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56 Vues
第十章 分娩期并发症产妇的护理. 第一节 胎膜早破与脐带脱垂. 一、胎膜早破. 1、定义: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者,称为 胎膜早破 。 2、原因: 胎位不正或头盆不称; 双胎、羊水过多; 妊娠后期腹部创伤、性交或胎膜感染。. 3、临床表现: ⑴孕妇自觉突然有液体自阴道流出,时多时少,断断续续,外阴可见液体沾湿。阴道检查触不到羊膜囊,上推先露部见有液体流出,流液中混有胎脂。 ⑵ pH 测定: 阴道液 pH≥7.0 时 ,说明胎膜破裂。 ⑶阴道液涂片检查:吸取阴道后穹隆液体镜检,可见羊齿状结晶,或染色后见胎儿上皮细胞集毳毛。. 4、处理: 根据孕周和胎儿情况而定。
E N D
一、胎膜早破 1、定义: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者,称为胎膜早破。 2、原因: 胎位不正或头盆不称; 双胎、羊水过多; 妊娠后期腹部创伤、性交或胎膜感染。
3、临床表现: ⑴孕妇自觉突然有液体自阴道流出,时多时少,断断续续,外阴可见液体沾湿。阴道检查触不到羊膜囊,上推先露部见有液体流出,流液中混有胎脂。 ⑵pH测定:阴道液pH≥7.0时,说明胎膜破裂。 ⑶阴道液涂片检查:吸取阴道后穹隆液体镜检,可见羊齿状结晶,或染色后见胎儿上皮细胞集毳毛。
4、处理: 根据孕周和胎儿情况而定。 妊娠未足月,胎儿未成熟,可先用期待疗法至孕35周。包括卧床、抬高臀部或侧卧防止脐带受压或脱垂;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应用抗生素和子宫松弛剂抑制子宫收缩。在严格的无菌条件和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 妊娠36周以上者,以尽快终止妊娠为宜。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和脐带脱垂等,可等待自然临产,如观察24小时无宫缩,应给予引产。如有宫内感染或胎儿宫内窘迫,无论胎龄大小,均立即剖宫产结束妊娠。
二、脐带脱垂 1、定义: 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阴道或外阴部,称脐带脱垂。 胎膜未破裂时,脐带位于先露部前方或一侧,称为脐带先露(或隐性脐带脱垂)。 2、原因: 凡引起先露衔接不良,留有空隙的因素均可导致。如异常胎先露、头盆不称、羊水过多、双胎、早产、脐带过长等。
3、临床表现: 胎心率改变:加快、减慢或不规则,变换体位或抬高臀部后可缓解。 未破膜时,行阴道或肛查,可触及搏动的条索状物;若已破膜,阴道检查可触及或看到部分脐带。 胎心电子监护:有变异减速,说明有脐带受压的情况。
4、处理: 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并增加手术产机会。 ①脐带有搏动,说明胎儿存活,应立即行手术结束分娩。 ②胎儿已死亡,可等待自然分娩。
1、定义: 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发生破裂,称为子宫破裂。 2、分类: ①按发生原因分为:自然破裂、损伤破裂 ②按发生时间分为:妊娠期破裂、分娩期破裂 ③按破裂程度分为:完全破裂、不完全破裂 ④按破裂部位分为:子宫体部破裂、子宫下段破裂
3、原因: ①有引起梗阻性难产的因素:骨盆狭窄、头盆不称、胎位不正、胎儿畸形等。 ②有子宫手术史、子宫病变。 ③分娩期不正确使用缩宫素。 ④难产手术操作不当,造成损伤。
4、临床表现: ①先兆子宫破裂: 由于先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体部逐渐增厚变短,而下段被动拉长变薄,两者之间形成一环形凹陷,并逐渐上升达脐部或以上,子宫外形呈葫芦状,称为病理性缩复环。 产妇腹痛难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膀胱受压过久出现排尿困难和血尿。子宫下段压痛明显,胎心改变。
②子宫破裂: 产妇突感腹部撕裂样剧痛,随之宫缩消失,疼痛暂时缓解,但很快进入休克状态。同时,胎动停止、胎心音消失、宫口回缩。由于血液、羊水、胎儿的刺激,使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 ③子宫不完全破裂:症状、体征可不典型。
4、处理: ①先兆子宫破裂:立即抑制宫缩 :常用杜冷丁100mg肌注,然后准备手术挽救胎儿,防止子宫破裂。 ②子宫破裂:立即组织抢救,纠正休克,尽快行剖腹取胎。
一、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二、原因: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因素 软产道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三、产后子宫收缩乏力 1、原因: 产妇全身因素(产程延长、使用过量镇静剂、全身急慢性疾病),子宫局部因素(双胎、巨大儿、子宫畸形、子宫肌瘤)使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不能有效闭合。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胎盘娩出后,血色暗红或有血块。出血呈间歇性,经按摩子宫后宫缩好转,出血明显减少。 也可表现为隐性出血。阴道外出血少,但血液积聚在阴道或宫腔内,此时宫底不断升高且柔软,推压宫底时,有大量血块和血液从阴道涌出,为宫腔内积血。
3、处理: ⑴腹壁按摩子宫。 ⑵使用子宫收缩剂。 ⑶宫腔内填塞纱条压迫止血。 ⑷子宫动脉结扎或子宫次全切除术。
四、胎盘滞留 1、定义: 在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尚未娩出即称为胎盘滞留。 2、临床表现: ⑴胎盘剥离不全:胎盘仅有部分自子宫壁剥离。 ⑵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已完全剥离,多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或膀胱充盈,使胎盘滞留于子宫下段,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⑶胎盘或胎膜残留: ⑷胎盘粘连: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玻璃。 ⑸胎盘植入:由于蜕膜发育不良甚至缺如,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子宫肌层形成植入性胎盘。 ⑹胎盘嵌顿:胎盘已剥离,子宫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痉挛性狭窄环,胎盘被嵌顿于宫腔内。
3、处理: 在无菌操作下,立即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取出胎盘。 若有部分残留者,可用大号刮匙刮除残留组织。 植入性胎盘不易剥离者,应做好子宫次全切除术准备。
五、软产道损伤: 1、原因: 由于胎儿过大、助产手术不当,使会阴、阴道、宫颈甚至子宫下段裂伤。 2、会阴裂伤的临床分度: Ⅰ度裂伤:会阴皮肤及阴道口周围粘膜裂伤,未及肌层,出血量不多。 Ⅱ度裂伤:会阴体肌层裂伤。 Ⅲ度裂伤:肛门外括约肌断裂,甚至累及直肠前壁。
3、处理: 检查并暴露裂伤部位,及时缝合止血,防止产生血肿。
六、凝血功能障碍: 1、原因: 产妇患有出血倾向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可影响凝血或导致DIC,引起产后出血不凝而不易止血。 2、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纠正休克。使用药物改善凝血功能,输新鲜血液。
1、定义: 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综合征。 发生于足月分娩者死亡率达70~80%。
2、病理生理: 羊水经宫颈内膜静脉、胎盘附着部之血窦、病理情况下子宫壁开放的血窦进入母血循环,羊水中的有形物质(如胎粪、毳毛、上皮细胞等),在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造成机械性栓塞→肺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痉挛→肺动脉高压→肺水肿、肺心病、左心衰竭。 肺内微血管换气与血流灌注失调 →缺氧血症。 羊水中有形物质→ 急性过敏性休克。 羊水中含凝血活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临床表现: 分娩破膜后,产妇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心率快、血压下降、肺部湿啰音、休克及昏迷等征象。
4、治疗原则: 纠正呼吸循环衰竭、抗休克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 待病情好转,尽快结束分娩。 第一产程,行剖宫产。 第二产程,根据情况经阴道助产。 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定义: 产褥感染指在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产褥病率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产褥病率的主要原因是产褥感染,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其它部位的感染。
二、致病原: 产褥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感染来源: 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它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产道损伤后可致病。 外来感染:由产妇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后造成感染。
三、病理类别与临床表现: 产褥感染一般在产后3~7日出现感染症状、血栓性静脉炎则常在7~14日后出现症状。 轻型感染一般体温逐渐上升,达38℃左右;重型感染时体温可达39℃以上,并伴有脉快、头痛、虚弱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 主要为局部切口或撕裂伤口感染。 会阴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触痛、针孔流脓;体温很少超过38℃。 阴道与宫颈感染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
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最常见。病原体由胎盘剥离面入侵,可累及蜕膜和肌层。轻者表现为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下腹轻压痛;重者表现为寒战、高热、下腹疼痛及压痛,恶露不多。病程客长达1~2周。
3、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病原体沿子宫旁淋巴或血行达宫旁组织,引起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输卵管炎。 产妇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疼痛,积脓时可们及边界不清的包块。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盆腔腹膜炎:炎症局限于盆腔腹膜。 弥漫性腹膜炎:炎症扩散致全腹。 产妇寒战、高热、下腹或全腹疼痛及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5、血栓性静脉炎: 由胎盘附着处的血栓感染上行引起盆腔血栓性静脉炎;常于产后1~2周出现驰张热、下腹疼痛和压痛。下行而引起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疼痛、水肿、皮肤发白,称“股白肿”。
四、诊断: 1、临床表现: 2、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高。 3、阴道拭子细菌培养或宫腔分泌物培养可发现病原体。
五、治疗: 1、一般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排出和炎症局限。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2、局部病灶的处理: 会阴冲洗、局部硫酸镁湿敷; 下肢静脉血拴者,应抬高患肢,局部保暖病湿敷。
3、抗生素的使用: 病情轻者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等。 病情重者,应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最好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6、脓毒血症及败血症: 当感染血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脓毒血症。 若大量细菌进入血引循环并繁殖形成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