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11 Vues
中國 – 長江. By 4B Chu Lap Yi. 目錄. 長江背景 ( 起源 ) P.3 長江背景 ( 長度 面積 ) P.4 長江背景 ( 流經地區 ) P.5-6 長江 ( 上遊地區 ) P.7 長江 ( 中遊 地區 ) P.8 長江 ( 下遊地區 ) P.9 長江 的影響 ( 中國 歷史 ) P.10-11 長江的影響 ( 中國經濟 ) P.12-14 長江的影響 ( 中國文化 ) P.15 長江 ( 人類活動 ) P.16-18 長江 ( 保護活動 ) P.19 感想 P.20. 長江背景 ( 起源 ).
E N D
中國 – 長江 By 4B Chu LapYi
目錄 • 長江背景(起源)P.3 • 長江背景(長度 面積)P.4 • 長江背景(流經地區)P.5-6 • 長江(上遊地區)P.7 • 長江(中遊地區)P.8 • 長江(下遊地區)P.9 • 長江的影響 (中國歷史)P.10-11 • 長江的影響(中國經濟)P.12-14 • 長江的影響(中國文化)P.15 • 長江(人類活動)P.16-18 • 長江(保護活動)P.19 • 感想 P.20
長江背景(起源) • 長江起源於1.4億年前的侏羅紀時的燕山運動, • 在長江遊形成了唐古拉山脈,青藏高原緩緩抬高, • 形成許多高山深谷、窪地和裂谷。 • 到了300萬年前時,喜馬拉雅山強烈隆起,長江流域西 • 部進一步抬高。從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長江溯源浸蝕作用加 • 快,切穿巫山,使東西古長江貫通一氣,江水浩浩蕩盪,注人東 • 海,今日之長江形成。
長江背景(長度 面積) • 總長度:6,347公里 • ‧西到東:約3,219公里 • ‧ 北至南:約966公里 • 水系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
長江背景(流經地區) • 亞洲第一大河:無論水量流域面積等都是亞洲第一位 • 長江流經:青藏高原>青海>四川>西藏>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東海 • 上遊:青藏高原至湖北 • 中遊:湖北至江西 • 下遊:江西至上海
長江(上遊地區) • 自源頭各拉丹東雪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主河道 • 江源 • 江源段自正源沱沱河唐古拉山脈中段海拔5,820米雪線流出 • 長度:1,174公里 • 金沙江 • 上自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下止四川省宜賓市岷江口 • 長度:2290公里 • 川江河段 • 宜賓市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市以上的長江河段 • 長度:1040公里
長江(中遊地區) • 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之間的長江主河道 • 長927千米 • 佔長江長度14.7% • 流域面積67.9萬平方千米 • 其中位於中游的武漢是整個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 • 是中國中部地區工業、金融、商業、科學、文化教育中心 武漢長江大橋→
長江(下遊地區) • 長江下游主幹流指鄱陽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的長江主幹道。 • 下游區水系 • -下游幹流水系 • -太湖水系 • 長938公里 • 流域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 • 下游城市 • 中國大陸和整個長江流域最大的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 • 長江流域第四大區域中心城市南京市兩座中心城市。
長江的影響 (中國歷史) •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流 流經 9 個省份 • 有利交通運輸 • 開發中國西部的一個通道 • 長江文基礎是靠稻作農業 • 三國時期 長江下游在孫吳治下得到一次較大幅度的發展 • 唐後期到五代十國 從長江流域開發的範圍日益擴大 發展的程度日趨提高。 • 經過孫吳、南朝兩度開發 經濟文化水準已大為提高 • →最後更成為長期穩居全國經濟文化龍頭 • 期後戰亂 令到北方移民到南方 主要分佈在長江上中下游 • →對於南方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是深刻而全面的 • 對中國的開發由沿岸伸展至內陸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對南北文化融合的發展起了很大的貢獻
長江的影響 (中國經濟) • 長江為中國第一大河 其水能蘊藏量為世界第三 • 中國東西交通要道 • 農業最富庶之地 • 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中國重要工業區 經濟的心臟地帶 • 地區:跨上海直轄市和江蘇、浙江兩省的沿海區域 • →包括上海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等等
長江的影響 (中國經濟) • 長江三角洲 • 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 • 1969年中國實行開放政策 • 以東部沿海地區和長江沿岸的開發開放爲重點 包括長江三角洲 • 1990年中國政府決定加快開放上海浦東的步伐 • 使上海儘快發展成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 • 帶動起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岸地區的經濟振興 • 現在長江三角洲其中兩省江蘇省和浙江省也是中國經濟、科技、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 它們不斷擴大開放程度,加快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 使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等地也已成爲外商投資的重點。 • 加強了區內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繫,形成了以上海爲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區
長江的影響 (中國經濟) • 長江三角洲 (今後發展) • 條件: • 發揮通江達海以及農業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技術水平較高的優勢 • 浦東開發開放、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爲契機 • 依託沿江大中城市 • 形成一條橫貫中國東西、連接南北的綜合型經濟帶。
長江的影響 (中國文化) • 長江文明 • 長江流域各區域文明的總稱 • 與黃河文明並列 • → 兩者相互影響融合,成為中華文明 • 「稻作文明」 • → 給東亞及世界以很大影響
長江(人類活動) • 人類活動 -長江航運 • 長江貫通中國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 →長江流域共有通航河道3600條 長5.7萬公里 • 中國長江航運 • 是我國內河最大的航運企業 • 以水上運輸為核心主業 • 經營造船工業、旅遊、水上燃料貿易等航運相關產業 • 分佈在長江沿線6省2市和深圳、珠海、中國沿海各大港口
長江 (人類活動) • 人類活動 – 破壞 • 長江中上游的亂砍濫伐 • →水土流失、地質災害 • →造成洪水氾濫 • 嚴重影響中下游地區社會經濟和群眾生活 • 個別企業把長江當成天然排污口 • →嚴重污染了長江水
長江 (人類活動) • 人類活動 –破壞後果 • 長江數億噸沿岸泥沙被水沖走 • →古森林急劇減少 • 長江裡的白鰭豚、中華鱘、刀魚等可能滅絕 • →長江生命力在消失 • →對食物鏈造成很大的影響 • 水質惡化→危及飲用水 = 人類及動物可能中毒 引發死亡 • 固體廢物嚴重污染水湖 • →威脅水閘與電廠安全
長江(保護計劃) • 隨著長江受到日益嚴重的破壞 • 中國政府開始察覺要保護長江 防止長江步上黃河後塵 • 2004年4月 • 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和中國發展研究院決定共同舉 • 辦“保護長江萬里行”活動 • →加強對環保的宣傳教育 • 2011年 • 列長江為重點保育地區
感想 • 我認為人類隨著時代轉變 會希望自己在生活上得到更大改善及進步 • 人類為了求存 會發揮自己的聰明運用身邊的環境及事物 • 例如古代人大多都會集中居住沿河發展農業 • 得一便會想二 為求方便及得到更多利益 就發展更多行業 如工業 • 往往為生態帶來更大的破壞 最後受害的卻是人類自己 • 生存在現今世代 我們無時無刻都力求進步 • 例如日新月異的的資訊科技產品 • 的確為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 但卻令人類變得懶惰 日夜沉迷在電子產品上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疏遠 • 究竟發展 是為人類帶來更進一步的生活 抑或退化 甚至滅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