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内容提要:. 1 、概述 2 、主要研究内容 3 、主要研究方法 4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展望. §10.1.1 概述. 1 、概念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 )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 3 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 有些非传染性疾病可以突然发生,病程很短,如自杀、车祸、中暑等,不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范畴). 2 、研究范围与任务. 1) 肿瘤流行病学 (指恶性肿瘤 ) 2) 心脑血管病

herb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1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

  2. 内容提要: • 1、概述 • 2、主要研究内容 • 3、主要研究方法 • 4、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展望

  3. §10.1.1 概述 • 1、概念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 NCD)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 (有些非传染性疾病可以突然发生,病程很短,如自杀、车祸、中暑等,不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范畴)

  4. 2、研究范围与任务 • 1)肿瘤流行病学 (指恶性肿瘤 ) • 2)心脑血管病 • 3)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 4)精神疾病 • 5)糖尿病 • 6)其他:如职业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等

  5. §10.1.2、国内外流行概况 • (一)世界上流行概况 • 1.疾病谱 : • 2.危险因素: 发达国家常见的NCD,主要和吸烟、高脂饮食与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职业暴露、环境污染等有关。

  6. (二)我国流行概况 • 1.NCD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 • 2001年36个城市的前10位死因中,除第5位的损伤和中毒外,其余的9类疾病均为NCD,占全死因的86.13%。 • 2.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较快 • 3.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7. 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不断提高 • ⑴吸烟率升高 • ⑵食物结构改变 • ⑶体力活动减少 • ⑷肥胖 • ⑸城市化趋向 • ⑹老龄化

  8. §10.1.3、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1.NCD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2.NCD是丧失劳动能力、影响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残疾的重要原因 • 3.造成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 4.在发展中国家NCD发病的上升趋势未得到有效遏止

  9. §10.2 主要研究内容 • 一、病因研究 • (一)主要的危险因素 • 1.吸烟 ; • 2.饮酒 ; • 3.膳食及其相关的血脂和肥胖 ((1)脂类和血脂、肥胖,(2)维生素 ,(3)纤维素 ) • 4.缺少体力活动 ; • 5.病原体感染 ; • 6.遗传与基因因素

  10. (二)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研究 • NCD的发生与流行往往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多个因素的作用,不是各个单个因素作用的简单相加。它们相互之间作用模式比较复杂:不同的疾病不一样,不同的群体不一样。因此,研究多个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它们对疾病发生的协同作用与方式十分重要。

  11. 二、预防策略与措施研究 • (一)全人群策略 • 1.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 2.社区参与 • (二)高危人群策略 • Ⅰ、Ⅱ、Ⅲ级预防 • (三)公共卫生措施 • (四)临床措施

  12. §10.3主要研究方法 •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一)描述性研究 • (二)分析性研究 • (三)实验性研究 • 二、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3. 二、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一)行为流行病学的概念 • 行为流行病学(behavioral epidemiology)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群中行为和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行为干预,以减少疾病发生、增进健康的学科。

  14. (二)行为流行病学主要研究 • ①引起疾病发生和影响健康状态的行为因素; • ②这些行为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 ③维持健康行为和减少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15. (二)行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 1.常用的研究类型 • (1)描述性研究与疾病监测 • (2)分析性研究 • (3)实验性研究: • 2.行为因素研究的特点 • (1)行为因素主要依据被研究者的自述,不易进行客观核实与定量研究。 • (2)由于行为因素发生与否主要受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成瘾程度等主观因素影响

  16. (三)行为干预 实施行为干预,首先应确定需要干预的行为因素,然后制定严密的研究设计或实施计划。采取的干预措施可以包括政府立法、媒体宣传、单位教育、学校引导、家庭劝告等等。

  17. 三、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 卫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 (1)宏观经济政策对卫生事业的影响 • (2)卫生筹资、利用和费用控制 • (3)卫生经济学评价 :

  18.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几个概念: • 1)成本(cost); • 2)直接成本(direct cost) ; • 3)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 • 4)效果(effectiveness) ; • 5)效益(benefif) ; • 6)效用(utility)

  19. 2.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 主要有: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 成本效用分析: 指应用健康水平的指标,分析和评价卫生服务规划或措施(项目)的成本和效果。健康水平指标,常用的有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20. 四、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一)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概念 •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1998年提出 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 HuGE)是应用流行病学与基因组信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评价基因组信息(基因或基因变异及其相应编码的产物)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流行病学意义,是遗传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交叉的前沿领域。

  21.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 是现代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发展的结果, 也符合流行病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NCD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然而,这些疾病的防制需要基因组信息、疾病相关的基因及其变异在人群中分布的研究结果。因此,HuGE是流行病学自身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是适应现阶段人类疾病防制与增进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产生。

  22. (二)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包括流行病学的现场研究,又包括基因组信息研究的实验室方法。 • 结合现场研究进行实验室的检测,研究结束时,对两者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 基因组信息研究方法包括基因连锁、分离分析和基因信息标志的选择及基因信息获取

  23. 1.基因组信息标志 • 多态性(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表示基因多态性标志最早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但此类标志在基因组中分布的数量较少,所包含的多态性信息也相对较低。 • 微卫星(micro satellite, MS)技术,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 • 单个碱基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可检出单个碱基的变化,因此包含的基因组信息更为精细。 • 目前,SNP已成为研究基因组多样性和识别、定位疾病相关基因的一种新的多态性标志。

  24. 2.核酸操作技术 • DNA 和RNA 的提取、分离、扩增、克隆、鉴定及突变分析、测序分析等。其中应用最多、最为广泛的是PCR技术和突变分析。 • 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DNA芯片或DNA列阵(DNA chip or DNA array)技术,使大样本、多基因位点的筛检更加简便、快速。HuGE研究基因组信息的快捷方法是将芯片技术与SNP标志相结合,从而可以实现大范围、多基因组信息的快速检测。

  25. 3.蛋白质技术 • 蛋白质是遗传信息(基因组信息)的表达产物和功能载体,基因的功能依赖于其翻译的产物-蛋白质来完成。 • 应用蛋白质技术可以分析基因组信息的多样性,功能基因组学将深入地探讨基因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以及蛋白质作用的分子机理。

  26. 4.细胞技术 • 某些基因组信息的变化,可导致编码蛋白表达的异常,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因而,通过细胞水平的研究可以反映基因组信息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助于在细胞水平阐明病因机制。

  27. 5.染色体技术 • 染色体局部基因信息的研究,可以反映特异性染色体基因信息与疾病或健康的关联。

  28. (三)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 • HuGE研究主要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基因和基因变异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疾病或健康的关联状况;探讨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基因-基因的相互作用;从基因、分子水平,结合特定的人群分布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与流行规律。因此,在 NCD的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9. 1.评估不同人群中NCD相关的某种或某些基因变异的分布情况,包括突变率、突变模式及其与遗传的关系等等。1.评估不同人群中NCD相关的某种或某些基因变异的分布情况,包括突变率、突变模式及其与遗传的关系等等。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不同人群中基因变异与NCD的关联。美国已在具有代表性人群中进行了一些NCD的基因变异的调查。

  30. 2.分析某些基因变异对不同人群中NCD发生的危险性并评估其程度。2.分析某些基因变异对不同人群中NCD发生的危险性并评估其程度。 • 在了解人群基因分布的基础上,一些学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探讨了MTHFR等位基因变异在脊柱裂病因中的作用;利用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资料,评估了人群中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大小。

  31. 3.评估不同人群中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等相互作用及其与NCD发生的关系。3.评估不同人群中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等相互作用及其与NCD发生的关系。 由于NCD的发生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宿主的、遗传的、基因的、社会的与自然环境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疾病的致病过程中呈现出一种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也可能相互叠加、综合,也可能相互拮抗消减。

  32. 4.在不同人群中开展NCD基因组信息标志检测试验的实用性、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4.在不同人群中开展NCD基因组信息标志检测试验的实用性、可靠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过HuGE的上述研究,可以发现某些易感基因标志或NCD某些早期的生物学标志,在此基础上可借助这些标志物进行临床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研究,评定其用于筛检的可行性或用于临床诊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在人群中实施检测的影响因素。

  33. §10.4 展望 • 1、一系列的有关法律、法规 • 2、建立了全国性的NCD防治网络,为深入进行社区防治打下了组织基础。 • 3、人才基础 • 4、在NCD防治方面,取得了一批既具有实践价值又具有理论意义、学术水平的成果,为全面进行社区NCD防治奠定了工作与学术基础。

  34. 社区防治具备的三大优势: ①社区管理形式适合我国国情、社情: 广大居民乐以接受现代社区的管理形式,使其能很快发挥各种职能作用。 ②综合防治顺应我国民情:我国刚步入小康社会,广大居民将积极参与防治NCD的健康促进和危险因素的干预。 ③社区防治发扬了我国传统:我国已有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邻里关系和睦,互相帮助;社区全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和群众贴近;群众组织纪律性强,比较听从安排。

  35. 目前存在的困难: 1、支持社区NCD防治的政府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 2、全国各地的防治网络的规划不尽一致,工作进度参差不齐,甚至相差悬殊; 3、专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防治措施的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不足; 4、资金筹措渠道需要拓宽,补偿机制尚不健全等等。

More Related