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現代文學導讀

現代文學導讀. 茱萸的孩子 --- 余光中. 第一組 : 蕭雅 勻 . 王佳雯 . 李妍融. 余光中 . 生平簡介. 為中國當代 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 一九五四年與覃子豪等 創立藍星詩社 多次擔任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 徵文比賽 評判 著有 詩集、散文、評論集及譯著 凡數十 種 右手 寫詩, 左手寫散文. 感情生活. 范我存 ( 表妹 ) 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後是纏綿的情人, 文學的助手 ,詩的第一位讀者, 當然也成為詩中的第一女主角 。

helg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現代文學導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文學導讀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 第一組:蕭雅勻.王佳雯.李妍融

  2. 余光中.生平簡介 • 為中國當代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 • 一九五四年與覃子豪等創立藍星詩社 • 多次擔任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徵文比賽評判 • 著有詩集、散文、評論集及譯著凡數十種 •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

  3. 感情生活 • 范我存(表妹)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後是纏綿的情人,文學的助手,詩的第一位讀者,當然也成為詩中的第一女主角。 • 一開始,兩邊家長都不讚成他們來往。余家顧慮范我存身體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點書呆氣。但是兩個年輕人經過六年的交往很快就從知己發展成情侶。 • 年輕的余光中,在愛情燃燒到白熱的那段時期,也曾用一柄小刀,在自家院子裏的楓樹幹上,刻下“YLM”三個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愛,M是咪咪(范我存筆名)。

  4. 余光中創作歷程 • 格律詩時期(1949-1956) • 大多數篇章均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韻。代表:《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夜市》 。 • 現代化的醞釀時期(1957-1958) • 開始衍出長短錯落的句式。代表:《鐘乳石》、〈西螺大橋〉 • 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 • 普遍吸收了西洋音樂,作品有抽象的趨勢。代表:《萬聖節》 • 虛無時期(1960-1961) • 作品中時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終無法自絕于傳統,而有“真空的感覺”。代表:《天狼星》、《武陵少年》前半 • 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 無論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單軌句法和雙軌句法的對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規則的分行之間的變化上。代表:《武陵少年》後半、《蓮的聯想》。

  5. 余光中創作歷程 • 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 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題、同一主題的兩面探索、性與戰爭的交相對映,均承載深刻。技巧及思考到達高峰。代表:《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 • 民謠風格時期(1970-1974) • 作品吸收搖滾樂的浪漫精神,以回歸故土的民族意識面對眼前的現實。代表:《白玉苦瓜》。 • 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 • 詩作的知性漸漸多於感性,也較不刻意鍛字煉句,而趨於任其自然。代表:《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 • 印證生命的秋收時期(1981以後) • 這段期間余光中既歌詠親情倫理、諷誦漢魂唐魄、參透生死玄想,也把地理的鄉愁乘以文化的滄桑,由早年浪漫懷古轉為寫實傷今,成了低回的吟詠。代表:《五行無阻》、《高樓對海》。

  6. 余光中詩集 • 《歌》,1952。 • 《五陵少年》,1967。 • 《天國的夜市》,1969。 • 《敲打樂》,1969。 • 《在冷戰的年代》,1969。 • 《白玉苦瓜》,1974。 • 《天狼星》,1976。 • 《與永恆拔河》,1979。 • 《余光中詩選(1949-1981)》,1981。 • 《隔水觀音》,1983。 • 《紫荊賦》,1986。 • 《夢與地理》,1990。 • 《安石榴》,1996。 • 《五行無阻》,1998。 •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1998。 • 《高樓對海》,2000。 • 《藕神》,2008

  7. 愛情詩歌代表作---等你 在雨中 詩作名曰“等你”,但全詩隻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無奈,而是別出心裁地狀寫“等你”的幻覺和美感。 •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蟬聲沉落,蛙聲昇起一池的紅蓮如紅焰,在雨中 • 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朵蓮都像你-------------------------------------------->尤其隔著黃昏,隔著這樣的細雨 • 永恆,剎那,剎那,永恆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會說,小情人 • 諾,這隻手應該採蓮,在吳宮---------------------->這隻手應該搖一柄桂槳,在木蘭舟中---------------------------> •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耳墜子一般地懸著瑞士錶說都七點了。忽然你走來步雨後的紅蓮,翩翩,你走來像一首小令從一則愛情的典故裡你走來 • 從姜白石的詞裡,有韻地,你走來 對余光中來說,蓮有三重意義: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徵,又有宗教意義。他鐘情蓮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蓮,不止一朵。蓮象徵美麗與聖潔,詩中的蓮既是具象的實物,又是美與理想的綜合。 隱匿著古代的傳統意象,雖有晚唐和南宋的旖旎、嫵媚和郁艷,卻仍保留了現代風格的明朗和奇譎。

  8. 如果遠方有戰爭 余光中在越戰時期所寫的反戰詩作 • 如果遠方有戰爭,我該掩耳或是坐起來,慚愧地傾聽?應該掩鼻,或該深呼吸難聞的焦味?我的耳朵應該聽你喘息的愛情或聽榴彈宣揚真理?格言、勳章、補給能不能餵飽無饜的死亡?如果有戰爭煎熬一個民族,在遠方有戰車狠狠地犁過春泥有嬰孩在號啕,向母親的屍體號啕一個盲啞的明天 如果一個尼姑在火葬自己 --->戰爭的慘狀寡慾的脂肪炙響一個絕望燒曲的四肢抱住涅盤為了一種無效的手勢,

  9. 如果遠方有戰爭 • 如果我們在床上,他們在戰場在鐵絲網上播種著和平我應該惶恐,或是該慶幸慶幸是做愛,不是肉搏 -------->都是裸露著身體,但在不同地方是你的裸體在臂中,不是敵人如果遠方有戰爭,而我們在遠方你是慈悲的天使,白羽無疵-------->把情人比喻為護士你俯身在病床,看我在床上缺手、缺腳、缺眼、缺乏性別在一所血腥的戰地醫院如果遠方有戰爭啊這樣的戰爭情人,如果我們在遠方 1967年寫-->走回近代中國時期-->性與戰爭的交相對映

  10. 賞析---如果遠方有戰爭 • 余光中在越戰時期所寫的反戰詩作 • 採用戰爭和愛情的對比方式寫作 • 情慾是生,戰爭是死,情慾與戰爭的對比強烈,而情慾的性愛又類於戰爭的肉博

  11. 參考資料出處 • http://www.lib.cuhk.edu.hk/Exhibition/Yukwangchung/aboutyu.htm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6-11/20/content_5351686.htm •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26/c6261.htm • 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742&Itemid=145 • http://hanyanwu.blogspot.tw/2005/12/blog-post.html • http://www.wretch.cc/blog/historie/1375008 •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5363.htm&prev=/search%3Fq%3D%25E4%25BD%2599%25E5%2585%2589%25E4%25B8%25AD%2B%25E8%25A9%25A9%25E9%259B%2586%26biw%3D1920%26bih%3D955%26site%3Dwebhp

  12. 現代文學導讀 詩魔---洛夫 第一組:蕭雅勻.王佳雯.李妍融

  13. 洛夫生平簡介 •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新世紀》 • 超現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魔

  14. 洛夫寫作風格 • 早年的詩多半以戰爭、死亡等顏色灰暗的素材作為主題,詩的風格晦澀。 • 後期轉為描述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表現手法漸漸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 • 善於從現象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文字錘鍊精巧、表現手法多變,自有耐人回味之處。

  15. 洛夫詩集 • 《靈河》(1957) • 《石室之死亡》(1965) • 《眾荷喧嘩》(1976) • 《因為風的緣故》(1988) • 《月光房子》(1990) • 《時間之傷》

  16. 參考資料出處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5%A4%AB •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93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6%B4%9B%E5%A4%AB&bav=on.2,or.r_cp.&biw=1920&bih=955&dpr=1&bvm=pv.xjs.s.en_US.i8jRULGL-Ys.O&um=1&ie=UTF-8&hl=zhTW&tbm=isch&source=og&sa=N&tab=wi&authuser=0&ei=DhZMUs6vE4ivlQXMvYCoBA#facrc=_&imgdii=_&imgrc=19-J_OZ8fKXF-M%3A%3BJnv04eb4C7o-2M%3Bhttp%253A%252F%252Ffarm3.static.flickr.com%252F2663%252F4114126570_36eb7d8632_o.jpg%3Bhttp%253A%252F%252Fwww.wretch.cc%252Fblog%252Fshijye%252F32991560%3B250%3B374

  17.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