,則應用& • As Nightlinger and Littlewood (1993) demonstrated… • As has been shown (Joreskog & sorbom, 1989) • 中文似可用和、與、及或頓號來連結 • 王德睦、陳寬政(1996) • 每次引證時,兩位作者均應列出,不能用等人

  6. 3-5位作者文獻之引證 • 第一次引證時,應列出所有作者;第二次以後則只列出第一位作者後加等人(et al.) • 第一次引證 Wasserstein, Zappulla, Rosen, Gerstman, and Rock (1994) found… • 第二次以後引證 Wasserstein et al. (1994) found • 同年代的文獻若作者縮減後會混淆時 Bradley, Ramirez, and Soo, 1994 Bradley, Soo, Ramirez, & Brown, 1994 • 不能用Bradley et al.(1994) • 列出能分辨文獻的作者後再加et al. Bradley, Ramirez et al., 1994 Bradley, Soo et al., 1994 • 本文中作者可用et al. 但參考書目中絕不能用et al.,仍應列出所有作者

  7. 6位以上作者文獻之引證 • 第一次引證時,就可以只列出第一位作者後加等人(et al.) • 同年代的文獻若作者縮減後會混淆時,應列出能分辨文獻的作者後再加et al.

  8. 二手資料的引證 • Seidenberg and McClelland’s study (as cited in Coltheart, Curtis, Atkins, & Haller, 1993) • 王大民的研究(引自李小山,民92) 一手資料 二手資料 ……………王大民(民89)指出……………….. 王大民(民89) 李小山(民92)

  9. 同姓的作者時 • 參考書目中有兩份或以上書目的主要作者同姓時(應是不同人時),本文引證時,應列出第一位作者名字的縮寫,既使書目的出版年代不同時(p.211) • R. D. Luce (1959) and P. A. Luce (1986) • 不能用Luce (1959) and Luce (1986) • J. M. Goldberg and Neff (1961) and M. E. Goldberg and Wurtz (1972) studied • 不能用Goldberg and Neff (1961) and Goldberg and Wurtz (1972) studied

  10. 同一括號內有兩篇以上引證實之順序 • 各篇間以分號隔開 • 其順序與後面參考書目的排序原則相同 • 先中文後英文 • 中文一作者姓名筆劃順序,英文依作者姓及名字縮寫順序 • 相同作者多篇引證時,依年代先後排序,作者只列一次,後接年代,並以逗點隔開 • 第一位作者相同時,則只有一位作者的在多位作者前(二位作者相同時以此類推) • 相同作者相同年代的多篇引證時,依參考書目規定的順序,在年代後加a, b, c…並依此順序排列

  11. 實例 • (吳明清,民64,民72;鍾聖校,民79 ; Alkin, 1992; Eyesenck, 1989; Eyesenck, Arnold, & Meili, 1982; Lazerson, 1972a, 1972b)

  12. 表的格式 • 表之編號與標題 • 續表的格式 (p.70) Table 2.1 xxxxxxxxxxx Table 2.1 (continued) (table continues)

  13. 圖的格式 • 圖之編號與標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